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三问

文/雒宏军

在教育的问题上谈惩罚,是一件遮遮掩掩的事情,在教育学书籍中,讲到惩罚的章节寥寥无几。一线的教师不敢谈惩罚,大家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应该“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惩罚特别与今天倡导创新教育的形势不相称。教育专家们也常常高屋建瓴地教诲一线教师:对学生要说服教育,要正面教育,要以情动人,要感化,避免急躁从事。不过这些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虽然不谈惩罚,但是在教育行为中不乏惩罚,教师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时,要么滥用惩罚,要么不会惩罚,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老师动辄让学生叫家长,让学生抄书,打学生耳光,将体罚学生作为教育的法宝;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有过失的学生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对学生的过失行为处罚不力,造成客观上的纵容。

实际上,因为教育界很少有人研究惩罚,就缺少了对惩罚的理论支持和探索,作为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惩罚章程和细则,就导致了教育惩罚行为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实际上,现在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惩罚措施,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境地,也给更多的学生树立了不好的先例。面对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管是从理论界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给教育惩罚的研究留下一定的空间,不能一棒子打死,也要求学校和教师对惩罚及惩罚的手段要有科学、合理、明确的认识。

一问:什么是惩罚?

所谓惩罚,就是给被惩罚者施以痛苦或者剥夺其需要,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在教育过程中,就是要根据需要,让有过失的受教育者有痛苦的经历及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这些都属于教育惩罚行为,它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比如,扣除操行评分或者给纪律处分就属于前者,值日工作没有做好罚其重做就属于后者。

关于什么是惩罚,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也是我们讳言惩罚的原因之一。

惩罚学生是不是不尊重学生?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教育过程中的惩罚学生和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惩罚是对学生过失行为的一种矫正,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谁都有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学会走路的,犯错误或者被强制纠正错误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经历。尊重人最重要表现就是对人格的尊重,不能因为惩罚而去侮辱一个人的人格尊严,这已经不是惩罚的原意了。另一方面,学生有了错误却一味的袒护,实行“零批评”,多赏识、多夸赞,这样下去对一个人的发展并无什么好处,反而有害,这与真正的尊重人背道而驰。

惩罚是不是体罚?我们之所以对惩罚讳言莫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对体罚学生现象的强烈批评,在我们的头脑中又时不时的把惩罚和体罚画上了等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惩罚和体罚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惩罚”,就是严厉的处罚。处罚又是什么意思呢?处罚是指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体罚则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见,体罚是排除在惩罚之外的,提到惩罚,就想到体罚,这是对惩罚理解的泛化。更何况体罚和惩罚两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也是大相径庭,体罚往往对受教育者造成了伤害,它是一种心理虐待、歧视,使人觉得难堪,打击和摧残了人的自尊与自信,由此使孩子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厌恶生活。而惩罚则是对学生过失行为的一种矫正,实际上,当一个人犯错误时,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这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二问:教育要不要惩罚?

如果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惩罚的含义,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并非什么难事,教育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必须要有一定的纠正措施,否则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泛滥或升级,教育惩罚就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我们通常所说的“矫枉须过正”也是这个意思。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教育者常用的刺激手段,目的是制止被教育者与群体目标不一致的行为。在教育行为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育过程中,有人得到表扬,有人受到惩罚,都是正常的。教师将惩罚行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可非议。惩罚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遏止,也使其他学生通过“榜样学习”得到间接经验,不敢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当然,这种养成文明习惯的强制性和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和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会妨碍更多人的学习生活,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的权利,必须给违纪者必要的惩罚。

美国的中小学生是大概世界上最轻松的学生,美国倡导的个性自由使得美国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自由天地,就连父母打孩子都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度,中小学校里却不乏对学生的各种惩罚措施。曾经风靡中国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作者黄全愈博士记录了他见到的几次惩罚:一次是他的儿子矿矿在午餐时与同学发生争执,把同学打伤了,除了给人家看病以外还被罚停课三天;还有一次是他见到的美式罚站,几个孩子脚跟挨着墙根,面向操场,看其他同学上体育课;有一次是他的儿子和其他小朋友在课堂上说话,结果他和参加讲话的另外三个小朋友受到了不给吃午点的惩罚,就是看着其他孩子吃东西而自己不能吃。还有其他的像罚留校,给家长打电话,甚至在墙上画一个小圆圈,让孩子把鼻尖放在小圆圈里直到老师“解放”为止,等等。我们也许感到“震惊”,但美国人有他们的理论: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ego”,这是一种膨胀的自我,他与人之本性共在,它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个性的过度发展,会衍生出“ego”的膨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社会性行为,例如打架、不遵守课堂纪律等都是“ego”膨胀所致,要矫正这种非社会性行为,扼制“ego”的膨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惩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扼制“ego”的膨胀。

所以,惩罚存在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它是一种“挫折教育”,惩罚是一种人生经历,它使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使学生明确社会规则,学会自律,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能在将来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三问:应该怎样惩罚?

既然惩罚有了它的合理性,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实施惩罚,采取那些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学生过失行为的性质、程度的不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应该有不同的惩罚措施,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要把握好。

惩罚时,允许学生以其它行为来“补偿”自己的过失。魏书生讲到他对犯错学生的惩罚时,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唱一只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或者写份诊断书,这样的惩罚没有暴风雨,当然也就没有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他说:“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

对于可预见的错误要在警告在先,惩罚在后。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预防学生犯错,在惩罚之前,必须要将可预见的错误及可能受到的惩罚公之于众,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犯错的次数,也就减少了惩罚的次数,还能让被惩罚者心服口服。而且,惩罚不能代替教育,惩罚是教育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惩罚不能取代教育,不能不教而罚,应该先教后罚,以罚促教。

犯错误就要惩罚。对于学生的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惩罚,因为结果是一样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意识。而且,学生犯了错误,不论成绩好坏,都要惩罚,不能有例外,一定要体现出惩罚的公平性。惩罚时对学生还要讲清楚错在那里,应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不能笼而统之,模糊不清,失去了惩罚的效果。

即错即罚,罚期要短。学生犯错以后要及时惩罚,延时惩罚,秋后算帐只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心胸狭窄,看不起自己,故意找茬,很容易产生怨恨心理,对于学生改正错误也没有好处。惩罚的时间要短,惩罚的开始和结果都要明确,不能使学生和老师之间长时间的保持怨恨状态,惩罚完毕,学生明白错了,一切都算过去。

避免讽刺、嘲讽,避免滥用惩罚。讽刺嘲讽会使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并产生逆反情绪,继续用错误的行为来对抗。教师如果滥用惩罚,学生就会变得胆小、拘束,或者进行反抗,耍两面派,严重的可能引发学生心理障碍或行为障碍。

惩罚不能发展为体罚。体罚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说:“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的它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如果将惩罚发展到体罚,不仅达不到惩罚的教育效果,相反的它成了一种摧残,走向了教育反面,也是一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惩罚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自控力的发展落后于智力的发展,当自控力控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时就很容易出现过失,这时的处罚就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针对犯错误的动机以“罚”扬其长,以此为突破口则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的作品,小麦克劳德出于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这只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小麦克劳德以惩罚,就罚他画了这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校长巧妙的惩罚方式呵护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我们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一个教师,要了解惩罚,还要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要罚之有理,罚之有据,罚之有度,罚之有情,这样的惩罚才合情合理,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惩罚才有教育意义。

发表于《江西教育》杂志2004年第七期,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265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274评论 1 2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087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479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782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218评论 1 20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594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6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955评论 1 23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274评论 2 2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03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177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732评论 3 2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5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687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263评论 2 2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189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这一天过完了,我回忆这天的时候,除了单词达到200个,俯卧撑达到97个,别的事那么不清晰。这些变的不一样了,还...
    阿清哥阅读 109评论 0 0
  • 早安。小雨,微风,很冷。 11点50分。已经是响午了,午饭前的一篇心情。 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室外温度也在持续...
    ze乔阅读 132评论 0 0
  • 这是在云南迪庆拍摄的长江,我也到下面感受了一下,没想到长江也能这么疯狂。 临近他才能感受到震撼和冲击。因为需要下N...
    摄小影阅读 499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