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 罗杰·霍克

  • 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大脑的两个半球既有相同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的专项能力。分裂脑由于缺少胼胝体的沟通,显出两种独立意识。

合力大于分力,有些能力需要两脑合作才能完成。

  •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经验对大脑最一致的影响表现在大脑皮层与大脑其它部分(即下皮层)的重量之比上。

好奇是一个关键因素,持续、多样的刺激能“延缓衰老”。

  • 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综合影响所决定的,不能简单否定或强调其一。人的遗传倾向同样塑造着周围环境。

性格决定命运?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那99%而是关键的1%。

  • 4、小心视崖!:深度知觉能力可能在婴儿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但恐惧和应对却需要经验来习得。

错误的判断来自错误的分割,“复杂”可以被拆解为“简单”。

  • 5、所见即所学:感觉(视听触味嗅)为知觉(筛选、组合、解释和判断)提供原材料。知觉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是后天习得。
  • 6、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所有人都会做梦。REM反弹对某些成瘾行为的戒断,会白日做梦而生成幻觉。

睡眠的重要,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认清它的生物学规律,才能更为合理应对。

  • 7、梦并不浪漫:做梦的原动力来自生理而不是心理,是自我的内部激活,是对随机信息的建构和整合。

梦,因“随机、生理”剥去了浪漫的色彩,反而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现实意义。

  • 8、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般:受催眠影响的行为是一种由较高动机和目标驱动的社会性行为,而不是什么改变了的独特意识形态。

催眠并不意味着能到“正常”的边界,并不意味着所输出的记忆全部真实。

  • 9、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和自动的,无需学习,对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而言都大体相同;条件反射则正好相反,它是通过经验或学习获得,在同一物种的不同成员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无意间选择条件并建立反射关系,往往会制作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 10、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而成为条件反射。

先天-后天之争,在各种论题和实验中此起彼伏。

  • 11、敲敲木头:所有行为,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可以由它产生的环境后果来解释。通过强化和惩罚,形成习得和消退。非关联性强化,也就是迷信,经常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

规律的总结,某种程度上也是强化物的发现。

  • 12、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以攻击性行为为例,成人榜样的攻击性(或非攻击性)行为会对儿童产生明显的诱导或抑制作用,同性间的影响效果会大于异性间的影响。

这个理论间接证明了家庭中成人的行为榜样、媒体中所展现出的暴力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奖惩)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的影响。

  • 13、所想即所得:实验者总是期望,通过科学的处理,被试者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行为,但实际上,这只是实验者自己有倾向性的期望所导致的结果,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也称为“实验者期望效应”,在实验室之外,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此类效应在学校教育中亦有所体现,老师总是会对IQ高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相应会产生更多的正向效应。因此在学校中引入IQ测验,往往会产生更多的不公平、乃至不道德的行为。

  • 14、你在哪方面更聪明:本研究关注的是多元智力理论。每一种智能均有其潜在独立性,对应到人脑的某个区域,从人类视角来看其逐步进化发展均有据可依,可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测量,可用一套符号系统来代表。目前已分类的智能包括语言、音乐、逻辑-数据、空间、自我内省、自然观察、肢体-运动、人际。

多元智力理论,虽然其科学性(主要是分类维度和可验证性)有待商榷,但确实改变了世界对学习、教育、和智力的看法。

  • 15、心中的地图:替代传统刺激-响应的行为主义,认为两者之间有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变化的认知主义成为心理学中的新潮流。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将自己所见所闻编织成一张地图,或者称之为“知识图谱”。目前的学习理论中,有一种就是说要形成个人的知识树,用枝叶来衍生各种认知。

  • 16、感谢记忆!:回忆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重构式记忆,是使用新信息和现存信息去填补你回忆某种经历时所出现遗漏的结果,与实际事件多少会存在一些差异。

通过多种实验证明,诱导性信息、事后信息等,确实会让人在无意识中产生“创造性记忆”。因此,法庭上证人证词,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

  • 17、爱的发现:实验证明,接触安慰对母子间依恋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于单纯的喂养(即提供食物)。

仅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是远远不够的,无论父母,通过抚摸、拥抱建立的依恋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是 非常重要。这个理论,也可以延伸到成年人的爱恋。

  • 18、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客体永久性(即认为不在感知范围内的物体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成长到一定年龄段才会形成的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才会陆续具有各种推理、思维能力。

儿童成长所经历的四个认知发展阶段,会具备不同的能力。但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只是具备可能性。在该阶段如果被抑制或不能良好发展,会造成相应能力的缺失。

  • 19、你的品德如何:道德发展有其阶段性,儿童仅能对高一阶段的道德有部分理解,鼓励、教育、学习都不能使儿童突破其应有阶段。

道德判断水平(6级)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而逐步具备(也可能存在成长缺失),因此低龄儿童的低道德水平有其生理原因,同时其无法理解高道德水平的道德推理,因此劝其向善时应使用符合其水平的理由。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并不具备等同性。

  • 20、让你愉快的控制力: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我们便是更快乐、更有成就的人。当“老年”来临时,失控的感觉会对身心造成很大冲击。

通过让老人重新获得决策权和胜任感,一些因年老而引起的消极因素会被延缓、逆转或防止。所以,对老人而言,对生活的信心和快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细节上的控制力,而不是行动力。

  • 21、性动机:通过对700名被试10000次性反应周期的观测,就四个阶段(兴奋、持续、高潮、消退)、生理变化、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

女性在性问题上的复杂性远比男性为甚。

  • 22、我能读懂你的脸!: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相同的面部表情可以识别出相同的情绪。

人类面部表情具备显著的生存价值(以自然物种角度来看)。

  • 23、生活、变化和应激:通过使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对不同打破稳定状态的事件(无论消极还是积极)所造成的应激进行定量评定,判断当前应激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证明两者确实有关,但关联极其复杂,量化关系并不高。
  • 24、认知失调:信念为了适应相反行为而产生的不自觉的调整。

当面临更大压力时,被动服从会减轻认知失调的程度;相反,主动服从的认知失调程度会更大。

  • 25、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内控或外控,是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外控倾向原因形成的可能有三,分别是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内外空维度差异的人群,在不同事件时会有差异非常明显的应对方式。

  • 26、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不应该是一个维度的两级,而应是两个独立维度。

事实上双性化人群所占比例非常大,目前社会上也有很多适合双性化人群的职位,或者说某些职位不再有明确的自然性别要求,而要求心理性别。

  • 27、和心脏赛跑:A型人格在冠心病发病率上与B型人格相比,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A型人格的产生,有家庭环境的原因,也有遗传的原因。

  • 28、个人与集体:很少有在所有或者大多数文化中就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人类行为模式。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文化差异维度。

即使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会存在多个亚类型群体,而不是纯粹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 29、这儿,谁是疯子:在特定情境场合(如精神病院),“心智健全”不能从“心智不健全”中鉴别出来。不正确的诊断标签,最坏会造成自我证实。

精神疾病与生理疾病之间的区别在于环境影响所占比重。这真的能成为判断“疾病”的判别标准么?

  • 30、你再次获得防御:自我不断用超我的道德来平衡本我的需要和欲望。平衡时会产生焦虑。防御机制(压抑、退行、投射、反向、升华)通过自我欺骗和歪曲事实以图化解焦虑。

个人行为准则和道德体系的建立,也许是通用、长期的防御机制,模糊化真假之间的界限。

  • 31、习得性抑郁:对特定场景的能力和控制失效后,我们会停止改变的尝试。当此类场景频繁发生,则可能被泛化到本可控制的情况。

无助使人抑郁,使人放弃。改变“习得性无助”的产生,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而这其实是一种因果矛盾。

  • 32、拥挤导致行为失常:高密度环境(城市、监狱)可能导致行为沦丧。

客观的稠密不同于主观的拥挤,心远地自偏。

  • 33、为自己挑选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总体是有效的,不同方法间的效果在统计上基本相同,但对个体而言还是存在差异。

真诚地进入治疗关系,不要纠结哪一种方法更优越。不行就换。

  • 34、缓解你的恐惧心理:系统脱敏(行为治疗、交互抑制)通过分步增加与恐惧的接触而使其渐渐消失。

“精神分析”以找到根源,还是交互抑制以消融抗拒,看起来是学术与行动的风格区别。

  • 35、投射出真正的你:罗夏墨迹,期望降低自我防御而展示出无意识中的冲突。从知觉检测发展到异常诊断,可谓无心插柳。

同一行为,是投射检测还是想象力检测,视群体不同而不同。

  • 36、编个故事吧:主题统觉测试(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让被试清晰地把自己的人格、情感以及心理投射到故事中。

测试结果如不能被客观、量化的分析和解读,则只能作为打开话题的小工具。

  • 37、言行不一:口头态度与真实场景中的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可否认其影响的存在。影响的大小,受制于太多因素。

言行不一未必是不真诚,只是“言”比“行”容易太多。

  • 38、从众的力量:在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度(如日本),从众水平高于具有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度(如美国),再次证明不能忽视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实际影响。

是否从众,又是一个区分认知水平和心理强度的例证。

  • 39、你会伸出援手么?:旁观者越多,由于责任扩散,当事人越不可能受到帮助。

认识到“旁观者效应”,才能永远像只有自己一人在场时一样去行动。

  • 40、无条件服从:某些情况下,服从倾向是如此强烈而根深蒂固,它抵消了个人的道德、伦理、甚至是同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