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人类最终的命运就是失控吗?——凯文·凯利《失控》读书笔记

《失控》创作于1994年,距今已有26年了。如今读这本书是否还有意义?

26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初凯文·凯利在书中的预言有许多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移动支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凯文·凯利在书中引用的大量事例早已成为过去式,但是我想在这些事实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原则依旧对当代现实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毕竟26年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罢了,时光飞逝,真理永存。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书名《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乍一听会很悲观,难道人类最终的命运就是失控吗?实则不然。通读下来会发现,凯文·凯利所谓的失控并非被动失控,而是人类主动让位一部分的控制权给我们的制造物,给未来的机器,让人造世界在进化的力量下,通过不断学习,来创造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按相关概念整合的笔记

关于控制与失控:

失控: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

控制论原理:如果所有的变量都是紧密相关的,而且如果你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中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地控制其他所有变量。

自动控制的出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蒸汽机所引发的能量控制;第二阶段是对物质的精确控制,无论你想要什么形状的物质,都已经不再是障碍;第三个阶段是对信息本身的控制。

自动化的历史,就是一条从人类控制到自动控制的单向通道,其结果就是从人类的自我到第二类自我的不可逆转的转移,第二类自我是在我们控制之外的,是失控的。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控制的段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投资那些具有自我适应能力、向自己的目标进化、不受人类监管自行成长的机器,将会是下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要想获得有智能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机器自由。

要想成为上帝,至少是有创造性的上帝,你就必须放弃控制,拥抱不确定性。绝对的控制也就是绝对的无趣。

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创造者必须和他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而且要同呼吸共命运。

还有什么比赋予生命更具人性?我想我知道答案:赋予生命和自由。赋予开放的生命;对它说,这是你的生命,这是汽车钥匙;然后,让它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在前进的路上,一切由它做主。

关于系统:

活系统:具有生物活力特质的系统,如全球电话系统、虚拟现实世界、人工生态系统等。活系统具有自我复制、自我管理、自我修复和进化学习功能。

关于活系统的普遍规律:低层次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次的复杂性。如单只的蜜蜂或蚂蚁是无知愚昧的群众,但是群体聚合在一起却能产生惊人的效果。

活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的系统,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任何活系统,经济体、自然生态系统、复杂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共同进化系统,都具有摇摇欲坠的显著特征。活系统将他们的不稳定姿态传染给它们接触到的任何事物,而且无所不及。

超生命:超生命是一种特殊的活系统,它完整、强健、富有凝聚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活系统。一片热带雨林和一支长春花,一个电子网络和一个自动驾驶装置,模拟城市游戏和纽约城,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超生命。

在简单的机械系统和复杂的活系统之间如何选择: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是由部分钟控系统和部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

分布式系统的利与弊。利:可适应、可进化、弹性(个体行为无足轻重,小故障不会影响整体运转)、无限性(秩序有助于创造更多的秩序,生命繁殖出更多生命)、新颖性(个体差异蕴藏着无数可能)。弊:非最优(群系统的效率低下)、不可控(没有中央控制和绝对权威)、不可预测、不可知、非即刻(系统越复杂,唤醒的时间越长)。

包容架构(subsumption architecture):当某个系统正常运转时,不要扰乱它;以它为基层来构建。如一个国家,先从乡镇开始构建,然后是郡县,然后是州府,然后是联邦。即使上层架构消失,下层架构仍然能正常运转。复杂性依靠叠加而不是改变其结构而累积起来,最底层的行为并不会被扰乱。

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往往要经过数百万年,不仅要有合适的物种按恰当的顺序出现,而且还要有合适的物种在恰当的时间消失。

复杂的机器必定是逐步地,而且往往是间接地完善的。别指望通过一次华丽的组装就能完成整个工作正常的机械系统。

均衡即死亡,正是紊乱和多变赋予了自然丰富的色彩。

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处于某种循环之中(除了些许无足轻重的轻气体的逃逸,以及陨石的少量坠落),地球在物质上是个封闭系统。而另一方面,从能量/信息的角度来看,地球又是开放的:阳光照射着地球,信息则来来去去。

微生物——这种细小细胞构成的微型生命进行了最大量的呼吸,产生了空气,最终供养了地球上无穷的可见生物。

“封闭”意味着与流动隔绝。“系统”意味着相互连通。“存活”意味着惊喜。静态则是生态球的常态。

生命与复杂交织,部件会死,但整体永存。活系统的复杂性越高,里面栖息的生命力就可能越多。

宇宙间的生态类型是:封闭系统(各星球)中的某个星系,像被锁在镜像瓶里的变色龙那样疯狂地发明着各种东西。而时不时地,从一个封闭系统中产生出来的奇迹,就会给另外一个封闭系统带来震撼。


关于进化:

进化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它能够超过人类的设计能力。进化能够带来多层次的细节,这是人类艺术家永远不会有时间、精力或金钱来做的事。

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特别适用于以下三件事:

1、如何到达你想去而又找不到路的领域;

2、如何到达你无法想象的领域;

3、如何开辟全新领域。

学习加上进化,正是文化的一笺配方。通过学习和行为将信息传递给基因,是遗传同化;反之,由基因将信息传递给学习和行为,就是文化同化。

我认为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最本原的动力就是复制自身以及改变环境以有利于其传播,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催生了真正具备获得性遗传的拉马克进化。进化发现,引入主动学习可以加快进化。

进化是一种自身求变、自行重组的有组织变化的架构。在自我导向下,进化自行选择向哪里进化。

进化的工作就是通过创造所有可能的可能性籍以栖身的空间来创造所有可能的可能性。

生物进化的7个趋势:不可逆性(Dollo's law of irreversibility多洛氏不可逆法则,进化是不可逆的,即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退化了的机体构造或功能不再重现)、递增的复杂性(进化朝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递增的多样性(就更细的物种划分来看)、递增的个体数量递增的专业性(单一的生命体分化成许多做更专业事情的个体)、递增的相互依存关系递增的进化力

进化系统的本质是一种产生永恒变化的机制。正所谓,变自生变。

进化之进化:对于进化之进化可做如下概述。起初,进化启动了各色自我复制,产生足够的数量以诱发自然选择。一旦数量膨胀,定向的突变就逐渐重要起来。接下来,共生开始为进化的主要推动者合振荡器,依靠自然选择产生的变化来滋养。随着形态的增大,对形态的制约开始形成。随着基因组长度的增长,内部选择开始控制基因组。随着基因的集结,物种形成和物种级别的选择闯入,由于生物体拥有了足够的复杂性,行为和肢体的进化显露出来。最终,智力萌芽,拉马克式的文明进化取而代之。随着人类引入基因工程和自编码的机器人,地球上的进化将继续进化。

我核对证据,确定进化的目标正是它自己。进化产生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成百上千万的存在,从而为自己拓展空间,使进化成为更强大的进化者。

共同进化:不断适应环境以满足彼此的需求。共同进化中的生命拥有非凡的生成稳定的非稳态的能力。进化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共同进化就是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共同进化中,不用打击他人就能赢,双赢是共同进化模式下生命所演绎的故事。

冒出是海水养鱼爱好者的行话,用来描述一个新鱼缸在经过曲折漫长的不稳定时期之后,突然稳定下来的情形。系统一旦“冒出”,其自立、自稳定程度就更高,也就不再需要初创时所需的人为扶持。所有复杂的共同进化系统都需要“冒出”。

所有成功的系统都会吸引寄生虫。在自然界中寄生虫如此常见,以至于宿主很快就共同进化出针对它们的免疫力。寄生虫随之进化出骗过那种免疫力的策略。结果宿主再共同进化出抵御它们的能力。实际上这些行动并不是交替出现的,而是两股持续相互作用的力量。

人工进化:去掉组织和毛发的遮蔽,取走栖身于其中的血和肉,将灵魂注入到电子回路中,进化的重要本质就从天生的世界转移到了人造的世界,从原来唯一的碳水化合物领域转移到了算法芯片中的人造硅世界。

自然进化强调我们是猿类,而人工进化则强调我们是有心智的机器。

人工进化是工程霸权的终结,进化能达到更完美的境界,但是我们必须放弃某些控制。

定向进化:在定向进化中,选择压力(在由变异引起的进化中,影响生物体进化方向的力量)是由培育者引导的,而不是自然。

拉马克进化:拉马克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就是“用进废退”(User and Disuse)和“获得性遗传”(Inheritance of Acquired Traits)。前者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用会退化,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它经常吃高处的树叶的结果。后者指后天获得的新性状有可能遗传下去,如脖子长的长颈鹿,其后代的脖子一般也长。

从数学意义上来说,拉马克进化注入了学习的要素,个人在活着时的适应性。而经典的达尔文进化中,个体的学习并不重要。

达尔文主义:通常用以指称以自然选择为手段解释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与多样性的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认为,新的物种是通过不间断的、渐进的、独立的和随机变异的线性过程形成的。

迈克尔·科特曼:达尔文进化的问题在于,你要有足够的进化时间。可是谁能等上一百万年呢?在将人工进化注入到制造系统的各种努力中,要加快事物的进化速度,一个办法就是向其中加入学习。

后达尔文主义:后达尔文主义者不否认在进化中普遍存在自然选择,但是除了自然选择外,还存在其他推动进化的力量。

新达尔文主义:为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所建立,以他的种质连续学说为基础,认为生物的进化是由于两性混合所产生的种质差异经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后果.因这一学说特别强调种质的变异及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在进化上的作用,故称新达尔文主义。

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传递给RNA(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信息由基因(DNA)传递给肉体(蛋白质),但绝不可能倒推——从肉体(蛋白质)回到基因(DNA)。

化石空白期:古猿生活的时间是1400万至800万年前;南猿生活的时间是400万至190万年前;猿人生活的时间是170万至20万年前。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古猿与南猿之间有着400万年的“空白”,南猿与猿人之间有着20万年的“空白”。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在这两段空白的时间里找到任何人类发展变化的过渡性生物化石。

你,曾经只有句号那么大。时间不长,就成了滚来滚去的一个多细胞球——很像池塘里的水藻。水流有力地冲刷着你,然后你长大了。你变成了海绵,变成了腔肠动物,全身就一根直肠子。吃的就是你的生活内容。你渐渐长出了感觉外界的脊髓神经;慢慢添上了用以呼吸和咀嚼的腮颌。你又长出了用以游动的和转向的尾巴。你不是鱼,而是一个扮演着鱼类胚胎的人类胚胎。你在每一个动物胚胎的幽灵中潜入潜出,重新扮演了为抵达终点而必须放弃的种种可能的角色。进化,就是对选择的屈从。要成长为新的物种,就要历经所有你不会再扮演的角色。

甚至在你还没出生之前——确切地说,是从受孕那一刻开始——你的遗传信息之外的各种力量就已经通过遗传的渠道在塑造你了。

在数百万年中,基因组和躯体的多重稳定性维持着物种的向心状态,其作用超过了自然选择。而当某个物种奋力一跃,挣脱原油的稳定态时,同样的内敛性会诱使它进入一个新的内稳态——自然选择的影响依然微乎其微。

比进化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我们人类的位置。我们并非宇宙的中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处毫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无足轻重的螺旋星系边微不足道的一缕烟尘。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我们所看到的生命和社会的进步只不过是由人类的错觉。生物学中流行的“进步阶梯”或“大物种链”这些概念在地质学中根本就找不到任何证据。

在四十亿年(也即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地球的生命世界里满满地塞了大约3000万个物种。其中某个点是人类,而远端另一侧某个点则是大肠杆菌。在这个球面上,所有点与最初生命起点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因此,没有哪个物种优于其他物种。地球上所有生物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进化都是同步的,他们都经历了同样多的进化时间。说穿了,人类并不比大多数细菌进化得更多。


关于技术:

生命就是技术,生命是终极技术。随着我们对机器的改进,它们会变得更有机,更生物化,更近似生命,因为生命是生物的最高技术。

马克·威瑟: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它们将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直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马克·威瑟:虚拟现实的出发点是将自己置身于电脑世界,而我想做的正好相反,我想要把电脑世界安置在你身周、身外。将来,你将被电脑的智慧所包围。

大自然是一个有序变化的王国。而无序变化正是技术的真实写照。无序变化的极致是“革命”——这是一种人造之物特有的激烈、间断式的变化。


关于未来:

原子是20世纪科学的图标,而21世纪的科学是网络式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

21世纪里最有意义的发现一定是对即将融为一体的技术和生命的赞美、探索与开发利用。

生命在生命之路上更复杂,更深入,更神奇,更处在生成和变化的过程中。

一辆汽车和一个爆炸的汽油罐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汽车的信息——也就是它的设计——驯服了汽油那种残暴粗野的能量。

21世纪真正的风流人物是超生物学:合成老鼠、电脑病毒、工程基因、工业生态、教导式进化以及人工生命。

计算机的未来不在数字而在于联结。这种硅基芯片的真正力量,不在于通过数字运算来为我们进行筹划的奇妙功能,而在于通过数字开关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神奇能力。

《文明》、《模拟城市》等仿真游戏, 抛开所有的次要动机,电脑游戏让人上瘾的全部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随着相互关系的不断加深,随着个体们改变并塑造着他们的世界,这个仿真世界也会愈加生机盎然。参与者们——真的、假的、超真实的,与系统共同进化成一个与其刚开始时完全不同的游戏。于是,神自己戴上魔术眼镜,穿戴整齐,降临到他自己创造的世界中。

戴维·艾克利认为,可靠性和无故障运行时间将成为软件首要的任务。将来,99%的原始计算机周期都将被用于维持软件的正常运转上,只有剩余1%将被用于执行任务。

大自然之所以能产生令人震惊的多样性,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开放的。

约翰·柯扎指出,人类之所以追求类似牛顿的F=ma那样简单的公式,是因为我们深信:宇宙是建立在简约秩序的基础之上。

尽管大脑像并行机器一般运作,人类意识却无法并行思考。人类的智慧有一个近乎神秘的盲点。我们不能凭直觉理解概率、横向因果关系及同步逻辑方面的各种概念。它完全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串行叙述——线性描述。而这也是为什么并行计算机必须被进化而不是被设计出来:因为在并行思考的时候我们都成了傻子。计算机和进化并行地思考;意识则串行思考。

如果预先确定了一台机器的组织结构,也就预先确定了它能解决怎样的问题。理想的机器是一台通用问题解决机,一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机器。这就意味着它必须拥有一种开放性的结构。

每当我们成功地使人工生命达到生命所定义的标准时,生命的定义都会被扩充或被改变。

鲁迪·鲁克尔:目前,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可能有一千行长,能运行几分钟。而制造人工生命的目的是要找到一种计算机代码,它只有几行长,却能运行一千年。

斯图亚特·考夫曼:一旦你问对了问题,就有可能找到某种答案。

我之所以探询预测未来的问题,是因为预测是控制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尤其适合分布式系统的控制形式。通过预期未来,活系统能够改变其姿态,预先适应未来,以这种方式掌控自己的命运。约翰·霍兰德说:复杂自适应系统所做的,就是预测。

几乎可以明确地说,“活系统”——狮群、股票市场、进化中的种群、智能等,都是不可预测的。

根据混沌定律,初始秩序可以分解为原不可预测性。你无法做远期预测。根据混沌定律,那些看起来完全无序的东西,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你可以做近期预测。

三件对于预测未来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你可以抽取混沌系统内在的固有模式,取得良好的预测。

其次,进行一次有用的预测用不着看得太远。

第三,即使是一点点有关于未来的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看得远并不意味着看得好”。当你埋首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时,少有清晰界定的选择,不完全的信息又蒙蔽了所有的判断,这个时候,要评判过于遥远的选择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了。

正面意义的短视:与其花费数年的时间去搞一本预测一切可能发生状况的公司员工手册——它在付印之际就过时了——不如采用那种有正面意义的短视,也不要去想那么远,这显然要好得多。也就是说,先设计出一些一般的指导原则来应对那些看起来一定会在“下一步”发生的事情,等那些极端事例真的发生的时候再来应付。

预测公司的算法就是抓住飞逝的一点点秩序,然后利用这个转瞬即逝的原型来挣钱。预测公司真正拥有的,不过是时间上的领先。

被证实为正确的长期预测显得如此之少,因此以统计的眼光看来,满眼都是错。而根据同样的统计计量,正确的短期预测是如此之多,因此所有的短期预测都是对的。

席奧多·莫迪斯1992年的著作《预测》对预测的功用和可信性情况的精确总结,莫迪斯提出了在人类互动的更大网络中建立有序性的三种类型。每一种都在特定的时间构成了一个可预测性范围。不变量:对所有优化其行为的有机体来说,自然的、无意识的趋势逐渐向其行为中注入了随时间推移极少变化的“不变量”。尤其人类,是最有资格的优化者。比如在人生中,总有一部分时间会用来烹饪,旅行,打扫卫生,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成长曲线:所有成长的东西,都拥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形状为S形曲线的生命周期:缓慢地诞生、迅速地成长、缓慢地衰败。循环波:按照莫迪斯的说法,自然界的循环现象能给运行其间的系统注入循环偏好。如经济学家康德拉基耶夫发现的56年经济周期、阿诺夫·古儒柏发现的基础设施更换的56年周期,有人认为它来自于56年的月亮运动周期,或者是第5个以11年为周期的太阳黑子周期,甚至还有人将其归结为人类隔代周期——因为每个28年期的代群都会偏离其父辈的工作成果。

控制论学者诺伯特·维纳曾经殚精竭虑地要说明反馈控制的巨大力量。因为要预见未来,你就必须了解过去。沿着反馈回路不断冲击的过去,给未来提供信息,并控制未来。

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不管这环境是浑浊还是清澈,能够预测未来的系统都更可能存续下去。迈克尔·康拉德写道:“归根结底,适应性,就是利用信息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格雷戈里·贝特森则用电报文体简洁地说:“适应就是以万变求不变。”一个系统(根据定义是不变的)适应(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存续(不变)。

归根结底,揭示未来不仅仅是人类的向往,也是任何有机体,也许还是任何复杂系统所拥有的基本性质。有机体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我给复杂系统的工作定义是一个“跟自己对话的东西”。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复杂系统跟自己说些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它们给自己讲未来的故事,讲接下来也许会发生的故事——无论这个“接下来”是以纳秒还是以年计算。

科学知识是一种平行的分布式体系。没有中心,没人处于控制地位。其中容纳着无数智慧的头脑和分散的书籍。它也是一个网络,一个事实和理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进化的体系。

我们共同了解的很多科学知识都发源于一些小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之间却是大片无知的荒漠。我可以将现在的观察数据解释为由正反馈和吸引子带来的结果。一点点知识就可以阐释周围周围的许多现象,而新的阐释又启发了知识自身,于是知识的角落迅速扩大。反之亦然,无知生无知。一无所知的领域,人人都避而远之,于是愈加一无所知。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幅凹凸不平的图景:大片无知的荒漠中横亘着一个个自成体系的知识山峰。

对没人感兴趣的问题惊讶不已,或者对于没人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惊讶不已,这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科学进步的典范。

当写到某些我不懂的事情时,我会与之较劲,认真研究,或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直到能理解为止,然后重新提笔写下去,直至被下一个问题难住。之后,我会重复这个过程,周而复始。

应用科学,特别是知识的应用科学,塑造了我们的思想。由每种应用科学创造的可能空间给予某种类型思想产生的机会,同时阻止其它类型思想的产生。黑板让使用者可以再三修改、擦除,从而促进了随心所欲的思考以及自发行为的产生。用羽毛笔在写字纸上书写要求你小心翼翼、注意语法、整洁、克制思考。印刷的页面征集的是反复修改过的草稿,还需要打样,复核,编辑。而超文本激发的是别样的思考方式:简短的、组合式的、非线性的、可延展的,合作的思考模式。正如音乐家布莱恩·伊诺在写伯尔特的作品时写到,“(伯尔特的理论)是说,我们组织写作空间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组织思想的方式,最终成为我们考虑世界必须组织自身的方式。”

由因特网的多维空间激发出来的思想方式,趋向于培育非教条的实验理念,培育妙语连珠的全球化观念,培育跨学科的综合体以及天马行空又充满感情的反响。

网络重新调整了印刷书籍的写作空间,在新的空间,许多写作风格和写作方式比油墨印刷更奔放,更复杂。

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这种特殊形式也塑造了我们。后现代主义者随着网络空间的形成而崛起绝非巧合。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统一的大众市场(工业化迅猛发展的后果)已经分崩离析,让位于小型利基的网络(信息化潮起的结果)。这种碎片的集合体是我们现有的唯一完整无缺的方式。商业市场、社会习俗、精神信仰以及种族划分和真理本身的残片分裂为越来越细小的碎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社会是碎片混战的场所。这几乎就是分布式网络的定义。伯尔特又写道:“我们的文化本身是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一个复杂的象征性结构……正如我们的文化由印刷书籍时代进入计算机时代,它也处于由分层次的社会秩序过渡到我们或许可以称为’网络文化’的社会秩序的最后阶段。”

网络中没有知识的中央管理者,只有独特观点的监护人。人们如今身处高度连接又深度分裂的社会,不可能再依赖中心标准的指导。人们被迫进入现代存在主义的黑暗中,要在互相依赖的碎片的混乱困境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信仰、市场和身份特征。傲慢的中心或潜在着“我是”的工业图标变得空洞乏力。分布式的,无领导的,自然出现的整体性成为社会的理想。

思考的可能方式的空间有多大?思考的空间也许很辽阔,也许狭小有限。我敢断言,当人工智能真正出现的时候,它会是智慧的,但不会十分类似于人类。它将属于许多非人类思考方式的一种,也许能填充思考空间的宝库。这个空间也将包含我们人类根本无法理解的某些思考类型。但我们仍可拿来一用。非人类的认知方法会为我们提供超越并失去我们控制的美妙结果。

大自然用以无中生有的九条规律:

分布式。蜂窝的意识,经济体的行为,超级电脑的思维,还有我内在的生命都分布在众多更小的单元上(这些单元自身可能也会被再分布)。

自下而上的控制。全面控制必须由自身最底层相互连接的行动通过并行方式来完成,而非出于中央指令的行为。

递增收益。每当你动用一个构想,一种语言,或者一项技能时,你都在强化它、巩固它并使其更可能再被利用。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或滚雪球。成功孕育成功。

模块化生长。创造有效的复杂系统的唯一途径就是先从一个有效的简单系统开始。

边界最大化。多样性垂青于那些天高皇帝远的边远之地,健康的边缘几乎总是创新的源泉。

鼓励犯错误。“犯错和越轨,皆为上帝之安排,”诗人威廉·布莱克这样写道。无论随机还是刻意的错误,都必然成为任何创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求最优,但求多目标。与其费劲将任一功能最优化,不如使多数功能“足够好”。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好的创造就犹如一曲优美的爵士乐,不仅要有平稳的旋律,还要不时地爆发出激昂的音节。均衡即死亡。

变自生变。要做到从无中生出最多的有,你就必须要有能自我变化的规则。

在即将到来的新生物时代,所有我们既依赖又担心的事物将会是天生的多于人造的。而今我们有了电脑病毒,神经网络,生物圈二号,基因疗法以及智能卡——所有这些人工构造的产品,,联接起了机械与生物进程。将来的仿生杂交会更令人困惑,更普遍,也会更具威力。我想,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世界:其中有变异的建筑、活着的硅聚合物、脱机进化的软件程序,自适应的车辆、塞满共同进化家具的房间、打扫卫生的蚊型机器人、能治病的人造生物病毒、神经性插座、半机械身体部件、定制粮食作物、模拟人格、以及由不断变化的计算设备组成的巨型生态。


经济学原理: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囚徒困境”是一种带有博弈性质的心理活动,体现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人主义和道德主义的关系。行为主体面临选择的两难境地时,往往会趋向于考虑相对利己但是不利于集体最大利益的方式。虽然这种困境本身只是属于模型的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例如市场化条件下常见的关税战和广告战等,企业家在制定经营策略时更多的是衡量自身的损失最小化,而不是寻求合作以维护集体利益。针对这一困境,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提出互惠策略以更好地整合个体资源,达到“1+1>2”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零和博弈: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如象棋、扑克、赛跑。

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non-zero-sum game)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它区别于零和博弈。在经济学研究中比较有用。 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损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 “双赢”的可能,进而达成合作。如囚徒困境、经济系统、网络。

在零和游戏中你总想隐藏自己的策略,但在非零和游戏中,你可能会降策略公之于众,这样一来,别的玩家就必须适应它。

正和游戏: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要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

一个纯粹网络化的公司,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商业不再是在某个单一的地点进行,公司总部不在一个地方。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8到12人的团队在同一个地点工作)、去中心化(一个百分百网络化的公司只需要一个办公室就能容下所有的专业人士,并通过网络与其他独立团体相联结)、协作性(企业在某个业务上合作,同时又在另一个业务上竞争)以及可适应性(从产品到服务的转移)。

新型网络经济的特点:分布式核心(公司的边界变得模糊)、适应性技术(如果不能达到“实时”的要求,你就完蛋了)、灵活制造(需求量更少的商品可以利用更小的机器在更短的周期内生产出来)、批量化定制(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个人需求生产,但是却按照大批量生产的价格来销售)、工业生态学全球会计(零和游戏变成正和游戏)、共同进化的消费者(产品随着消费者的进化而得到进化)、以知识为基础(数据是廉价的,将知识运用到数据上才是无价之宝)、免费的带宽(接入是免费的,但是接入与不接入的选择将会非常昂贵)、收益递增数字货币隐性经济(创造性不断得到扩展)。

网络文化中还会涌现出一种全球意识,这种全球意识是计算机和自然的统一体,它是无形的,掌握它的只有它自己那只看不见的手。

传真机效应如果只有你有传真机,那它就是废物。但是,这个世界上每多一台传真机,每个人手里的传真机就越有价值。这就是网络的逻辑,也叫做收益递增定律

从经济上来讲,对于一个专利拥有者来说,你什么都不用做(因为盗版和传播都有别人代劳了)就有上百万人使用你的专利,讨论学习产品的奥妙和优点,然后等到他们想要用最好的产品的时候,就来排队买你的东西。

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把产品当作服务来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你卖给顾客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顾客做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与什么相关联。

在网络式经济中,研发新产品的费用主要源自生产流程的设计,而非产品设计。网络经济的未来在于设计出可靠的流程,而非可靠的产品。

所谓缺陷是指被交付出去的错误,而在交付之前被修正的错误,不能算是缺陷。零缺陷设计的任务就是尽早发现错误,尽早改正错误。真正的改进在于尽早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尽早清除。如果一个工人总是插错螺栓,那就设置一个防止插错螺栓的系统。犯错的是人,处理错误的则是系统。另一个方法是对复杂软件进行模块化,把每一个功能限制在一个可掌控的单元内,这样即使一个对象崩溃了,程序的其他部分也能继续运转。

自然通过牺牲简洁性来换取可靠性,零缺陷软件的代价就是它的“过度设计”。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镜像的世界。时尚正是蜂群思维对自身映像的反应。在21世纪,市场营销就是面镜子,而全体消费者就是变色龙。每个消费者都将成为反射镜像与反射体,既是因,也是果。

在一个由无限信息构成的无序网络中找到合适的消费者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游戏。

网络把隐私从道德领域转移到了市场领域——隐私成了一种商品。隐私是与普通信息极性相反的信息,它是一种“反信息”。

在所有东西都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世界,联结、信息还有知识都非常便宜,贵重的反而是那些隔离、反信息和零知识。等到带宽免费,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十亿字节的信息交换的时候,不想通讯反倒成了最困难的烦事。

信息想要的是自由地流动和复制。在一个去中心化的节点组成的网络世界中,成功属于那些顺应信息复制和流动主张的人。

网络化信息的自然本质:让拷贝流动起来,然后按照每一次使用收费。

按次付费这个难题一直纠缠着信息经济。问题是,人们不愿意为他们还没有看到的东西预先付钱。可以通过试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把价格昂贵的大块数据分成便宜的小款数据。人们对这种少量低价的信息已经做好了预先支付的准备,尤其是以看不见的方式从户头里扣除的时候。

货币会随着互联网延伸而扩展,信息流动到哪里,货币肯定会紧随其后。

数字货币对网络经济的影响:加速度、连续性(支付与使用同时发生)、无限互换性(数字货币可以在任何介质中迁移)、可达性(电子货币能打破金融机构的垄断)、私有化(传统货币被官方垄断,而电子货币会成为私有体制的工具)。

电子货币的本质——无形、快速传播、廉价以及全球渗透,很可能会造就无法抹除的隐密经济。而加密是必要的反作用力,防止互联网不加限制地联结。


一些概念:

新生物文明:自然王国和人类王国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

卡夫卡式噩梦:弗兰茨·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一种毫无逻辑、茫然无从、琐碎复杂的精神状态。

布拉斯悖论:为已经拥堵的网络增加线路只会使其运行速度更慢。

蜂群思维:蜂群思维是一种集体思维,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单元高度连接而成的一个活系统,现常用于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蜂群是去中心化的,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控制,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

滚雪球效应/报酬递增法则: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得到的越多。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它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受控无政府状态(controlled anarchy )通过设定一套规则,让大多数人们认同并遵守这套规则,恰当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需要一个中央管理机构的治理模式。现在普遍认为维基百科即采用这种模式。

盖亚假说:英国大气物理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和微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共同推进了“盖亚假说”,认为生命通过与地壳、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尤其是大气的构成和气候变化,对地球表层产生了稳定的影响结果。有了这样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生命就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下来,而这种条件本来可以在没有自我调节的行星上令生命不复存在。

熵:熵(entropy)反映的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越混乱,其熵就越大;越是整齐,熵就越小。熵增加原理指的是一个孤立系统内的自发过程,都是从朝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意思是向熵增加的方向发展。负熵(negentropy)代表的是有序。

生物圈二号工程:生物圈2号(Biosphere 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为了与生物圈1号(地球本身)区分而得此名,它由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是爱德华·P·巴斯及其他人员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

罗伯特·福罗什将工业生态定义为:在工业生态系统中,能源、材料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废物产出量降到最低,而一道工序的排出物称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工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恰恰类似于一个生物生态系统。

巴别塔图书馆:《巴别图书馆》(Babel Library)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创作与1944年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融合了许多宗教和哲学的观点,努力地无限接近却似乎永远无法达到永恒真理。

反混沌(antichaos):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称为反混沌过程,混沌会毫无理由地产生秩序,也即无序之有序。

热力学四大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均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那么它们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也就是说热平衡是传递的。热力学第零定律是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基础,它定义了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熵表述: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熵不会减小。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所有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或者绝对零度(T=0K即-273.15℃)不可达到。R.H.否勒和E.A.古根海姆还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任何系统都不能通过有限的步骤使自身温度降低到0K,称为0K不能达到原理。

卡诺第二定律:所有秩序都终归于混沌,所有火焰都将熄灭,所有变异都趋于平淡,所有结构都终将自行消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835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598评论 1 2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569评论 0 2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159评论 0 21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53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10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23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74评论 0 20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21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22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15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28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14评论 3 23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9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75评论 0 19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53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49评论 2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