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以及诸经典是围绕着“治”字展开其思想的(5)

《论语》作为求治的哲学,求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自治,也叫修己、修身、克己;一是治人,即安百姓、安邦定国、平天下。自治,是做人的道理;治人,就是为政的道理。自治、治人又是一以贯之的。如《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又说,“吾道一以贯之。”(《里仁篇》)因此,治人是以自治为本的,而自治的目的或者说自治做好以后才有资格治国平天下了。《论语》说,“学而优则仕。”(《子张篇》)

翻开《论语》,字字句句,都是围绕着“治”这个字展开的。西方哲学经典多不曾如此,然而在中国,围绕“治”展开的哲学讨论却是主流。道家、墨家、法家,莫不是围绕这个字展开其思想的。这本应是一个主流的常识,然而很多人读经典,却并不清楚这一点。翻开经典,凭着兴趣,各自读去,成败由心,得失自知,生不出真正的信心来。常听人说,读经有什么用?还有人让孩子穿着汉服,跪拜孔子,摇头晃脑,背诵古籍,何曾独立地思考、考察过经典究竟的用处?

科学之“知”、民生之“利”、人文之“治”

整个的科学,回答一个字的问题:知。西方的伦理学、政治学,也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来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所以结果还是一个“知”字。这种倾向最显明的代表,就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之论。所有的经济民生,衣食住行,百姓生活,是为了一个字:利。中国诸圣贤经典,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其实也只回答一个字:治。许多人对经典无用的怀疑和质询,和他们当年对牛顿、达尔文的“不务正业”的怀疑和质询是一样的,均是以“利”的标准来衡量科学之“知”和圣学之“治”的有用和无用。牛顿的物理学以短视的利益看,对个人小己一点好处没有。《论语》的正经之言,对想要发家致富、买车买房的人来说半点帮助也没有。所以那些动辄问有用没用的人,乃是唯“利”是图的人,他们没发现《论语》的用,只是因为涉世太深,涉利太多,不晓得”利“之外的”知“和”治“都是大事业。

人类世界永恒存在“知”的问题,也永恒存在“利”和“治”的问题。近现代社会在“知”与“利”两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开旷古之未有。唯独在个人自治自觉和国家天下或者世界治理的方面,非但没有取得伟大的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倒退。多余的不说,帝国主义在近代的野蛮扩张和侵略,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就看得出世界的治理没有超脱过去野蛮世界的规则。

学《论语》,学的是治;《论语》的用,只在于治。

同样地,我们现在学习《论语》,就是在学“治”,就是求治。如果我们抱着赚钱、与人争利争强的心态,或者学习一些客观知识、普遍的道德法则的动机来学习《论语》,那么《论语》这本书不可读。我们应认识到《论语》所载的是治法、治术或治道,而不是利益和知识。

“知”,所求在事实的真相;“利”,所求在利益的长远、广大以及可持续;而“治”,所求在于如何圆满、幸福、无愧于心,最大程度上做好一个真正的自己,做全一个真正的人。它们的目标不一,有时候相互排斥,有时候又彼此促进,其中大有可以琢磨处。

人必须意识到自己身上一直存在一个“治”的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论语》包括后来的儒家,由汉至清,无不在提倡仁义的精神。仁义是什么?在我看来,仁义首先是一种自觉,自觉到我的身心均是可以修、可以治的。除了客观独立地求知、自由平等地求利,人必须意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个“治”的问题。“治”的意识觉醒,仁之端才显现出来,仁义才是有用的。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如果你没意识到治的问题,那么仁义当然无用,至少有很多的替代品,比如法治、国家暴力、契约、理性的自私、博弈论等等。

什么是仁的自觉,修治是怎样的体验?

什么叫自我的身心是可以修治的?那是一种什么感受?怎样的体验?懂得修治自身的人、意识到治的问题的人,把与人和平、与人为善的那种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情谊本身看作是最大的利益和最高的知识。任何财富、客观知识都不能比拟她爱我,更比不了她们爱我、所有人彼此相爱。为了个人利益,牺牲亲密、和平、美好、不可取代的情谊,在这些人看来是“不划算”的,也是愚蠢的!他们把和平、太平、人人各得其所的状态本身当做最高目标,所有的客观知识和利益计较都是次要的,而服务于这个大目标。

个人自治比治人更重要

在民主世界,个人自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因为人人都有权参政议政。过去是强大的礼法和传统在统治着社会,而现在个人的自治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样子。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学习《论语》是在为世界的方向之偏补不足,在过分求知、求利的社会里强调求治的作用和好处。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学习《论语》是为了我们的家庭的“治”,是为了我们所爱着的人的”治“。应该让人们都意识到人生除了争权夺利,挣钱买好东西之外,还有个知和治的问题存在。如果一个社会中10%的人能用心关注到个人的自治问题并为之行动,这个社会就会和谐、幸福得多。

我们应寻找适合现实条件的仁爱、敬爱、友爱的合理合情的表现形式

但是,《论语》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是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产物,彼时的自治治人,和当今现代的自治治人又有很多不同。而所有的这些不同起源于近现代生产力发达以后人的位置、地位和认知的改变。人不再是强大的礼法下的微不足道的小民,只能屈从于礼法,通过忠君爱国来,实现天下太平。如今的人,人人都是创造者,人人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道德或者价值主体。人是平等而自由的,礼法规定的那种僵化的等级制度,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条件,也非我们的良心所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敬爱、友爱、仁爱没用了,相反,我们恰恰应该寻找适合现实条件的仁爱、敬爱、友爱的合理合情的表现形式,而且不过分执着于让所有人都来相信并接受我们的仁爱是普遍而唯一的”绝对价值“。

《论语》如何治国治人?

我们先看《论语》中治国、治人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在现在是次要的。对最大多数人而言,学习自治比学习治国为政更迫切、更有益。我们首先从次要的部分开始。通读《论语》,其中谈治国治人问题的章句基本上都被罗列在下面了,我将它们分为两类:

一、以德治国——信、敬、仁、爱、劳……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篇》)

子曰:“为政以德。”(《为政篇》)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篇》)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

(子)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篇》)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颜渊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子路篇》)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 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 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 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篇》)

二、以礼治国——正名、雅乐、博文、道统……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篇》)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子路篇》)

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篇》)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路篇》)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卫灵公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篇》)

其中最为综合、完备的论述是: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尧曰篇》)

我们考察这二者对现代社会是否适宜、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治国治人上的参考。今天是否还要以德化民呢?谁来以德化民呢?以德化民的前提是尚贤并以德取士,君臣上下一致至少在政策口号上要把德放在最高的位置上,现在是否可行?那时候的国家是一君一姓的,可以自上而下的施仁政;那时候君主握有最高的权力,他亲仁那么在下位的人容易追随,他好大喜功、喜欢奢靡,下面也喜欢迎合;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吗?礼乐已经不存,社会、生产关系早已变化,丧礼、祭祀,以往特别重视,现在年轻人有多少懂得、理解并衷心认同的?这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论语》的价值,也许不在于具体的礼和德的传承,而在于返其本,发掘其礼与德的精神。礼和德越是具体,就越是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宜,也就越和现在的条件不相适宜!然而,另一方面,人性又是一致的,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形式下的人也有其相通一贯之处。所以,我们必须发掘礼与德的精神,并根据这个精神来适应现在的条件,将新的具体的“德”、“礼”慢慢创造、实践出来。(待续)

《论语》的哲学精神·序

《论语》是一部什么书

《论语》的永恒精神

《论语》没有哲学体系

一个白房子的思想实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829评论 1 3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603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846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600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80评论 3 27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95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36评论 2 2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62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53评论 0 22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42评论 2 2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47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90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93评论 3 22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8评论 0 18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64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2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