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是什么

孔子。

本文所说的孔子,不是神坛上的孔子,也不是历代儒生所标榜的孔子,只是历史上生活在春秋末期主要活动在齐鲁一带的那个叫“孔子”的人。

〈史记〉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和古希腊的赫拉克里特(约公元前540—约公元前480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孔子死后十年,古希腊雅典的苏格拉底出生。

孔子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西周(前1046—前771年)早已结束,东周(前770—前256)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半。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平民中优秀人物的不断涌现,使得统治周王朝各地封国的贵族开始大量没落。在这之前,各地贵族不仅掌管政治权利,也垄断着文化、技能。当这些贵族没落后,就出现了一个文化传承的“断档”问题。新兴崛起的贵族,取得了政治权利,却没有能够继承周王朝传统的文化知识。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周室微礼乐废的问题。

孔子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把周王朝传统的各种知识作了处理,最后整理出了“六艺”知识,即〈诗〉、〈书〉、〈礼〉、〈乐〉、〈春秋〉、〈易〉。这样的工作符合当时人们对于吸收和继承文化知识的需要,很多人跟随着孔子学习这些知识,逐渐地,某些国家的统治者也认可到孔子整理的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聘用孔子做官。而孔子的学生们,有很多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学以致用,作出了贡献。

可见,在那个时代,孔子的主要作用在于学者和教育家的工作,整理文献知识,并且再传授教育给其他人。因此,孔子“述而不作”,在长期的专业的讲学中,后人把他讲过的一些话整理出来,这就是〈论语〉。因此,〈论语〉只是孔子和他的学生、或其他人讨论过的一些重要的“语录”,而不成文,也当然不成体系之书。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思想家的思想,都不是他凭空捏造或全部是他自己的独创。人类的知识,首先是全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的。而思想家,不过是把这样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了输理,并且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作了自己符合思维逻辑的分析,进而得到了一般大众无法直接通过经验实践而能明白的一些道理。

孔子整理出来的“六艺”,当然也不是孔子首创的,而本来就是周王朝时期的中国积累的知识。“六艺”是涉及到人文领域很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如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所说的,“诗”是抒发人的感情的,“书”是记事的,“礼”是关于人的行为,“乐”是通过音乐来调节人的性情而达到一种和谐,“春秋”是关于历史,“易”则是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以及判断。

〈论语〉中大量的内容,与孔子整理的“六艺”有关,甚至可以说,〈论语〉就是孔子对于“六艺”的讲解、说明。其中有大量的观点、理解来自“六艺”,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是孔子自己的思想。

本文重点要分析的就是孔子的思想在哲学上,是个怎样的状况。

哲学是关于“存在”和“认识”的学问,其研究范围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1,关于存在的起源;2,关于可感觉的存在;3,关于不可感觉的存在;4,关于本体的;5,关于人的存在,6,关于人类社会的治理;7,关于认识方法;8,关于认识行为过程。

统观全世界自古至今的哲学家,他们的研究都不出这八个方面。有的偏重于这个,有的则偏重于那个,他们共同的工作,构成哲学这门学问的全部。

孔子对于人的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性情”这个反映人本质的东西。真性情是孔子思想的起源、根据。有这样几个方面。1,关于真性情;2,人和人之间性情发挥的相互影响;3,性情发挥的最佳状态。

真性情的归属主体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逻辑的起点是真性情。因为,真性情才是一个人自然而然的本质的真实反应,这个反应,即有人类一般的本质属性的反应,也有其个人具体的本质属性的反应。以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思想来解释,就是说,-一个现实具体实体事物的本质,即其是其所是,可以反映支配万物的第一纯形式体的属性,也可以表现其具体本质的属性。以老子、庄子的“道德”思想来解释,就是说,一个人的真实性情的表现,即可以反映万物之本原的“道”的属性,又可以反应一个具体的人成其为这个人而有的具体的“德”的属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把真性情作为他整个思想研究的起点,把这个起点作为他的思想的一个本体化对象而进行,是非常专业的哲学方法。

孔子把真性情的发挥称为“直”。这个“直”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 在《子路》中,有一个关于儿子是否应该举报父亲偷羊的争论,以说明什么是“直”,“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一段话,可以证明,孔子所说的“直”,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而是人成其为一个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为遵从为人之道和为人之德的真实性情的反映。父亲偷了羊,这是客观真实,儿子证实这个客观真实,但是,在孔子看来并不是“直”的表现,因为,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人伦关系,将决定互相庇护才是这一对父子应该首先具备的“道德”。考虑这一点,暂且先把法律和正义放在一边,先考虑父子这个人伦。父亲不希望儿子得到损害,儿子不希望父亲得到损害,这的确是父子的首要的最真实的性情。如果一个父亲不爱护儿子,儿子不保护父亲,这个明显违反父子人伦。这个人伦之真性情,至今依然如此。所以,父子相庇护,是父子这个人伦关系的最真实的性情。父子相互揭发或互相不保护,则或已违反父子人伦,或已有其他更大影响力介入而导致不得不如此。因此,从父为父、子为子这个“道德”原则来说,父子相互庇佑,是真性情,所以,是“直”。切记,这个“直”的前提是为父为子,如果不是父子关系或类似人伦关系,那么,“直”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邻居之间,如果有一个偷了养,另一个作为邻居而有的真实的性情,那就是非常愿意作证,以防止他的邻居再去偷羊,甚至有一天在他家偷更多的东西。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清楚,孔子的真性情的真正的概念归属,不是只具备自然属性的人,而是有社会属性的人,即符合人之道,也符合为人之德。可见,老子的“道德”之人,是孔子的“真性情”的本体化归属主体,也就是说,孔子的真性情,是以老子的“道德之人”为归属主体。这一点,应该是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最本质的关系。

2,人之间的关系

真性情的发挥,“直”的表现,将引发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一些甚至是相互冲突。孔子看到这一点。他说:“直而无礼则绞”。又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这里孔子提到第二个概念,“礼”。“直”可能会带来冒犯、冲突,可以避免“直”的这个缺点的,那就是“礼”。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有了“直”,再有“礼”,那么,一个人就既可以遵从道德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性情,同时,又能以“礼”来约束自己的“直”的发挥,而不会冒犯他人,这样的人,就是孔子认为的君子。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可见,关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孔子看来,就是“礼”。以真性情出发,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具备真性情,应该发挥其真性情,这就是“直”,而“直”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就产生了规范“直”的“礼”。有了“直”和“礼”,一个人就可以符合道德地并且安全地存在了。

一个人的本质,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另一是社会属性,“直”可反应一个人的自然属性,而“礼”则是为了人的社会属性。在这个层面上,“直”可接近现在说的“自由”,而“礼”则可接近现在说的“公德”。

3,一个人应该怎样存在,即,真性情发挥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一个君子,既能“直”,也能“礼”,那么,他就可以有立足之地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其为人所必须的两个要素,那就是“直”和“礼”。这两个要素二合一的统一,在孔子看来,就是“仁”。

《论语》有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矣。”

在论语中,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孔子经常以“仁”来说明“君子”之行。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若圣于仁,则吾岂敢?”。“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说明,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成其为人,成为一个君子,标准就是,即能“直”又能“礼”,二合一,而为“仁”。“仁”,就是一个人真性情发挥的最佳状态。

其他的“义”、“忠”、“恕”、“信”等人伦概念,都由“仁”引发出来。这些概念散见于《论语》中。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个人做事情的成果,孔子认为不值得他去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本质,已经可以决定这个人的成果。《论语》有:“子罕言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因此,可以说,孔子研究的唯一重点对象就是人的存在的本质所在。孔子明白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源自其本质,其本质搞清楚了,人的各种行为的结果,那只是开花结果而已。我不得不说,孔子的这个研究非常符合哲学的方法,非常符合思维逻辑,他的研究明显地顺着“直”、“礼”、“仁”的逻辑进行,而不会想当然地跳跃到或联系到其他方面。

孔子比成书的《老子》要早一两百年,而他对于人的存在的这些研究,即“直”和“礼”二合一为“仁”,就是《老子》中说的一个人成其为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的具体说明。事实也是,《老子》中的道德,到底有怎样的含义,书中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如此,人们只可以领会,而不能直接明白地知道怎样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孔子,则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

孔子之后的事情,孔子当然不知道,当然和孔子也没关系。孔子之后,孟子以孔子的思想为基础,对于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国家的治理进行了研究,以孔子“仁人”的思想为基础,孟子提出的是“仁政”。再之后,到了汉代,出了个董仲舒,这个人把老子、庄子、阴阳家、孔子、孟子等主要思想糅合起来,自圆其说地创造出了迎合封建帝王统治的“儒家”学术。董仲舒为了现实利益,在帝王权力的支配下,他把孔子强制安置在了神坛上,借孔神人、孔圣人的名义,兜售自己的那一套东西,严重偏离了孔子的真正的思想。而且,他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不断地有人继续玩这个套路,借孔子之名,搞自己的私利。到最后,把孔子搞的简直是乱七八糟、甚至污秽不堪。

我希望通过本文,我们能找出一个真实的孔子,正确地认识孔子的思想,至于那些借孔子之名的货色,不妨扔到一边。

最后,一句话,孔子在哲学上的贡献,就是做了关于人的本性的研究,并且论证出人成其为人而应该具备的两个要素,“直”和“礼”,二者合一而成“仁”,这就是人的道德的最本质的含义所在。

在这个贡献上,我们可以说,孔子当千古流芳,名垂不朽。

事实也是如此。

2012-9-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