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里天地宽

【画外音(预告)】:

苏轼的词自成一派,冠绝古今,他既能书写缠绵悱恻的婉约词,更能挥就雄浑壮阔的豪放词。而在苏轼的豪放词中,它所涵盖的内涵极为广泛,无不能写的事,无不能写的人。赏苏轼豪放词的百花园,品风格迥异的人间奇迹。《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集《豪放词里天地宽》,敬请关注。

【画外音】:

苏轼不仅是一位驰骋政坛的政治家,更是一名开宗立派的文学家。在文学上,苏轼诗、词、歌、赋、散文皆有大成,又以词的成就为最。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文人墨客通常是以写诗的余力和游戏的态度填词,内容上也多以男欢女爱、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苏轼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那么,苏轼豪放词派的代表作是什么?豪放词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集《豪放词里天地宽》,敬请关注。

【康震】:

苏轼写过很多不同的文学作品,虽然他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散文也是写得最好的之一,诗也是写得最好的之一,但是对于大家来讲,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讲,最喜欢的、最熟悉的还是苏轼的词,而且大家背得比较多的也是苏轼的词。但其实可能大家并不知道,苏轼写词,开始创作词很晚,他大概是十九岁、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写文章,到二十四岁的时候才开始写诗,到了三十七岁在杭州做了通判才开始写词的,这不像人家有的作家六岁、七岁、五岁,根据历史上记载人就开始能写很漂亮的文章,苏轼没有那个神话,都是十几了写文,二十几了写诗,三十多快四十了才开始写词。大家说这么晚,说明不是你讲得那么聪明,那是,他是写得晚,可是一出手就不一样,他出手不凡,所以这聪明人不一定说动得是最早的,他动得是最高的。

我们经常说苏轼的词,大家一说起来就说豪放派嘛,写得非常豪放。那么,是不是他的词都可以用豪放来代表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来体会,能够代表他豪放的,能够用豪放这个词来概括他的,应该是他创作得比较早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豪放词,特别毫,也特别放,这是特别典型的豪放的做派。为什么呢?首先这个词的主题就是狂,“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这会儿他也没多老,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才三十八岁,但是古人喜欢说自己是老夫,跟现代人正好相反,现代人甭管多大年龄,女士一看,小妹妹,甭管你多老了,说哥哥,最后都分不出来到底有多大年纪。但古人喜欢说老夫,年龄不大就叫老夫。“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今天的精神状态像小伙子,我狂,我今儿就耍一把狂,他耍什么狂呢?左手黄犬,右臂架鹰,这出来阵势不一样,跟以往我们看到的苏轼的情形不一样,你只要一还原这个情景你就能感觉到,地上跑的是猎犬,臂上架的是苍鹰、猎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全副武装,可能连防弹衣都穿上了。“千骑卷平冈”,这肯定是有夸张的成分,打个猎,用不着把一个军的军队都叫上。“千骑卷平冈”是突出他的狂,狂风扫过去一样,在平冈之上,在山坡上一眨眼没了,裹挟而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感谢各位乡亲父老,为什么呢?他说了,“千骑卷平冈”,跟着他不是一个人,那城里头都发动起来,老头、老太太、小伙子、大娘都说,今天我们苏太守,当时不叫太守,太守是汉代的说法,应该叫知州,我们知州我们头儿要去打猎,大家去瞧去。感谢各位的这份盛情,瞅着啊,给你们亮个相,今天给你们射虎。这也是夸张的,密州要是到处都是老虎的话,那说明你这个当知州的有问题。“亲射虎,看孙郎。”孙权当年刚刚在东吴执政的时候,孙权那很厉害,江东三代英雄孙权、孙策、孙坚,那好,这是真实的故事,孙权骑着马射虎,老虎把马给伤着了,然后孙权舞双戟把虎给灭了,在江东一带流传为英雄故事,今天我就仿效孙权给你们来这一下。写出他的豪气。这里边“狂”有好几个狂,第一,“为报倾城随太守”,那老百姓都跟着去,就这么大号召力,这第一狂。第二狂,要倾城而动。第三狂,他要射虎。第四狂,自比孙权。其实你仔细分析这首词,这个“狂”字是当头照了。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还喝了点酒,喝酒壮胆,喝了点酒之后本来就很豪放,这下更放开了。“鬓微霜,又何妨?”你别说我老了,说你头发有点白,没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廉颇多大岁数?我才多大岁数?没事,“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边用了一个典故,汉代的时候,有一个云中太守,这云中太守跟敌人打了一仗,打赢了,跟匈奴,他本来打赢了,有战功,结果他谎报战功,可能比方说本来是伤敌八千,自己伤了比方说有五千,结果他可能报的时候说伤敌八千,自己就伤了几个人,他谎报了之后,皇上就下令处罚他,后来觉得他还是有功的,就派一个叫冯唐的使者来赦免他的罪责,依旧让他担任云中太守。这儿用这个典故实际上是把冯唐作为朝廷派来的一个人,什么时候朝廷派冯唐这样的使者来,您派我去,“西北望”,把那弓弦拉得跟满月似的,“射天狼”,射谁呢?那不就当时的西夏?这实际上是有时代背景的,因为就在此前的三四年里头西夏这个王朝多次袭扰北宋的边境,占了不少城市,但是这时候的苏轼是有劲使不上。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他为什么到密州来?这是在密州写的,他是因为在朝廷里边跟变法派意见不合,意见不合,当时王安石还在朝廷里,我们原来讲王安石的时候讲到这一块了,意见不合怎么办呢?自请外放,我不在朝里头干了。出来时候第一站就去的是杭州通判,第二站到的密州,一转眼离开朝廷好几年了,但是你在地方上工作虽然也能做不少的事,可毕竟不能够参与大政方针政策的决定,更是有劲使不上,所以他才写这首词。

这首词是真豪放,这就是说,你说苏轼的词豪放,你得琢磨它里头的元素,它为什么豪放?第一,尚武。第二,全篇的词都处在动态的当中。第三,他最后的目标是要什么呢?捍卫祖国尊严,抵御外来侵略,这些都是跟什么呢,跟尚武、跟打仗有关系的,所以这个豪放的内涵是非常直接。

而且这首词它具有一个里程碑的意义,就是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在词里边这么写内容的。早先的时候范仲淹写那个《苏幕遮》、《鹧鸪天》的时候,他写过类似的题材,欧阳修也写过一些类似的题材,但是直截了当地去写这种“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郎。”这样的内容,在以前的词当中还从来没有。以前的词是怎么回事?以前的词都是写风花雪月的,《虞美人》啊,一江春水就向了东流,写这种内容的,花啊、男女情爱啊,事实也正是如此,词在当时苏轼的时代,更不用说苏轼以前,词主要是用来干什么呢?第一,是在市井生活里边歌女唱给这些看官们听的,在北宋是知识分子和官员在家里养的家妓,官员官府里边有官妓,她们来唱这些曲来娱乐的。它不是用来像诗一样言志的,词是什么呢?词缘情,诗言志,这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词它的出身它没有那么高贵,它是高度地娱乐化,甚至有时候带点情色的色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词长期以来它就局限了,它的题材很有限,它的题材很窄,主要是表现感情生活,特别是男女的情爱生活的。那么,你要在词里边言大夫之志,这不合潮流。苏轼我说了,他介入词的创作比较晚,但是他一介入,他就开创了一个新局。但是他写完这首词之后,给他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说我最近跟朋友去打猎,颇写了一些词,这些词跟现在道上、江湖上流行的柳永的词颇为不同,叫做什么呢?我自是一家,信里边还说,呵呵,我自是一家。笑了两下。那么这个“自是一家”是什么呢?说我写的词要让东周的壮士跺着脚、吹着笛子,然后放声高歌,这劲儿才能出来。其实苏轼说这话的时候,心有点虚,你知道吗?为什么呢?因为柳永的词在当时是主流,而且是比较权威的,虽然柳永这个人他本身写的一些词格调不是很高,但他这种词的体制在当时是被大家推崇的,所以他(苏轼)这样做等于是反主流的,你知道吗?他之所以说我的词自是一家,我自成一体,那就说明当时没这体,没这号的。三十八岁的时候,苏轼写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豪放词,从此打开了词的另一番天地,叫做“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办法来写词,表现诗的气质,言志。这都不是言志了,这在词里边打起来了,这是豪放,没有一点问题。


【画外音】:

苏轼词的风格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如果说《江城子•密州出猎》代表了豪放壮阔的词风,那么《水调歌头》就多了一份飘逸空灵、洒脱旷达的情怀。本来咏月、咏别离,是婉约词的领地,古人在这方面已有大量佳作,但苏轼一出手,仍然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后人甚至评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那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到底是怎样表达他的独特感悟的呢?

【康震】:

那《水调歌头》是不是豪放词呢?好像就觉得不太像了吧。大家对这首词太熟悉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伤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豪放吗?我起码没用豪放的语气念它,因为我豪不起来,我也壮不起来。为什么呢?气质使然。这首词的写作大家也比较清楚,还是在密州写的,在密州做知州,这一年他三十九岁,还待在这儿呢,但是任期马上就要满了,与此同时他弟弟苏辙当时在齐州,也在李常的幕府里边做幕僚,兄弟两个其实离得很近,但是因为官家有规定,他们是不能私下会面的,两兄弟已经有七年没见面了。苏轼本来在密州待得就不痛快,为什么呢?他原来在杭州通判待的时候,虽然是个通判,副市长,但是杭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苏轼写个诗什么的,吃个什么西湖醋鱼还比较方便,在密州这地方条件比较艰苦,连年地闹蝗虫、旱灾,还有兵匪,所以他心情很不好,跟弟弟又多年不见,时值中秋,想念他的兄弟,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自然是写得好,用不着我在这儿多费口舌,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妙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是苏轼的原创,这是从另外一个大诗人的诗里边点化出来的,那位诗人姓李,名白,字太白。老李当年写一首诗叫《把酒问月》,诗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版权是他的,只是略做了语序上的调整。由此可见,好诗不一定非得是原创,稍加点化,化为己有,也可以化神奇为更神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个很幼稚的问法,这没法问,如果当时有科学技术的话马上就可以回答你,到底有多长时间,但是那个时候不知道。月亮啊月亮,什么时候你才有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唐代有个传说,说有个道士邀请唐玄宗,说咱们到那里边看看去,到月宫上,唐玄宗说那儿冷吧?加了点衣裳,上去了,果然很冷。所以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怎么样呢?“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地面待着不痛快,你知道吗?他心情不好,喝着酒,看着月亮,想着弟弟,再想着现在的处境,觉得在这儿待着干吗?上去要不然转一圈去,上去转一圈一想,太冷,还孤单,而且那儿离得就更远了。怎么办呢?假装在上面吧,“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跳个舞,跳着跳着,喝着醉着,一边跳着一边想着,已经上了月宫了。

这其实前面写得是挺好的,但是你能感觉到心里头比较拔凉,就是心情还不是很好,心情好不会说到上面去。问题就在于,苏轼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虽然写了上片,但是很快这月光就发生变化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月光,他开始在那月亮上趴着呢,现在顺着那月亮就下来了,这就把天上人间就给沟通了,你注意了吗?天上是不能给他什么安慰的,苏轼是个很温情的人,在上面吹一会儿仙气,他就该下来了,顺着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照在了人的身上,不眠之夜,正是我思念弟弟的时刻。开始写人了,开始写的是仙,现在写人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就这月亮最讨厌,偏偏分手的时候它就圆的,我们团聚的时候它又缺了,由此总结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事难办,“此事古难全”。怎么办呢?没事,千里月光所到之处,便是相思相会之处。正所谓月光有多远,深情就有多远。如果月光永远,那深情就永远。所以不必在乎此刻的分离,只要共一片月光,我们的感情就永远会在一起。

苏轼身上是有点仙气的,所以他显得比较超脱,显得比较超然,但同时他身上又有烟火气,他有人间气,这就让我们觉得,他跟我们一样,又不太一样。他好像是一个特别孤独的人,但同时他又感觉好像是我们邻家大叔一样。这种很纠结、很复杂的感觉扭结在一起,再加上他的才情和他艺术的才华,整个使得这首词就让你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喜欢。这是豪放吗?这恐怕不能叫豪放。我觉得这首词寄予了极大的深情,克服了周边的冷漠和自己的孤独,然后继续地对生活投以热情的关注。写得好啊,写得太好了。但是它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豪和壮,不是。


【画外音】:

苏轼对宋词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以诗为词”的手法,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这其中,咏物词也在苏轼的笔下另辟蹊径,自出新意。在咏物词中,苏轼的《水龙吟》可谓是巅峰之作,那么,这样一首单纯咏物的词作,到底是如何推陈出新的?它的独特艺术魅力又在哪里呢?

【康震】:

苏轼还写过一首词,有的人也知道,《水龙吟》,和章质夫的一首词,写杨花的。它这个杨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白杨树上面的花,指的就是柳絮。古人说杨柳杨柳,不是指杨树加柳树,它就指的是柳树。这词写得特别好,说: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这个大家说,这是婉约,这个我们知道。这是不是婉约呢,还不由你说了算,得由这内容说了算。这首词是和章质夫的,章质夫是他一个朋友。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黄州,按我们想法,苏轼在黄州好像不应该写这种格调的词,但他写了。章质夫当时写了一首词就是歌咏杨花的,但是那首词因为苏轼写了这首,那首词就没人提了。其实老章当然写得也不错,只是格调不大一样。章质夫写了这首咏杨花,也就是(咏)柳絮的词寄给他,还给他写了封信,信里边告诫他说,说你把心态放宽,只有心态放宽放平稳,才能处于忧患之中,才能在患难之中待着。苏轼回信表示感谢,然后说本来我觉得你这首词写得相当不错了,我就不打算再写了,可后来一想你在外地做官很孤单,算了,我就唱和一首吧。一不留神,把人给盖了。

这首词比起章质夫那首原来的词有颇多的长处,你看,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柳絮、也就是这个杨花的情态跟女人的情态,特别是思妇的情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真是高手中的高手。他说“似花还似非花”,这就特别有意思,为什么呢?你在家里养菊花、养牡丹花,你养过杨花吗?你说朋友我买一盆儿柳絮?朋友我买一盆儿杨花?它不是我们可供来观赏的花,所以它“非花”。从观赏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柳絮是什么?是种子,它是随风飘散,它是传播种子的一种方式,它不是作为一种观赏的花,所以它“非花”。但是它又很像花,它毕竟叫杨花,而且看它那样吧,一团一团的,白白的,还像是杨花,还像是一个花的样子,所以“似花还似非花”,这一句就站住脚了,我怎么说你都得承认。“也无人惜从教坠”,可怜见儿的,没人疼,就这么从枝头就掉下来了。然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就是杨花的特点,没有哪个人去把那杨花柳絮拿个篮子来都收在篮子里拿回家的。那杨花随风飘散,落在了路旁,停停歇歇的,这不就是“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吗?可是这也是一个思妇的感觉,思妇的思绪就飘开来了,想到了她的情人,想到了远方的那个他。一般在古典诗词当中,如果说一个女士要想念她的丈夫的话,起床都很晚,什么“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又还被、莺呼起。”你看见没有,这其实是一个女人的情态,“困酣娇眼”,那杨花在飘散的过程当中不是也是“欲开还闭”、“困酣娇眼”,看着有些慵懒的样子吗?最后点了一句“梦随风万里”,这正是杨花飞的足迹,可不就是“梦随风万里”吗?“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儿用了一个典故,唐代一个诗人叫金昌绪写的《春怨》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说看你这鸟,打走!为什么,别叫了!我睡觉着呢,正做梦,梦见跟我丈夫相会在辽西,你这一叫,梦醒了,我又是一个人了。所以它叫“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其实就是杨花飞来飞去,但他非要说它“梦随风万里”,人花合一,最高境界,你不知道他在说人还是在说花。其实你说杨花有什么好说的?写菊花的多,写牡丹的多,谁写杨花?人写,人写就写成这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说不恨,其实是真的恨,就恨这花快要飞尽了,恨这花、西园的花快要没有了,这一堆的花怎么收拾呢?意思是说春天快要过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就是这个道理。“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这用得特别妙,早上一起来,找不着了,找不着杨花了,到处找,刚才不是说了吗?“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就早上起来大家找这花都找不着了,一看池塘里头漂的都是浮萍。苏轼自己在这儿做了个注释,说什么呢?说这个杨花落到水里就变成浮萍了,说我验证过,这真的。苏轼在这儿又说瞎话了,据科学家的考察,不存在这回事:杨花掉到水里就变成浮萍了。但他愿意让它变成浮萍,你有什么办法呢?他没有科学的根据但他有感情的需要,这就叫无理而妙,没道理,但是妙,妙就够、就行。咱这是文学,咱这不是科学考察报告,你就信了苏轼算了,就信他说下了一场雨,有个池塘,然后杨花全都掉到池子里化成了浮萍。你总不愿意满池子浮的都是一片片的杨花吧?那好看吗?化作了浮萍。然后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有照应,说春色如果有三分的话,其中两分是尘土,为什么呢?“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跟尘土有关系,天天在这街边上溜达,能不沾点尘土吗?“一分流水”,流水指的是“一池萍碎”,作家的思路,你就看他虽然是形象思维,但是他还很有逻辑性。三分春色,其中有两分尘土,一分是流水,细看来,杨花点点,再定睛一看,那一点一点的杨花居然不是杨花,是什么呢?是那一位“梦随风万里”的离妇、思妇的离人泪。

你说他到底想写什么呢?苏轼说那我也不知道,反正就这么写了,你们自己看,听说九百多年以后有人要讲这首词,我就写了。至于它具体是什么,那你真不知道。这就是我说的什么呢,这首词从本质上你要注意,在题材上要分类,是咏物的词,就是像写说明文一样,咏物。咏物的词在很大程度上不用投放太多的真情,也不用像刚才那个“千骑卷平冈”那么神经紧张,都不用,比较放松。说白了有点游戏的性质,就是娱乐。章质夫给我寄了一首咏杨花的词,我一看,老章写得不错,不好意思,我也写一封给你寄过去,都是空写的,什么事都没有,知道吗?这里头没故事,苏轼不是在黄州又有一次艳遇,没关系,都没有,完全地没有,纯粹是空来空去,但是空的有内容,为什么?他有才气。章质夫的词写得也挺棒的,但是比起他来讲有点逊,逊在哪儿呢?就是、我这儿就不念了,因为那首词写得我觉得不是特别好,我们看起来有困难,它的上片用了各行各样巧妙的比喻,来写这个杨花的情态,写得真好,你们下去找来可以看一下。但是它的下片有点跑偏了,为什么呢?他下边重点是想这个杨花飞呀飞呀飞,飞到一个美人的房里头,飞到她的衣服上,沾到她的身上,然后借着这个美人的眼光来看杨花的情态,但是重心有点变了,在写这个女性了,所以上下两片有点不挨着。但是苏轼这首词杰出的地方在哪儿呢?它一气呵成,管你那么多呢,而且最后还说“是离人泪”,一边看一边哭,这个咏物词,你说这什么感觉?看咏物词都能哭,那要看别的词那不知道要哭成什么样了。

这是豪放吗?大家说你就别说了康老师,这怎么能是豪放呢?对呀,那你为什么老说它是豪放词啊?你说,为什么老是说它是豪放词?你还说他是豪放词派?现在讲到这儿,我们来看看,我们来想想,苏轼的词是不是还是能够用“豪放”来概括他的作品的?不行,既不能说它是婉约词,也不能说他是豪放派,我们只能说他的词展现出了像诗一样的广阔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诗里能写的,词里通通地能写。说白了,苏轼写这些词的时候肯定开始还有点自觉的意思,比方他开始给他朋友写的信说,我最近有意地写了一些词,就跟柳永的不一样,但是苏轼的阅历广、读书多、感触深,跑了那么多的地方,他又是那么热爱生活,处处逢春他这种人,点铁成金,什么玩意儿到他笔底下,他就能写出很棒的东西,所以对他来讲不存在说专门写一种不同类型的词,他就把生活当中所有的感觉和他看到的都写到词里头就成了,你说这叫什么词?那就叫以诗为词。他的词中有阔大的境界;有开放的胸怀;有博大的内容,容得下足够的人生,这就是苏轼的词。

他还有一部分词,跟这些就不一样了,那些词大部分创作在黄州,表现了他对人生的一种非常深邃的而富有趣味的领悟,它又跟这部分词丰富多彩的内容又有所区别,那么那部分词主要是哪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讲。

【画外音(预告)】: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常十有八九,而苏轼正是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升华自我,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超然自得的至高境界,那么苏轼到底依靠什么彻底改变了人生态度?又是什么让他焕发出了艺术的青春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一集《也无风雨也无晴》,敬请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