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海天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咏中秋节古诗词赏析

王传学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年中最美、最大的月亮高悬夜空,总是引得人们思绪飞扬,感慨万千。中秋夜晚赏月,是人们期盼阖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的主要风俗。在古诗词中就有许多中秋咏月抒怀的佳作。

先看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秋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这一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再看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辽阔天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漫漫长夜里,积郁在心中的满满相思,如月影般摇漾不定,把蜡烛吹熄,你才会觉得盈盈的月光照得满窗满室,你的身边包围的都是滋润的月华;在月光中,披起衣服,或者静坐,或者独行,凉意渐起,原来白露已经沾上衣襟。都说“明月千里寄相思”,但相思怎么寄?明月怎么付邮?“不堪盈手赠”,我想伸手捧住明月,想把手中的月光送给心中牵挂的友人,但月光似水,不能在手心留存片刻,那我还能怎么办呢?不如回去,带着月光入梦吧。也许你在梦中,可以掬起一捧月光,交在他的手心。也许梦里月色,真切映照出那位充盈心间的挚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

先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此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的基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用转篷象征自己漂泊无依的情状,写出了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月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思是说,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诗中的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这中秋夜的新月色,好似二千里外的朋友的心意,朋友的心随明月照进了自己的生命。

白居易另一首《中秋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失意之人: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明月皎皎,清辉万里,到底它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徒增一段段忧伤离恨,人在天涯,月在天涯,到底它把清光洒在了谁的心上?

“谁人陇外久征戍?”——是那些远远戍边久久未归的人。“何处庭前新别离?”是谁在月光下道别?是谁又新添一段眷恋相思被明月照亮?“失宠故姬归院夜”,如花的美人年老色衰,失宠之际回到深深院落,只有明月岑寂相伴。“没蕃老将上楼时”,那些流落在异邦他乡的戍边将士,此时在异乡独上高楼,他们望见的可是照着故乡的月光……

这都是一些人生失意之人。也许,人得意的时候更多是在太阳下花团锦簇、前呼后拥,而在失意的时候,才知道明月入心。“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月宫的玉兔银蟾真知道人间的心事吗?其实,只是人生有恨,在中秋月夜都被明月勾出来了而已。

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有一首《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人以一种忐忑的憧憬,从暮云沉沉的时候就在企盼,云彩渐渐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来,终于,皎皎的月轮,仿佛洁白玉盘,在静谧的天空缓缓转动。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居然有一丝隐隐的疼痛,隐隐的不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美丽的夜晚终将会过去,相比起颠簸的人生,这种美丽是何等短暂,多么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样“长好”啊!而在明年,再见明月的时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为什么人人都说中秋月好?就是因为它太难得,太美丽,太短暂,而为了这一刻皎洁圆满,人心又要经过多少不同形态的残缺?

苏轼还有一首著名的中秋词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前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这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这首词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飘逸空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在此词中,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将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作品。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同样是中秋怀人,与苏轼并称“苏辛”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寄远》中写得别有情意: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怜冰壶凉世界,最 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 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 总成欢,归时说。

此词也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词人怀念的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词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幽怨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开头两句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透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着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接下来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问嫦娥”两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词人在这里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基调。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并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若可触及。结句出人意料,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怨,转换成欢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句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

此词借中秋夜登楼赏月引起对远人的怀念,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再看南宋诗人戴复古在中秋夜对明月的祈祷: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中秋李漕冰壶燕集》)

诗人手把酒壶,乘着皎洁月色,游览名胜之地,心中欣喜异常。“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人间逝水流光,一个又一个当下变成了往事,换来满鬓寒霜,还有没有老朋友能够理解我、怜惜我,像这如水的月光,肯照亮我苍苍的白发和满满的心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只有这一个时刻,只有在深夜这一个时分,明月如此圆满,如此皎洁,美得触目惊心,让你不忍错过,而又可以安然欣赏。这一种美,如同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唯其短暂,在它到来的那一刻,才格外鲜艳,格外滋润人的灵魂。

唐代诗人徐凝写有一首《八月十五望月》:

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诗的意思是:中秋的夜空高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仙女嫦娥端坐在鲜艳的桂树下。一年中没有哪一天能像今夜这样,通宵达旦地在十二峰前欣赏月色。诗人将想象与现实结合,极写自己欣赏中秋月色美景的喜悦之情。

再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诗的意思是: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把整个世界洗得爽朗清新。暑气消退,九天纯净,秋色澄澈,万物清明。星辰把光彩让给明月,金风拂寒露,熠熠晶莹。人间变幻莫测,月宫长久永恒。诗人将中秋月夜的清明澄澈描绘得生动传神,让人读之如置身于晶莹透彻的月宫之中。

南宋词人刘克庄也有一首“玩月”词: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之一)】

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这境界美丽而又神奇。三、四句想象醉后跨上玉龙遨游太空的幻景。气概豪迈,感情奔放。“醉跨”二字生动形象,将酒后狂放不羁的神态活画了出来。“玉龙”色彩鲜明。玉色洁白润泽,用来修饰“龙”字,与前二句所描绘的光明世界配合起来,不仅色调谐和,而且给全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八极”指宇宙间最邈远的地方。“历历天青海碧”写遨游八极所见景象。这时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尘世,来到广漠无垠的天极,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历历在目。

下片由太空进入月宫:“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仙衣飘飘,仙女们按节奏跳着霓裳羽衣舞,不禁让人心驰神荡。最后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酷暑难熬,当仙女们在凉爽的水晶宫殿里轻歌曼舞的时候,人世间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所以作者设问说:还需化费多少风露,才能驱散炎暑,换得人间的清凉呢?联系南宋后期统治者偏安江左,沉湎声色,置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词人素有拯世济民之志,其寄希望于人间的,当不只是自然界季节的代序,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现。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南宋词人张孝祥是这样赞美洞庭湖的中秋之夜的美景的: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 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念奴娇·过洞庭》上阕)

张孝祥在岭南做了一年的知府,受谗言挑拨,被贬官北还,途经洞庭湖,恰逢中秋。这首词的上阕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诗人的心又何尝不是?在这一瞬,朗月银河,流光普照,映出坦荡人心,表里一派澄澈。这份融合默契的欢喜,“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个人在贬官的路上恰逢中秋,没有捶胸顿足的号哭,没有怨天尤人的悲叹,只有与天地合而为一的喜悦,只有对明月入心的悠然领悟。此番曼妙,难以用语言传达。

再看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起首三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三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两句,写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中秋月,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月》(之二)写得别有新意: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全诗的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诗的新奇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中秋月是温柔的,它用溶溶月华抚慰人们躁动的心灵;中秋月是美丽的,它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和美好的憧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月下,愿人们阖家团圆,幸福美满。愿中秋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198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6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985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73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9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99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1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7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12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1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91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55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81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4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12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99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