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爱是什么?”这是无数人都问过的问题。从古到今,各个学科领域的杰出人物,都从自身角度出发,试图给爱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哲学家说,爱是追求真理;社会学家说,爱是最和谐的人际关系;艺术家说,爱是人间最高的欢愉;而科学家又说,爱其实是大脑多巴胺的分泌。

而在这场关于情感的争论中,又怎么会少了心理学家的身影呢?从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始,各路心理学家始终保持了对爱情的密切关注,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效应。而《爱的艺术》这本书,以精神分析的方法切入爱的话题,却并不仅仅停留在心理学领域,而是跨越了哲学、社会、伦理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对这个话题的探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关于爱的理论专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急于为爱下一个具体定义,而是抛出了一个选择题:爱是一种能力吗?是不是像绘画或者雕塑那样,要求想要得到爱的人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此付出努力?还是说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即使到了今天,恐怕多数人仍然相信后一种假设,以为爱情就是一见钟情的浪漫,就是足够幸运地找到自己的Mr.或Ms .Right,换句话说,是个对象的问题。但本书作者埃里希·弗洛姆显然是相信前一种假设的。在他看来,爱并不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不但要有这方面的知识,还要为之付出努力。

提出这个观点的就是弗洛姆,他不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在心理学领域,他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重要继承者,和卡伦·霍妮等人同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而在社会学领域,他也是西方当代重要思想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弗洛姆的理论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兼采两家之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于他特别善于把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在人的社会行为分析上,因此也被尊为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广为人知、流传最广的代表作,是弗洛姆对“爱”的观点的精华的提炼总结。1956年这本书出版时,就引发了一场心理学界关于爱情的大讨论,并催生出对于爱情话题的大量研究和建议。之后销量更是长盛不衰,在全世界畅销几千万册。这种成就,即使在弗洛姆本人的众多作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也许正是这本书的主题涉及“爱情”这一千古不衰的话题吧。要是你还不太了解弗洛姆,那通过这本书来建立第一印象,是非常合适的。

接下来,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看看弗洛姆眼中的“爱的艺术”。

第一,爱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我们怎么辨别真正的爱?

第三,这样的爱在当代西方社会中存在吗?

第四,我们要去怎样实践爱?

第一部分

既然弗洛姆在书的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说:爱是一门艺术,那就应该给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吧?而这,就要从“爱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说起。

对这个问题,弗洛姆说,爱的本质,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动物会不会爱?比如我们看到母兽对于幼兽的呵护,不就和爱很像吗?不过在弗洛姆看来,动物身上近似于爱的东西,更多只是一种生物的本能。

但人和动物不同,他超越了动物界,脱离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和自然母体相分离。同时,人又有理智,可以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生老病死等现象。所以他会意识到自己独特的分离处境,并因此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孤独。而与孤独相伴而来的就是恐惧,恐惧和外界失去联系,恐惧世界把我淹没,而我却无能为力。所以,对人来说,他的最大需要就是克服孤独感,重新建立和他人、和整个世界的联系。那么,他要如何去做呢?弗洛姆首先列举了三种克服孤独感的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纵欲。比如借助毒品或者药物进入到一种恍惚状态,感觉到物我交融,与天地一体。于是在这种极度兴奋状态下,与世界的隔绝也消失了。原始部落当中的许多仪式就是为了达成这种效果,这些仪式的参与者也会借助致幻药物来达到这种状态。到了现代,也有很多人借助酒精、毒品或者性,来达到这种目的。

第二种方式,就是和一组人保持一致,一样的穿着、一样的风俗,甚至一样的看法。既然我属于这个群体,那我也就不再孤独,这就是趋同。这样的群体,一开始是有血缘关系的族群、部落,到后来发展出民族、国家。到了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排解孤独感。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有多么害怕自己会“不合群”,并因此被班里其他同学排斥,甚至被欺负吗?这就是趋同效应。

达到统一和谐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创造性的劳动。就像画家创作一幅画,或者木匠打造一张桌子,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和他的对象合二为一,人和世界达成一致。比如中国古代,就有“艺术家在作画时应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指弗洛姆所说的这种创作者主体和对象客体的界限消弭,互相统一的状态。

可是在弗洛姆看来,以上三种途径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孤独感,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为什么?我们一个个来看。

先说纵欲。通过纵欲的方式达到的统一是暂时的。药劲一过,人就清醒了,孤独感再次浮现,所以纵欲者不得不一次次重复这个过程。更要命的是,我们所处的文化并不鼓励这种纵欲方式,酗酒和吸毒会让人产生愧疚和负罪感,加剧他的孤独感,得不偿失。

趋同的方式呢,看起来效果很持久,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人失去自身的个性,活得像一个机器人。为了不再孤独而放弃自我,这值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依附一个群体而获得的安全感其实是虚假的。这种途径也是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那本书中极力批判的。

那么第三种,创造性的劳动呢?这个是很积极的态度,弗洛姆对此也很认可。但问题是,这只能解决人和物的统一,而不能带来人和人的统一。所以终究还是有缺陷。那么,到底什么方式,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全面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呢?弗洛姆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爱。只有爱,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实现新的结合,并真正克服孤独和恐惧,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以,对第一个问题,弗洛姆认为人的根本生存问题就是克服孤独感,重新求得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纵欲、趋同和创造性劳动。但纵欲获得的是暂时的统一,趋同得到的是假统一,创造性劳动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只有爱,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解答人的生存问题。这也正是爱情的本质。

第二部分

那么,是不是人和人的结合就可以称为爱情呢?我们怎么才能辨别出真正的爱呢?这是我们在第二部分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对这个问题,弗洛姆认为,我们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人和人的结合方式其实是不同的。这也是一个定义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爱情定义为“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成熟回答”,那么就肯定会有相对不成熟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被称为“共生有机体”的形式。这种结合的典型例子,在生物范畴内就是母体和胚胎的关系。胎儿是母亲的一部分,依赖母体,也从母体获得安全感;母亲保护胎儿,自己也因胎儿的存在而升华。而在人际关系中的共生结合中,这种互相依赖往往是心理性的。

弗洛姆指出,对于缺乏自我生存能力的胎儿来说,共生当然是必要的。但对于人和人的结合来说,这种关系就不那么美好了。因为它会让人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共生有机体的结合有两种形式:消极的和积极的。

消极形式就好比胎儿,必须依赖保护者才能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否则就没法生存。这种人从来不做决定,不进行任何冒险,缺乏主见,惟命是从。他从不孤独,也从不独立。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未出生的胎儿。至于积极形式,那就是致力于控制对方,把另一个人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而摆脱孤独。这种人不能失去自己控制的对象,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关系常常把自己伪装成爱,但弗洛姆却说这并不是爱,因为在这种结合过程中,双方都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和完整。

那么,既然共生关系不是爱,真正成熟的爱又是什么样的?弗洛姆说,那就是在保持自我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两个人的合二为一。这种爱情是积极的,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帮助人克服孤独与恐惧,但同时又能让双方保持对自己的忠诚。这样的爱情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双方在互相给予的过程中唤醒了彼此内心的生命力,并获得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爱情的美妙之处。

弗洛姆又提出,这种积极的爱,还要具备爱的四种基本要素,也就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你就应该关心他,而不是漠视他。爱情当然也意味着责任心,意味着一生相许誓言背后的担当,而不是一场可以随时退场的感情游戏。但相爱的人也应该互相尊重,否则爱情就要沦为控制和奴役。爱一个人,就该尊重和接受他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一味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而真正的尊重基于彼此的了解,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那关心和责任也都会是盲目的。才认识几天的恋人就谈什么山盟海誓,只会显得空洞可笑。同时,也只有爱情可以让人真正深入了解一个人。

从弗洛姆对爱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所说的爱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情爱,而是包含世间一切人与人的积极结合。不管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男女之间的情爱,还是对全人类的博爱。因为在这些爱中,上面所说的四种要素都是齐备的,只是各有突出而已。比如在母爱中,关心的要素表现最突出。就像弗洛姆在书的一开始强调的,爱不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一个有能力爱的人,不但可以爱一个人,比如他的孩子、恋人,也可以爱周围的人,甚至全人类,这就是博爱。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呢?那必定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懂得给予和付出,懂得关心、尊重和认识他所爱对象的人。这就要求他首先发展自己的人格,发展一种创造性倾向。这样的人,内心可以孕育和创造出爱,才能不断给予他人甚至整个世界以爱。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对刚出生的婴儿来说,爱就等同于被爱。而只有经历了成长和发展,他才会明白,爱不仅仅是被爱,更是主动去爱他人。这也是弗洛姆为什么把爱称为“一门艺术”的真正原因,因为它的成熟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以上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弗洛姆笔下的爱,不是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激情,不是孤独男女填补寂寞的纵欲,不是视他人为玩物的控制,更不是让人失去理智的疯癫。他所说的爱透着理性和成熟,蕴含着责任和尊重,追求人与人的统一,却又不失自身的独立和精神的欢愉。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吗?并不是。古往今来的哲人贤者,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共鸣。比如英国哲人罗素就曾说过“真正的爱情全然不同于老爷主子式的得意。它令精神欢畅,却不是只满足本能的快感。只有令本能和精神同时获得满足,才是幸福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因素,才能从中产生出男女之间最美妙的激情。”你看,这不是与弗洛姆的观点,不谋而合吗?

第三部分

真正的爱情包含了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弗洛姆的描述确实令人向往,可我们所处的时代,有这样的爱情吗?这也是我们在第三部分中要解答的问题。

当然,弗洛姆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他的观察和描述所针对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工业社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工业社会中的爱已经衰亡,成熟的爱成了一种罕见的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一个以生产和消费为最高准则的社会,一个一切活动都从属于经济手段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本身都被商品化了,变成了只知道交换和消费的机器,这种情况下,爱情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

在这样的工业社会里,人们不再把爱情看作能力问题,而是一个对象问题。寻找恋爱对象,就好像去市场上选购商品。就像一双鞋子,只要穿着漂亮高档,就会有人买。很多人对爱情的态度也是这样,只要我英俊潇洒,或者美丽温柔,那在爱情市场上,自然就会受欢迎,不愁找不到对象。

而且,爱情哪有衰亡的迹象?我们的电影和小说里有各种爱情大戏,流行歌曲里总也离不开爱,都市男女更是热衷于谈情说爱。和爱情相关的话语,可比以前更加铺天盖地呢。对此,弗洛姆认为,这些出现在公众眼中的爱情,其实只是虚假的爱情,是真正爱情衰亡后残留的虚有其表的形式。

他在书中就列举了一些这样的假爱情。比如有一种假爱情就是结伴思想。也就是说,夫妻生活在一起,就是不想一个人孤独,所以模范夫妻应该相敬如宾,彼此宽容,没有任何摩擦争吵。对此,有人说“这难道不好吗?”而弗洛姆认为,这种结伴思想下的婚姻其实只是表面融洽,夫妻二人其实永远不会对对方敞开心扉,也不会互相了解。它的本质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协调性的要求。就像一个公司里的员工要彼此合作、减少摩擦、实现高效化一样,家庭成员之间的要求也变成了这样。这样的思想主导的婚姻,必然是陈腐和了无生趣的,是爱情的坟墓。

另一种流行的爱情公式,就是认为爱情来自性生活的满足。夫妻之间婚姻的不幸,可能就是因为性生活不够美满。直到今天,这种想法仍然很有市场,你看有些性保健品的广告不就在宣扬,“让对方满足可以让婚姻更和谐”吗?这有什么不对呢?性能力不也是一种爱的能力吗?但弗洛姆所说的爱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人格发展,而不仅仅是生理能力。至于借助保健品或者性技巧就能让婚姻美满的想法,其实和工业社会中流行的幻想完全一致,那就是认为借助正确的工具和技巧,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一种假爱情,是偶像化的爱情。就是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把他视为一切爱情、光明和祝福的源泉。现在不少人动不动就封一堆“女神”“男神”,其实也是这种情况。弗洛姆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偶像崇拜,在这个过程中,恋爱者是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了他爱的对象身上,结果对方成了女神,他自己却失去了爱的力量。这种虚假的爱,让他失去了自己,而不是找到了自己。而且,现实中没有人能真正符合他对偶像的要求,所以他就要不停更换对象,不管这对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弗洛姆提到的最后一种假爱情,是多愁善感的爱情。这种爱情只存在于想象中,存在于爱情小说和电影里,但现实中反而不存在。现在不少人看韩剧日剧国产剧,被里面各种悲欢离合、风花雪月、山盟海誓感动得一塌糊涂,可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无感,就是如此。弗洛姆指出,这种做法是通过消费爱情的代用品,来满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

那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真爱还存在吗?弗洛姆的回答是,真爱还在,但是很稀缺。在一个人被异化为物,在一个对人性发展缺乏真正关注和认识的社会中,真正的爱情必然是一种稀缺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假爱情。

需要指出,虽然弗洛姆致力批判的是西方工业社会,但对当代社会也一样。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以商品交易和金钱价值衡量一切的社会。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免有些灰心丧气,难道真正的爱情已经注定难以找到了吗?其实也不必如此悲观,因为无论社会是什么样子,人和人相结合的渴望并不会变,所以爱的潜力也就始终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开始去实践爱。

第四部分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发展成熟的爱呢?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情场秘诀之类的知识呢?如果你是抱着这种期待来听弗洛姆的这本《爱的艺术》,那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在弗洛姆看来,爱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只有自己去探索。不过呢,既然爱可以被看作一门艺术,那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一些最基本的原则的。这也是我们在第四部分要探讨的。

首先,爱情作为一门艺术,也和绘画、雕塑这些艺术一样,需要一些共通的基本的条件。弗洛姆归纳了四点:一个是纪律,意思是你对自己有要求,不是凭一时兴趣,把谈情说爱当成一场游戏,如果这样,你的爱情不会成熟。第二个是集中,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第三个是耐心,这也好理解,就像艺术家雕刻一个塑像,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怎么行呢?最后一点,是极大的兴趣。如果你对一门艺术没有热忱,那你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师的。

所以,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你要掌握爱情这门艺术,就必须具备纪律、集中、耐心和兴趣这四个条件。但是,爱情毕竟不是画画或者雕塑,它有自己的独特性,掌握爱情艺术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弗洛姆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就是要克服自恋。

所谓自恋,并不是自爱,而是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动,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不能客观地看待世界,也不能平等地对待别人。作者举了个例子。一个妇女打电话给她的医生,想当天下午去看病。医生告诉他今天诊所很忙,没空。结果那个妇女说“可是医生啊,我住的地方离你的诊所才五分钟的路”。问题在哪里?就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离诊所近,和医生忙不忙没有关系,而是认为自己有时间,所以医生也应该腾出时间。我们在生活中其实经常碰到这种自恋倾向的人,只是程度各有不同罢了。弗洛姆认为,自恋倾向对爱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既然只有“我”才是唯一的现实,别人自然只是我用来满足自己的对象罢了,为什么要关心和尊重呢?

那么,怎么才能克服自恋?弗洛姆说,这就要求发展你的理智和客观性,同时,要把爱情看作一种信仰。弗洛姆说的信仰,并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建立在自己人生基础上的一种信念。我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人格的核心部分,自己拥有的生命和人的尊严不会改变,相信自己的爱情可以唤起别人的爱,这是爱的基本条件。

同样,我们也要相信别人,相信他们有着自我发展、并逐步掌握爱的潜力,这样我们才能在爱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不害怕自己被伤害。相信他人,也意味着相信人类,相信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有能力建设一个以平等、正义和爱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这种信念,正是弗洛姆一向秉持的人本主义理念。当心中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就自然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实践爱、创造爱,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爱。我们会发现,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和给予。我们不会再把爱当成给了一个人就不能给别人的私有品,而是可以自豪地对所爱的人说,“我爱你,就是在你身上爱所有人,爱整个世界”。


好了,到这儿,《爱的艺术》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就为你介绍得差不多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书里的要点。

在弗洛姆看来,爱情的本质,是对人的根本生存问题的解答,也就是帮助人克服孤独感,重新求得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成熟的爱并不是让人失去独立和自我,而是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的结合。一个人要学会去爱,就是要学会关心他人,承担责任,彼此尊重,并认识自己和他人。这要求他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形成一种创造倾向。

但是弗洛姆也指出,这种成熟的爱,在当代西方社会已经濒临灭绝,成了一种稀缺品,反而是各种商品化的假爱情大行其道。虽然现实很严峻,但我们仍然应该去努力实践爱情。爱情也和其他艺术一样,要求纪律、专注、耐心和兴趣。但它又是特殊的,要获得爱的能力,就要克服自恋,用客观和理智看待世界,并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爱情,实现新的和谐与统一。

《爱的艺术》这本书是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书中所列举的情形,在今天也可以找到无数例子。这当然离不开弗洛姆本身的学术功底,说明他的理论具有普适性和超越性。但另一方面,也就如同我在前面所说的,因为我们身处的时代,也越来越像是一个以生产消费为最高准则,以商品交易和金钱价值衡量一切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真正爱情的失落,和各种虚情假意的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弗洛姆的理论,是不是可以作为现代人爱情病的药方呢?其实,这种期待就和试图在本书中学到爱情秘诀一样,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注定要失望的。每个时代,每个个人,都必须直面自己的困境,而不是乞求什么一试就灵的心灵药方。

那这本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首先是一种信念。如果爱情真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解答,那么只要人还存在,人的需求还存在,对真正爱情的追寻就不会终止,即使这种需求在今天被深深压抑。对于身处这个时代,却仍然在抵抗商品化的爱情,仍然在期盼真正爱情的人们来说,弗洛姆的理念,就如同迷雾中的灯塔,鼓励我们继续前行。而且,他也向我们指出,爱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创造,要获得爱的能力,就要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

寻找真爱,并不是撞大运,也不是商场里挑挑拣拣,而是首先实现你自己,完成你自己。当你成为真正的自己,自然会心中有爱,并唤醒他人心中的爱。在这样的爱中,你不会失去自己,而是和爱人一起去创造全新的和谐统一,去创造一个超越了自我的全新世界,这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425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58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186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48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49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54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0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36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39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05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04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6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99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1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7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80评论 2 26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爱是什么?”这是无数人都问过的问题。从古到今,各个学科领域的杰出人物,都从自身角度出发,试图给爱情下一个准确的定...
    寻世良方Cc_Sandy拎0阅读 241评论 0 0
  • “爱是什么?”这是无数人都问过的问题。从古到今,各个学科领域的杰出人物,都从自身角度出发,试图给爱情下一个准确的定...
    寻世良方Cc_Sandy拎0阅读 252评论 0 2
  • 这两天一直给孩子辅导英语。感觉有时候脾气忍不住脾气会上来。 不停的告诉自己要平和,用难得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加油!
    苏会ls阅读 135评论 0 1
  • 有好汉没好妻。现代社会,这个俗话在一些人身上确实存在,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变坏...
    风云翁阅读 3,387评论 27 111
  • 虽然进度都不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最近想做的事情又太多,但是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其实都是不够的,天气越来越热,我也越来...
    ray君瑶阅读 13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