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状态
用混乱、迷茫两个词来形容我现在的状态是最适合不过了。因为不知道自己要怎么选择今后的路,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根本就没有心思静下心来写文章,毕业论文进展缓慢,内心也越来越焦急。
可能是我给自己的选择太多了
- 放弃科研去当程序员
虽然不是很靠谱,但是有一段时间真的是有很认真地想过。当时的想法是,反正我也不喜欢做科研,为什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而且受到了一个师兄的影响,他的博士没有毕业就走了,去了朋友的公司,博士毕业证对他已经不重要了。
还有一个原因:我一直在扪心自问,这到底是不是我真正喜欢的?
一方面害怕自己死了,在墓碑上刻的是:一位平庸的科研工作者;另一方面,又期待自己的墓碑上能刻着: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国最优秀的程序员之一。
我很确信自己喜欢编程,依然能记得好多天没有写代码,有一次偶然打开sublime那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只是让我完全放弃博士学位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完全放弃十几年的努力,真的有些不甘心。
- 留所,继续做科研
虽然说这也是我的选择之一,但是这个选择的可能性并不是百分之百。因为今年的政策变了,留所的名额少了,而且我没有论文的优势,可能老板想留我也不一定能留下。
- 去公司做生物信息学技术
虽然去公司可以做自己最喜欢的生物信息学,如每天可以写代码,玩linux,而且赚的钱也不会太少,但是发展的前景不好。可能做一辈子都只能是个技术工人,而且加班加点的干活,远没有科研自由自在。
- 去普通大学当老师
如果不能到一流的大学做科研,只能去差一点的大学,就可能真的和科研说拜拜了。可能的结果就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饿不着也撑不死,没有发展前景,即被大家称为的“养老”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己,是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 出国读博士后,之后再回国
现在什么学校都要求海归,博士已经不值钱了。但是不知道出国到底是不是真的比在国内好,现在国外经济不景气,博士后基本就是廉价劳动力。
而且如果出国没有发表好的文章,可能海归比土鳖还惨。因为身边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有个老师出国5年,回国后从助理研究员做起,待遇和毕业留所的博士生一样,甚至还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和博士生挤在一个办公室的隔间里。
我期待的
-
我在追求什么:
- 高工资
- 高的社会地位
- 有假期
- 可以旅游(其实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就是旅游)
- 自由的生活:不用天天打卡上下班,可以每天做自己的科研项目
不像是一个做科研的
我也想曾经追求过崇高的科研,只是身边做科研的人,很少会把科研当成一种事业,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也许就是那句话:我所看到的就是我所得到的,我应该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真正把科研当成事业的人。虽然这样的人不多,但是也是可以找到的:
- 身边也有为了研究一个blast命令,熬夜到凌晨两点的人;
- 也有潜心做科研,看的文献已经摆满办公桌的人;
- 也有每年过年都出国做实验的人,因为那段时间实验室人最少,做实验最方便。
我想,我必须多和他们交流,因为有人说:一个人看的书,以及他身边的人,决定了他的层次。
- 为什么不喜欢做科研
可能就像马博士说的那样,我没有从科研中得到正反馈,每天都在痛苦的学习。可能,科研给我的只是负反馈,我只是觉得,真的好累。
- 教主指出:我受外在的标准影响过多,却没有一个内在的标准。
的确是这样,我这才意识到,我竟然变成了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可能一个人丧失了内在的标准就会随波逐流吧。
可能我真的不像是一个做科研的。
也许是因为没有太大的兴趣,读博士就很容易感觉到累。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记得有一次女朋友问我:“是不是我们好久没有去逛街了?好像上次你陪我逛街还是两年前!” 每次,我都会深深地感到内疚!
也许是我的补偿心理在做祟吧!我是真的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太忙太累了!因此,我想追求更自由的生活,不用打卡上下班,不用周末也加班到深夜,不用女朋友过生日还要在实验室处理数据。
因此,我会根据外在的标准,去追求金钱,时间,社会地位等等。可能,我真的应该好好想想,我到底想要什么!
问题
- 没有活在当下
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活在未来,或者活在过去,这也许是我会得抑郁症的原因吧。
在写论文的时候,想到论文还要写上好久好久,什么时候才能干完?就会心情糟糕地去做浪费时间的事情。(活在未来)
有的时候回想自己的博士生活,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努力,浪费了好多时间,痛苦万分,总是在想,如果早一点xx就好了,为什么当初没有做XX事呢?(活在过去)
然而,真正让自己静下来写论文的时间,其实真的不多 ( 活在当下)
- 理顺思路
教主帮我理顺了思路,所有的选择,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先毕业。
而毕业,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论文发表,竟然如此,为什么不好好写论文?
马博士说:把当下的事做到极致,未来的路就清晰明了!
想到了高中的时候,那段迷茫的时光,每天都会在笔记本上抄下一句话:
最重要的不是去看远方的模糊,而是做好手边最清晰,最重要的事。
我想,之所以没有动力去写论文,是因为头脑中混杂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未来、出路、悔恨、期待等等,把过去,未来的事情都混在一起,分不清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会焦虑,会意志瘫痪。
- 启发
突然想到查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个年轻股东向他们请教如何在生活中取得进展,芒格的回答是:“别吸毒,别乱穿驯,避免当上病。”
可能,我要考虑的不是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不能做什么。
我也应该告诉自己:
- 别在累的时候看新闻、刷微博
- 别熬夜
- 别在早上逃避吃青蛙
- 别贪多给自己安排太多活
- 别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看西贝
- 别在吃番茄的时候刷朋友圈等等
- 转变思维
教主说过,小的改变靠努力,大的改变靠改变观念!
马博士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将你的兴趣与现有的资源相结合。
如果我要当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一方面是成本太高,别一方面可能你也没有竞争优势。但是如果把自己编程的特长与专业结果,将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虽然我以前也往这方面想过,但是却没有想得这么深刻。以前总是觉得如果自己做科研,那将会是多么郁闷的一件事,却从来没有想多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行动
- 加强呼吸空间的练习
- 因为每次我抑郁或焦躁的时候,花上两三分钟练习呼吸空间法,就会对当下有一种真真切切的感受
- 抄写下面的句子,每天一遍:
- 把当下的、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前途肯定会一片明朗。
- 如果需要反省,一定不是在梦想上下功夫,徘徊不定,而是要在才华上卧薪尝胆,反思它为什么不能日渐丰满。
- 不求完美,写好毕业论文初稿
- 继续学习斯坦福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