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秦帝国》

思想为王: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回顾与反思阅读历程,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春秋战国是一个实力交锋的时代,是一个思想碰撞胜出的时代。

阅读此书是久有的想法,苦其篇幅太长,没有大块时间,一直未能如愿。10年前在理学院时购得一套《大秦帝国》,千人学习,唯袁楠一人读完三本。

两年前将此书推荐给妻子阅读,哪知她用两月时间一气通读了这11本大部头的长篇巨制,赞不绝口。而后更是重读了这套书卷。感慨良之,愈加激起我阅读的欲望。

久不阅读长篇小说,感觉不错。

以往在历史教科书中只是知道秦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印象中的秦国是残暴的,至于商鞅也是最早在教科书知道的,而且是变法最终失败被车裂。然在这部书中却不完全是这样,所以它颠覆了我过往对秦国和商鞅的认识。

在面临积贫积弱和五国分秦的内外交困时刻,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君臣励精图治,终于使秦恢复了元气。显现处生机气象。

这一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组织和个体的成长处于死地时该如何起死回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不以内在的强大为基础。因此内部的变革、去腐生肌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内部的变革也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动。不去顽疾就没有发展和成长。作者笔下的吕不韦潇洒磊落,身拥巨额财富,我却没有好感。典型的暴发户依靠财富进入政界的政客,秦政自此以后便被他设计了。与商鞅相比,天上地下。

《黑色裂变》叙及孝公赢曲梁一生功业,卫秧一世锋芒,纵横捭阖,认识沧桑,旷古凄凉。

后世也并非所有的朝代都信奉儒家。所以2000年尽皆儒家也不公允。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分封,即是另一种一国多制。家国天下源于此时。

胡服骑射,今人以为简单,在古人却是万分艰难的事情,没有大勇万难得行。就好比今日改革开放,绝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几近70万字。时间跨度40余年,起于惠公之后,武王继位三年,秦武王赢荡继位东征洛阳力举雍州大鼎暴亡,而后白起孤旅赴燕迎回人质王子赢稷,粉碎公子离的夺位政变,拥立为秦昭王。止于秦赵两强长平之战结束,白起剖腹谢杀降之罪。

期间主要人物赢稷、魏冉、宣太后,范雎,齐王欲争霸,策动山东六国灭秦,宣太后摄国政,启用白起破六国联军,奇袭楚国,秦国一举成为超强战国。

燕国连五国攻齐,在燕将军乐毅带领下,合纵灭了齐国,独即墨诚不下,田单率士抗燕,六年后,火牛阵破燕。亡齐竟然复国。乐毅出走赵国。燕齐衰落。

此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增,秦赵对峙。秦宣后承担兵败之责自尽,昭王欲亲政,范雎入秦襄助秦昭王结束外戚当政专权历史。提出“远交近攻”大战略,秦国形成新的合力。

韩国舍弃上党,让给强大了的赵国,秦欲图统一大业,不能放弃上党的战略位置。于是秦赵各投入50万的兵力进行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初始赵国主将廉颇深沟高垒与秦军对峙三年,秦国采用离间之计使赵国用无战阵经验的赵括为将,赵括血气方刚,鲁莽决战,陷入白起设计的秦军重围。因此长平之战也是战争史上罕见的等而围之的战例。白起围而不打,直到最后困降了30万赵兵。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降兵,白起不知如何处置了,请示秦王与范雎,都是不可言否。无奈杀降30万赵兵,这不是战神白起的初衷。也许是“杀降不祥”之故,班师后的白起一病不起。

长平之战后,如果秦昭王一鼓作气攻赵,也许大业可成。昭王却令班师,随后有出师攻赵,遭六国联军抵抗,大败而归,秦国再次陷入低谷。

“金戈铁马”战国时代,各国皆能认识到变法自强的道理,都试图隐忍韬光养晦,强大自己,一统天下。然却少有几代君王都能励精图治的国家,面对权力、功名、财富的诱惑,不断的有内忧出现。外患是影响强大的要素,但决定是否强大的根本还是在内部建设上,将相一心,举国团结,没有不强大的道理。正如司马迁所言“灭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仕途中,举荐贤良乃君子之责,然必得以大局为重!若存私意举荐,与于己于人于公于私都不是好事。举荐良士不可存有私心!

送秦军锐士三万余人!王稽受贿卖国,擅自将南郡八县私让楚国!范雎一世英名,终成不伦不类之辈也!

9击半渡之兵,败师辱国贻笑天下。

8.金钱乃人世流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三章 安邑风云

10.辞美理正者为上乘, 辞巧理曲为中乘,辞理皆平,不予理睬。

11.本领才具这种东西,凭它谋生那是绰绰有余,凭它建功立业也可能大有可为,唯独要凭它在官场周旋,那可是最不可靠的东西。自古以来,才华之士比比埋没沉沦,谁来理论?

12.天道悠悠,事各有本。大才在位,弱可变强。庸才在位,强可变弱。

13.春秋五霸,倏忽沉沦。由此观之,岂可以一时强弱论最终归宿?”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14.人各一学,鬼谷子向每个学生渗透了一种求实求变、特立独行的创新之志。每治一学,必出新果。此点将在最为特异的法家、纵横家中得以光大。这大约就是鬼谷子学问了。”

15.“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16.方今战国争雄,名士辈出,前浪未退,后浪已涌,风尘朝野,多有雄奇。

  1. 百里奚是楚国奴隶,治民能臣蹇叔是宋国庶人,大将丕豹是晋国樵夫,理财名臣公孙支是燕国小吏,大军师由余更是流落戎狄的老晋人。

18.孔丘为此赞叹不已:‘穆公之胸怀,霸主小矣,当王天下!’由此观之,治秦者未必秦人也。自缚手脚,岂能远行?”

19.两双对视的目光在询问,在回答,在碰撞,在融和,在寒冷的冬日暮色中化成了熊熊的火焰。

20.“不移,不易,不离,不弃。”“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 自古求贤有虚实,奋发图强者求贤,沽名钓誉者亦求贤。

22.一个心怀天下志向高远才华卓绝的男子,内心天地更需要一种灵动一种柔情一种照拂一种具有渗透性的知音,如果一个女子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他的人生就会产生僵硬的枯燥的裂痕。

23.金钱是一种力量,可成人,可毁人。

  1. 日月如梭 人生如梦流光易逝 功业难成大风有隧 大道相通何堪书剑 歧路匆匆国有难也 念其良工鹦其鸣也 求其友声

  2. 国无律法则国自乱,庙堂无治则吏自贪。

第五章 卫鞅入秦

26.古礼之中,酒具比座次讲究更大。所谓爵位,即是酒具与座次组合的等次。举凡大宴,最尊贵者用爵,盛酒一合;次等用觯,盛酒两合;三等用觚,盛酒三合;四等用角,盛酒四合;五等用杯,盛酒五合。

  1. 这个女子似乎生来就是他的红颜知己。她对他心灵的沟壑波澜是那样的洞察入微,又对他精神性格的细小伤痕是那样

  2. 惜官吝爵,人君大患。滥官滥爵,国之大患。

29.在他看来,深刻的思虑是孤独的审视所产生的,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深访山野,啧啧众议只会关注行止妨碍心神,而无助于明澈的思虑。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30.孙膑的围魏救赵,像暗夜中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人们猛然醒悟,原来战争空间如此广阔,竟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运动中将战场无限拓宽。在骑兵步兵代替老式战车的历史转换关头,孙膑的围魏救赵,使步骑野战真正走进了战争新天地。战争的动态形式,兵家的诡道本质,被真正的运动战淋漓尽致地挥洒了出来。从此,智慧与计谋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战争长河的奇观。

31.为王者师,不可为王者器。为王者器,必行诡道小伎,其身必为刍狗。为王者师,必行正道大计,其身不朽。

32.吴越大山中有神工巧匠欧冶子,吴国神工干将、楚国神工风胡子。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龙渊,四曰太阿,五曰工布,六曰湛卢,七曰纯钧,八曰胜邪,九曰鱼肠,十曰巨阙。

33.吴子为距今最近的名将,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战胜六十四次,战平十二次,未尝败北。

  1. 兵贵山水,河流高山从来都是兵家必须刻骨铭心的,看得透,用得好,一条河流一道山原,足可抵十万大军。

35.知名不知实,恰在知与不知之间。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1. 名相名将皆天下奇才,往往是得其一便可成大业。吴王阖闾得孙武、齐桓公得管仲、魏文侯得李悝、魏武侯得吴起、齐威王得孙膑、韩昭侯得申不害,皆成一时大业。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37.变法、迁都、收复河西,这三件大事的任何一件,都足以使一个臣子成为秦国大功臣。他竟然在二十年中同时完成了三件大事,

38.商灭夏,历时两代。周灭商,历时三代近百年之久。秦国由弱变强,用了二十年。

39.君有长剑兮 守我家园我有痴心兮 待君回还两心无悔兮 悠悠青山

40.征人远去兮 流水潺潺猛士归来兮 布衣高冠日月无改兮 桑麻红颜

  1. 不松不滑不紧不涩不软不硬不长不短。

42.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子,要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寡居独处,仅仅依靠情感的坚贞,是无法消解那如火如荼的本能冲动的。只有白雪,凭借着出类拔萃的家世给予她的胸襟、品性、学问、 见识,才锤炼得出这种“久经沧海,难为一瓢之饮”的高贵气度。也只有这种并非刻意追求操守,而奔着一种境界飞升的高远情愫,才远远超越了尘世寻常的坚贞节烈,才能驾驭自己的灵与肉达到至美的升华。

43.齐国先后有两个桓公,第一个是春秋时代大名赫赫的五霸之首齐桓公姜小白,第二个是战国初期田氏夺取齐国政权后的首任国君——齐桓公田午。扁鹊见的齐桓公正是这第二个齐桓公田午。扁鹊行医有了六不治:骄横不论于理者不治,轻身重财者不治,酒食无度不听医谏者不治,放纵阴阳不能藏气者不治,羸弱不能服药者不治,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44.《素问》云,好哭者病肺,好歌者病脾,好妄言者病心,好呻吟者病肾,好怒吼者病肝。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45.身后之名,无足道也。真情天道,本色不夺。

46.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

47.纵然天命所归,亦需人事努力。

48.自春秋以来,国强一代者屡见不鲜,国强两代者屈指可数,国强三代者闻所未闻。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49.对人心人情人事的洞察,商鞅又是无与伦比的,这种沟壑看得很清楚。商鞅的过人处,正在于他不会在大局上迷失自己。

50.玄奇又是秦孝公的挚友爱妻、墨子大师的爱徒、秦国圣贤百里奚的后裔,于情于理,都更加有助于墨家协助秦国。

  1. 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至刚至公,是不能长久的。人心,本来就是凶险的。

  2. 牛憨厚邋遢,不像马矜持自尊,想拉就拉,想尿就尿,谁也拿它没辙。

  3. 商君乃变法强秦之元勋,定国立制之柱石,移风易俗之导师,洗刷国耻之功臣!

大秦帝国:国命纵横(第二部)

54.悬棺大贞。棺木用材,礼仪规定是“尊者用大材,卑者用小材”。天子用柏木,诸侯用松木,士与寻常官吏用杂木。就实用性说,“棺”是直接装尸体的木器,“椁”则是棺外的套层。棺外套椁,礼仪规定是天子四重,诸侯三重,大夫二重,士一重。而今商君棺外三重椁,是与诸侯同礼。棺椁外的保护与涂彩装饰,只有天子可以用“水兕之革”,其他诸侯贵族只能用不同等级的丝织品,或其他低等皮革了。

第二章 山东雄杰

55.宵衣旰食。娼妇处子。南有乔木 不可休思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第三章 西出铩羽

56.如臂使指。食言自肥?
天地悠悠 我独远游家国安在 落叶作秋渭水东去 西有源头彼当争雄 长戈优柔何堪书剑 将相王侯

第五章 天地再造

57.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58.“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第七章 大成合纵

  1. 钟鸣鼎食。不罪强梁。

第八章 连横奇对

60.六国合纵分秦

第十二章 不宁不令

61.同心不同谋

第三部:金戈铁马

62.战国之世

第五章 冬战河内

冲车就是最早的坦克呀!

第十章 胡服风暴

63.嘴角一直在抽搐的牛赞再也忍不住了,号啕一声,大哭起来:“君上!牛赞该死……胡服!轻兵!改制!老牛赞不要这颗白头,也要扫灭三胡碧空澄澈,一轮明月照得关山朦胧。牛赞的吼声回荡在行辕,回旋在这座险峻的山城。这一夜,行辕的烛光一直亮到东方发白。太阳升起在苍茫山峦时,尖厉的牛角号响彻了长城内外,响彻了辽阔的草原。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

64.五帝与夏王朝时,匈奴前身部族叫做荤粥,殷商时叫做獯粥,西周时叫做猃狁,春秋时叫做[插图]狁。直到战国中

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

  1. 极心无二虑,尽公

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66.计然者,春秋末期晋国之智谋奇士也。此人游历吴越,收了个叫做范蠡的布衣之士做学生。范蠡后来成了越国上大夫,辅助越王勾践复仇灭吴,成就了一代霸业,后来飘然隐退泛舟湖海,于陶[插图]地以“朱公”名号染指商旅,不到十年富甲天下。

第四部:阳谋春秋

第一章 暮政维艰

67.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第二章 商旅大士

  1. “坚不可夺,白不可磨,石不可破。

第四章 咸阳初动

69.自来士子修学,都是先学后行,往往书卷有成之时,对天下世事却一无所知,此谓书生也。书生之学,纵腹藏五车之书,亦非真学问也。

第七章 流火迷离

矐刑

第十一 章仲父当国

强君暮政 主少国疑

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70.鼓荡之世自有风云雄杰,大才不在寻访,在遇合也。

71.论处世,荀子是一道悠悠自在的山溪。论治学,荀子是一团熊熊不熄的火焰。

第十三章 雍城之乱

72.名节之重,宁过邦国存亡哉!

第五部:铁血文明

蔚缭、姚贾、顿弱,风云三才!

73.王谋兵事第二:兵胜于朝廷。《尉缭子》反复陈述的邦国兵道是:治军以富国为先,国不富而军不威。

第六章 乱政亡赵

74.中国古典思想史上的两大惊人论断,都是赵国思想家创立的。慎到,首创了忠臣害国论。荀况,首创人性本恶论。

第八章 失才亡魏

75.魏氏部族是周室王族后裔,其历史可谓诡秘多难。西周灭商之初,三个王族大臣最为栋梁: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其中的毕公姬高,便是魏氏部族的祖先。

76.大争之世,何物最为宝贵?人才。风华魏国,何种资源最丰厚?人才。魏国政风,最不在乎的是什么?人才。

第九章 分治亡楚

77.疲软乏力而始终不振,世族分领之痼疾也。摇摇欲坠而能最后一搏,世族绝境之聚合也。战胜而不能持久聚合,世族分治之无可救药也。兴也分治,亡之分治,不亦悲哉!

78.王翦久经人生风霜一切人情世故看个通透,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这也是大局。相比之下,王贲也年轻气盛,虽军争之事战场谋划格局堪大,却也被战局局限,没有超越战事之外看人生。显见没有父亲老辣。
79.上下同欲者胜。

第十一章 文明雷电

80.秦出六国,在招揽贤才,更在贤才能将自家生命融入大秦事业一体之中,也与秦始皇不以秦为根本以天下为本的宽广胸怀有关。在多少年的风雨中,他们都完完全全地将自己的血肉性命乃至整个家族部族的命运融进了秦国,没有一个人不以为自己是这个质朴硬朗的西部大国的子民。

第十二章 盘整华夏

81.“一体谋划者,以天下道路河渠结网通连为宗旨,缜密勘察,先统出图样,而后再行施工也。零打碎敲者,目下之法也:陛下派两员大将,老臣指划一番,通连几条旧道,疏通几条旧渠而已。”
“老令明察!”嬴政立即醒悟到其中差别,对郑国非议自己全不在意,“政不明者,如何方能渠路一体谋划?敢请老令拆解。”
“河渠道路之关联,自三代以来,经两大转折。”郑国的探水铁尺指上了地图,“三代井田制之时,渠

第六部:帝国烽烟

第二章 栋梁摧折

82.但凡长期压抑本性的人,变态的心理总有爆发的那一天。
83.赵高心有山川之险,令人可畏,令人可厌
84.心神不定,利之使然,执意不坚

第七章 帝国烽烟

85.大事赖独断而不赖众谋。

86.我这黑肥子,哪家女子嫁我,都是暴殄天物,粗鲁的自嘲却点缀着高雅的诙谐。

87.商君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自觉赴死方可化解秦国危机,方可维护新法。

88.行走四方采购货物者叫“商”,坐地开店零售货物者叫“贾”。

89.话短意长,想不透的事不说,想透的事简说。滤干晒透,不留一丝水汽,不做一分矫情。

90.魏国的吴起和继任的庞涓,便始终是上将军;后来的齐国上将军田忌,燕国上将军乐毅,赵国大将军廉颇与李牧,楚国上将军项燕,秦国的三代上将军白起、王翦、蒙恬等,都是据势论兵。

91.依据周礼分封制,诸侯封国分为三等:公国,国君称“公”;侯国,国君称“侯”;伯国,国君称“伯”。其余领有五十里以下的爵位,如“子”、“男”等,不足以成为邦国诸侯,自然不在诸侯序列。

92.臣能死国难,无非国君以高官厚禄换之;士为知己者死,无非知己者以利换之。

93.腹有苦水,必有慧心。

94.慧心良策

95.王霸无非两途:其一,吊民伐罪,取天子而代之,商汤、周武是也。其二,联结诸侯,攘外安内,成天下盟主,齐桓、晋文是也。

96.统治,则整则合。

97.唯其远图,必得近举也。

98.荀子曾经说:“楚人安于楚,越人安于越,君子安于雅。

99.以船体刻痕,求流水之势,此乃楚国商人之蠢也。

100.天下就是这样,你不强大,就要受气,就要受辱,就要挨打。

101.围魏救赵之桂陵大战、围魏救韩之马陵大战都是天下独步的神来之笔。

102.“狼可咥人,人可咥狼,谁咥谁,势也!”

103.创业三难,败、苦、辱。三关能过,可望有成也。”

104.商人无恩,唯借不赐。

105.按照正宗健全的井田制,一井九田——八家私田,中央公田,井在公田正中。十“井”为一“成”,实际上便是一个灌溉区;“井”内灌田的小水道叫做“渠”,都是各家自己修建的,小渠堤兼做了各家的田间小道;“井”与“井”之间的水道叫做“沟”;“成”与“成”之间更大的水道叫做“洫”。沟洫是官府征发民力修建的公共水道,沟洫堤岸是田间大道,两岸栽满了杨柳,春日柳絮飞雪,夏日绿树成荫。这种无数的方格绵延开去,便是一幅静谧康乐井然有序的王畿井田图。

106.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有大悟,始得大成。”

107.阴者,命之宗也,隐微难见。符者,命之本也,妙合大道。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为《阴符》之根本。唯深微而能烛照,谓之阴。唯变通而无羁,谓之符。烛照以心,契合以符,《阴符》之意尽矣!《阴符经》就像无边无际的丝绵套,只要轻轻一挤,就有汁液汩汩流出。一句话明明是懂了,可你联系不同的事情去想,便立即有了不同的心解,当真是“变通无羁,深

108.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

109.“守时”是贤者的才能,“守命”则是不肖者的愚蠢。

110.“机在于目”,就是见机而动,不死守一端。

111.殷商末期,商王纣便封了庶兄微子启于宋国。

112.垐也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113.猎犬捕兔而虎狼在后

114脱胎换骨,岂在皮囊?

115.轻松得要飞了起来,充实得要喊了出来。

116.鼎合百物

117.刚柔相济,持之以恒,方能合百物而出新。

118.顺应人心做事,就是天下大道。行天下大道,自当以大道为本,当为则为,当不为则不为,何言吉凶?

119.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

120.人须自立,不可将任何外助看做理所当然,包括骨肉亲情。嫂不为炊,妻不下机,皆因我以家财出游,而于家无益。

121.成败寻常事,家人总归亲。

122.正襟危坐以全礼待之

123.药石长策。从天下大势出发,一体解决,方为长远之策。

124.赵国人将匈奴胡人之说蔑称“胡说”,意谓乱七八糟的脏谬之言。

125.一个能够真诚反省自己过失的国家,是最有力量的。

126.仪儿,黄泉如世,莫为母悲。人世多难,自强为本,若有坎坷,毋得气馁。后院树下石窟,藏得些许金玉,儿当于绝境时开启求生。母字。”

127.无中生有,暗夜举火,苏秦也。

128.苏秦的第一次失败,在于“策不应时”。
张仪的第一次失败,则在于“轻言坏策”。

129.对于秘密谋划大事而言,精诚一心胜于智计百出。

130.何谓稳定?内无政变之忧,外无紧迫战患,是谓稳定也。

131.六国锁秦之时,秦孝公忍辱割地与魏国媾和,又派密使分化六国盟约,方争得一段安定,始能招贤变法。

132.未经风霜,不成大器,信哉斯

133.实力雄厚,邦国自安

134.春秋战国时人,但凡以“大”字为某事命名,极赞其崇高伟岸。人如“大禹”,水如“大河”。

135.魏国魏无忌,立封信陵君;齐国田文,已封孟尝君;赵国赵胜,立封平原君;楚国黄歇,立封春申君。

136.权力这个只讲势力不讲道理的东西

137.以文乱法,以武犯禁,

138.不上心,甚也记不住。

139.实力较量,弱势一方是没有资格强硬的。

140.六国合纵之根本,在于争取数年甚或十余年稳定,使各国能够抢出一段时间变法图强,与秦国作根本国力之竞争。

141.张仪可恨!昭雎可恶!靳尚可耻!郑袖可悲!楚王可笑!楚国可怜也!

142.玄孙之孙为来孙,来孙之孙为昆孙,昆孙之孙为仍孙,仍孙之孙为云孙,云孙之后,以代计之。此谓人伦梯次也。”

142.鸿毛虽轻,积多可沉舟,此所谓积羽沉舟也。

143.卓越的才华、喷薄的激情、犀利的见解与坚韧的心志,

144.坚定地推行战略,微妙地把握战术,权衡本末而用于战场,这才是最高明的战法,

145.凡事明则简单,不明则奇诡

146.商鞅建立的秦国新军行连保制:五人一伍,头目称伍长;十人一什,头目为什长;五十人为一属,头目称属长;百人一闾,头目为闾长,俗称百夫长;千人一将,头目称“将”,俗称千夫长;万人成军,头领为各种将军。

147.邦交大臣间“可交人不可交事”。

148.烛照之才,灯下便黑

149.权力交接的节骨眼上,清醒有为的君王往往都是最冷酷的。

150.大事不赖众谋,赖明主独断。

151.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杨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末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做妾妇之道

152.惜乎世无英雄也!

153.人事难以勘透迷雾,国事,也断不出利害根本,宣者,大玉也,大玉布新。功劳爵位是要自己挣的,不是凭改朝换代混的。无功之爵,加身犹耻。

154.苏秦以长策大谋纵横天下,一介布衣开合纵先河,鼓动六国变法强国。

155.情急处不能逆鳞。

156.鲁仲连。居中为仲,兼得为连,居中而兼济四海。

157.秦军兵力始终处于劣势,必须依靠快速灵动的整体配合,才能战胜每次都多出数十万兵力的六国大军,秦军便有了整体结阵协同作战的传统。

158.名器束之高阁,如何自己放光

159.罕见的勇猛,罕见的灵动,更有罕见的冷静。

160.法同,则观其同。法异,则观其直。

161.笨汉天心

162.高洁者独行,入俗者合众。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163.齐国是姜齐,君主是齐桓公姜小白,丞相是赫赫大名的管仲。

164.五路进军势如破竹,燕军在一月之内全数拿下齐国七十余城,唯余南部莒城与东部即墨两城未下。战国之世,列强纷争,夺地灭国如同踩在跷板之上,衡平不得法,则会重重地跌个仰面朝天。

165.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

166.为求一仁而六载不下一城,最终功亏一篑?

167.我侍奉先王之时,先王将大腿搭在我身上,我便觉沉重难支;可先王完全压在我身上,反倒不觉其重了。因由何在?全身压我,给我欢喜,于我有利,自不沉重了。

168.齐湣王倍加赋税不到十年,一战山崩而被乱民千刀万剐。

169.阏与惨败,太后错断大势。秦王未涉国政,丞相亦未力主,自刑谢国!

170.赵雍,后来威名震动天下的赵武灵王也。

171.知虑不躁达于变,身行宽惠达于礼,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恭于教而不放纵,和于臣而不伪言,

172.自古以来,疑事无功,疑行无名。大道不和于俗,大功不谋于众。

173.战国之世,但能在变法之后连续两代稳定,立即成为超强战国。若一代变法而后代止步,必会无可奈何地迅速衰落。

174.以利害为根本,两害相权,取其轻也。

175.良医知人生死,圣主明于成败。

176.单兵战力与整体结阵战力

177.《吴子·论将》云: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者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

178.其猛其刁其狠其算其谋其智其稳其冷

179.赵括才名虽大,却只是据书谈兵,不知据实应变之道。寻章摘句,有才无识。盛气过甚,轻率出谋,易言兵事。

180.在国言文而语温……在军抗而立,行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城上不趋,危事不齿。

181.昂首挺立(抗而立),步伐果敢(行而果),着甲胄不跪拜(介者不拜),兵车甲士不拱手(兵车不式),城头不能恐慌急走(城上不趋),骤然遇险不能张口乱喊(危者不齿)

182.赵军有四长:轻猛剽悍,随身足食,久守求攻,主将气盛。赵军亦有四短。其一,攻战心切而弃壁垒。其二,倚仗随身军食,忽视军炊粮道。其三,攻坚器械不足,多赖弓弩长刀。其四,主将轻敌,偏颇一谋。此赵军四短也。

183.破敌,十六个大字。“以重制轻,以退制进,断道分敌,长围久困。”

184.华夏自有战事以来,何曾有过五十万大军围住五十万大军这等战例?等而围之,分明千古奇迹。想都不敢想的事,竟生生教秦军做成了,如何不令人咋舌变色。

185.围师必阙之古训。今我将士围此五十余万大军,实是圈猛虎于咫尺之内,与虎谋皮,何能轻乎!

186.白起,偏偏却从来没有狂躁倨傲之气,永远那般冷静,永远那般清醒,永远那般孜孜不倦地揣摩敌人。除了一个“神”字,当真是解无可解也。

187.古战无阵。战而有阵,发于春秋之期。晋平公大将魏舒,于晋阳山地骤遇戎狄突袭,毁弃战车,将甲士与步卒混编为方队大败戎狄骑兵。阵法之战,由此而生。

188.骑兵突出的常战之法,皆为阵法。阵法之变,以三形为根本:一曰方,二曰圆,三曰长。天下所有阵法,皆以方圆长三形相互组合,再借地形、器械、旗帜、兵器之特性而列

189.阵战之长,首在能将全军结为整体,尤其能使兵力单薄之一方,依靠整体之变化配合,而抗击兵力优势之一方。

190.邦国之道,雪中不送炭

191.二十余万赵军将士在战场投降,这可是亘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兵家奇迹。君王无断,丞相无策,老夫却如何处置!“杀降不祥”

192.有将之能,无官之术

193.白起认事不认人,不管是宣太后还是魏冄,抑或秦王,白起都认,又都不认。根本之点,在于白起唯谋国是从,只论事理,不论人。白起是国家干城,却不是君王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利器。范雎则不然,既有长策大谋,又有认人之长,绝不会如白起。

194.天地翻覆的战国之世,第一次进入了令人战栗的寂然峡谷。

195.即墨大战,燕齐两衰。长平大战,秦赵两衰。

196.文种治越安民,宁自杀于相位而不随范蠡隐退。吴起变楚,明知与贵族为敌而不避凶杀。商君变秦,宁取杀身之祸而止息秦国内乱。此三人者,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宁负重屈己而不荒政误民,宁做牺牲而不乱政误国,堪称大德之最高风范,忠节之千古楷模也。

197.官不任事者,人祸之首也。世间百害皆可除,唯人祸难消也!

198.不从谋国做事处着眼,而只以全身自保为念,才有了立足于权术的种种应对。

199.周武王灭商后首封八个诸侯国:燕(召公奭)、殷(武庚)、管(叔鲜)、蔡

200.周公东征。靖乱之后,六大诸侯悉数湮灭,首封八诸侯只剩下了燕、陈两国。周公以周成王名义再行分封,才有了鲁、齐、卫、宋、晋、楚、郑、蔡等一班诸侯。

201.以“灵”字谥号于国君,大体都是乱国失国之辈。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彰也

202.鲁仲连是苏秦张仪之后的又一个纵横大家,先救奄奄齐国,再救岌岌赵国,使战国大争之格局又一次保持了数十年的大体平衡,其特立独行的高远志节更是天下有口皆碑,成为战国名士的一道奇异风景。鲁仲连的退隐,标志着战国纵横家的全面衰落。自此以后,山东六国救亡图存的合纵大业,再也没有出现过波澜壮阔的整体行动局面。

203.秦国寡妇清、齐国程郑、魏国孔松、赵国卓公、楚国猗顿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大富家族。

204.权力是天下公器。器之为公,民心民意是根基。谋求权力而不顾及天下公议,那便是背道而驰。

205.天子王族不消说得,鲁国君是周公之后,卫国君是周武王弟康叔之后。

206.商险在财,政险在身。以奔波之劳、情义之失、荡产之危为代价,而谋财货之利,商人之险也。以心志之累、终身毁誉、身家性命为代价,而谋定国之利,从政之险也。

207.国事不明,国人议论不安,春秋战国谓之“国疑”。寻常多见者,大多是“主少国疑”。嬴稷亲政,唯成一事:大摧赵国,使秦国最大强敌衰落。

208.无克危难何见功勋?

209.自来士子修学,都是先学后行,往往书卷有成之时,对天下世事却一无所知,此谓书生也。书生之学,纵腹藏五车之书,亦非真学问也。

210.天下七大战国的“秘兵”,赵国黑衣、魏国苍獒、韩国铁士、燕国虎骑、齐国海蛟、楚国吴钩、秦国黑冰台。

212.战国四大公子者,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孟尝君田文(齐国)、平原君赵胜(赵国)、春申君黄歇(楚国)也。

213.荀子教人,讲究个冥冥之志、惛惛之事。说的是治学要专心致志,深沉其心,自省自悟,不为热闹事务所乱心乱神。此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孟子弱于政而富于学,治学便有霸气。荀子强于政而弱于学,治学虚怀若谷。

214.天生人而使有贪,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215.法从水性阴平,从金性肃杀,北方属水西方属金。故官狱多建于城西北民居寥落处。

216.咀嚼不尽言说不清。天道有常人事不测,欲求不成,不求反就,公子痴情却没有义根,卓昭美艳却无志节,主人秉性坚实情心渊深,非等闲心志所能体察激

217.谷风习习万木森森刁斗声声马鸣萧萧,塞上月夜如梦如幻。

218.秦昭王三十八年,秦军在阏与首次败于赵军。宣太后一身承决断失误之罪自裁谢国。秦昭王一生,多遇不世雄才。宣太后芈氏、穰侯魏冄、武安君白起、应侯范雎,哪一个不是亘古罕见的强势人物?君强臣强,政见多有摩擦而秦国却始终没有内乱。薛公以为此中根本因由,在秦昭王对权、法、术三炉火纯青的融合。尤其是罢黜魏冄、赐死白起、软解范雎三件事,件件在他国都可能酿成巨大灾祸,尤其是白起之死几乎是一场惊涛骇浪,偏偏在秦国却安然无事,不亦怪哉。

219.对秦法心怀顾忌,深恐丧失自由之身。自来山东名士少入秦,商鞅变法前如此,是因了秦国贫穷孱弱野蛮少文,或情有可原。商鞅变法后,秦国风华富庶不让山东,强盛清明则远过之,然却依然如此,根由何在?便在‘惮法’二字!

220.坎坷之士不拘形迹,放言成性,执一不二,沉心去躁。执一不二,正心跬步。

221.会议定,大臣谥号由国君赐下。“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222.战机在时不在势。战机一过,纵有强势亦无胜机。赵国已成哀兵,举国同心,唯求玉石俱焚,为将者岂能不察。

223.以公器谋一己恩怨,虽王者亦败。

224.嬴柱在大处从来不懵懂,对人对事既谨慎又坦诚,心有主见而无逼人锋芒,思虑周密而不失旷达,无功无过无敌无友。

225.纵横无私,大道无术

226.蒙骜是油汪汪汗渍渍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身躯如嵯峨古岩凛凛铜柱。吕不韦是红光光白生生水淋淋,胸口唯一的钱大伤疤反倒衬得一身肌肉分外晶莹,几是一条出水红鱼。

227.朝局者何?雄主也,强臣也,名将也!三者缺一,朝局无以整肃,国力不能凝聚。

228.《书·尧典》有云:“克谐以孝。”克者,胜任也,完成也。便是说,能做到和谐四方人众者为孝,何等远大的一种境界。春秋战国之世,“孝”渐渐具体化血缘化。

229.谥法之“文”,重奠基,重融会和谐,重文明开创,重守成养息。

230.牛性直言

231.侯范雎才功俱高,唯一己恩怨过重,睚眦必报,明知郑安平、王稽才不堪用,偏是力荐郑安平为将,王稽为郡守大臣。结局如何?郑安平战场降敌,葬送秦军锐士三万余人!王稽受贿卖国,擅自将南郡八县私让楚国!范雎一世英名,终成不伦不类之辈也!

232.鼎力同心。若说相位有争,也是才德功业之争,而非一己私欲之争也。前者为公争,唯以朝议与上意决之。后者为私争,难免凭借诸般权谋而图胜。

233.何谓真知?庄子云,得道之知谓‘真知’。

234.齐威王大鼎烹煮恶吏以整肃吏治。

235.范蠡之才在谋划,文种之才在任事。谋划与任事,乃大有区别之两式才能也。谋划之才贵在奇变,料人之不能料,测人之未可测,慧眼卓识而叛逆常规,方得有奇略长策。任事之才则贵在平实,不弃琐细,不厌繁剧,不羡奇诡,不越常理,方能圆通处事,化解纠葛,使上下同心而成事。

236.自从秦武王嬴荡进军洛阳举鼎暴亡,秦国吞并三川之地的图谋搁置了下来。其后五十余年七大战国鏖兵白热化:秦国先忙于安定朝局,再忙于反击六国合纵,接着北攻魏国河内南攻楚国江汉,接着又是争夺上党的长平大战,一刻也没有腾出手来;山东六国也是一边忙碌着合纵攻秦合纵抗秦,一边盟约变幻自家大战不休,一场持续六年的燕齐大战使东方最强的齐国一举衰落,堪堪崛起的燕国也重陷疲弱;至此,齐魏楚燕山东四强一蹶不振,独余赵国做了山东屏障。唯其如此,长平战后赵国危在旦夕,六国才鼓勇全力合纵救赵,好容易在最后关头击败了秦军,天下才歇兵罢战疲惫地喘息起来。

237.周王朝历经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乐乘是名将乐毅的儿子。春申君相八年,为楚北伐灭鲁。

238.强国之道无奇术,荒诞之谋不济邦。

239.战国自有合纵抗秦,此前成立过四次六国联军,独有信陵君统率联军的那次,一举大败秦军挽救了赵国挽救了山东。

240.政事如人,唯生生不息而能步步趋前也。

241.秦国竟从来没有因流言错处过一个大臣将军。

242.“秦人蛮蠢,不解人言”。择贤立储,嫡庶不避。

243.自古大奸巨恶,十有八九都滋生于少主之期。“主少必有强臣出,国疑则有乱象生。”强君暮政导致的危局是震荡性的,主少国疑导致的危局则是颠覆性的。

244.荀子学究天人,贯通古今,有儒家之学问,有法家之锐气,有墨家之爱心,有道家之超越;然又非难诸子,卓然自成一家,堪称当今天下学派之巅峰也!

245.“二十一事”是: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羊,马有卵,火不热。轮不碾地。

246.“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渊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连环可解也。汜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247.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248.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249.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

250.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51.“旷世之志不较细务,千里之行不计坎坷。

252.新笔出,文明兴,蒙恬大功也!

253.大兴文华,广召贤良,修书立说,化秦戾气。

254.山东六国之官学,则以汇聚天下名士的齐国稷下学宫为代表。自齐威王后期兴办稷下学宫,至齐湣王学宫衰落,历经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四代近百年,稷下学宫始终是天下学问之驱动中心,是无可替代的文化渊薮。

255.门客数以千计者,当数战国四大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

结发开脸

256.庸人多事常自乱,没个好也。后法制之,不留后患。先法制之,无以除根。以一己之知断事,事必败也。

257.官尾吏头,是为大吏。

258.政道者,以时论事也,权衡利害也。

259.雍者,谐和也。

260.直到战国初期,整整历时十七代君主二百五十三年。呼啦啦鸡飞狗跳,闹哄哄满城风雨!沓沓马蹄猎猎旌旗辚辚车声。

261.民心者,有势无力也。

26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譬如市人,朝争门而暮自去,非好朝而恶暮,在暮市无物无利也。

263.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

264.秦惠王张仪一代,迭遇六国遏制秦国崛起而屡屡合纵攻秦,大战连绵内外吃紧,秦昭王前中期,秦国与山东合纵及赵国生死大决,几乎是举国为兵,完全无暇他顾。秦昭王后期,计然家蔡泽为丞相却逢秦国低谷,内外交困,秦昭王不得不奉行“守成固国”方略,孝文王庄襄王两代四年余,吕不韦领国,连逢交接危机,稳定朝局成为第一要务,始终不能全力解决关中经济之病根。

265.赵高是驾车比造父,腿脚过孟乌。造父是周穆王的王车驭手,驯马驾车术震古烁今;孟乌则是秦武王的两个步战大力士,一个叫孟贲,一个叫乌获,两人从不骑马,每上战场只一左一右在秦武王的驷马战车旁奔跑如飞,绝不会落下半步。

266.“赏功不欺心”。“丢膊了豁出去”。丢膊者,光膀子猛干也。

267.人无神气,一事无成!国无神气,一事无成!

268.疲秦不成渠,死封侯,活逃秦。

269.公器有大道,不循大道而玩弄公器,到头来丢丑的只是自己。

270.李斯“五年积微,刷新秦国”之政略。以战示形,乱敌强国。

271.得物一睹,其心可安。兄有古风,得物而视若无睹,君子也。

272.第一转,魏国率先变法,而成超强大国主宰天下。此后列国纷纷效法魏国,大开变法潮流,天下遂入多事之时大争之世。第二转,秦国变法深彻,一朝崛起,大出山东争雄天下,并带起新一波变法强国潮流。其间合纵连横风起云涌,一时各国皆有机遇,难见真山真水也!第三转,赵国以胡服骑射引领变法,崛起为山东超强,天下遂入秦赵两强并立之势。其间几经碰撞,最终以长平大战为分水岭,赵国与山东诸侯一蹶不振,秦国独大天下矣!此后,秦国历经昭襄王暮政,与孝文王、庄襄王两代低谷,前后几三十余年纷纭小战,天下终无巨大波澜。然则,唯其沉寂日久,天下已临再次转折矣!”

273.“一天下者,非霸业也,实帝业也。霸业者,强兵鏖战而使天下俯首称臣也。帝业者,文武并重恩威兼施,而使天下浑然归一也。

274.王谋兵事第三:不赖外援,自强而战。

275.蒙毅,蒙武之子,蒙恬之弟,文武兼通刚严沉稳,敏于行而讷于言,深具凛然气度。

276.春秋战国者,多事之时也,大争之世也。大争者何?实力较量也!五百余年不以实力为根基而能兴国者,未尝闻也!

277.亘古兴亡,弱邦唯有一途:屏息心神,修明内政。谋人不如强己,谋敌不如变我。

278.割上党,号为资赵移祸!再割八城,号为肥周退秦!而今又为秦国大兴水利,分明强秦,竟号为疲秦。

279.读《商君书》,如同登上雄峻高峰一览群山之小,奔腾在胸中的是劈山开路奔向大道的决战决胜之心。读《吕氏春秋》,从遥远的洪荒之地一路走来,历代兴亡历历如在目前,兴衰典故宗宗如数家珍,不管你赞同也好不赞同也好,都会油然生出声声感喟。读《老子》,是对一种茫无边际的深邃智慧的摸索,可能洞见一片奇异的珍宝,也可能捞起一根无用的稻草;仿佛一尊汪洋中的奇石,有人将它看做万仞高峰,也有人将它看做舒心的靠枕,有人将它看做神兵利器,也有人将它看做清心药石;然则无论你如何揣摩,它的灵魂都笼罩在无边无际的神秘之中,使你生出一种面对智者的庸常与渺小。读《庄子》,一种玄妙一种洒脱一种旷远一种出神入化一种海市蜃楼一种生死浑然,随着心境变幻莫测地萦绕着你,你可以啧啧感叹万里高飞却不知去向的鲲鹏,也可以愤然鄙夷叽叽喳喳而实实在在的蓬间雀,然终归惶惶不知自己究竟为何物。读《墨子》,如同暗夜走近熊熊篝火,使人通身发热,恨不能立即融化为一团烈焰一口利剑,焚烧自己而廓清浊世。《孟子》是一种滔滔雄辩,其衰朽的政见使人窝心,其辞章之讲究使人快意。《论语》是支离破碎而又诚实坦率的一则则告诫,一则则评点,若是你不欲复古,纵然全部精读完毕,你也不知道自己该当如何在这个大争之世立身。《荀子》是公允的法官,疑难者或可在其中找到判词,无事读之则很难领悟其真髓。《公孙龙子》是巧思奇辩,其说谐趣,其智过人,纵然不服亦可大笑清心不亦乐乎……

280.秦国的变法实际上整整持续了六代君王一百余年,而绝不仅仅是商鞅变法!山东六国远观皮毛,误己甚矣!秦孝公商鞅变法,奠定了根基而使秦国崛起。秦惠王铲除世族复辟势力,而使国家多头的久远封地制在秦国彻底完结,才完成了真正的法治转化。秦昭王遏制外戚势力的膨胀,使邦国权力的运行有了一套完备的法则,同时又将战时法治充分完善,以至秦国在与赵国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能够凝聚朝野如臂使指,以至秦国后来的三次交接危机都能够成功化解。吕不韦时期欲图以“王道为轴,杂家为辅”在秦更法宽政,毋宁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变法。然则,吕不韦不擅势治,导致权力大乱,秦国真正地出现了第一次法治危机。秦王嬴政自亲政开始,立即着手理乱变法:其一整肃内政,先根除乱政叛逆的嫪毐太后党,再根除治道政见不同的吕氏党,一举使势治(权力结构)恢复到秦法常态;其二整肃内廷,在天下开创了不立王后的先例,根除了太后王后外戚党参政的古老传统;其三富国强民整军,使商君秦法中的奖励耕战更加完备也更为变通,一举成就关中天府之国的奇迹……

281.每个人都降生在一定的人群框架里,底层框架贫穷萧疏却极富弹性,可以任你自由伸展;上层框架富丽堂皇却生硬冰冷,注定你终生都得优游在这个金铜框架里而无法体验底层布衣的人生奋发。

282.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七年春,韩国正式灭亡。韩国的权谋历史反复证明:无论多么高明的权术,只要脱离实力,只能是风中飘舞的雕虫小技。一只鸡蛋无论以多么炫目的花式碰向石头,结果都只能是鸡蛋的破碎。

283.张良,历经几代乱世,而终以权谋之道实现了全身自保的术道最高目标。

284.“妄诛,谓之乱。”在古典政治中,这是对乱之于政治的最精辟解释。

285.“神勇其质,纵横其文。质文并盛,宁非荆轲哉!”

256.“蛙承金弹,马成马肝,美人妙手,竟盛玉盘。

257.所谓九宾,是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共九等宾客。

258.李信、王贲、杨端和、辛胜四人,一致被军中呼为“少壮四柱”,直与白起时期的王龁、蒙骜、王陵、桓龁四大名将相比。

259.“殀若颜渊,寿若召公”。

260.周公是周室王道礼治的制定者,而召公则是周室王道礼治的实际推行者。

261.山东名士苏秦倡导“六国合纵抗秦”的邦交战略。从历史主义的高度看,这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由精英之士个人推动实现的外交大战略。

262.弱可联众而胜强,终是有眼亮之人也!

263.大凡庙堂凋敝,从来都与君王恶癖相关。春秋战国以来,恶癖之君多有:燕王哙酷好上古虚名,行禅让大乱燕国;韩桓惠王酷好权谋,以水工疲秦之滑稽谋划救韩;齐宣王好学术,稷下养士而不用士;楚宣王好星象,以天意决邦交之道……凡此等等,虽也荒谬,然大体不脱正道偏好。唯独这魏国君王,魏惠王之后代代有癖,且皆是恶癖,奇也哉!魏惠王酷好珠宝,魏襄王酷好种马,魏哀王酷好工匠,魏昭王酷好武士,安釐王酷好美女,景湣王酷好丹药。

264.魏文侯立国至魏假灭亡,魏国历经八代君主一百七十八年。在春秋战国历史上,近两百年的大国只经历了八代君主,算是权力传承之稳定性最强的国家了。

265.“心者何物?岂非言行哉!”

266.大战之奇若白起,等量围困,一战聚歼;救援之奇若孙膑,围魏救赵,开运动战之先河;奔袭之奇若司马错,千里越秦岭,轻兵下巴蜀;固守之奇若田单,六年守孤,火牛阵一举复国;伏击之奇如李牧,平野草原而能匿兵数十万,一举长驱匈奴;狙击之奇如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血战强敌而开败秦首战……

267.重兵压强敌,将士同心如臂使指,何城不下何坚不摧?

268.图大则缓。既是政道,也是兵道。灭国之大战,根基在强毅忍耐。

269.秦楚对峙是长平大战后最大规模的两军会战,是终结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大会战,也是整个中国冷兵器时代乃至整个人类冷兵器时代最后一次总兵力超过百万的大战绝唱。

270.流言乱人

271.在后世看去,这场最大规模的对峙颇具一种幽默的冷酷与冷酷的幽默:楚军拥有当世良将为统帅,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军昏昏然疯狂,而无力实施清醒的战争方略。

272.毋以己才为己身,当以己才报国家。如此,则战不轻生。将者,必以胜负为根本,必以体恤士卒为根本;毋以一己拼杀为快,毋以一己复仇为念。唯其如此,战必胜也。

273.自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历时堪堪十年。自灭韩之战开始,每灭一国,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更值得关注的是,每一国的战争都不是一次完结的,抗秦的余波始终激荡连绵。我们不妨以破国大战的顺序,简要地回顾一番。韩国战场规模最小,然非但有战,更有灭国四年之后的一场复辟之战。赵国之战最惨烈,先有李牧军与王翦军相持激战年余;李牧军破后又有全境大战;国破之后又再度建立流亡政权代国,坚持抗秦六年,直到在最后的激战中举国玉碎,代城化为废墟。燕国则是先刺秦,再有易水联军大战,又再度建立流亡政权,直到五年后山穷水尽。魏国则据守天下第一坚城大梁,拒不降秦,直到被黄河大水战淹没。楚国老大长期疲软不堪,却在邦国危亡的最后时刻创造了战国最后的大战奇迹,首战大败秦军二十万,非但一时成反攻之势,且成为战国以来山东六国对秦军作战的最大胜仗之一。再次大战,更以举国之兵六十万与六十万秦军展开大规模对峙,直到最后战败国灭,残部仍在各自为战。六国之中,唯独赫赫大邦的齐国没有一场真正的战争,便轰然瓦解了。

274.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75.上下同心同欲,任事不避险难,劳作不畏艰辛,奋发惕厉而着意创新,质朴求实以能事为荣,孜孜不倦以公事为本。

276.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称谓,来自周室官制,为太师、太傅、太保,为远古官制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三人。

277.秦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创了宏大的国家行政系统,而且一次到位,具有后人无法触动其根基的科学性。

278.在多少年的风雨中,他们都完完全全地将自己的血肉性命乃至整个家族部族的命运融进了秦国,没有一个人不以为自己是这个质朴硬朗的西部大国的子民。

279.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后四人后来成为西汉初的“商山四皓”

280.小篆如同后世之印刷体,它以牺牲书法艺术的丰富变化为代价,成就了文明传播的最强大载体。

281.屋下有女,自安也。

282.江河不舍昼夜,岁月不留白头,逝者如斯,虽圣贤不能常驻世间!

283.至大功业何在?在文明立治,在盘整天下,在使我华夏族群再造重生,以焕发勃勃生机!

284.制,相对缓和而有弹性,其实质含义是“可以这样做”;诏,则是明确清楚的命令,其实质含义是“必须这样做”。

285.正是如此一个王翦,却没有一次放弃过自己的主张,且一直坚持到最终的结局证明自己是对的。灭赵坚持缓战,灭燕坚持强战,灭楚坚持重兵大战,平定南海坚持军民一体长期融合等等,莫不如此。

286.博浪沙大谋杀事件,兰池宫逢盗遇刺事件,是帝国新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五次大巡狩便是五万里

287.外精明而内混沌,经常昂昂然说几句像模像样的话,两只大眼却是一片迷蒙混沌;读书不知其意,练武不明其道,言不应心却又大言侃侃,总教人觉得他哪根心脉搭错了茬。

288.创新有余,守常不足,大政有成,民生无本。

289.仁圣盛明曰舜。”据说舜帝本姓姚,名重华。后世因舜帝生于虞地,故又称虞舜。

290.庐山之名有民间说与文献说。民间说法是,周武王时期有才士匡俗,屡次逃避征发而隐居此山草庐。后来匡俗成仙,空庐犹存,弟子哭之旦暮,世人感念,遂呼匡俗为庐君,隐居之山亦呼为庐山。

291.病中之人,多疑敏感倍于常人甚矣。

292.《谏逐客书》并非李斯之本性强毅的体现,而是绝望之时的最后一声呐喊。

293.蒙恬,料人多料其善,料事多料其难,凡事举轻若重,筹划尽求稳妥第一。唯其如此,蒙恬不善防奸,又很容易将简单之事趋向繁难复杂。

294.王翦的持重寡言,蒙恬的勃勃生气,王贲的简约直率,尉缭的隐隐玄机,顿弱的滔滔机变,姚贾的精明思虑,郑国的就事论事,胡毋敬的略显迂阔……

295.以利己为本,善变无情,得小心躲避为是。

296.“兴亡大事不问卜”的理念,武王伐纣而姜太公踩碎占卜龟甲,乃典型例证也。

297.司马迁看到的,不是这种牺牲对民族文明的强势生存意义,而是仅仅站在哀怜牺牲的角度,轻飘飘挥洒自己的慈悲,冷冰冰颠倒文明的功罪。

298.对于民户,有功获爵获赏者,谓之贵;无功白身无赏者,谓之贱。

299.李斯一生,功业也皇皇,罪责也彰彰。李斯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功罪同样巨大的政治家。

300.世间万事皆同,艰危之局一旦有了突发诱因,往往一发不可收,所以要以快制变,其主旨,便是在困局未成之前腾挪出转身时机。

301.项羽的种种传闻:爱惜士卒,会为负伤士卒的惨相流泪不已,故得士卒之心;爱惜战马,每日必亲自打理自己心爱的神骓;身先士卒,每战必亲自冲锋陷阵;天赋异禀,力道奇大如孟贲乌获;秉性暴烈而又耳根极软,决断大事常常摇摆不定;怜惜自己心爱的女子,几次要将一个叫做虞姬的美女带进军中,被老范增生生阻拦,于是项羽便常常赶回彭城,为这个女子唱歌,与这个女子盘桓……

302.不能登上最高权力,确实缺乏任何合理的解释。历史上此类无解之谜颇多,九鼎失踪千古难觅,秦代大咸阳至今找不到城墙遗址,以至于有史学家推测秦咸阳没有城墙,是一座开放式大都会等等。此等不解之谜的长期存在,足以说明:即或在人类自身的文明史领域,我们的认识能力依然是有限的。

303.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治帝国,何以被一个突发权力野心而毫无政治理念的中枢阴谋家颠覆?这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永恒课题,更是中国文明史的一个永恒课题。

304.《诗》云:“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岂我族文明史之符咒哉!

305.秦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变法图强之志大规模重建华夏文明;陈胜政权的迅速消失,其根本原因,正是被大肆渗透其中的贵族复辟势力从内部瓦解了。

306.秦末复辟势力具有典型的反文明性,其强烈的施暴实践,最充分地反证出其诛暴言论的虚伪性。

307.两千余年的历史上,封民户为秦始皇守陵,刘邦是唯一的一个。

308.从西汉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历史的实践与中国历史的意识,出现了怪诞的分离。

309.项羽的屠戮劫掠与焚烧,使大咸阳化作了废墟,集战国之世全部典籍法令与文明书证的丰厚无比的帝国文档库存,悉数付之罪恶火焰。从此,这个伟大的帝国丧失了为自己辩护的绝大部分书证、物证与人证,沦入了面对种种口诛笔伐而无以澄清的境地。

310.法贵稳定,这是整个人类法治史的基本经验。

311.秦政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秦政并无暴虐特质。

312.自古所谓天下大势,通指三个基本面:一曰朝局,二曰民治,三曰边情。朝局者,政情轴心也。民治者,人心根基也。边情者,存亡之首也。对此三个基本面的总体状况,古人一言以蔽之,统归于“治乱”两字。天下稳定康宁谓之治,天下动荡纷扰谓之乱。是故,治乎乱乎,天下大势之集中表征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71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58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431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27评论 0 2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11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92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15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64评论 0 20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12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16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0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4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98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9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48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1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