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会说,一个人若是一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奋斗一辈子,该有多美妙!我不敢夸下海口说“一生”“一辈子”,但最起码我找到了这个目标,那就是PD----正面管教!
刚开始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内心有点疑惑,甚至排斥,“正面”尚可理解为正向的,积极的;“管教”历古以来就含有些许“管束”之意的贬义。这是个什么学问?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2016年走进了扬州辰妈正面管教的课堂。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一场“鼓励与表扬”的读书会为我打开了PD的大门。你能想象西方缜密的逻辑思维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竟人性化到直接给予工具?而且是52个!一个工具学习完后,我才了解原来“鼓励”在于长期教育效果,培养孩子“自信”;而我们平时一直张口就来的“表扬”给予孩子的竟是“他信”。我将“鼓励”的工具用在我孩子身上,用在我学生身上,用在我丈夫身上,甚至出门打车用在出租车司机身上!当我看到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可以化解即将而来的矛盾,我坚定了要去走进系统课课堂,去进行系统化学习,真正了解PD,接触PD。
三天的家长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上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这些互动式的体验活动,让我们作为家长立刻感同身受。课堂上,我们完全放开自己,尊重内心的声音,努力去学习PD的理念和工具。事实上,那一期系统课后,我们发现已经成长了不少,我们都改变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学会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和善而坚定地处理挑战。我的家人说我变得淡定了,有耐心了,我的孩子会跟我沟通他的感受和想法,同时能理解我的感受。中国有句古话“家和万事兴”,用PD式语言就是“感觉好,做的好”。
趁着感觉好,我越来越想记录下当我解决每一个挑战后内心的成就感。于是,我开始写践行记录。当发生一个挑战,我内心甚至窃喜“机会来了!”52个工具就像一个图像在我脑海里任我搜寻。每一次践行记录的分享,也为我带来一些朋友的“育儿挑战疑惑”,她们会向我抱怨孩子的挑战,并期待给到建议。渐渐地,我发现,更多的时候我停留的是在解决孩子的行为表层上,更多时候却没有关注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信念。我还发现,我会以自己认为的正确的理念去教导别人,可是经常会形成辩论赛。于是,我毅然选择继续学习,参加了去年美国导师Lori在扬州的讲师认证班。践行分享,是第一步;带导和教,也是一次更好的学习。三天的讲师班,让我对PD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个活动的带导,每一个环节的流程,导师都给到了我们最直接的支持。这样专业的机会真的是一年只有一次!
讲师班结束,我继续写践行记录,把我在讲师班课堂所学加入后,我发现慢慢的孩子出现的挑战少了,曾经一度让我闲置了工具卡一段时间。除了写,我还能做些什么?要不我试试去教去做分享?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踏出第一步,开了两次“鼓励与表扬”的读书会,而效果当然也是很令我满意。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加后,很兴奋地跟我说“我感觉挖到了宝藏!”的确如此!当然,这位老师后来顺利成为了我的家长学员,现在她把PD运用到家庭和工作中,解决了和她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帮助了她的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讲师,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看到学员分享这些快乐和幸福了。
加入辰妈团队一直是我的心愿,她是把我领进正面管教的第一位导师,个人魅力自然吸引了我。当我慢慢靠近她时,发现我们竟然一拍即合。我们团队七个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长,从第一次的团队会议我就坚信,这就是我需要的!我们共同为了正面管教在扬州乃至全国的传播而努力,我们头脑风暴,关注解决问题,和善而坚定,一个正面管教讲师团队能在建立初期就做到如此高效,以后还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很感恩遇到辰妈,遇到正面管教,遇到高级导师,遇到我家长课上这么多由陌生变熟悉的家长朋友们,是你们让我更加清晰我现在所从事的行业是我喜欢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也是你们让我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更多地传播正面管教,让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家庭受益。我期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孩子无论在哪,都是徜徉在PD的环境中,尽情去施展个性,发展优秀的品质和生活技能,我相信会有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