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景:听《图形中的秘密》一课的记录、感受与思考

时间的意志: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先讲一个课堂细节,发生在张齐华老师执教《图形中的秘密》一课,还原正方形玻璃的活动中。

不做吃瓜群众——学习发生在思考、辨析的眼神里

场景:正方两方观点不一,辩手准备辩论。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挑选同盟、组建队伍的环节。老师话锋一转,视线转向台下大多数学生。提问“台下的同学,你觉得你们就没事了吗?”紧接着,引导“第一,先思考你认为哪方观点正确;第二,专注地听,你认为哪方把你说服了,你就投奔哪一方。”

场景似曾相识,执教者的关注点和教学行为却有着太多不同。张老师顾完台上,顾台下,每一处都是引导在前,指导在后。引导学生说中思、思中听,如此用心、用力于细节处,实乃心中有人、眼里有人,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底的信念和坚守所致。突然想到这样的命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台上辩论的双方需要各执一词,清晰表达各自观点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找到对手的破绽。台下的听众需要将已经建立起的观点进行比对、甄别、筛选和决策。无疑这是指向个体理解与群体分享后的又一次碰撞,台下的学生因张老师的点拨格外专注,听到双方观点后头脑中不断过滤信息,做判断的活动一定是发生了。因为张老师在现场已经求证过了,“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下面的同学,为你们点赞!没有一个像吃瓜群众那样看好戏,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都在思考、都在辨析,点头告诉我对不对?”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个疑问在我头脑中留存已久,它既是我观课时不停追问的问题,也是我备课时不断思索的问题。作为问题的追寻者自然对眼见的真实格外敏感,更何况执教者是我喜欢的张齐华老师呢?喜欢他细腻温婉的设计风格,喜欢他华丽风趣的语言风格,喜欢他出神入化的思维深度,喜欢他笃定自信的男子汉气魄,还喜欢他英俊帅气的长相。因为喜欢,所以现场听课不过瘾,还需要回放录像细细品味,放大那美妙的瞬间、动人的细节,以此回应五月研究的主题——“可见的学习”。

有点摇摆不定——学习发生在没想明白的坚持里

齐华自己说,这次上《图形中的秘密》一课是自己教育人生的里程碑。因为,他站在了一个“为未来社会培育新公民”的高度,从学科育人看向课程育人。课的素材源于一道数学试题,老师看到的却是题目背后思维、想象的空间,甚至是更为宏大的解决问题的大概念。就像他的公众号文章介绍的一样,他从来不会打无准备之仗,掘地三尺也要把问题研究透彻的精神恐怕也只有像他那样有着炯炯慧眼的男老师乐此不疲吧?“这个问题我研究过”,我相信这样有底气的答案不是谁都能像他一样做足了功课的。站在课堂上的齐华之所以魅力四射就源于这份霸气和底气,因为现实中有太多时候,老师们接不住学生的问题,不明白学生所言。然而,可喜的是这份霸气并没有阻碍学生的自由发挥和超越,这又源于齐华真诚以待的敏感和灵气。比如,经过双方辩论,台上学生对还原正方形玻璃的第二个问题“每一块都能还原”呈现出4﹕1﹕1三种答案时,学生提出“能让我再想想吗?”“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吗?”“有点摇摆不定”,张老师感动之余,深情地为学生送上点拨“课堂里最艰难的不是形成观点,而是在听同伴不同声音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观点有漏洞,然后及时做出调整。否定自己是一件最艰难的事,这又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学问和技能。”

故意打乱节奏——学习发生在同伴交换意见的思考中

还原三角形玻璃的活动,第一次学生猜想可能是几号玻璃时,发现举手的学生数不是期望中那么多。于是,请举手的孩子左右转着看一圈,让这些同学看到班上一小半同学还在思考。张老师采访举手的同学,“你是直接站起来交流,还是和同桌交换一下意见,以保证他们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你的选择是?直接说,还是和同桌交流交流,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有想法了。”并非简单的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精彩在后面。多数孩子选择商量一下,于是,他开始追问,为什么选择要商量一下,给出你的理由?任何的决定都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而定的,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需要这样的机智。即便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学生也会在这种追问下开始反思,无论是想好了再做,还是做了之后再想,启动思考不做无脑之事不应该是教育需要努力的方面吗?恐怕数学学科责无旁贷吧!“你的答案可能不是很完善,要结合别人的想法。”“别人还没有想出来,直接告诉的话,会打断他的思维,这样很不好。”停下来,加一个环节,看似故意打乱了节奏,学生言语中闪耀的谦虚品质与温情的光辉,在张老师的赞美中被放大。“注意倾听别人的思维。”教师关注什么,学生就关注什么,“因为有的同学交流后自己也想明白了。”所以举手的同学比刚才多了,交流中的听与说明显发挥了效能,学生想法的变化便是学习发生的最好见证。

语言需要行为的支持——学习发生在清晰可见的方法指导中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是需要精细的具体的坐标来帮助定位,老师希望学习任务完成成什么样子,必须让学生清楚并明白。那一刻只觉这位“王子”的内心细腻如丝,温婉如玉。比如,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时,不忘用“背后的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势和语言里。在一步一步出示学习任务时,十分关注学生的感觉,师生对问题的即时思考就这样快速地在举手与反馈的回应中有了心心相印。同时,他还关切地指出,“感觉可以错误,我们还有同伴呢!”让学生大胆感受,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那一刻听得我直呼“美妙!”,理性的数学思考往往需要感性的直觉指引方向,不断引导学生感觉、快速反应,训练其思考力。只是知道学习任务还不够,张老师一边用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单,一边指导,让每一步的学习都清晰可见。比如,交代清楚学习步骤:“先独立思考,有感觉了,同桌两迅速交流,达成共识后铅笔就是你的裂痕。”亲自拿铅笔演示学习单上如何把裂痕画得更像裂痕,分完的图形如何标记才能使得交流更方便等。用时不多,潜移默化把学习方法留在了学生的作业单上,同时为后续的交流反馈做足了功课。细节如此完美,教和学如此统一。

掌声里有没有给我的——学习发生在听懂、听透的细微里

接下来的反馈环节,张老师邀请一位没有上来过的女生来到台前,但是“王子”并没有马上让女生发言,而是关注台下的同学们,问大家,听什么?下猛料逼迫学生动脑筋思考,到底听什么?“回答不了我的这个问题,你们的听都是假听。”学生的回答从一开始的听答案、听方法,慢慢开始增量,比如,找背后的方法;听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听同伴的影响;听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张老师依然觉得听得不够彻底,趁机补充,“听思路和我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听懂、听透。”怎样才能做到听懂、听透,张老师不仅提要求,还巧妙地抓时机检验效果。当这位女生借助投影显示的作业单,说完自己的想法后,同学们自觉地鼓起了掌。智慧的张老师开始做文章了,“掌声里有没有一点点是送给我的意思?”是不是有点奇怪的问题?在“神一样的队友”的引导下,真有一个学生开始表白是因为老师前面的引导有效,肯定老师之前的教学。细心的另一个学生发现了,女生解释其中一块玻璃可以还原时,老师把其中另一块挡住了。连老师的小动作也读懂了,这样专注地听算不算听懂、听透了呢?那些和我一样感到奇怪的学生,恐怕只能佩服“王子”侦探一般的敏捷思维和出神入化的教育智慧咯!该出手时就出手,“听别人的想法有没有道理,结果认不认同,结果上有没有不同思路。”张老师的这番用力恰到好处地补齐了听懂、听透的具体要求。

有的放矢做反馈——学习发生在有自己想法的举手里

在选择让哪个孩子回答时,张老师的语言魅力再次折服了我。“有自己想法的举手?”有时候借班教学,因为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会发现一连串叫学生回答问题,答案几乎长一个样子。怎样才能找到不一样的答案呢?这是这个问题表层的意图。试着过度解读一下,什么叫有自己的想法?估计小孩子听到老师讲这句话,会不会不自信地把手缩回去?那得分是什么老师吧。还记得张老师在开场时候和学生互动的场景,自黑为乡下人,想看到大都市学生的自信,于是,规矩毫无生气的举手姿势在齐华老师的几次调动下,终于展示出了魔都学子该有的风采——阳光、自信、积极。所以,“有自己想法的举手”便成了要求学生坚定自己想法不动摇的信号,信号准确老师才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那些举手不定的学生自然成为教学中格外关注的群体。

眼睛没有望着我——学习发生在听懂后的对话里

交流如果少了眼睛的注视与回应,就少了情感流动的融洽氛围和生动的趣味。所以,张老师特别表扬了那个发言过程中始终没有看老师的学生,并邀请该生说明缘由。“因为我在反驳另外一位同学的观点,所以眼睛始终看向的是那位同学。”表扬的指向很明确,发言时候眼睛不需要找老师,和谁对话就把专注的眼神送给他。

倾听除了眼神的交流,听懂才是关键,因为听懂了才有对话的可能。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时代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也是被教育者最容易忽视的方面。现实中最常见的场景是不管对方说了什么,只管把自己想问的问题一股脑儿道出来。我们都不太善于倾听,都习惯带着滤镜看人、看世界。所以,沟通不是不愿意或是做不好,而是成本太高避而远之。白天时候,邀请一位同事一起做一件事情。我发现我在讲话时,对方始终看着我的眼睛,我们几乎没有给对方做什么解释,很快就达成共识,很快就确定了工作进程和截止时间。齐华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听懂了才有对话的可能。原因是前一个问题,他在调查有多少学生是认真倾听且能听明白的,同时也在告诉学生听懂是前提,听懂了才能坐下来对话。听懂还是对对方的尊重,没有尊重的态度很难建立起谈话的氛围。他在课堂上常常用类似的方法快速做一个调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

学生解决问题,一般是两类:一类是靠想象做推测;还有一类是靠关键信息做推理。无论哪种能坚持就好!做教师千万不要以自己认定的哪一种更好来绑架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无外乎三样东西要牢牢地锁定在教师的视线内,学生的眼神、学生的感受、学生的体态。如何做到呢?学习张老师的这节课,七处鲜明的痕迹给了我们模仿的样板。此外,再补充四个基本观点:一是要尊重、信任和建立友好关系,学生会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有违规行为;二是要要关注、呵护他们的情感付出,从心理学角度讲,一旦师生情感连结建立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石就稳固了;三是要重视信念与梦想层面的东西,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老师肯定和鼓励非常重要(这节课里有体现);四是要拿出接受错误,直面错误的勇气,身体力行,告诉学生真实的学习是什么样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425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58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186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48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49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54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0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36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39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05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04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6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99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1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7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80评论 2 26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谬误不能承受挫败 真理却能 -...
    我是呜呜阅读 358评论 0 0
  • 最近看了一期我是演说家的节目,其中有一位选手关于如何演讲的演说让我眼前一亮,无论是声台行表,还是专业素养在我看来已...
    _海之蓝_阅读 233评论 0 0
  • 花开数点红, 道旁木芙蓉。 浅粉深紫色, 浓淡各不同。
    雕虫小吏阅读 387评论 0 2
  • 我看见人们带着眼罩 眼睛里蒙了一层 一层看不见的翳 看不见 就索性蒙了起来 以免朦胧中透出一点光 好无所顾忌 有时...
    沅礼阅读 3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