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天: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精进》读书记录

点进去看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梨生》

许多人在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可能陷入一些看似无法挣脱的困境,而身边似乎总是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能够轻易摆脱这种困境?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变成这样厉害的人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理学博士采铜在《精进》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些答案,“精进”一词是来自佛教,意为“努力向善向上”,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可以作为我们奋斗路上的一本工具书。

一、时间

一个人怎么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时间,因对待时间的态度、方式不同而取得的成就不同。所以要树立对待时间的正确态度。

孩童对任何事情的“郑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孩子在用“郑重”的态度玩耍,反倒是我们成年人在用戏谑的、游戏的态度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民国学者梁漱溟先生解释说,郑重是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这与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的时间视角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树立一种“延伸的当下感”,可以从当下审视过去,也可以是未来存在当下,具有囊括过去与未来的包容性。

要用更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时间。在这个基础上,林德沃也提出了十条对待时间的建议:

1、生活在当下;

2、严肃地对待时间;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

7、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9、视未来在于当下;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除了这些对待时间的观点,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还划分了不同时间视角的人,他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怀有不同的态度。

1、拥有积极过去视角的人,以积极心态往回看,对现在拥有的怀有感恩之心,但是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2、拥有消极过去视角的人,以消极心态看待过去,往往会陷入伤害和负面经历的回忆中;

3、拥有享乐主义视角的人,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想要尽情享受当下;

4、拥有宿命论视角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

5、拥有未来视角的人,具有前瞻性,他们更关注未来目标,当下幸福感并不高。

这五种视角,各有利弊,津巴多建议我们要采用混合折中的方法来使用,多采纳积极过去、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之中找到平衡,根据不同的实际场景加以灵活选择,如在工作中采用未来视角,生活上采用享乐视角,和家人相处则采用积极过去视角。

了解了什么是正确的面对时间的态度,我们就应该为自己掌握的时间设定一个目标。将5年时间设为一个目标的阶段。

目标的设定上处理好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比如说,你计划自己未来五年的职位,不要泛泛空谈“比现在更好”,而是要细化,“要在世界五百强公司做到管理层,薪水要比现在高二倍”。将你的目标细化,实现起来也更加有目的性。

2.降低近期未来中“非期望行为”的便利,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让你近期影响目标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逼迫自己停止在这些无关的行为上寻求满足,转而坚持长远目标。比如,把自己的手机微信退出,关闭朋友圈,避免自己时不时就要看看手机消息的坏毛病。即便是最后可能又会再次打开、登录,但是因为中间流程的繁琐,增加了挑战的难度,也便增加专注的可能性。

二、选择

有了正确的时间态度,时间适当的计划,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积累效应的事情。

物理学中,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作者采铜通过借用物理学中“半衰期”的概念,提出了采铜定律。

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收益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半衰期就是完成这件事带来的收益的持续时间长度。

半衰期长就是指它带来的效益时间长;半衰期短,指这件事情带来的效益时间短。

采铜定律建议我们要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其实,这与李笑来提出的“积累”理论一样。

我们完成半衰期长的事情,其收益在长时间内存在,多次完成后就形成了积累。即便每一件事情的收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半衰期够长,我们就可以让这个效益传递下去。积累的作用一旦显现,这些就会成为未来成功的一块基石。

同样的,半衰期的概念可以用来衡量“经典”。阅读经典作品,我们获得收益的半衰期长,可以产生积累效应;沉溺于无效的网络文章,虽然刚阅读完会觉得道理满满,但是却因为其半衰期短,收益很快就衰退。这就能够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多阅读一些经典。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长期的历久弥新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像生活中的信息噪音一样。

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事先考虑下它的收益半衰期。

在明确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并且设定了我们目标的时限,确定了我们要做的事情类型之后,我们还要提升时间的使用质量。

时间不需要管理,也无法管理,需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转变我们对时间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质量,把握时间的节奏。

要合理分配时间,在生活的时候放慢时间,尽情体会时间的流逝,在工作的时候加快效率,完成工作。这样松弛有度的使用时间,如同交响乐,有慢板乐章,也有急促的高潮。

对于工作中的常规事物,体力劳动,和别人无法统一的看法,重复性的活动等,这些我们可以尽量追求快速。

而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事情,与家人共享的美好时光,欣赏艺术品等活动,我们则要过得慢一些。

此外,时间的快慢决定了时间节奏,利用时间的深浅则决定了时间的质量。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经验:全神贯注的做一件创造性的事情,尽情沉浸在里面,全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进入这种“心流”的状态,即便是时间很短,我们获得的满足感也很强烈,这正是因为我们达到了时间使用的“深度”要求。

要想实现时间的深度,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在闲暇的时候,专心投入自己的爱好,实现对时间的高质量利用,这样我们在爱好上的成就也许会让我们吃惊。

我们的人生每天都面临着众多的选择,仅仅一个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要从终极的根本问题出发,把人生的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一个人在自己内心树立了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了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就反映了他有一个怎样的格局。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他们如何做出选择。

采铜自己提出了4个层次的格局,

零度格局:没有目标,只是追求当下的潮流。人们成为盲众,看到的是幻象和噪声;

一度格局: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一度格局下,人们看到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

二度格局: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二度格局下,人们看到了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

三度格局:以改进社会,增强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第三个格局的至善之人,则看到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

比如,伟大的史怀哲说过: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同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我们也许无法达到这么高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在现有的格局之上,前进一步,稍微地要求高一点,往上走一点,这样我们也许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使目标更崇高一点,不妨先回忆一下本周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记住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如果这种感受是充实快乐的,那我们就要追求这种感受。然后不断地思考,用什么来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可以持续地获得这种愉快感。

明确了自己的最高目标以后,我们要勇于说不,选择那些真正特别的事情。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只为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付出时间。

只要我们勇敢一点,为自己树立崇高一点的目标,勇于说不,我们就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更完美的决定。

我们常常陷入选择的困局。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客观事实,还有各种惯性思维背后的隐含假设。

比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公司做着无关紧要的工作,他渴望去大城市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水平所限,内心十分的焦虑、自卑,没有勇气做出选择。

对这个案例,作者采铜分析到,这位学生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给自己设置了众多的隐形假设。比如,工作只能一成不变;只有大城市才能找到好工作;没法改变就是个人懦弱的表现。这些都是他自己添加的思维局限,让自己只能看见两三个“可见选项”,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我们自己也常常被生活中的隐含假设所蒙蔽。

其中,这四种隐含假设十分常见:

1.赛道假设:认为人生就是漫长、设定好的比赛项目,获胜者寥寥无几。

2.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的经历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3.僵固型心智:认为自己天赋不够,智商平平,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4.零和博弈:很少思考双赢的方案,总想着从别人那里夺取利益。

面对生活中的隐含假设,采铜提出了三种思维框架,来寻找新的可能。

1.目标闲置。不妨把我们面临的问题暂时放一放,用其他思路去思考,重组时间,让我们的时间更加灵活,在生活,学业和事业之间转战腾挪,解决问题。

2.能力嫁接。我们应该认识到,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努力发现可选择事物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各种方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面对学习新知识的困难,我们要融会贯通,用我们最擅长的东西,助力我们新任务的解决。

3.特性改造。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掌控度和自由度。不妨把被动的“消费型兴趣”改造成主动的“生产型兴趣”,同时对我们的工作做出创造性的改造,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精细化思考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面对众多选择,却无从下手的问题。

精细化思考就是要求我们从事物不同的方面深入了解,细致分析,通过综合评估,和分析结果得出自己的答案。

采铜介绍了维度分析法。以选择工作机会为例:

第一步,要思考根本性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工作,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从源头上定义问题;

第二步,找出所有的工作特性,列举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比如说收入、发展机会、工作地点等因素;

第三步就是在列举的这些因素中进行筛选,赋予不同的因素不同的分值,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最后一步,便是将这些因素的分数汇总起来,对比总分让我们做出精准的选择。

对于感情喜好比较强烈或者复杂程度较高,牵涉面过广的情况。可以考虑拇指法则。

拇指法则指由经验形成的、只考虑少数因素的简单规则,比较适合处理感情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持续选择的过程。我们做出的选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针对人生的变化,对选择进行合理的调整。

重新选择并不意味着重新开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恒久不变的内在,比如说兴趣,天赋、动机和能力,这些并不会因为选择改变而发生改变。

利用这些不会改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把以前的生活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经历串联起来。

自我不是凝固的,而是在我们的内在不变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展,不断的选择,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也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并为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不断选择,这是人生的常态。

三、行动

开始就好,即刻行动,种一棵苹果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只要你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

马上行动,先从必要的小事做起,这是我们最注重的一条行为法则。

否则,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慢慢无法忍受,情绪上的问题也会开始爆发,和别人的关系也会变差,生活开始失控。

可以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的迭代优化来完成一个项目,达成一个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与其在准备中消耗,不如利用我们的精力,先做出一个简单的产品,将这个产品推到公众前面,展示出来,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批评。

反馈也许会有肯定,也许会有否定,甚至有批评,不必担心别人的批评和反对,这种恐惧只会阻碍我们前进。

最重要是,要不断地获取大家的反馈,然后在反馈中将产品进行优化。

对产品进行修正,进行产品迭代需要勇气,自我推翻、自我修正更需要勇气。

不能够沉浸于过去付出努力的回忆之中,要真诚地接受反馈,开始修正自己的产品。

在不断的修正中,产品会逐步完善,慢慢地成为一个完善的作品。

当然,马上行动仍然是最开始的那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在切换不同类型的任务时,会产生转换损耗。

选择恰当的中断点,就成为了多任务工作的重点,而多任务切换,也变成了“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为了更好的选择中断点,作者采铜提出了一个任务分解的三明治模型。

中间的金枪鱼肉泥部分代表了任务中最棘手最困难的部分,即“核心思考区”。其它外层部分是“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性动作区”。

当解决“核心思考区”的问题时,需要我们集中精力,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当我们进行任务切换时,万不可把切换的中断点选择在“核心思考区”,而是应该选择三明治模型的其他不重要部分——操作性动作区间或支持性思考区间。

例如当我们要制作一个ppt展示文件时,第一步应该是构想整个ppt的框架,这是我们要进行的核心思考区。此时,我们需要非常的专注,不能够随意地中断。

等完成这一个部分,开始寻找素材,填充具体内容的时候,我们便进入了支持性思考区和操作动作区,这个时候我们并不介意被打断,因为我们知道,此时中断造成的损耗并不大。

图层工作法,可以更好地避免任务切换造成的损耗。根据任务认知类型的不同,将不同任务的相同部分集中起来一起完成。

就像在photoshop里一样,在每一个图层处理同一性质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同性质工作之间切换造成的损耗。

“图层工作法”是完成复杂项目的基础,甚至是有效的战术,对于习惯制造简单产品的我们来说,它也是帮助我们迈向更高行动力的一架梯子。

在行动中反省,在行动中总结经验才是更重要的。想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我们还要学习向自己提问,学习深度解码。

行动实践以后的总结复盘,与行动之前的思考同样重要,因此反思之后我们也要三行而后思。

行动科学家唐纳德•舍恩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让行动的脚步先于思考,只有亲身去做了,才能从过程中学到经验。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够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反思,积累的经验才能够指导实践。

行动之后的反思,其实就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我们需要通过细致的反思,将那些不可言说的知识,用语言归纳总结出来,而这些知识一旦被我们俘获,就可以重复利用,或者是迁移到其他场景之中。

我们可以在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等方面来反思项目的实践过程。

给自己提出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同时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反思才是有价值的。

当然反思的时候还有3个关键点要注意:

第一,反思要及时。完成任务以后我们的脑海中保存着实践过程中的大量细节。此时将这些细节回忆一下,即便是很短的时间,收获也是巨大的。

第二,要弄清楚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我们要了解整个事件是怎样运行的,其中的关键点、推动点、阻力点都是哪些?以便在以后的相似事件中更好地掌控事情的发展态势。

第三,我们要注意意外事件。任何项目都会出现意外,保持对意外事件的敏感性,可以克服我们思维上的惰性,拓展我们的认知和行动边界。

向自己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向自己提问是每个学习者最应该学会的技能,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探索会成为我们自我学习的驱动力。

四、学习

一般来说,我们的学习过程分为:

制订计划:为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看完一本书;

实施学习:按照计划实行,并把学习的知识记录在笔记中;

回顾和整理:整理回顾自己的笔记,让要点更加系统。

能做到这三点的学习者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但是从问题出发的建构式学习方法更胜一筹。

建构式学习法,即提问者学习从困惑出发,主动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合新问题,学习新的必要知识,在头脑中丰富原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过程中,我们的角色相当被动,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和“搬运者”,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精确性、完整性被认为至关重要,而我们的心智,包括原有的知识体系、方法、观念乃至困惑却都被忽略,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构式学习启发我们,不妨多思考几个问题:

1.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哪些?

2.我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原有的知识有什么补充?

3.还有那些是未知的,我要学习?

4.有哪些问题我要长久关注,以此实现对这个领域的深入了解。

这样,在自己设定的问题的指引下,建构式学习者积极探索,把新知和旧识糅合起来,建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可以连续不断地构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网络。

此外,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无限地探索下去。这也体现了我们提问学习的另一个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以贯之的思考路径,实现学习的连续性。

下次学习新的知识之前,我们不妨先向自己提问,向别人提问,向高手求教,把学习的节奏掌控在自己手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码”也因人而异,视角的不同,对于同样的信息,每个人解码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一般不外乎三个层次:

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它是怎么构成的?效果如何实现?(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对表达手法的研究)

最高层次的解码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具备“作家视角”,在观看影片时具备“导演视角”。站立在创造者的角度来欣赏一部作品,对其使用的手法、形式和结构有更好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要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扩展来适应问题的需要。深层次处理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解码”工作,它更为主动和主观,更深入事物的肌理。

对信息进行有效地解码决定了对信息的掌握效果。如何做一个高层次的“解码者”呢?作者采铜给我们指出了三条解码的“入口”。

不只是找结论,还要找过程。即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还要知道结果是怎么来的。

不只是做归纳,还要做延展。即考虑在另一个情境当中、另一个问题之下是否仍然适用。

不只是比较相似处,还要比较不同处。看出不同来,才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

怎么才能算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取决于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调用多少知识,让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比没被调用过的知识,曾经被调用过的知识,在今后更有可能被调用。一个学习者的思维独特性,取决于他有多大的能力启动和调用多少知识。

基于这些,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习,“做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在不断地在调动知识。

在学习的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中,学习的终点是应用。

“做中学”就是将知识技能化,然后不断的锻炼这个技能,最后我们也就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五、思维

对知识的操练是有章法可循的,我们可以尝试以这三种方法进行知识操练:

1、写作式操练

写作,是典型的知识重构活动。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满足于表面理解,但写作时,必须调用知识与知识间的深层关联,否则无法自如地将素材组织起来,这个重构过程,对我们知识的编码和输出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写作的另一个优点是获得反馈,其他人对你的评论也许包含有价值的观点。高质量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错误。想要获得高质量反馈,我们可以寻找“写作同伴”或者把经典作品当作老师,如此反复练习。

2、游戏式操练

如果我们把对知识的操练变成一种游戏,就会具有非常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同时,游戏又能摆脱现实规则的制约,使我们有可能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下应用我们的知识。以棋牌为例,它训练了我们的心算能力。

3、设计式操练

针对某个问题,调用已有知识,设计出解决方案。这种操练可以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总之,知识的操练不仅涉及调用和提取,更是创造性的建构,使我们不得不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境和问题进行细微地观察,并致力于两者之间的融合。

学习高手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是不同学科的知识摆在一起,然后通过分析、对比它们之间的潜在关联。甚至,当他们把素材摆在一起时,长久学习形成的潜意识便会自觉推动,让他们之间的隐藏关系浮出水面。

采铜介绍了三种知识融合的方式:

1、迁移

被誉为药物代谢之父的伯纳德•布罗迪,在寻找治疗疟疾药物的紧急研究中,将自己以前学过的染料知识运用到药物测定之中,引发了药理学的革命。这体现了知识迁移的力量。在专业领域,再厉害的学者都可能会受制于专业壁垒,无法看到更广阔的疆域,但是在实践领域,人们容易实现融会贯通,将一个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

2、印证

不同领域的知识自有其相似的原理,它们会在完全不同的领域相互印证融合,这个过程中潜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充分准备素材,广泛涉猎,积累各领域知识,我们就能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发现相互印证的部分。

3、互补

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找到不同的分析角度和论证方法,多者相互补充,就能让我们对一个议题形成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将知识相互融合的关键,是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在表面互不相关的知识背后发现他们潜在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隐含的联系。

我们的大脑需要简化,这个简化包括三个层次:我们接受的信息要简化,输出的信息要简化,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信息更要简化。

如何简化信息源?

可以用时间衡量信息源的价值,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筛选信息。

1、要选择可信赖的信息源,选择专业、“有品位”的信息源头。不盲目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2、更加重视思考的基础材料:事实。各种评论和观点虽然给我们启发,但是也会影响我们自己思考。

3、尝试定期“闭关”,以屏蔽外界纷扰。过滤掉一些分散我们精力但却无用的信息,以简化我们接受的信息。

如何做出简洁反馈?

接收到信息之后,要有清晰的思考,力求简洁地表达出来,比如写作的时候删除多余的字,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单表达的习惯,这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

简洁并不意味着简单,它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是某种合理的适度。要想达到这个适度点,我们就要对自己和他人有深入的理解。

作者采铜从三个方面探索简化思维之道。

第一,在了解的基础上删减,把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第二,基于深入的了解,把信息压缩起来,表达出更多的内涵。

第三,在了解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的模式,在现象之间建立联结,并压缩归并。

只有这样做,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清晰简单,达到简洁的境界,就会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来思考。

《创意的生成》一书提出了借用“潜意识”工作的方法:

1、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资料,开始构造初试创意;

3、中断有意识的思考,开始借用潜意识思考;

4、等待潜意识“灵光”乍现;

5、改造这个灵感,使之切实可用。

潜意识是很傲娇的,重点是我们要给它喂足够多的资料,尊重它的脾性,我们可以同时利用洗澡、散步、坐车等“暗时间”进行潜意识思考。因为此时,我们脑中负责监控的那个小人刚好不在岗,负责生产的小人就会自由地发挥,产生灵感。

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轨迹会让人灵感枯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混乱、随机或意外的事件引入生活,通过混乱颠覆固有的、模式化的思维习惯,最终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

混乱不仅对个人的创造力有利,而且对一个团队的创造力也是有利的。当然,这种杂乱和混乱是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的,可以和有序的工作结合起来,比如,改变上下班的路线,尝试和不同的同事共进午餐等。

可以尝试把繁杂的思考变成图解,不仅更加直观,而且分担了人脑工作记忆的负荷,使得工作记忆空间更大,更有利于思考。

越是抽象的研究,图解思考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大,它可以参与思维的推进和创造过程,为我们的思考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图解思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采铜提醒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坚持这个基本原则:基于所思考的内容本身,自行创造或设计与其匹配的图形样式,做到不拘一格。

常见的图示类型有流程图和结构图,

思考有一个维度是周密。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密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但是因为特殊事件、证实偏见(指人们普遍偏好能够验证假设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经验限制等思维上的定势,我们很难做到思考周全。

为了实现周全思考的目标,作者采铜向我们介绍了思维的工具:“矩阵”和“清单”。

1、矩阵思考法

矩阵思考法,即把你所思考的几种事物的特点或维度,填充到一个个的表格里进行组合比较,分析比较哪种结果会更有利于周密思考。比较有代表性的表格形式是“形态分析表格”,是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维基发明的激发创意产生的有效工具,其具体过程如下:

抽象出尽可能多而完整的维度;

对每个维度进行取反、细分,构成维度矩阵;

在维度矩阵中根据不同维度表现值进行组合,比较各个组合优劣。

2、清单穷举法

清单穷举法,即用穷举的方法来扩展思维,帮助你的思考达到基本的周密。列举清单的时候不要带有批判的眼光,宁愿把清单列举到冗杂,以免遗漏;然后将重复的选项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的精华。

人的思维不是凝固的,而是像河流那样流动着。所以,以天赋和智商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粗暴并且不科学的。

不努力,江郎也会才尽;努力的话,笨鸟也有可能先飞。人与人的差异可以通过后天来弥补,大脑在强大的思维工具帮助下,可能强大得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只管相信你自己,用你的思维去创造奇迹。

六、才能

心理学家认为,“才能”是自发地重复出现并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情感或者行为模式。

部分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才能”是“每个人普遍具有的,可以不断发展的”,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且频繁使用,我们就能达到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人跟人之间存在天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不可逾越,反而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人跟人在努力程度上的差异,确实有天壤之别。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我们对努力的不重视。

“努力”并不是简单的用力、使劲,也不只是意志的较量。它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性活动。它的策略性体现在我们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等多方面。

换句话说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也是需要学习的。

“努力”的策略性要求我们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木桶理论最初是用来跟团队管理做类比的,它的使用场景是团队。

决定一个团队绩效的,往往是最弱那个成员负责的部分取得的成绩。具体到个人,面面俱到、无一专“全面”并没有意义,而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个人的发展却至关重要。

发展一种才能时,会先后进入三个阶段:

缓慢起步期、快速上升期以及高原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够专注,我们很可能永远停留在缓慢起步期。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就“死”掉了,一部分人到达了快速提升期,但只有极少数专注的人到达了高原期,可以一览众山小。正如现实生活中,只有专注投入并且走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至于我们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采铜提醒我们,一种解决方法是:寻找并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这让我们终生收益。

专注的天敌是凡事苟且将就,想要发展出自己的优势,就要绝不苟且,追求完美。

追求极致是态度,但是人不可能事事尽善尽美,努力的首要秘籍在于“舍弃”

选取一件对你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竭尽所能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

其余次要的事情,用合格的标准完成就够了;

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则能不做就不做。

我们在专注于自己专业的同时,不妨拿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广泛涉猎,捕捉未来的发展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竞技体育的案例告诉我们,人是需要对手的。我们的成长也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挑战的刺激。

正所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如果总在自己的舒适区徘徊,绝对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

如果希望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我们必须迎接挑战,甚至要为自己设计挑战。

具体到学习这件事上,我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提取强度”(retrievalstrength)来测试自己,刻意增加难度,给自己增加一点小障碍,比如学完一个知识点,过一段时间后再做相应的练习,而不是立刻做。

此外,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而要主动突破,仅仅完成基础内容是不够的。

等到克服一定难度到达又一个舒适区的时候,就可以再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样你的能力就会呈阶梯式上升。

当我们做到上面的要求,最后会发现,坚持到底是这一切的基础。

专注发展才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持之以恒。

不过,坚持到底并不一定就是“苦兮兮”的事情,用“兴趣”驱动我们去坚持更为有效。我们不必在为某件事努力之前,就大谈意志力的重要。

事实上,一个人意志力的承载强度是有限的,一旦到达一个极限值,就会崩盘,以致彻底放弃这件事。

一件事能吸引你坚持下去,一定是因为它给你带来的丰盈感和满足感。如果坚持得很痛苦,你所坚持的往往并不是对的事情。

也许你会说自己有很多“兴趣”,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哪个才是你真正的兴趣?作者采铜告诉我们改变这样的局面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不再执着于兴趣,不妨先努力做事,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有了乐趣,你自然会喜欢上这件事。

第二,“浸润式”投入,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用温暖的情感、良好的心理体验、理性的思维去体会这件事的魅力。

第三,持续互动,把单向的信息获取转变为双向的信息演绎,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做这件事,从而产生持续的乐趣。

做到这三点,我们就会勇往直前,而不是被“意志力”鞭策着前进。

做主动探索的学习者。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对一个有抱负的学习者来说,最关键的转变,是要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进而从学习者转变为探索者。

你应该以创造为目标,这不仅能促进你对知识的深层掌握,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你的潜能。

《精进》一书给大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资源

学校的资源绝不仅仅指它所提供给你的课程和学分,还包括图书馆、老师、学长学姐等社交圈。

2、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比如各个高校的公开课、电子图书馆、学术论文数据库等,首要的问题是,明确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要学什么。

3、不怕失败,主动试错

大学期间有宽松的环境和充裕的时间,即便是出错了,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相比工作后的试错成本,大学是一个人人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大学生要抓住这个时期多多尝试,不断试错。

4、评估自己智力资产价值

自我教育者要定期审视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实践中的价值。不能过于功利,只学实用功利的知识,而拒绝大众认为的“无用之学”。为了避免“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尴尬情况,我们要看出象牙塔之外的世界,要保持对现实社会世界的敏感性,观察和发觉市场上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知识,学习它,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驱。

我们可以把实用类的书看作工具,把素养类的书,比如科学、艺术、哲学、社科等知识看作原料,如果你只有工具而没有原料,怎么可能做出一桌美食呢?

我们要清楚自己缺乏的是哪类知识,实用类还是素养类?还是两者都要补充?

5、以创造为目的

大学里,分数不再单单是对你考卷成绩的衡量,其他一些创造性活动也会为你加分,比如参加创意大赛、撰写研究论文、搞搞小发明等。

以创作为目的,不仅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能大大的挖掘自己的潜力。

七、成功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网络游戏,那么在校生活就好比是游戏的“新手村”或者“游乐场”,老师为我们准备了挑战也提供了答案;但是进入社会,就如同进入了“荒野模式”,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折磨着我们。我们需要自己寻求方法解决,荒野求生模式要求我们,从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开始,经过一番探索,然后回归现实。

作者提醒我们掌握以下要旨,可以更好地求解现实问题:

1、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表述

我们要在对现实深入、缜密的思考基础上,深究问题的本质,对问题进行定义。

2、完全独立的思考问题

遇到问题不妨先主动思考分析、提出假设,然后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探索论证。

3、继续思考

找到了相关联的知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克服自己的认知偏见,在头脑中深入地思考,甚至和别人交流意见,实现对新信息的解读。

4、提出假设性的理论和模型

构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把问题简化到最本质的层面。

5、修正理论

提出的理论也许不完美,我们更要不断地扩展情境,修正问题中的bug,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

6、关注细节,通盘考虑

找到一种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7、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问题中思考现实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用理论来求解现实问题。

独特性意味着我们的形象、个性、知识、经验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是无法复制,为这个世界的多元性增加了新的价值。

坚持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就是坚持我们最好的竞争力。

如果我们拼命迎合主流,也许有机会被认同,但是更可能被忽视。

在被现实打磨的漫长岁月中,我们要捍卫自己与众不同的部分,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独特而不是从众让你我不可替代、更容易被别人发现和记住。

我们应该拒绝他人给自己贴的标签,不必为了迎合主流而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追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独特人生的权利。

战略管理领域有一种观点:最好的竞争策略并不是怎么跟其他人激烈竞争,而是开创出一条独一无二、少有人走的路。

战略管理大师波特说过,“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

如果我们找到一条别人还没有走过的路,而且这条路适合,只要把这条路走完,就是自己人生的赢家。我们是创造成功的人,而不是复制成功的人。

全书总结

1.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2.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找到最佳选项;

3.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增长智慧;

4.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成为高段位学习者;

5.了解潜意识特性,借助思维工具的帮助,突破大脑限制;

6.优化个人资源,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人;

7.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

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不可能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你,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找到几个可以现在使用的。

比如开始调整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在阅读时保持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尝试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且可能会有未来收益的爱好等。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并且不断反思,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们一定要牢记,只有采取行动才算真正完成了一本实用类书籍的阅读。

附:思考与讨论1:

你现在的时间视角是怎样的?你是否喜欢自己当下做的事情?是否常常沉浸在怀念过去、恐惧未来的情绪中?

拿出纸笔,写下你想象中的五年后的自己,越具体越好,比如说薪资多少,职位高低。然后开始思考,你要现在积累些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是打算长期保留的?你为它付出了那些努力?你打算今后如何投入这项爱好呢?

你最崇高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现在的格局是那一层?如果要提升一点层次,你会怎么做呢? 

思考与讨论2:

你生活中的哪些小事是可以立马解决的?不妨现在解决它。

你做过的那些选择是否是你精细化思考的结果,还是你一时冲动做的决定?你准备怎么来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选择呢?

如果现在没有重要的选择,你不妨推出自己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比如说,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搭建博客等等。记住,我们一开始不需要做得多好,只需要推出产品,接受大家的反馈,然后修正它。

在面对多任务时,你是怎么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的呢?你觉得“图层工作法”是不是真的有效呢?  

思考与讨论3:

1.回忆下,最近发生在你身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你是怎么解决的?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是否有可以预防这件事发生的方法?

2.你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哪些?你是否尝试寻找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科的问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3.你有没有关注最近的热门事件?它是否是高质量的信息源呢?你是不是花费了太多注意力在无关的事情上,你要怎么改善呢?

思考与讨论4

  试着用图形的方式把你最近了解到的信息表达出来。面对这些信息,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如果没有答案,不妨休息下,做点其他的事情,过段时间从新考虑,是否有新的发现?

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要怎么才能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你最近觉得“差不多”的事情有哪些?它们真得够完美了吗?

思考与讨论5:

你的优势是否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没有,你准备怎么设计一个挑战来训练它呢?不妨写下你的具体训练计划。

你对现在的工作有兴趣吗?为什么呢?不妨深入了解下你的行业,寻找可以有所突破的领域,你也许会有更多的兴趣。

网上有哪些对你工作有益的资源,你也许可以从加强职场软件开始。在工作和业余兴趣中,你有没有独特的看法,有什么想尝试的比较酷的想法?不妨去试试。

此文摘自心理学博士采铜《精进一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829评论 1 3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603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846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600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80评论 3 27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95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36评论 2 2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62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53评论 0 22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42评论 2 2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47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90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93评论 3 22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8评论 0 18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64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2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