黄粑的味道


        黄粑是我生活的小县城常见的一种特色美食,一条老街上有好几家卖黄粑的小店,其中以“赵家黄粑”最出名。虽然赵家黄粑随时可以吃到,可我最怀念的却是奶奶做的黄粑。

    每年腊月二十四打扫完厨房送走灶神后,大人们就开始了准备年糕的活动。黄粑是年糕的一种,也是每家每户年前必备的一种美食。

      春节有亲戚朋友来拜年,奶奶便会忙着弄吃的。她把深黄色的半尺来长的楕圆形黄粑切成块,在锅里抹上一层猪油,将黄粑块放进锅中,让猪油浸入黄粑里,烙成略带锅巴状即可。吃时一口咬在嘴里,外酥里软,香甜可口;或是将切块的黄粑放进煮开的甜糯米酒汤里,煮一煮,黄粑香甜的味道伴着淡淡的米酒清香,吃时满口留香,甜而不腻;有时为了方便,也会在蒸饭时,在米饭上放上几块,原汁原味的黄粑有着糯米的香软口感,大豆蛋白丰富的营养,也是一种可口的饭前点心。

      拜年的亲戚要回去了,奶奶总会在他的袋子里塞上几个黄粑,让他带回去给家人尝一尝!而我们去走亲访友,往往也会满载而归,亲戚们送的黄粑过完整个正月也吃不完。

      家里做黄粑,要数奶奶最有经验。她做的黄粑色泽美,软硬适中,口感鲜嫩又有嚼劲。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婶婶,姑姑都是在奶奶的指导下学会做黄粑的。那时候,奶奶五十多岁的年纪,留着一头齐耳的黑色短发,总是用别针别在耳后,显得精干利落。

      做黄粑那天,奶奶在厨里忙上忙下,一会儿忙着泡粳米,糯米;一会儿吩咐妈妈泡黄豆,磨豆浆;一会儿指导婶婶洗粑叶,准备家什。

      我也亲自看到过奶奶们做黄粑,大概还记得制作的工序。先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粳米碾成米面,糯米则需用水泡后蒸成糯米饭,糖要化成水。然后在一个大盆里将这几样东西按一定的比例拌均匀,黄粑的底料便做好了。再用双手团起两斤左右的底料,放在早已洗净晾干的玉米棒子壳或竹笋壳里,再盖上另一张玉米棒子壳或笋壳包裹好。玉米棒子壳是秋天收玉米时,奶奶专门选好留下的,都是张子大,色泽好,形状完整的。用绳子捆成一捆一捆的挂在墙上风干待用。在有出产大斑竹的地方,用的是竹笋壳,而我们村里斑竹不多,所以基本都用玉米捧子壳。

    大锅里早已掺满水,垫上一个锅盖大小的竹篦,铺上一层干稻草,整整齐齐摆放一层用玉米棒子壳包好的还是白色的黄粑团,再铺一层干稻草,又放一层黄粑团,再铺一层干稻草,一直可以放三五层,最后用一层薄膜纸将叠得高高耸起黄粑团子密封好。

    先用大火把黄粑团子蒸熟,再用小火慢慢焖。焖的时候,通常用的是从树林里刨来的树桩头,所以在之前准备柴火时,每家每户都要刨上几棵树桩头晾起。树桩头很熬火,有时一根粗壮的树桩头可以熬上一整宿,这一宿奶奶是睡不好觉的,半夜得起来几次,或是往锅里水,或是往灶里添柴火。

到第二天早上,厨房里便飘出黄粑的香气,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都睡不着了,还在梦中就被黄粑的香味熏醒。早早地爬起来,睡眼惺忪地端上一根板凳坐在灶边守候,流着口水等着奶奶发号司令拆膜纸。

    拆膜纸时,奶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像是烧窑工开炉时盼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出窑一样,生怕不小心碰坏了其中一只。拆开膜纸,奶奶轻轻揭开稻草,将头埋到一圈雾气中,用筷子轻轻剥开一个黄粑的壳仔细看着,那时候的奶奶就像一名艺术鉴赏家一样,认真而细致地品鉴着一件艺术品的好坏。如果奶奶说“黄了”那就是可以起锅了,我们则欢呼雀跃;如果奶奶说的是“还不太黄”,我们的心则如同浇了一瓢冷水,还得继续流着口水耐心等着再焖上几个小时才好。

人们通常会以黄粑的色泽来评论谁家的黄粑做得好与不好。那种黄中带赭的颜色是最佳的,通过一晚的焖蒸,玉米壳和稻草的精华已浸入糕体内,色和味都发生了变化,切开一段,赭黄中夹着晶莹透亮的糯米粒,仿佛黑夜苍穹中满天的星斗,一闪一闪的,混合着玉米,稻草,黄豆,米粒的清香,漫弥在鼻尖,早已让人垂涎三尺!

    奶奶从锅里捡起一个热气腾腾的黄粑递给妈妈,妈妈忍着烫慢慢剥开玉米壳,壳上还沾满一层糕粒,我们便争抢着玉米壳,小心翼翼地用牙刮下来,吞进肚子里,那种感觉比饱食一顿山珍海味的滋味还美妙!妈妈把剥了壳的黄粑切成小块,用一双筷子穿起来,一边递给我们,一边叮嘱道:“慢点!先吹冷了再吃。”

我们迫不及待接过筷子,象征性地对着冒着热气的黄粑吹了两下,便忍着烫,咬上一大口,常常是咬到嘴里烫得受不住,只好用舌头顶着打转,一边大口大口向外呼着热气,一边用手噗噗地在嘴前扇着。在嘴里滚了几圈后,囫囵吞了下去。现在想来,其实那时并没有真正嚼出黄粑的味儿。不过这样吃鲜的感觉可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所以总是很美好,总是很期待。

奶奶将出炉的黄粑装进箩筐,待稍冷之后便端上一盆往院子里各家各户送去,让大家都尝尝鲜。别家也如此,所以我们往往都能尝到各家做出的黄粑的味道,有的色泽深,有的颜色偏白,有的较硬,有的太软,有的太甜,有的没味……总之,尝去尝来,还是觉得奶奶做的是最好吃。

黄粑的香味会漫延到正月底,甚至二月初,它弥补了童年衣装的单薄,也消除了整个冬季的寒冷。

    我们慢慢长大了。为了生活,奶奶的子孙们就像蒲公英一样,四处飘散,落地生根。每年回去过年,奶奶早已把做好的黄粑分成好几份,每个孩子都有一份,随着黄粑一起带走的还有一包一包的辣椒面,土坛菜,苦瓜干,干野菊花等。

再后来,奶奶的步履变得蹒跚了,我们的行囊中就只剩下我们最爱吃的黄粑了。

做黄粑时节又快到了,仔细算来,我已有好几年没吃到奶奶做的黄粑了。

老屋的厨房还是原来的样子,土灶,大锅,竹篦早已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未燃尽的树桩头还卧在灶前,孤独地等守望着寂静冷清的日子;成捆的玉米棒子壳挂在墙来,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想唤起当年热气腾腾的记忆。

奶奶不在了,过年像是举行一场仪式,一家人吃顿饭,匆匆一聚,便各奔东西。

每次走进老屋,奶奶在厨房的烟雾中拆膜捡黄粑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只是空气中已经没有了往日四处弥漫的黄粑香味。

城里老街上卖的黄粑都是用竹笋壳包得规规整整,码得整整齐齐的。大个儿的大约有七八斤重,小个儿的也有三四斤,都是用现代设备统一做出来的。每次想吃黄粑的时候,也会去买上一个,或蒸,或煮,或烙,也还爽口。可是不管怎么好吃,却再也没有吃出奶奶做的味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569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99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27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8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7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7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1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36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97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7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93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1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4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5评论 0 19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26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27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乡的特色小食——黄粑,春节不能少,自己动手做的份量足味道最棒,韵味深长,寓意最好。 黄粑在四川泸州一带最为出名,...
    翠儿_a970阅读 797评论 1 3
  • ​前些日子,我为点事情不得不往山里老家跑一趟。 坐在车上,盘山公路两侧都种满了玉米,绿油油得喜人。 在山里,我们都...
    信笔而书阅读 621评论 0 0
  • 也就是在刚分田地到户的那个时候,记得每一年在秋收完地里的玉米后,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做好多的苞谷粑。说是封背篓、封花...
    金春阅读 239评论 2 3
  • 文章为原创,在简书首发,文责作者自负。 听爷爷说要到城里去卖土豆,我磨缠了几天,爷爷就是不答应带我去。这让我很伤心...
    亚宁阅读 6,453评论 72 458
  • 晚上收到朋友从家乡带出来的礼物:很久不见的青竹笋。 四棵竹笋,长得粗壮、笔直,还带有一点家乡泥土的芳香。这竹笋很硕...
    马湖之边阅读 3,870评论 60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