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南戏 |“荆、刘、拜、杀”说的都是啥?

今天早上起来,脑海中突然闪现几个问题:“四大南戏”的称呼是谁赋予的,形成于何时何地,剧目择取的标准是什么。

无奈,查了点资料都无从解。这就像我们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但未必知道这称谓的由来。似乎,在我接触南戏的最初,就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种提法,大众的、普遍的,已经成为一种铁的定律。


【四 大 南 戏】

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简称“荆、刘、拜、杀”,是南戏发展至成熟的作品,约形成于元末明初,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相对于早期南戏粗糙、质朴、草创的特点,这几部作品在主题、情节、艺术造诣等方面,都要优秀得多。

这与南戏艺术本身的积累、发展和成熟,与文人参与创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四大南戏的本子,都是经过明代文人润色过的,其成就,较之优秀的传奇本子,也丝毫不逊色。


《荆钗记》

作者柯丹丘(存异议),叙王十朋和钱玉莲曲折的爱情故事,表达“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崇高品德。

面对自己的婚姻问题,钱玉莲拒绝以金钗为聘的富家子弟孙汝权,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贫困书生王十朋。

婚后半年,夫妻和睦、恩爱。科考将至,王十朋拜别妻、母,上京应试,一举夺魁,被授官江西饶州佥判。

丞相万俟见王十朋才貌双全,欲招他为婿,王十朋以家有妻室为由拒绝,因此开罪万丞相,改调广东潮阳任佥判,并不准他回家省亲。

王十朋家书一封,说明情况,不料书信为孙汝权所得。孙汝权篡改书信,称王十朋已入赘相府,让钱玉莲改嫁他人。另一方面,孙汝权与钱玉莲的继母套近乎,欲娶钱玉莲。

玉莲继母嫌贫爱富,从始至终看好孙汝权而不满王十朋,满心欢喜地答应孙汝权。

钱玉莲不信王十朋已变心,更不愿违心嫁给孙汝权,跳江以死明志,幸得新任福建安抚的钱载和所救,收为义女,一同前往福建。

钱载和差人去饶州打听王十朋的消息,听说新到的王老爷已病故。钱玉莲误以为是王十朋,悲痛欲绝。而王十朋处,从母亲口中得知钱玉莲投江身亡的消息,誓不再娶。

五年后,王十朋调任吉安太守,钱载和也由福建安抚升任两广巡抚。赴任途中,王十朋与钱玉莲在江心寺荐亡时相遇,心存疑虑而不敢相认。后在钱载和的帮助下,两人清楚身份,夫妻得以团圆。

这是一个“贫贱夫妻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

王十朋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为南宋时温州乐清县人,官至龙图阁学士,一说权臣收到王十朋弹劾,怀恨在心,于是让门人写了这个剧本污蔑王十朋;

也有说钱玉莲本是个娼家女,遭到王十朋抛弃后愤而投江,有人便写了这个剧本为她鸣不平。然而,无论如何,“传说”中的王十朋已然与剧中的王十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故事对王十朋与钱玉莲之间不因富贵、权势而转变,甚至超越生死的爱情给予高度肯定,这与早期南戏的负心题材就有很大不同。

联想到高则诚对《赵贞女蔡二郎》主题的完全颠覆,不难想象,文人插手南戏创作,就不允许有有损文人群体形象的情节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期的南戏作品中都是有情有义的好男人。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知识分子的自我美化。

作品稍有夸张和人工斧凿的痕迹,譬如王十朋发誓为钱玉莲守节,复不再娶,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譬如同朝为官,钱载和打听到错误的死亡消息,难免牵强;至于钱玉莲投江而巧被钱载和所救,江心寺荐亡巧遇王十朋,巧合的成分就很高了。

如果说这些巧合有逻辑基础,容易使人信服,否则只是剧作家的一厢情愿。但是,说到底,又有多少观众会在意呢?这也无损《荆钗记》的整体光彩,白璧微瑕罢了。


《刘知远白兔记》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剧,也许可以这么说:一个发迹变心的男人和他艰辛多难的前妻。

刘知远年幼丧父,随母改嫁,又被继父赶出门,流落荒庙,幸被好心人李大公收留。李大公见刘知远睡着时有巨龙盘旋其上,认为其乃有帝王之相,便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刘知远。

刘知远这个“上门女婿”遭到三娘兄长李洪一及其妻子的不满和排挤。李大公夫妇死后,这种不满日益膨胀、显现,连同李三娘一起成为李洪一夫妇的眼中钉、肉中刺。

李洪一夫妇命刘知远看守瓜园,因园中有瓜精,企图借瓜精之手除掉刘知远。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知远不但战胜了瓜精,并且得到兵书和宝剑。刘知远深知这个家中已容不下他,乃告别三娘,前去分州投军。

三娘在家受到兄长和嫂嫂的百般刁难和折磨,日担水、夜磨磨,虽有孕在身,仍不得半刻的休息。操劳过度,在磨坊内产下一子,但无人接生,亦无剪刀等什物,只得用嘴咬断脐带,由此给孩子取名“咬脐郎”。

兄嫂不容咬脐郎,将其抛入河池中,幸被好心的窦公救起。窦公同情李三娘的遭遇,毛遂自荐将咬脐郎送到刘知远处。

十五年后的一日,李三娘依旧在井边打水,突然遇到一位追逐白兔而来的小将军,言语之下,乃知道眼前这位少年郎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咬脐郎回到军营,向父亲禀明此事,一家骨肉团圆。那刘知远自从参军后前途一帆风顺,得岳节度使青睐,招赘为婿,后屡建战功,官至九州安抚使。

由于咬脐郎狩猎时,追逐一只白兔才到井边与李三娘相聚,所以才有“白兔记”的名字,白兔是故事转喜的引子。

刘知远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流浪汉一路奋斗至帝王的经历,被民间津津乐道,有关他的传说、故事由此产生,当然,和王十朋一样,文艺作品中的他与历史上的他已不是同一人。

民间的想象会附会到人物身上,比如剧中写刘知远熟睡时有巨龙盘旋其上,写他以高超的武艺战胜了瓜精,都是不羁的。

故事虽然以刘知远命名,讲述的重点却是在李三娘这一边,写她如何忍辱负重,默默承受兄嫂对她的非人折磨,乃至磨坊独自产子只能用嘴咬断脐带。

她的身上浓缩着传统妇女最高贵美好的品德,是被歌颂的对象。虽身处逆境、遭受磨难,她却始终以惊人的毅力忍受这一切,小小的身躯中蕴含着对生命最虔诚的敬畏与热爱。

同时,她艰难的处境,亦招来观者的同情,这种同情凝聚起来,发展到最后,是对李三娘终于摆脱魔掌、获得幸福的感慨和欣慰。

然而,感慨和欣慰的背后是无奈,如同《张协状元》一样,虽然以团圆结局,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在那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女性的幸福与否全系于男性,似乎李三娘、贫女们,只有依赖于丈夫的发迹,荣享富贵,她们之前所受的苦才能全部得到补偿。

对于刘知远这个人物,于我本身而言,是谴责和批判多于欣赏,也许在男权社会中,或者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下,他的不负责任与停妻再娶都是可以理解、原谅的。

全剧最具暖色调之处是《井台会》,这也是现今戏曲舞台上常演的折子,写咬脐郎与母亲在井边的相会。天真、直率的少年气息扑面而来,冲淡了一直凝聚着的悲伤氛围,整个人得以眼前一亮。更为李三娘终于熬出头而欢喜。


《拜月亭记》

元.施惠著(亦有争议),自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记》改编而来,是四大南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金朝末年,战乱四起。金国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王瑞兰在战乱中与母亲走散。瑞兰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寻声过去,乃是一位年轻的男子,名叫蒋世隆,在寻找自己的妹妹瑞莲,瑞兰在情急之中误将瑞莲听成了自己的名字。

瑞兰四下无助,提出与蒋世隆同行,但孤男寡女上路多有不便,两人便假以夫妻的名义瞒过他人。

话说王母同样焦急地寻找女儿瑞兰,却得到蒋瑞莲的回应,瑞莲与瑞兰一样,在慌乱中听错了名字。王母将瑞莲收为义女,结伴同行。

王瑞兰与蒋世隆患难与共,暗生情愫,并于私下结为夫妇。小夫妻俩在招商店中偶遇王镇,瑞兰将自己的经历告诉父亲,招来父亲的呵斥,认为堂堂兵部尚书之女不顾父母之命私下结亲伤风败俗、有辱门庭,且嫁的是一无所有的白衣人。王镇强行将女儿带走,留下重病在身的蒋世隆在招商店。

瑞兰回到家,终日挂念蒋世隆。月明之夜,瑞兰对月抒怀,表达对蒋世隆的思念,被瑞莲听去,两人始才明白原来是姑嫂。

蒋世隆和结义兄弟陀满兴福高中文、武状元,君王下旨将王镇的两位女儿许配给二位,误会解除后,美满结束。

《拜月亭记》的独特之处在于突破传统才子佳人剧一见钟情、花园相会等老套情节和两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主题,而把故事背景放置于战乱之中。这个环境下,生存是第一要义,所谓的君子之行、闺阁束缚、封建礼教全部靠后站,人的本性,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怀得以体现。

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王瑞兰等女子才有从闺阁中解放出来,接触社会人、参与社会事件的可能,为遇见蒋世隆,并在不断接触、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这比一见钟情似的冲动,更有基础,也更理性。其中《踏伞》一折,非常耐人寻味,是戏曲常演的折子。

当然啦,作品以小见大,通过主要人物的分分合合,从一个侧面表现战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虽不直接写动荡和战争,实则已有所体现,是戏曲关注社会现实的表现。

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善于运用巧合结构剧情。比如瑞兰误听“瑞莲”而与蒋世隆相遇;瑞莲误听“瑞兰”而与王母相遇;瑞兰夫妇在招商店与王镇的巧遇;皇帝赐婚给文武状元得正好是瑞兰和瑞莲。这些巧合使剧作在离别、纷乱的基调下富有喜剧色彩,且由于在战乱的背景下,这些巧合的发生是很有可能的,与《荆钗记》相比,可信度更高。


《杀狗记》

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主旨与《小孙屠》有些相像,提倡兄弟有爱、妻贤祸少;另有主张谨慎交友。较其他三个剧目,略逊色。

孙家有对兄弟,兄长孙华,娶妻杨月贞;弟弟孙荣,尚未娶妻。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子传交往甚密,并听信他们的谗言,将孙荣赶出家门,杨氏多次劝说,都无效果。

一日,孙华半夜醉酒而归,发现自家后门口卧着一具“死尸”,怕惹上人命官司,心中十分惶恐。杨氏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柳龙卿、胡子传帮忙把尸体移到别处掩埋,但柳、胡二人谁也不愿帮忙。杨氏又建议孙华去找弟弟孙荣帮忙,孙荣不计前嫌,毅然帮哥哥移尸。

柳、胡二人非但不帮忙,反而去官府告状,说孙华杀了人,而后企图移尸毁灭证据。这个时候,杨氏出来说话了,她说被移走的是一条狗,她为了让孙华看清谁是亲人、谁是小人,特意买了一条狗,上演一场好戏。真相大白,孙华为自己亲信小人而远亲兄弟后悔不已,兄弟二人重归于好。

这样的情节,似乎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家庭伦理剧却在农村、在民间广受欢迎,大概邻里间的家常琐事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其中传递出来维护良好家庭秩序的思想,又是老百姓所认可的。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望告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198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6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985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73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9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99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1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7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12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1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91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55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81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4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12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99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去做什么高风亮节 举手提问又持续着缄默 把花惹哭了 又让太阳受累 在阴雨连绵里绞尽脑汁 就像在一片汪洋里 苦苦搜...
    苏shi阅读 170评论 2 1
  • 文/丹顶鹤的日记本 如果你在周末的晚上,到上海的高档场所走走,就会惊讶于这座城市里的时髦姑娘居然有这么多,平日通勤...
    丹顶鹤的日记本阅读 507评论 1 14
  • 和萱聊到早上四点钟,六点多起床伺候儿子上学,继续我的跑步,开始站桩。 跑步第六天:放松,不想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跑...
    李家文元阅读 2,4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