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后代子民》第四章中国有些咖啡味 一、梁才贞的故事在继续

这第四章第一部分12000字,写了20天,和第三章40000字用了同样时间。写这一部分看了(清)徐继奢《瀛环志略》(上下册,文言文)《曾国藩传》《石达开评传》《太平天国印书》等书籍,就写的磕磕巴巴,断断续续,也写得痛苦。[难过]


  一、梁才贞的故事在继续

今天的苍梧梨埠镇凤仪村平阳府,真是太热闹了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黄秋妹和王水保结婚生了两个男孩,生大的时候房子外面飞来一对紫色的鹩哥,在屋檐下不停地叫唤,梁才贞说紫色鹩哥叫吉祥,又是成双成对,孩子就叫鹩哥的谐音“了哥”吧,这样黄秋妹和王水保的大儿子就叫“王了哥”了;老二也是个男孩,是春天,春雨连绵。那时候他们刚刚开出几亩水田,梁才贞也说这春雨下得及时,只是梁才贞将“雨”,改为“水”,王水保和黄秋妹的老二就叫“王春水”,王春水今年6岁。黄秋妹、王水保他们加上曹陪阳、曹雨梅,他们一共有四个孩子。曹陪阳已经19岁了,现在在桂平浔州书院读书。梁才贞自己也是浔州书院出来的,他说浔州书院是广西四大最好书院之一,他说浔州先生学问扎实,教学严谨,广西从那里考出来的有好些举人、进士,他自己就是去浔州书院读书后才考上秀才的,以前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上就是读了一年浔州书院就在桂林府试的时候考上秀才了。好在他们从骑楼股街逃出桂平的时候曹陪阳才几岁,在浔州官府没有记录,前年浔州书院招考学生,曹陪阳考了第一名,成了浔州书院的一名领取官府膳食的廪生。廪生不容易的,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才能是“秀才”,而秀才中的第一名才能为“廪生”,又叫“廪膳生”,廪生在明清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曹雨梅今年15岁,她在平阳府里跟着倪莹莹学琴棋书画,绣花缝衣,穿衣打扮。倪莹莹要把自己原来在苏州老家积累的本事、手艺都交给曹雨梅。倪莹莹觉得她的本事可贵可贱,可上可下,逆境中有饭吃,顺时光又有高贵的内涵,女人经过这样捶打才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一个好男人。曹雨梅在倪莹莹关照下一点一点长进,曹雨梅出落成一朵初开的荷花,粉粉的,嫩嫩的,水水的,而每一花瓣又浸出优雅的淡香,让人看后相似花飘醉,闻香也飘醉。

倪莹莹和吴三的大儿子,与黄秋妹、王水保的大儿子了哥相差7个月,他们都11岁,王了哥年头生,吴方通年尾生 。倪莹莹、吴三这孩子把吴三的刚毅,倪莹莹的秀美基因都承接了下来,一出生就是一个唇红齿白,浓眉卓尔的模样,让人喜欢得不行。梁才贞给这孩子起了一个响亮又文气的名字:“方通”,大名就是吴方通,意思是:方方面面都四通八达。倪莹莹和吴三的女儿小名粑粑,只有5岁。粑粑的本名斯斯文文的,叫王馨怡。小名是她自己争取过来的,名字起源于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喜欢扒粘在人身上,像一块糯米糍粑粑,大家就都管她叫粑粑了。粑粑就是霸道,简单,撒娇。喜欢撒娇的人就是不一样,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叫大哥,大姐,二哥、三哥的,她就有叠起来叫哥哥、姐姐。她叫曹陪阳大哥哥,曹雨梅大姐姐,后面就是叫王了哥为二哥哥,吴通方三哥哥,王春水四哥哥。这些哥哥姐姐也都宠着她,只要听到她细细的嗓音,酥酥地叫起哥哥,姐姐的,都将她含在嘴里,宠在心里。

 

每天下午末时,也就是2点,是埠镇凤仪村平阳府,王了哥、吴方通、王春水、粑粑这四只神兽放出来,大闹天空的时候。这几个孩子早上5点起床,吃完早餐学文,梁才贞给他们按照年纪不通上四书五经,或者百家姓、千字文、颜氏治家格言等等。下午学武,主要学习打枪、刀、棍棒、拳术、游泳、骑马等。本来粑粑和几个男孩子有别,她下午学琴棋书画和女红。但是,她拿线总是把丝线弄成一团乱如麻,打成千千结,她拿针还总是扎到手,把自己扎得鬼哭狼嚎。几次下来倪莹莹心痛粑粑,加上吴三又护着粑粑,说倪莹莹;“我闺女,天生穆桂英,不学女红女黑的。来,跟阿叔翻跟斗去!”粑粑就被吴三带到院里的空地上练翻跟斗。没想到粑粑被吴三这一带,一路开挂,从翻跟斗、棍棒、拳术都跟着吴三学得有模有样,看着她这么一个小小年纪妹仔,腾起、扑倒、翻下,又拿起刀枪左右开弓,连王水保都忍不住笑着连连称赞。王水保还让吴三走开,自己还单独教了粑粑几招。粑粑如此小女儿英姿飒爽,不爱红装爱武装,让倪莹莹苦笑,连连摇头。但是,梁才贞、黄秋妹、王水保都笑着给粑粑竖起大拇指夸奖。吴三更是溺爱得不行,有空就抱她,亲她,教她,没空也要挤出时间和粑粑厮混在一起,这么一来粑粑的跟斗翻得更欢、拳术、棍棒利落干净。粑粑的游泳更是不在话下,她的水感好,又不怕水,游泳一学就会,如今一头扎下去,可以在太平河游好几百米。和她一起玩的二哥哥王了哥,三哥哥吴通方,四哥哥王春水见小妹粑粑这么健康矫健,也乐意带着她一起打闹,翻江倒海。

    王了哥、吴通方、王春水、粑粑每天最喜欢玩太平军打清妖的游戏,平常是二哥哥王了哥,和三哥哥吴通方每人带一人,剪刀石头布,赢的是太平军,输了的是清妖对打。有一次他们扮演金田蔡村大败清朝二品武官伊克坦布被斩的游戏,本来是吴通方剪刀石头布输了,他带领王春水要扮演清妖,他要扮演清妖伊克坦布,策马回走坠桥,被王了哥带领的粑粑太平军砍头杀死。但是,吴通方耍小聪明,对王了哥说:“二哥,太平军人少,不好玩,干脆我们全部当太平军一起杀清妖。我们扎了一个草人当伊克坦布,我们一起围攻清妖,砍杀伊克坦布,这样才有气势!”王了哥想了想四个人一起砍杀清妖的确有声势,也就同意了。从那以后四个孩子都是太平军,一起冲锋高喊追杀清妖。

    今天天热,四个孩子玩到太平河上,他们扮演太平军水军,每人一张竹排顺流而下,攻打南京城!

当然,这些太平军打清妖的故事,都是梁才贞给孩子们讲的。

太平河在苍梧梨埠镇凤仪村南边,太平河河面不大,就和一般人村子家门口的小河一样,一眼望到对岸,看着对岸扛着犁耙赶牛回家的男人一步一步沿着小太平河边走回家。太平河水清澈,水流潺潺缓缓,两岸都是青青翠翠的凤尾竹,这四个孩子四张竹排正在河中荡漾。每次玩竹排,粑粑的竹排走在最前面,亲哥三哥哥吴通方在她左边,四哥哥王春水在她右边,二哥哥王了哥跟在粑粑后面,她三个哥哥成了一个铁三角,护卫着粑粑在水中前进。孩子们设定的南京城在太平河的一个500米远的拐弯处,那里有一个岸边石头河滩,孩子们要撑着自己竹排冲到河滩,就算是他们扮演的太平军攻进南京城,这时候二哥哥王了哥就会振臂高举竹篙大喊:“太平军胜利!”其他三个孩子也跟着不停高喊:“太平军胜利!”“太平军胜利!”然后他们冲上河滩蹦呀,跳呀,喊呀。最后,他们又回到竹排,分别把竹排撑回梨埠镇凤仪村,孩子们的攻打南京城的游戏也就玩完了。

刚入夏,孩子们就惦记着水上最刺激游戏:在太平河上攻打的南京城。

这一天,四张竹排,排着箭行队伍在太平河顺流而下,竹排的阵形和往日一样,粑粑竹排打头阵,后面三个哥哥竹排守护着她前行。粑粑的竹排过了一道小桥,冲过几个水浪,粑粑一路顺风顺水,逼近石头滩,只见小粑粑撑着竹篙,她把竹篙的一头顶住岸边石头,另一头指向空中,然后小小的粑粑向燕子一样纵身一跃跳到石头滩上。但是,就在这时候竹篙“咔嚓”一声,中间断裂,粑粑狠狠地被砸到石头上。“哇”的一声,粑粑大哭,她也瘫倒在石头滩上。几个哥哥见状立刻跳上石头滩,他们看见粑粑的膝盖碰到石头上,擦破了一大块皮,还有粑粑又说她屁股痛。几个哥哥吓坏了,立刻把粑粑抬上竹排,撑着竹排返回凤仪村。刚到凤仪村岸边,四哥哥王春水就朝平阳府奔跑,他一边跑一边高喊:“粑粑受伤了,粑粑受伤了!”

黄秋妹、倪莹莹正好在家里,听到王春水喊声从家里跑了出来,她们看见王了哥背着粑粑,吴通方在旁边扶着朝她们跑过来。

倪莹莹、黄秋妹吓坏了,她们脸色煞白,赶紧把粑粑从王了哥身上放下来,仔细检查粑粑身上的伤情。那三个哥哥也知道这次带着妹妹出去玩闯大祸了,他们都傻站在那里,不敢说话,等着大人训斥。

黄秋妹在太平天国当过女兵卒长,打过仗,见无数过死死伤伤。她立刻把粑粑轻轻扑倒放平在地面,脱下粑粑裤子,看着粑粑屁股一大片红色,黄秋妹就微微搬动粑粑大腿,她见两只大腿还能活动自如,黄秋妹又去将粑粑来回侧身,看看粑粑的腰椎、骨盆如何,搬动的时候见粑粑没有剧烈疼痛反映,黄秋妹大大松了一口气,对惊恐万分的倪莹莹说:“还好,腰和骨盆、大腿没有大问题,其他就好办了。”接着黄秋妹又将粑粑翻过身来检查膝盖、小腿,黄秋妹发现粑粑就是膝盖碰到石头擦伤。她就长长舒了一口气对倪莹莹说:“万幸,粑粑,就是膝盖擦伤。”这时黄秋妹看见三个男孩还在那里傻站着,就大声呵斥他们:“还站着干什么,快回去打一桶最冷的井水!”

三个男孩听到命令箭一般地冲了出去。

黄秋妹把粑粑轻轻扶起,放到倪莹莹背上,她们往平阳府倪莹莹的家走去。进家后黄秋妹帮着倪莹莹将粑粑放平在厅里的矮竹床上,就用毛巾粘着凉凉的井水,给粑粑敷屁股,擦膝盖傍边的瘀伤。黄秋妹对倪莹莹说:“铁打扭伤前三天一定要用冰凉的毛巾敷瘀伤,再用冷毛巾粘着铁打药酒敷瘀伤。记住:冷,镇痛、消肿。”

还真的,粑粑背粘着冰凉井水的毛巾轻敷后,哭喊得没有开始那么猛烈了。

梁才贞、王水保、吴三从地里做工回来,王水保、吴三知道粑粑摔伤后,两男人二话不说,抽起一根藤条猛抽三个男孩,把三个孩子身上、腿上抽出一道道血印,然后晚上不给饭吃,在外面罚站到天黑。

夜里,梁才贞偷偷拿着三碗饭菜给三个孩子吃。三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做了错事该罚,不肯吃饭。梁才贞逼着孩子把饭菜吃了下去。

深夜,倪莹莹还不停用毛巾粘着井水、药酒给粑粑敷瘀伤。不久,吴三要替倪莹莹,倪莹莹说你明天还有下地干活,我给粑粑敷就可以了。

吴三弓着身子,看着已经睡熟的粑粑,显出无比柔和的眼光,他轻声轻语地说:“粑粑,不痛哦,阿叔陪着你哦。”

倪莹莹知道吴三最喜欢粑粑了,这时候不让他服侍粑粑,吴三要暴跳如雷的。倪莹莹也就不和他争,她让吴三接替她用毛巾不停地粘着冷水、药酒,给粑粑轻敷。

灯光下,勾勒了一个的父亲的影子,他坐在女儿身边,不停地一起一落给女儿轻敷的画面,怎样形容:疼爱?慈祥?和蔼?都不够呀,那是父亲对儿女山一样的骨肉之情。

十天后,粑粑所有伤痛都好了,这小东西立刻又和那三个哥哥们滚到一起上窜下跳,左右开弓地翻江倒海。

夏收连着夏种到了,这是农忙“双抢”,要抢收抢种。是一年中农民最忙碌的日子。凌晨4点起床割禾,晚上12点才收工。午饭、晚饭都在田头吃,吃完倒在田埂睡半小时,又要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做稻田里割稻子。这一块田刚刚割完稻子,杠犁牵牛的男人立刻过来翻犁晒田,晒两天后马上放水耙田,接着就挑秧插田。每一块田地都是这样抢割抢种。这些年梁才贞、黄秋妹、王水保、吴三、倪莹莹、曹雨梅他们雇了一帮人,连同他们自己在凤仪村开田,买田,如今他们在凤仪村有了百多亩水田。农忙“双抢”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要下田干活,大一点的王了哥、吴通方都要到田里帮割稻子、插秧,小一点的王春水、粑粑要到刚刚割过稻子的田里捡漏下的稻穗,和去秧田里帮忙拔秧苗。他们要一连起早贪黑要干足40天,赶在8月1号汛期来临之前,全部把秧苗插入水田内,这样才算完成“双抢”的农忙季节。

农忙一开始,曹陪阳就从浔州书院赶回凤仪村参加“双抢”。曹陪阳也干满40天抢收抢种。这会,他把手上最后一把秧苗插入水田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一轮红日落在远郊处照耀着这一片广袤的田地,水田刚刚插满新秧,那点点竖竖横横的绿线,和那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秧田,映照在天边灿烂的霞光里,水的光,绿的线,田埂的勾勒,和农人归家的身影,展现在霞光下就是一幅家乡祥和的画卷。曹陪阳腾起无限感慨,他顺口吟唱一首五言绝句《望丰年》:

   

  “霞彩纵横水,

    夕曛阡陌田。

    农夫三顾去,

    秋刈望丰年。”

 

    梁才贞听了曹陪阳吟唱的诗句大赞:“好!好!好!诗意隽永,韵律整齐的绝句。陪阳,你作的诗越发有唐韵宋风,你看这一首,前两句都是名词,砌放在一起,用名词勾画出早、晚美景,高!这是一种艺术手法,和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同出一辙。妙!”

    曹陪阳被梁才贞赞扬得很不好意思,说:“才叔,也就是歪言几句,不值一提。”接着他有些脸色凝重,又说;“才叔,这一年我在浔州书院读书,常常听到同门师兄师弟们议论朝政,他们中不少人都在抨击清廷腐败没落,还有一些激进的说清朝是日落西山,没有几天寿命,有几个同窗甚至提到我们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轩,说他的《资政新篇》里面透出许多光彩夺目的思想,如果当时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能够认真、扎实按照《资政新篇》实施就可以打败清廷,打败曾国藩。他们居然敢说《资政新篇》代表当今世道的发展趋势,很有泰西人(中国古代称西方人为:泰西人)治国的精髓。”

梁才贞听到曹陪阳说这些非常诧异:“浔州书院的学子们这么说的?”

曹陪阳坚定地朝梁才贞点点头。

梁才贞叹了一口气说:“陪阳,我告诉你干王的《资政新篇》不可能在太平天国实施的,也实施不了的。这样吧,我们一边走回去,我一边给你讲讲干王洪仁轩吧。”

曹陪阳满脸兴奋:“我就想听干王洪仁轩了。他的《资质新篇》被清妖曾秃子曾国藩,和他的清妖幕僚赵烈文很推崇。赵烈文看了干王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后说,不要以为太平天国没有人才,还是有人才的。曾秃子也表示赞同。”

    插语解释一下:《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纲领性的书籍。曾国藩和他的最贴心幕僚赵烈文都赏识《资政新篇》。曾国藩,百度这样介绍: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仅是曾国藩最赏识的贴心幕僚,更是唯一一个,在1867年清朝打败太平天国的一片大好形势下,预测50年以内清朝必然灭亡的士大夫文人,结果在往后跨入第44年年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如此这样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的曾国藩,和赵烈文这样有高瞻远瞩的清朝士大夫文人,都这样推崇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可见这书的价值。

梁才贞在给曹陪阳讲干王洪仁轩的故事。梁才贞缓缓地说:“干王洪仁轩,小名谦益,字吉甫。他是天王洪秀全同高祖族弟,小天王洪秀全9岁,两人里巷相接,从会走路起两人就互相串门。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干王洪仁轩他们都是发小,三人从小到大在一起玩,一起读书,后来三人又都当私塾先生。三人中天王洪秀全是头,南王冯云山、干王洪仁轩都听天王的。后来他们一起组织了拜上帝教,一起受洗。干王年纪最小,读书最好。陪阳,你是秀才,是廪生,你当然知道考秀才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天王几次卡在府试,南王冯云山一次不过府试就再也不参加考了,干王考过县试、府试,就差院试没有过,干王洪仁轩读书最好。”

曹陪阳是秀才,是领取官府膳食的廪生,他当然知道考秀才的难处。古代秀才三年一考,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考上秀才和现在考上北大清华差不多,甚至更难。所以当梁才贞说到这里,曹陪阳很自然地点了点头,但是他没有打断梁才贞的话语,继续听着梁才贞说。

梁才贞专心往下讲:“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干王洪仁轩在花县家乡官禄㘵村创立了拜上帝教后,四处到祠堂庙宇砸烂菩萨偶像,还把万世之师孔子的牌位砸了。村里的乡绅、族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村人把他们三人的教籍都给撤销了。三人没有了教职,他们的慰籍就是阅读、背诵唯一的拜上帝教书籍《劝世良言》。这是几年前天王洪秀全去广州参加府试的时候,在被人塞到他手上的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一直放在天王洪秀全的书架上,几年了天王洪秀全从没有阅读过。有一天天王洪秀全的一个朋友突然在书架上发现这本书,借去阅读,还回来的时候对天王洪秀全说,这本书的内容特别奇怪,和他们平常学的四书五经完全不一样。天王洪秀全一看石破惊天,里面讲述的“上帝”“赎罪”“耶稣”等等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居然与他几年前大病一场时的梦境一模一样。他在梦里是天王,是被上帝派到人世间杀魔除妖拯救世界的。于是天王洪秀全就对南王冯云山、干王洪仁轩讲起他的梦境,讲述《劝世良言》,他们三个人都是科举落魄文人,愤世嫉俗,又没有出路。《劝世良言》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门,加上和天王洪秀全的梦境完全重合,他们就按照书中的说的去做,洗礼、尊崇上帝、不信邪神,还创造了拜上帝会。他们还把小册子《劝世良言》里面所有“洪”“全”的文字,全都自行揣摩成赞美天王洪秀全,肯定天王洪秀全的教义条规,得出来的结果就是:耶和华天父上主皇上帝是唯一真神,洪秀全是天王,是耶和华天父上主皇上帝派到人世间拯救当今世界的天王!于是乎就有了前面的毁庙宇,偶像,砸孔子牌位扫除邪神行动。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干王洪仁轩的异端遭到村里族人坚决反对,还把他们三人的教籍都给撤销。无奈之中他们只能继续钻研《劝世良言》,他们发现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从未有先知受人尊重于本乡及家中的”【引自复印本韩山文著《太平天国起义记》29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9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他们觉得找到问题的关键,宣传拜上帝教,一定要出游天下。”

曹陪阳听到这里感叹起来:“天王洪秀全他们既玄乎,又不简单,把这么渺渺茫茫的拜上帝教,居然发展成声势浩荡,纵横华夏近20个省份,历史15年的太平天国。”

梁才贞只是点了的头继续说:“干王家里人听说他要到外地去宣传这不着边际的拜上帝教,坚决反对。洪仁轩的父亲、哥哥说如果他要和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一起到外地宣讲拜上帝教就不认他这个儿子,要将洪仁轩逐出家谱。干王洪仁轩就没有和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去外出宣传教义。后来干王洪仁轩在家乡隔壁清远县谋得一份教师职务,他就一面任私塾,一面暗自宣传拜上帝教,干王洪仁轩在清远任教几年发展拜上帝教会员五、六十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洪仁玕又率家族50多人西上,到广西桂平找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他们赶到广西桂平的时候,太平军已移营。

以后洪仁玕虽多次谋求去广西,都未成功。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两族人在清兵围捕下也起义,洪仁玕赶到时事已失败。他被乡人捉住,挣脱绳索逃亡,干王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二年,也就是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转辗到了香港。他结识瑞典教士韩山文,受洗入教。干王洪仁轩就跟着瑞典主教韩山文学习泰西宗教,也学习泰西的天文、地理、政治等等。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这就是日后他的《资政新篇》的由来。”

曹陪阳非常奇怪梁才贞对干王洪仁轩的了解,问道:“才叔,你怎么知道干王这么多事情?”

梁才贞说:“天国六年,也是咸丰六年,(1856年)天京事变后,我一面四处流浪算命为生,一面十分注意收集太平天国的人和事资料,就为了以后讲给太平天国的后人听。”说到这里梁才贞笑了:“没想到当初的想法现在用上了,今天讲给你听了。”

曹陪阳说:“我们是听着才叔讲太平天国故事长大的。”

梁才贞笑着说:“我也就是这点用了。不过,太平天国的后代还是要知道前辈的英雄伟业的。”

曹陪阳非常赞同地点点头。

梁才贞继续他的干王洪仁轩的故事:“干王洪仁轩到了香港受洗入教,这很关键,香港受洗入教后给了他打开了泰西人的知识大门。你知道香港在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割让英国,香港就成了中西文化交集点,干王在香港了解泰西人的教义、天文、航海、银行、法律、政治等等各个方面文化,让他具备《资政新篇》的思想。反过来干王洪仁轩又与香港的瑞士主教韩山文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主教韩山文听到在中国南京有一个与他们宗教类似,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也觉得非常出奇,就赞助干王200银元路费,让他去南京,去之前还赠送干王洪仁轩几个版本的《诗经•旧约》,其中有德国人翻译《旧约》,英国人,和美国人翻译的《旧约》各一本,还有日历、中国及巴勒斯坦地图、望远镜、温度计、指南针等等一些泰西人的东西。同时瑞典主教韩山文根据干王洪仁轩的描述还写一本英文版的《太平天国起义记》,这书在香港出版,很快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多国发行。《太平天国起义记》也被新闻纸翻译成中文连载,很多人追着看。”

讲到这里他们已经走进平阳府,梁才贞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更加兴奋地对曹陪阳说:“哦,对了,我还藏有一本太平天国时期印的干王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走,到我屋里,我给你看看。”

梁才贞打开柜子拿出两本发黄的旧书,一本就是干王洪仁轩写的《资政新篇》,和一本《天朝天亩制》。梁才贞有些诅丧的口吻说:“这两本书是太平天国治国纲领,可是它们又都没有实施过,如果真能按照这两本书去做,太平天国或者就是另一副样子矣。”

曹陪阳非常诧异地问:“为什么没有实施?”

梁才贞说:“难,《天朝田亩制》《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没有实施的基础。”

曹陪阳非常遗憾地:“唉~”了一声。

梁才贞又说;“太平天国虽然没有实施《天朝田亩制》 《资政新篇》,但是干王洪仁轩的《资质新篇》一本很有见地的书籍。”说着,梁才贞打开书本对曹陪阳说:“你看《资政新篇》开篇就说:’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末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变通为律,则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国,自国而至万邦,亦无不可行矣。”【引自《太平天国印书》(下册)67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听到这里曹陪阳禁不住赞扬道:“集古代先贤老子大智慧!”

“干王还推陈出新!”梁才贞在曹陪阳赞扬后,还补充着说:“干王洪仁轩在《资政新篇》里提出要用法制治国,要向泰西学习建铁路、邮局、银行、医院、报馆;要造火车、火船和各种机械;亦要开矿山、奖励私人发明、保护私人专利、允许国有资源私人投资与国家股份分成。据说天王在干王的建议上批’钦定此策是也’,有的批’此策是也’,有的批一个字’是’,只有在办报馆这一条上批’钦定此策杀绝妖魔行未迟’矣。”

曹陪阳听到这里又忍不住了:“可惜呀,如此好的建议没有实施,不然真的像才叔说的,太平天国说不定能打赢曾妖,统一中国,又造出一个太平盛世的天国!”

“《资政新篇》实施不了,惟然是干王洪仁轩的梦想!”梁才贞竟然斩钉截铁地反驳曹陪阳。

曹陪阳也附和着说:“是也,一个总在战争中挣扎,求生存的太平天国怎么有能力搞建设呢?”

梁才贞又说:“实也怨不得干王洪仁轩也,干王因’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杀敌东王杨秀清,后来韦昌辉又被天王洪秀全命人戳杀,加上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相继失去几位中心领导人物,天王洪秀全见到洪仁轩大喜,’立授福爵,不久乃晋升义爵,加主将,至五月十一日(天历四月初一,阴历四月初九日),前后仅二十日,就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引自郦纯著《洪仁轩》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天王洪秀全就让他坐到东王杨秀清的军师位置。天王于是乎将一个在太平天国没有一寸功劳的同族兄弟洪仁轩,仅仅用20天,又将他从一个来访者,晋升到太平天国二号人物总理朝政。如此腾云驾雾晋升干王,引起太平天国朝内强烈不满,天王洪秀全只好将太平天国的中兴将领陈玉成晋升英王,李秀成晋升忠王,这才平息了一些太平天国老兄弟的怨气。干王洪仁轩虽然名誉在太平天国总理5年朝政,实际上只有1860这一年是总理朝。然这一年当中太平天国正处在溃败的战争状态,无喘息建设的境地,那些邮局、银行、矿山奈何建?更无须谈论铁路、火车矣?太平天国充其量够买一些火轮、洋枪,其他的都是空谈罢了。”

“干王洪仁轩总理朝政5年,如何实际上只有一年?”曹陪阳不懂了。

梁才贞又告诉曹陪阳:“干王掌管太平天国的第二年二月,也就是1862年2月天王洪秀全就下诏设传递奏折的’赉奏官’,这个赉奏官由原来西王肖朝贵的儿子担任,当时幼西王只有16岁,设了赉奏官后一切奏折不用盖干王洪仁轩印章,直接由赉奏官送天王批旨,而且奏折可否进送,也由这个16岁的幼西王定度,干王洪仁轩被罢免矣。”

听到这里,曹陪阳再次禁不住喊出声来:“完了,完了,太平天国如此管理朝政怎能不亡?”

梁才贞看了曹陪阳一眼继续说:“以后干王被派到外地督军,后来又被天王洪秀全任命辅佐幼天王洪天贵福。”讲到这里,梁才贞转问曹陪阳:“你说这样,干王洪仁轩能在太平天国实施《资政新篇》里说的建铁路、银行、邮局、开矿乎?”

曹陪阳非常疑惑地说;“太平天国有些做法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装神弄鬼地为天父、天兄代言,还有东王杨秀清鞭打天王洪秀全,这些都是有悖天理的,但在太平天国居然是理所当然;还有这会又有西幼王16岁理政,莫名其妙。”后来曹陪阳又追问:“《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轩一个人上书的施政纲领,不能实施也就算了,《天朝田亩制》里面提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要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这是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在开始组建拜上帝教的时候就打出来的口号,而且也得到东王杨秀清,和其他所有王的大力拥护,怎么到了天京也实施不了呢?”

梁才贞看了曹陪阳一眼,他也叹了一口气说:“这《天朝田亩制》不能实施,我亦十分奇怪,老在琢磨此事,后来我想是不是因为《天朝田亩制》里面提到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你想想如果你是农民,你肯将你的田地给大家一起耕种?共同分收获?还有你的钱,肯拿出来给大家共同享用吗?肯定不愿意啦?就像我等如今,怎能拿出平阳府的田地给别人来耕种,和别人共同分享收获?”

经梁才贞这么一说,曹陪阳也觉得有道理,曹陪阳说:“才叔,你说得对,是这么一个理。中国从尧舜殷商,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几千年来,我们华夏都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如果到了你的是我的,社稷就乱了,百姓无法过日子,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华夏也经过几次大的变法,比如春秋管仲改革、秦朝商鞅变法、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经过几次变法,都没有将田地拿出来大家一起耕种,你的钱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的说法,想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也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曹陪阳直摇头。

梁才贞倒若有所思地说:“《天朝田亩制》不能实施,还让我想起翼王石达开’按亩输钱米’的事情,那时我还在东王府任簿书,翼王石达开在安徽安庆实施的’按亩输钱米’,依的就是按照土地多寡征粮,不再没收地主土地。翼王依照此乃征收粮,稳定太平天国刚刚占领的农村,翼王也颂声大起,乡民德之。最关键的是不没收地主土地,依照土地多少来’按亩输钱米’,此乃一亩田征收一、二斗谷子,好田二斗,瘦田一斗。从那以后,军粮满仓,百姓饱食。”

曹陪阳听到这里说:“翼王石达开是个清醒人!”

梁才贞继续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兵员增加很多,军需和粮食都呈现短缺,仅粮口一项,在天京每月就要’放米三十余万石’①。由于粮食不足,原来规定的每二十五人,每七日给米二百斤,油七斤,盐七斤。在太平军进军期间,由于’打先锋’,即没收地主钱和粮,以及靠百姓’进贡’的办法,基本上可以解决太平军的食粮和军需,但建都南京后,周围地区,如镇江、扬州,芜湖等地,都成了太平军的占领区,自然没有再’大先锋’的条件了,于是军粮军需的来源就成了问题。开初实行减半发放,后来在部分地区又下令’一概喫粥’。据记载当时’江宁城中一概喫粥,扬州城中煮皮箱充饥’②,原来规定的’礼拜钱米及油盐’,自然也发不出来了。因此,如果不迅速解决军需食粮,太平天国革命就无法继续下去。 ’

’杨秀清派石达开到安徽抚民,重要原因是要石达开在安庆摸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征收粮米的办法。如上所述,石达开在安庆实行“按亩输钱米”的政策,才三四个月,就做到’军用裕,而百姓安之’。杨秀清认为此法可行,所以在石达开回京不久,便以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三人的名义向洪秀全上了一个本章: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如蒙恩准,弟等即颁行诰谕,令该等遵办,解回天京圣库堆积。③’

洪秀全同意这个建议,他的批示是:’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样一来,石达开在安庆总结并实行的“按亩输钱米”就以’照旧交粮纳税’的概括,成了太平天国重要的赋税政策,首先在安徽、江西等地推行,实际包括湖北、江苏等太平天国占领区,基本上都实行这个政策。’这就基本解释了为什么《天朝田亩制》没有实施的情况。 ”【引自苏双碧著《石达开评传》89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曹陪阳听后想了一下说:“看来《天朝田亩制》不能实施有二点:一、是才叔说的’平均’;二、没有社会基础,只能’照旧交粮纳税’。”

梁才贞非常赞同:“然!”

①罗尔刚《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78页,。 ①②《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78页。③《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03—204页。(此引文为《石达开评传》原引文,我没有此书,只有罗尔刚的《太平天国史》故按原文)

    这时候,梁才贞的房门哗啦一下被推开,原来是曹陪阳一帮弟弟妹妹冲了进来,那个粑粑更是过分,她直接跑到曹陪阳面前,一个跃起,就抱住曹陪阳,扒在曹陪阳身上,真像块糯米粑粑一样,粘在曹陪阳胸前,王了哥、吴方通抬着一只木桶,禾王春水也跑了进来。

粑粑叽叽喳喳,非常激动地指着木桶叫开:“大哥哥,大哥哥,我们抓到大蛇,在木桶里。”

曹陪阳一边抱住粑粑,一边朝木桶张望,梁才贞看了蛇后大吃一惊;“银包铁,剧毒!你们怎么抓到的?”

原来这几个孩子抓到一条银环蛇,有10多斤重,广西人叫它“银包铁”,蛇头已经被砸烂了。

粑粑又叫起来:“是我看到的!”

王了哥说:“割完禾,我们几个跑到后山去玩,突然粑粑大叫’蛇,蛇——呀!我就看到它,我和方通、春水搬起石头砸死它了,回来就用木桶装着。”

梁才贞看着这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真不知道说该夸他们,还是该骂他们,想想如果孩子们被这大毒蛇咬了怎么办呀?梁才贞倒抽一口冷气,他看看这几个孩子,又看看木桶里的毒蛇,好一会梁才贞才想起问:“你们阿叔、阿妈知道吗?”

又是粑粑抢着说:“我们用木桶装好,就跑到这里来了,阿爸阿妈还不知道。”

梁才贞说:“今晚我们熬蛇汤吃。”但是,梁才贞心里想着这帮孩子长大了,四处乱跑,这里山多,蛇多,要给他们每个孩子腿上扎绑带,要让他们爬山的时候要带着竹竿,四处敲打。梁才贞满脑子的都是要给他们,要给他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78,535评论 1 17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26,654评论 1 14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8评论 0 10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78评论 0 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21,835评论 0 14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936评论 0 8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10,714评论 2 16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49评论 0 78
  • 想象着我的养父在大火中拼命挣扎,窒息,最后皮肤化为焦炭。我心中就已经是抑制不住地欢快,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爱写小说的胖达阅读 8,667评论 5 11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11,938评论 0 13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10,675评论 1 1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11,478评论 0 128
  • 白月光回国,霸总把我这个替身辞退。还一脸阴沉的警告我。[不要出现在思思面前, 不然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生不如死。]我...
    爱写小说的胖达阅读 6,331评论 0 1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9,135评论 2 1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12,252评论 3 1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7,971评论 0 3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8,186评论 0 7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12,725评论 2 13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13,357评论 2 13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