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鉴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他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其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当时刘守光不但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作巡官,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任河东节度府掌书记。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先升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并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守孝期满后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后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认为他当初在家守孝时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李嗣源死后,由李从厚(后唐愍帝)继位时仍然是宰相。当李从厚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时,李从珂(后唐末帝)起兵夺得帝位后冯道率百官迎接,仍然被任命为宰相,后虽一度出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一年后又任司空,朝议令掌祭祀时扫地的职事。

不久,石敬瑭(后晋高祖)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出使去契丹顺利归来后,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他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政务不管大小都问他如何处理。石敬瑭死后,石重贵(后晋出帝)继位,他仍为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出任匡国军(治同州)节度使,又徙镇威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而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耶律德光(辽主)任命他为太傅,耶律德光北撤时也一直随从到了常山。

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在刘知远(后汉高祖)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在位不满一年便去世了,其子刘承佑(后汉隐帝)继位,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由于朝廷激烈的内争,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后周太祖)在开封称帝,仍重用冯道出任宰相。郭威病死,由郭威的内侄和养子柴荣(后周世宗)继位。冯道因反对且讥讽世宗柴荣亲征攻打北汉,惹恼了世宗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圆通  卷一

l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l        善和恶各自有其内涵,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因此被束缚;天下事物变化都有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

l        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l        道理的阻碍与通畅,顺应变化的人根本也不关心这些。

l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l        珍惜名誉的人反而最容易损害他的名誉,爱惜自己身体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体;名誉和利益本身并没有坏处,追逐这些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有过错的是因为人获得后目的不同。

l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l        君子不会自认为尊贵,小人不会自认为下贱,尊贵或低贱这些虚名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会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

l        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l        名誉都是虚的,利益能诱惑人,但都是人难以抗拒的。

l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l        荣华富贵的人有可能会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败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达到君子标准的人没有多少,成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与很多人成为仇敌。

l        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l        名誉可以导致行事时是困难的或简单的,思想境界可以导致命运是困难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会加害于君子,为什么会去加害于小人呢?

闻达  卷二

l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

l        为官不是以善恶作为标准,升迁不用谈论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悦上层领导的人可能荣华富贵,处处为下层百姓着想的人则困难重重。

l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l        君子使下层百姓喜悦,上层领导不会因此怀疑他的名誉;小人喜欢取悦上层领导,对下层百姓的邪恶不会惩罚。

l        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

l        下层百姓以正直为品德高尚,上层领导常以谄媚、顺应当做忠诚;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谀奉承,上层领导就会怀疑其忠诚;阿谀奉承的人无法保持正直的品质,下层百姓就会抛弃他。

l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l        上层领导的怀疑是灾祸的根由,下层百姓的遗弃会毁坏名誉,荣华富贵的人都难免被称呼为小人,就是因为要巩固实际利益而舍去好的名誉。

l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

l        富裕与尊贵的产生是有普遍的规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实际需要为主;灾祸与福禄并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关键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

l        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l        以实际需要为主就不会受虚名所束缚,观察判断不以奸诈的行为作为耻辱的标准;既没有羁绊又没有耻辱,这是能够荣华富贵的内在含义。

l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l        想追求名誉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好职位不可能有好名声;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虑名誉,道德高尚不可能会荣华富贵(矛与盾的关系)。

l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l        君子谈论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击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

解厄 卷三

l        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

l        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则祸患会很强烈的。为国家操劳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为自己操劳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l        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

l        灾祸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灾祸是自找的;灾祸是每个人都讨厌,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碰上。

l        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l        君子不会去做坏事,但祸患却接连不断;小人不贤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却不会停止。

l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l        让上层领导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难做到;但与下层百姓不结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谈论。

l        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l        上层领导有麻烦时,不用辩护自己承担罪责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层百姓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抢先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人可以免去责任。

l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l        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

l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l        道和义缺失却没有什么惩罚,遇到灾祸时没有解决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却没有能力改变,而有的小人却可能被谅解。

交结 卷四

l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l        真正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与恶两种人都要用。

l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l        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当成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常常互相转化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l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l        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邪恶的人下贱;尊贵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轻视,贵和贱就可能互相转换了。

l        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l        尊贵的人不会轻视别人,潦倒的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贵和贱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l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l        有的人总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谋略;有的人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没有能力深深隐藏,这样的人将祸患无穷。

l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l        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下怨恨,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l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l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去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这个。

节仪 卷五

l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l        对外表现出如君子般仁义道德而内心则是耍阴谋诡计的小人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小人;对外表现出如小人般有心计而内心却如君子般高风亮节的人,才配称为真君子。

l        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l        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重仁义的人忽视了因此可能面对的伤害。

l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l        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为处事时却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行为处事时忘记了以仁义为准则,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君子是没办法这么做且获利很少,小人这样做没有任何的阻碍且获利丰厚,因此众人都想成为小人。

l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

l        社会地位越高则气节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贫贱则越顾不上道义(要生存)。

l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l        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损坏他的身体;君子在乱世中避开隐居,小人却因此在朝廷中弄权。

l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

l        气节抵挡不住金钱,人贫困时难以成为君子;道义抵挡不住性命,形势危险时难以拒绝成为小人。

l        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l        不害怕别人的言论,只顾计算利益与伤害的多少。这并非是具备气节和道义的途径,然而却是能够生存的途径。

明鉴 卷六

l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l        福运到来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

l        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l        施加极小的诚信则大阴谋可以得逞,多注意细节则大决策就能谋划决定。

l        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l        行事不可以做到绝境(要留后路),言语不能完全说明白,即使对至亲好友也要戒备。

l        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l        假装畏惧而实际要忍受着,对外表现恭敬而内心在忌恨着,既使是奸邪的人也会被迷惑。

l        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变则存矣

l        知道戒惧谨慎的人接近了福运,能够迷惑别人的人就能够远离祸患,随时应对事物的改变则能长久生存下去。

l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l        交往的人必须是对你有用的,这样可以使利益长久;上天的恩赐难以预测,只有属于自己的钱财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别人,只能依靠自己)。

l        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l        用奸诈的手段去整治奸恶的人,恶人被消灭后自己就能安居乐业;惩治邪恶不能用太善良的方式,这样祸患就不会再滋生了。

l        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l        计策并非万全之策的就不要去施行,人并非有聪明才智的则不要去耍阴谋诡计,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应当要戒备呀。

谤 言 卷七

l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

l        职位低贱的人不要告诫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没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荐他。

l        攻其人忌,人难容也

l        攻击他最被众人忌恨的缺点,(缺点暴露)众人就难以容忍他了。

l        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l        使他陷入窘迫的处境则众人自然会污陷他,这是毁谤人最简单的办法;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而别人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诽谤他的言论就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这应当是毁谤人的奇招;找出他干过的不为人知的各种小事(抓住他的把柄),这是毁谤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到处散播他的真假无法分辨的种种坏话,这是毁谤人直接成功的办法。

l        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l        遇到诽谤而不去辨解(选择沉默),事实真相慢慢自己就清楚了,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

l        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l        失去了上层领导信任的人,下层百姓就可能抵毁他;失去下层百姓信任的人,上层领导必定会怀疑他。

l        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l        假借领导的意见打压别人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假借众人对事物的议论来获取信任,这样做事谁都会被你蒙蔽。

示 伪 卷八

l        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l        没有虚假则也没有真实。真实的并不怕虚假的,虚假的不能代表真实的,害怕的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

l        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l        伪造得不足以以假乱真就会给自己惹祸;真诚得无所顾忌也会让别人讨厌。

l        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l        顺应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即使是假装的也不会有什么过错;悖逆自己的上层领导的意思行事,尽管真诚也会得罪。

l        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l        提要求时最忌讳直截了当,含蓄的提出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拒绝别人最忌讳明白得说,委婉的拒绝不会有失误。

l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l        忠于自己的领导是有仁义的,君子如果仁义就不会放弃自己以前的领导;在行动中对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尊敬,小人行动中不可能心怀感恩。

l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l        君子尽管陷入困境也不会以迷惑别人(达到目的),小人显达之后就会背弃曾帮助过他的人,这是做人虚伪的原因,跟在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

l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l        虚礼俗套,不去遵循的人并非是虚伪。明知道坏事情,还信守诺言的人并非有诚信。事物不同而处理情况也应改变。

降 心 卷九

l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l        以智力整治众人,智力用尽的时候而众人就会背弃你;收伏人必须慑服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的志向(臣服)不会改变。

l        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

l        被上层宠信的人不会感觉比别人明智和尊贵;被上层埋怨的人停止暗中结党营私。

l        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

l        不显现出的权谋手段则容易成功,谋略暗中使用则可出奇制胜。

l        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l        君子受制于珍爱亲情,以亲情作为要挟自然会曲从的;小人害怕于比他们更厉害的,以奸诈的方法不断施加自然能制服的。

l        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l        道理不用直接讲清,劝谏并非要善于争辨,没有忌恨波及就达到目的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并非宣传才会显示出,处事的行动并非公布才会表现出,只要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就能达到目的。

l        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l        仁爱能够拖累君子,道义却不能使小人有所收敛,仁和义都切勿滥施(必须掌握分寸);施恩别忘了不在乎名利的人,惩罚更要施加奸邪可恶的小人,恩和威切勿只对一方施加(应并重)。

揣 知 卷十

l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

l        善于观察的人能够了解别人,善于思索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了别人才能无所畏惧,理解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才有能力进行提防。

l        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

l        真正有智慧不要展示给别人(懂得藏才隐智),展示出来的人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隐密的去试测,人们的忌恨会慢慢消除。

l        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

l        君子在小事上可能装糊涂,但大事上绝对不糊涂的;小人一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不考虑未来的发展。

l        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

l        设置疑难而进行试探他们的反应,真诚和虚伪就可以鉴别了;依附有前途的人并与之结缘(牢固关系),烦恼和祸患就可以避开了。

l        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l        总结各方面的信息用以观察事态的发展,就没有不知道的事情;时时如同身处险境和困难中用以断绝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四柱特训班讲义》一书,是笔者根据2003年春举办的四柱特训班讲课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它是以《四柱详真》...
    小狐狸娃娃阅读 11,279评论 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