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提要》~钻石般闪耀的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刚经》,全名应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是“钻石般的智慧得到彼岸”。佛教中,《金刚经》这是一部无人不识的经典,本经前后凡六译。《金刚经》在佛教的《大藏经》里是属于<般若部>的经典,被编辑在600卷的《大般若经》的第577卷。佛教是特别注重智慧的宗教,佛教里特别标明是属于大智慧的经典就是《大般若经》,而《大般若经》中被佛教普遍读诵受持、研究与宣讲的,最能代表般若深义的经典就是《金刚经》和《心经》;《金刚经》仅仅5000多字,可是却是一部佛教里以内容深奥丰富而著称的经典。

“金刚”就是“钻石”,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为坚硬的物质,也是最为接近纯净的物质,它纯粹是碳元素在很深的地表下经过很久的高温与高压所形成的,拥有近乎完美的纯度与透光率。据说,如果能纯粹用金刚石做成一面墙壁,那么我们站在墙的另一面看另一面是不会觉得有什么东西阻挡住的,由此可见它的纯度与透光率,这就是金刚石(钻石)的特性。《金刚经》以“金刚”做为它的经名,寓意了深刻的涵义。

“般若(智慧)”在佛法中被比喻为“眼睛”。“金刚般若”,“如钻石一般明亮闪耀的眼睛”,由本经的名称可知本经在佛法中的地位与价值。“波罗蜜”,“到彼岸”的意思。用“钻石般闪耀明亮的眼睛”看清身心世界的真相(实相),摧破一切由“(自)我见”而引发的种种虚妄,从而远离执着得到解脱(到彼岸)。

佛法的所有修学,所有的努力都为了得到解脱,“解脱”是所有佛弟子向往的唯一目标。可是要怎样来得到解脱呢?怎样才是正道?怎样知道如何才是正道呢?这是所有佛弟子必须要认真而严肃来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修学佛法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入门了! 我们要怎样来得到解脱呢?

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要先知道一下“所谓的解脱是什么”?先来澄清几个对解脱的特殊误解吧!要知道佛法中的解脱并不是指身体的特别自由自在“不守规矩”,因此,修学佛法要守必要的规矩,要持必要的净戒;要知道佛法中的解脱并不是指得到某种超乎常人的能力“神通广大”,因此,修学佛法不是要得某种超能神通,心不解脱时得到某些超能神通,这会使你比过去更加烦恼与困惑;要知道佛法中的解脱并不是指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拿到某种“博士”或“后”的头衔,因此,修学佛法不是知识的不断累积,而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对人生世界的透彻观察……所以说:解脱不是身体的绝对自由;解脱不是某种超能力;解脱不是一般的所谓知识。解脱是什么呢?解脱是“心的自由”,一个心得到自由的人在什么环境中都是感觉得自由,即使有身的障碍也不会妨碍他心中的自由;解脱是“心的无贪”,一个心中对什么都深深生着贪念的人,即使他得到他要得到的一切名与利,他也不会觉得幸福与自由,没有得到时用尽心力想得到,得到了又怕失去,绞尽脑汁想保留,他所拥有的辛苦得来的一切将会使他生活得更加辛苦,由此可见“贪”是心解脱的障碍;解脱是“心的无嗔”,一个心中常生嗔恨的人,是怎么都不会觉得快乐与自由的,心中如果常觉得自由与快乐还会生嗔恨吗?“嗔”也是心解脱的障碍;解脱是“心的无痴”,其实人生的所有障碍都由愚痴而来!因为愚痴,我们处处贪著;因为愚痴,我们时时嗔恨;因为愚痴,我们总觉得不够自由。我们发现一切的障碍与不自由,得不到解脱,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够明智而引起,我们不能够深刻的反省与观察自己,正确的认知一切,却总是抱怨外在的人事或环境,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根源于自我的愚痴而来!所谓的“解脱”,就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智慧(大般若),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解脱既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我们又该怎样来取得这样的大智慧呢?研读修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让我们得到这种人生大智慧的门径,我们唯有正确而深刻的把握住《金刚经》的义理,打开“钻石般明亮闪耀的眼睛——般若真智”,照破自我认知的错误与愚痴,就可以得到这人生的大智慧——解脱了。

《金刚经》全经每一段落都可以是自成体系,都关联着全经的主旨,所以读起来可以一气呵成,但要得到全经的文义脉络却是并不容易!本经在印度就号称难以得入脉络次第的,如无著菩萨的《金刚般若论》卷上的开首归敬偈第二句就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表示出这部经典义理的难解;还有世亲菩萨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归敬颂的第一句即说:“法门句义及次第,世间不解离明慧。”同样表示出本经的句义及次第的难解。为了明了全经的主旨,我们采取一种现代“频率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也就是看一篇经文或一部经文,我们先看看经文中有没有非常相同的文句,重复的出现了多少次,统计出来,出现频率最多的、反复强调的文句也许就是经文的义理中心所在了!《金刚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句约有三类:第一类为讲到要“无我(相),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经文,全经可说出现的次数最多,共计有14次之多,这也可见本经是怎样的重视“无我”了。本经还有佛为须菩提讲说到关于“离相”的文句,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等等。本经中还有一非常著名而重要的句式,即:“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这是典型的辩证逻辑句式,当然佛教的般若是超越一般逻辑的,佛教的般若是从“正”而“反”而“综合”而“超越”的,这些讲到具体的经文时再为分析说明。

关于本经中讲到的“无我”在大乘佛法中常常会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那就是大乘中常常说起的“人无我”和“法无我”了。《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有着这样的一段经文:“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应该就是《金刚经》的义理重心所在。“我(相)”,历来的注疏都不曾明确深刻的分析,都只是一带而过,我以为《金刚经》是着重讲“无我”的大乘般若系的经典,其中“人”——“我相”;“法”——“世界”的“二种无我”本经都有明白的讲到,当然《金刚经》的义理中还有般若法门的其他义理也都有讲到了,但是通篇经文以“二种无我”尤其以“人无我(无我相)”为中心是毫无疑问的。

“我相”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所有修学佛法者好好研究的大问题。

“我相”,一般人的概念中就是“自己的形象”,这多指外在的自我形体的存在而言:现在的心理学说是“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分为好几个方面;佛法,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时代就对自我的反观与认知远超出现在的西方分析式的心理学不知多少!要明白“无我相”,就要先找寻观察这个“我相”。

“我”,是第一人称的代词,就是“自己”的意思。我们一般的凡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我”就是“我”啊!这个“我”是毫无疑问的感觉自己早就独立存在着的,不需要依靠任何东西来证明“我”的存在(独一的);“我”也是不会变化的,这如数十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在物质组成的色身上是有些明显的变化了,但在这个直觉中的精神上的“我”是并没有变化的(常尔的);“我”还是没有障碍的,(自由的),“我的一切”都是由“我”来指挥与控制,狂妄到几乎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自我”的这种感觉,还有一“隐伏”的特征呢!当感觉事物无关我们的自我个人利益时,“我”就隐伏着,好像并不存在。但是,一旦事物与我的利益切切相关时,我们再看看这个“自我的感觉”竟是这样的强烈与真实。由此来看“我”是一直觉上的,独立的,没有变化的,自由自然的存在者,大多时候还是潜伏的。总之,“我”就是“我”啊!我们每一个人(也包括动物)的“自我感”都是这样的真实明白,可是佛法中为什么非要说“没有这个我呢”?这是我们要修学佛法的人们都应该好好研究的!

佛法中常用的分析“无我相”的方法就是“五蕴无我”说。佛教将我们一个人的存在看成是五蕴(五种元素,色、受、想、行、识)的集合。佛教以我们人为五蕴所组成的,色(物质的)、受(感受到)、想(分析的)、行(意志上的冲动,也可能代表行为上的行动。在五蕴说中看,应该是意志上的冲动)、识(结果上的)。由色身的各处器官,我们感受到内外的一切,很快的在思想上分析综合是苦、是乐,或者无所谓,又马上产生意志上的一种要或不要,或两可的行动欲,最后会在意识里形成一种倾向性的结果而被保留下来(业力说就是由此而来)。在这个五蕴和合的运作之中,我们实在是找不到一个是代表着“我”的一种东西。“色(身)”,是“我”吗?色若是我,那色就是独立的,没有变化的存在;我们都曾明显的知道到这色(身)是需要吃饭、喝水、空气、阳光、空间、运动等等等等,要太多太多的外在条件来支持这个色(身)的存在,我们的色(身)根本就不可能独立自主,不可能不依靠一切外在的条件而独立存在;色(身)更会有变化的,生病、衰老、死亡。由上看来,这色(身)是既不能独立,也会变化,更不是自主自由的,这样的色(身)绝不符合“我”的特征,也就绝不是“我”了。“受”,这是“我”吗?受只是一种身心的感受,离不开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六处),还需要外界的种种刺激(六尘),共同作用才有所谓受的出现,需要两个以上的条件共同作用而出现的事物,就不是独立的,会变化的,不自主自由的。这也不符“我”的特征,所以受也不会是“我”。“想”是“我”吗?想是意象中对苦、乐、不苦不乐等概念化的分析,同样需要种种其它条件才形成想,想亦是不能独立,不能不变,不能自由。如此,“想”也不是“我”。“行”与“识”也是要种种其它条件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所以“行”与“识”也不是“我”。五蕴都不是我,五蕴和合的共同体也就更不会是我了!五蕴和合的,所谓的“我”只是一个暂时形象(假名我相),不具备任何独立、不变、自由实质的“我相”。这个由五蕴和合的形象“我”,是不能独立的,依然需要太多太多的外在条件;是无常的,即生即灭的不停变化的;不自由的,受其它条件的制约。如实深刻的搜寻与观察,所谓“真实”、“不变”、“独立”、“自由”的真实“自我相”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所直觉中存在的“自我相”只是我们自己意识上的“虚妄构造”,“我”其实是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东西。其实“无我”就是“我”的真相,这譬如我们有一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缝隙的纯金打造的空盒子,我们的祖先曾告诉我们,这盒子里藏着一块比拳头还要巨大珍贵钻石,我们也确信这里面有着这样的一颗钻石存在,不加怀疑。但是,我们也从来不曾打开过这盒子,亲见这颗大钻石,只是珍藏再珍藏的,并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只盒子。当有人告诉我们这个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时,我们很多人是决不会相信这里面没有钻石的。但有一些勇于求实的人,就想办法要来打开这盒子,当亲见这里面什么也没有时,也许当下就不再执著什么大而珍贵的钻石与这只空空的盒子了。我们确信并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自我”,其实就如同这颗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大钻石一样虚妄。

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白:“我相”,虽然经过分析并不存在,但在一个一般的凡人意识里“我相”就是真实的存在着,这是事实。所以,在凡夫位上看“我相”是有的,而且在佛法中说是招感未来业果的“根本无明”;在圣人的意识里,所谓的一个“我相”的实体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我相”只是一个五蕴和合的“假我”,名字上称为“我相”,实质上那个认为中的“自我”本是了不可得。

当我们彻底明白所谓的“我相”只是我们自己一不明真相的虚妄构造时,自我的那种强烈感觉就开始消失,对于“自我的执著”就开始放松,痛苦也就开始减少。当“自我感(我执)”完全消失时一切的苦也就跟随着消失;苦的完全熄灭,就是解脱,佛法中常常说是得到“涅磐”。佛陀在《杂阿含经》中就说涅磐为:“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当一个人心中不再有贪、嗔、痴时才是真正的得到解脱!

一旦自我的那种实在感(相)消失,那么“他(人)”的实在感(相)也就不再去执著;“众生相”是一种共同相,即所有的人类为一共同相,这有区别于其他类别,这同样是一种相的分别与执著,当所有的单一个体“自我相”、“他人相”的实在感消失时,那里还会有一个共和的“众生相”呢?“寿者相”是指有时间年限(寿)和有生命(识)的一种相,当“我相”一旦破除,后边讲到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可以顺着被破除。佛法可说是深刻而正确的认识到了一切的人生世间的种种问题都来自于“自我”的错误认识问题,“我见”才是所有烦恼纷扰的总根源啊!所以《金刚经》是这样的反复强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是真正的菩萨。

上来是关于身心“无我相”的略微解释,《金刚经》中还有直接说到外在世界的经文,如《金刚经.一合理相分第三十》说:“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这是《金刚经》中最明确的说到世界相的经文。

“世界”其实就是我们生活外在依靠的一切环境。“若”要说我们所依赖生活的外部“世界”是“实有”存在“者”,它其实“即是”由种种条件(因缘)相互促成,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整“合”运作的“情况(相)”。这种运作过程中实在不存在任何一种单一独存又自主的东西,一切都是永不停息的变化着,毫无任何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性的存在,这就是世界上一切事事物物的真相,也是世界的真相——“一合相”。这种永不停息的相互运作的世界(一合相),看起来好像是有种种事事物物的不断生成又不断磨灭,其实所有生成的一切事物都是不能自主的存在,也不会有什么东西有所停留下来,所以我们看见的世界(一合相),其实是一个没有丝毫实体(自性)的世界(非一合相),这种世界观才是真正的正确的,符合事实的世界观(是名一合相)!这样的世界“(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其为存在(实有)或不存在(实无)的,“但”是我们一般的“凡夫之人”却总是被自己的错觉所欺骗,不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事物物是真实独存的“有”,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事物物是空空如也的“无”!因为这两种错误见解的关系而生种种的“贪著”,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事物物“其事”不是实有就是实无。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难逃出这样的两种见解,被这种两端的见解所惑乱,一般凡人的内心即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宁静!唯有心中不再有这两边的见解时,我们的心才能脱落凡夫的烦恼见解,进入圣智,而得到涅槃。

我们的烦恼与困扰除了因内在“自我相”的“我执”——人生观的不正确而引发之外,还有因外在环境——世界观的不能正确认知而引发的。总之,不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会引发种种的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当我们心中的自己的错误不能够祛除,而却总是觉得外在的一切不够圆满,时时想要通过外在的不断改造来追求人生世界的幸福,这是难得最终圆满的!甚至于有些背道而驰。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关于《金刚经》中的讲到“(离)相”的问题。前面说过《金刚经》还有一个义理中心,那就是“离一切相”。想要离一切相,那就得先来好好的研究研究什么是“相”?

“相”,就是“形象(相)”。也就是说凡是存在中的一切,都有他自己的样子,自己的特征,这就是“相”。那《金刚经》为什么要说离一切相呢?这是因为我们一般的凡人对于所有“相”的认知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错觉(自性见),我们总觉得眼前所见到的或者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一种实在,涵摄的一种不变、自存的本性。其实,所有存在中的一切都只是一瞬间的幻影,刹那间就成为过去,所有的一切事物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东西会停留下来!我们看到的事物其实并不是他当时的真相,这尤如一幅照片,这幅照片只是代表了当时摄影时那一霎那中的情况,这张照片并不能完全代表当时的一切,更不能代表以后的一切,但我们看着这幅照片时就会觉得这就是当时的一切,甚至就是后来的一切!其实事实细细的分析是并不如此的。我们认知身边的一切事事物物无不带有着这种把瞬间当成是永恒的错觉,我们总是要把一切的认知概念化(固化)后才能确定,但是这种概念化后的认知,并不代表就是当时所见事物的真实情况(相),所以佛法教我们持戒、修定、发慧,以期能够抛开这种概念化后的不正确的认知,重新来把握所有事物的真相(实相)。这就是《金刚经》中的“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的真义!

总之,《金刚经》这是部伟大而义理卓越的经典,指导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我们怎样的来“重新认知”自己所认知的一切,正确的把握一切事事物物的真相(实相),这是怎样的值得我们来研究与诵持的一部佛教圣典。

愿——生生世世得闻佛陀的正法,研究、受持与宏传这样的经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2,298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3,071评论 1 8
  • [转] 最近用到mysql的dump导库表,将该命令的使用方法记录下来: mysqldump备份: mysqldu...
    bailongxian阅读 771评论 0 3
  • 微距两个 7p。
    时光记忆师阅读 198评论 1 4
  • 我在Win7下破解QTP10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网上有大量的关于破解的文章,但大多数都是针对Winxp系统的,现...
    秋央阅读 729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