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关闭了朋友圈

对我来说,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失去了最初的使用功能。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搭建自己的舞台,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也默默地经历着别人的喜怒哀乐,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你。

当朋友圈中的你,已经不再是当初来到这个地方的模样,于是,离开成了必然。

94年,国际互联网来到中国,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互联网依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经历了从信息的闭塞到今天的信息开放化,那时候一年的信息量都比不上现在一周的信息量,并且当时还是信息的单向传输。家里的电视可能就是最大的外部信息来源了,手机还是电话短信的时代,购物还是集市超市的时代。

记得自己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大概是在05的暑假,偷偷跑到网吧玩游戏,也是那时注册了第一个QQ号,只知道大家都在用着聊天,也就跟着注册了玩,到了现在,QQ可以说成了国人必备的聊天软件,即使每天都会出现新的细分社交软件,QQ的地位不仅没有动摇,经过腾讯的深耕细作反而更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年的腾讯数据报告说越来越来的95后00后成了QQ的主力军。

二次元,信息流广告,变味的动态,QQ&Qzone开始褪去我当初见面的惊奇和年代的厚重。工作之后,我已经离开了QQ的世界。

在之前,我开始使用了还是腾讯旗下的微信。当时的微信的确是超简洁,界面体验轻巧流畅。或许是一款伟大的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产品经理的原始情怀。对于当时的聊天工具来说,虽然很多人是很难把QQ和微信的区别说个所以然。但微信已经足够了。我正好想要离开,而你正好符合我停留的要求,多好。

欢迎来到微信的世界。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入住你的朋友圈。

这个月的国庆节,想必肯定有一种懒宅不出门,便游天下景的感觉。以前一天只能玩一个景点的,现在一天上百个景点都不是问题,偶尔还能小视屏带来身临其境的错觉。

明明独坐小板凳,去偏偏要寄情于别人的山水,这不就是花自己的时间找自己的不愉快么。

慢慢的会发现,担心错过每个人的动态,结果让自己活到了别人的动态中,害怕所有人会忘记自己的状态,结果自己在朋友圈制造了另一个自己。


朋友圈中的你并不是我认识的你。

以前发朋友圈,分享点滴生活,偶尔装逼卖萌,圈子小,结构单一,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翻阅,不失为生活的一剂调味品。

当入驻的人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复杂,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而且庞大的信息流还会让人产生被强行代入他人世界的幻觉。

于是,朋友圈的好友增多,时间单价也就水涨船高,况且那些成千上百的好友大多数是没有什么交集的。

所谓的六度人脉,只是一个理论,不要错把理论当实际。

朋友圈好友的变化是衡量不了一个人的人脉的,与其增加看起来漂亮的无效人脉,不如把自己变成人脉。

梦寐以求的偶像微信,即使给你,敢加么,加了又能如何,你们还是各不相干。不在同一层面,连对话的权利都没有。

我以前也加了些大佬的微信(找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技能),加完从来没有沟通过(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发现也没有什么变化,无非就是看了他们牛逼的生活,错误的认为双方互加了好友,就达成了连接,不过是给自己找点安慰而已。

人都会趋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交往,想要与自己膜拜的人站在同一个舞台,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舞者是前提。

所以,我开始关闭了一些信息源,比如朋友圈,重新梳理信息通道,寻找新的信息源(远离碎片化,入驻系统化),删掉了上百的公众号,留下几个最需要的。

朋友圈关闭一周多了,发现没有失去什么,该联系的照常联系,不联系的还是不联系。也没感觉错过了什么世界大事件,当初以为的,不过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了。朋友圈还是原来的朋友圈,只是在我看不到的另一个地方存在着。

发现开始离开朋友圈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有人愿意留下,而有人愿意离开?

留下的理由各不相同,离开的人都有一些相似的理由。


01【碎片化的过多干扰】

碎片化达到一定量就不是知识了,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我以为抓住分分钟看了一篇文章,一个新闻,就洞察了事物的本质,廉价的阅读带来的是廉价的收获。今天一个领域,明天一个行业,白白浪费了过多的转换成本不说,到头来,看了那么多正方褒贬观点,也还是说不出自己的观点。

不是我们信息知道的少,而是被碎片化信息乱了阵脚,失了方寸,过多的碎片化信息让我们迷失了方向。

你真的以为你是在利用来之不易的碎片化时间么,别骗自己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所带来的信息往往会反噬之外的时间,想想刷微博的时候不断的下拉更新,工作时候被弹出的新闻耽误了多长时间,晚上睡觉的时候发誓看完这篇文章马上就睡。


02【可怕的信息流动能】

用指尖划过屏幕,快速更迭的信息流所带来的动能,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一个人滑入它的轨迹。所以,你要站在火车站台白色安全线以外。

信息少的时候,信息就是简单的信息,一条新闻就是一条新闻,一个报告也就是一个报告。现在不一样了,当信息大量出现,以事先编排好的程序代码流动时,就会产生强大的物理动能,只要信息不停止,这个动能就会倍增越来越强大,把沿途经过的一切吸入它的运行轨迹,包括制造它的人类自身。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动能的推波助澜者。

群体性事件中,个体往往会不自觉的被卷入失去理智的大众行为中,事后很多人也知道自己的错误。然而,群体性所制造的环境势能,周围势单力薄的个体很难抵抗。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群体性制造的环境势能变成了信息流动能,而且更隐蔽的改变沿途经过的个体。

真正让我下决心离开朋友圈就是这个可怕的信息流动能。朋友圈没有信息流动能的迹象,留下也无妨,如果出现了这股动能,越早离开越好。


03【对时间的无情吞噬】

总会不自觉的翻看朋友圈,虽然大部分是毫不相干的人。找个理由刷刷微博,翻翻朋友圈,看看新闻,然后时间就悄无声息的走了。

不仅如此,繁荣缤纷的朋友圈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她的主人,让本来是工作的时间被不断切割成一块块,再被朋友圈慢慢吞噬。

对时间的吞噬是我们为朋友圈付出的最惨痛的代价。

代价之后,总要思考点什么。

比如说,是不是应该关闭或者重新选择。

而我

关闭了朋友圈,生活还在继续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026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655评论 1 2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726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204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58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31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44评论 2 3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98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38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33评论 2 24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2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44评论 3 2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37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0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88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72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69评论 2 27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