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窑诗话》|情志(18)

文章系原创首发

二、古典诗学情志观流程

(二)魏晋:“缘情”说

中国古代诗歌,自屈原开始进入文人独立创作阶段。《诗经》以来沉寂了大约三百年的诗坛,忽然“奇文郁起”,名家辈出,引来了汉赋的蓬勃发展。“三百篇”的传统仍在民间继续着。到魏晋,文学史进入“自觉时代”。五言诗经过汉代民歌的孕育和东汉应亨(《赠四王冠诗》)、班固(《咏史》)及张衡、秦嘉、赵壹、蔡邕、郦炎、孔融、蔡琰等文人的实践,遂大放异彩。以赋、比、兴为中心的各种艺术手法也更臻完善。诗歌的艺术本质及其与人的情感关系更为人们所重视。于是,理论上标举文学特质的新说应运而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第一支响箭,他首先将各种文体比较,提出了“诗赋欲丽”的观点: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本”指各类文体的共性,即文章都表现人的思想意识论;“末”即体裁和相应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虽然文章都是人们思想意识或情志的表现,但用什么样式和手法表现却不相同。“诗赋欲丽”的命题,从历史上看,是对西汉赋家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之说的借鉴改造。扬雄虽然看到了辞赋的“丽”的特点,但他对这种文学作品是轻视的,认为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这是其一。其二,扬雄认为“丽”是“靡丽”“侈丽”,他是反感的;并且断言这种“靡丽之辞”虽说“可以讽”(刺),而“恐不免于劝(助长)也”,实则认为不利于讽谏。而曹丕首先是在大力肯定“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前提下,揭示诗歌不同于其他应用文体的艺术特征的,这就有了本质的区别。所以,应把开风气之功归于曹丕。

注释:

一、舍本逐末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八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汉书·儒林传》

东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中曾记载其一段往事:

“征之,老不能行,遣太常掌故晁错往读之。
年九十余,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

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

因伏生年迈不能出行,朝廷将晁错派到山东,让他跟随伏生学习《尚书》。然而,伏生此时已是90多岁的老人,口齿含混,说话不清。纵有一身深厚学识,可表达不出来,晁错也听不懂。

所幸,伏生的小女儿姜娥,在一旁代为解说,充当了父亲与晁错之间的翻译。这样经过了数月努力,晁错终于将《尚书》学完,把抄录本带回朝廷。

这就是传之后世的伏生本今文《尚书》。

后人颂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清代学者崔东壁在《考古续说》中说:“使无伏生,则二十八篇之书不传;二十八篇之书不传,则地平天成之业不著于世,而禹汤文武之事亦莫得其谨。虽有论语孟子称述之,而见知闻知之实皆无单考,而知之圣道几何而不晦也!”

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清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

伏生系孔门弟子宓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议,效法周朝,分封子弟功臣。

当时的丞相李斯认为这是以古非今,并提出焚毁古书的建议。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农家经典外,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超期不交要被罚黥刑并苦役四年;推行“挟书律”:“敢有挟书者族”。凡是师古者一律灭族,如果官吏知情不报与之同罪;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挟书律”,并下令搜集以前散失的各种古籍。

汉文帝刘恒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走路)。汉文帝便派太常掌故晁错,赴伏生老家,当面请教《尚书》。

数月后,晁错根据伏生所讲终于将《尚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下来,并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定,这就是传之后世的今文《尚书》文本。

自此《尚书》,这部“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终传于天下。

伏生皓首传经对后世影响很大,,相传唐朝诗人王维曾作《伏生授经图》;明代文人画家杜堇也画过一幅《伏生授经图》。

由伏生的事迹可知,扬雄对于诗词文赋的见解是有理有根据的,并不是感情用事。曹丕作《典论·论文》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显然是把文章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这的确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现代的人们则将文章与文学混为一谈更是越说越远。

二、自觉时代

对于魏晋时,文学史进入“自觉时代”是个典型的断章取义的说法。

从历史上看,文史等传承是有据可寻的。它的传承主体是从周朝的诸侯公卿到汉代的世家大儒再到臣民一步一步变小趋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先秦诸子百家的出现正好处在诸侯由盛转衰的时期。

“ 哲学自苏格拉底以来就是高危职业。”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西方皆然。这也就难怪曹丕会作《典论·论文》,探讨文的发展之路,并把文章提到极高的地位。

文理的分离是迫不得已的事,文中蕴含哲理又是极度危险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其说文学史进入“自觉时代”不如说儒人文士自感大限将至各自搏命寻求一条生路罢了。

三、汉赋

汉赋,是汉朝时期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为两汉儒人文士热衷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骚体赋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其语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结合,表现手法为抒情言志汉初六十年是骚体赋的时期。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赋》作为文体名称,一说渊源于荀子。作为哲学思想与文学体制,它直接受到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可能是荀子。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旧传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论。

赋另一说大致分为五种,也正是赋发展中的五个重要时期:西汉人将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也视为赋体,没有一定的限制性,这被称做楚辞体的骚赋;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却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也称古赋;六朝赋是东汉抒情短赋的变体,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多为四言、六言骈偶组成,而又讲究平仄,通篇押韵,又称俳赋;唐宋又有律赋,题目,字数韵式,平仄都有严格限制;文赋是中唐以后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词采、典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较自由,甚至大量运用散文的句式,文赋实际上是赋体的一种解放。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人。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西汉初年的所谓“骚体赋”,确实与楚辞相当接近,颇难加以明显的区分。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赋评:

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司马相如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扬雄

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陈之。—— 刘熙载

四、赋自诗出

《诗》有六义1,其二曰“赋”2。“赋”者,铺也,铺采摛文3,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4:“公卿献诗5,师箴赋6。”《传》云7:“登高能赋,可为大夫。”8《诗序》则同义9,“传”说则异体10;总其归涂11,实相枝干12。刘向云13:“明不歌而颂。”14班固称15:“古诗之流也。”16至如郑庄之赋“大隧”17,士蒍之赋“狐裘”18;结言扌豆 韵19,词自己作20,虽合赋体21,明而未融22。及灵均唱《骚》23,始广声貌24。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25,拓宇于《楚辞》也26。于是荀况《礼》、《智》27,宋玉《风》、《钓》28、爰锡名号29,与“诗”画境;六义附庸30,蔚成大国31。遂客主以首引32,极声貌以穷文33。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34。

1、六义:风、雅、颂和赋、比、兴。(见《毛诗序》)其二:《毛诗序》中六义的排列次序是风、赋、比、兴、雅、颂,赋是第二。

2、赋:参见汉赋。

3、摛(chí吃):发布。

4、邵公:即召公,姓姬名奭(shì试),周初封于召(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他的话见于《国语·周语上》。

5、公卿献诗:《周语》原文是“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列士:指一般官吏。

6、师箴(zhēn真)赋:一作“师箴瞍(sǒu叟)赋”。据《国语·周语上》原文,是“师箴瞍赋”。译文据“瞍赋”。师:少师,是主管教化的官。箴:对人进行教训的话或作品。瞍:眼睛没有眼珠的人,不能做别的事,专管朗诵。

7、《传》:指《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传”是对经义的阐明。

8、“登高能赋”二句:这话见于《诗经·鄘(yōng庸)风·定之方中》的《毛传》。原文除讲到“升高能赋”外,还讲到要能作铭、誓、诔(lěi垒)等作品,才“可以为大夫”。

9、同义:同为六义之一的意思。

10、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异体:指不同于《诗经》而为另一文体。

11、归涂:指总的道路。

12、枝干:这里是以树枝和树干的关系来比喻赋和别的文体的关系。

13、刘向:字子政,西汉末年的学者。

14、颂:即诵。这话出于刘向《七略》(今佚),《汉书·艺文志》中曾引用这话。

15、班固:字孟坚,汉代史学家、文学家。

16、古诗之流也:这话见于班固《两都赋序》。古诗:即《诗经》。流:支流。

17、郑庄:春秋时郑国庄公。大隧(suì岁):《左传·隐公元年》载,庄公与其母不和时,曾说不到黄泉,再不见面,后来后悔此话,便掘地道和他母亲见面。庄公见到他母亲时,曾赋这样两句:“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隧:地道。

18、士蒍(wěi委):春秋时晋国大夫。狐裘:《左传·僖公五年》载,晋国政令不统一,士蒍感叹而作:“狐裘尨茸(mángróng忙容),一国三公,吾谁适(dí敌)从!”尨茸:杂乱的样子。

19、 扌豆(duǎn短):即短。

20、词自己作:当时赋诗,常常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借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这里要强调自己作。

21、合:符合。实际上只是接近,主要指这些作品都是自己作的可朗诵的作品,和后来的赋还有一定距离。

22、明而未融:是说日初有光,尚未普照,借以比喻赋的发展尚未成熟。融:朗,大明。

23、灵均:屈原的字。

24、声貌:声音形貌。引申指事物的外表,这里指赋的样式。

25、诗人:指《诗经》的作者。

26、拓:扩充。

27、荀况:战国时赵国思想家,又称荀卿,著有《荀子》,其中《赋篇》分《礼》、《智》、《云》、《蚕》、《箴》五个部分。

28、《风》、《钓》:《文选》卷十三、十九载宋玉的《风赋》等四篇,《古文苑》卷二载宋玉的《钓赋》等六篇。近代学者认为其中大部分是后人伪托的。

29、爰(yuán元):于是。锡:赐予。

30、六艺:这里用以代指《诗经》。附庸:封建诸侯的附属国,这里比喻“赋”原来的地位。

31、蔚(wèi卫):繁盛,这里指赋体的兴盛。

32、客主:指汉赋中常用主客两人对话的格式。

33、极:极力描写。声貌:指一切事物的声色状貌。穷:追究到底。

34、命:命名。厥(jué决)初:其初,这里是起源的意思。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1。汉初词人,顺流而作2。陆贾扣其端3,贾谊振其绪4,枚、马同其风5,王、扬骋其势6。皋、朔已下7,品物毕图8。繁积于宣时9,校阅于成世10,进御之赋千有余首11。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12。

夫京殿苑猎13,述行序志14,并体国经野15,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16,亦归余于总乱17。序以建言,首引情本18;乱以理篇,迭致文契19。按《那》之卒章20,闵马称“乱”21;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22,雅文之枢辖也23。至于草区禽族24,庶品杂类25,则触兴致情26,因变取会27。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28;象其物宜29,则理贵侧附30。斯又小制之区畛31,奇巧之机要也32。

1、《杂赋》:据《汉书·艺文志》,秦代有《杂赋》九篇。

2、作:兴起。

3、陆贾:秦汉之间的作家。据《汉书·艺文志》,其有赋三篇,今不存。扣:打开。

4、贾谊:西汉初年的作家。《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七篇,今存《鵩(fú扶)鸟赋》等四篇,见《全汉文》卷十五、十六。振:发扬。绪:端绪。

5、枚:枚乘。马:司马相如。都是西汉中年的作家,《汉书·艺文志》说枚乘有赋九篇,今存《梁王菟(tù兔)园赋》和《柳赋》(有人疑为伪作),见《全汉文》卷二十。司马相如有赋二十九篇,今存《子虚赋》等六篇,见《全汉文》卷二十一、二十二。

6、王:王褒。扬:扬雄。都是西汉未年的作家。《汉书·艺文志》说王褒有赋十六篇,今存《洞箫赋》,载《文选》卷十七。扬雄有赋十二篇,今存《甘泉赋》等八篇,见《全汉文》卷五十一、五十二。

7、皋(gāo高):枚皋。朔:东方朔。都是西汉中年的作家。《汉书·艺文志》说枚皋有赋一百二十篇,今不存;东方朔的赋今不存。
  
8、毕:完全。图:描绘。
  
9、宣:汉宣帝。

10、成:汉成帝。
  
11、进御:献于皇帝。千有余首:班固《两都赋序》:“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
  
12、信:的确。
  
13、京殿:描写京城和宫殿的赋,如班固的《两都赋》、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等。苑猎:描写宛囿和狩猎的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羽猎赋》等。
  
14、述行:写远行的赋,如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等。序志:抒写自己志向的赋,如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这类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性质。
  
15、体国经野:这是《周礼·天官冢宰》中的话,意思是说进行全国范围的重要规划。体:划分。国:城中。经:丈量。野:郊外。
  
16、履端:开始写作。履:践,实行。
  
17、总乱:全篇的结语。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18、情本,指内容的主要部分。
  
19、迭致文契:唐写本作“写送文势”,译文据这四字。写送:使之充足的意思。
  
20、《那》:《诗经·商颂》中的一篇。
  
21、闵(mǐn敏)马:即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鲁国大夫。他的话见于《国语·鲁语下》。
  
22、鸿裁:指大赋。大赋是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广泛的赋。裁:体制。寰(huán环)域:领域,范围。
  
23、枢辖(xiá匣):关键,也就是要点。
  
24、区、族:都是类的意思。
  
25、庶品:指各种各样的东西。庶:众。
  
26、兴:兴致。致:引起。
  
27、会:合,指情与物的会合。
  
28、纤(xiān先):细小。
  
29、象:和上文“形容”的意义相近。物宜:物理的意思。
  
30、侧附:指不直接描写,而从侧面说明。
  
31、小制:指小赋。小赋是篇幅比较短,内容比较狭窄的赋。区畛(zhěn枕):即上面所说“寰域”的意思。畛:分界。
  
32、机要:和上文“枢辖”意义相近,也指主要之处。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枚乘《兔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端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底绩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馀;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析滞必扬,言庸无隘。风归丽则,辞翦美稗。

—— 《文心雕龙》•诠赋第八 刘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11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28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839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07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84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29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80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13评论 1 24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75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66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2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4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6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7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