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拾掇个打麦场——那些年收麦子的那些事之一

先拾掇个打麦场——那些年收麦子的那些事之一

大约是芒种前的一个多星期,回了趟农村老家。我们大概都是从农村中来,却很少回农村了。

有人调侃说,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然而许多时候却都只是想想而已,或者顶多是在麦忙之时回去一下,站在田间地头,等待收割机来回几趟。弄碎的麦草撒在地里当肥料,小麦留下,收购小麦的汽车在地头等着过秤拉走,把一把子钱揣在口袋里,一年一度的农忙收割任务就算完成了。

十几年前,至少是二十年前,麦子的收割绝对不会这么简单。那时候麦子的收割似乎只有人,包括大人小孩。

在能记忆的时光里,小满之后,父亲就忙了起来。首先拾掇一块“特殊”的地方,那是堆麦打麦的地方,称作“场”,比如操场是学生上体育课的地方,磁场是有引力的地方,剧场是看戏的地方,道场是做法事的地方,法场是死刑犯砍头的地方,打麦场就是把割下的麦子汇聚的地方。

这个地方首先“风水”要好,不管东风北风都能进来,为后来扬场做准备;有水便于取水和洗澡。同时还要离自己的麦地和家都要近,方便快捷,地点的选择类似“将军饮马问题”,也是父亲在实践中带给我的一个数学问题了。

打麦场照例是要种些东西的,农民的每一块土地都不会让它荒废,只有懒惰的人,没有懒惰的地。通常是蚕豆豌豆或者大麦,它们成熟的早,方便栽种。父亲选好场址后就抽空到那里忙活,我也会利用放学的时间跟着父亲一起拾掇,仅仅拔掉蚕豆秸或者大麦茬,也许需要的时间就有大半天的光景。

打麦场的大小是要根据自家麦地的多少而定,麦地多就大些,麦地少就小些。最后村东头修了公路,人们就势把打麦场安扎在路旁,倒省了许多的功夫,来回的车辆还能充当脱粒的作用。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纳闷,父亲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忙些什么呢?于是在薅麦茬的时候就忍不住问父亲,父亲一笑,轻轻地告诉我:“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弄就咋弄,只要眼里出气就行了”。

眼里还能出气?我试着用眼睛出气,很难,最后捏着鼻子闭着嘴不睁眼也只能从耳朵里出气,然后想了一个晚上后,才明白所谓眼里出气,是要学会观察、学习与思考。有经验的农民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圣诞节,也不知道明天是不是情人节,却知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道理。

清理掉地面上的东西,然后用铁锹挖一遍,同时把地衬平,用钉耙把大些的土疙垃耙碎,撒上一层往年剩下的麦糠或麦穰,再拉着磱子在上面转上一遍,使土与麦糠充分交融。

磱子本来是磱石,通常是三角形状的石头片,各角有孔,和石磙配套使用,增强脱粒效果。农民们没有钱买石头的,有的时候用半个磨盘替代,或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常常是在冬天有空的时候,掺上麦糠麦穰使劲地和泥,然后用荆条攀成三角形做为骨架,增强牵扯性,再把和好的泥填塞其中,各角用树棍捅一个窟窿,晾干后一个磱子就成了。使用的时候后面带上一大把麦草或者蚕豆秸,和磱石的效果差不多。

用磱子转过的打麦场,平整方正。傍晚时分,从附近担一些水来,把打麦场泼一遍,要浸透起水,偶尔还会有一些小鱼小虾被带上来,成为路过的花猫的美餐了。

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灿烂的阳光照在斑驳的打麦场上,发出金黄色的圆润,泼水的地方已经半干了,早起的父亲在上面撒上了一层往年的麦糠,石磙也配备停当,轧场就要开始了。

为了使打麦场耐用好用,不至于在烈日的暴晒下开裂,轧场是个很重要的过程,牛和马是不能用的,那会把昨天泼的场破坏掉,于是只有找人转磙了,一个人转比较吃力,两个人配合最好。我常常成为父亲的帮手,抱着扁担的一头转大圈,父亲在里面控制石磙转动的轨迹。

打麦场通常是长方形的,石磙转动的轨迹是圆环,用圆环去覆盖方形,只能一磙压着一磙,一圈一圈转下去,虽然我抱的扁担长一些,用力不多,但是小腿子要跑快一些,才能跟上内圈的步伐,这是我遇到的最基本的面积覆盖问题。

轧过几遍的打麦场更加平整光洁,也成为孩童们玩耍的好去处,打皮卡、跳绳、推铁环,真的是畅快极了。

然后扫去多余的麦糠,没有尘土,没有坑洼,就等着收麦了。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蓝天 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个年代的。那些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美好,还有那些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 ------题...
    西方家的阅读 1,217评论 0 1
  • 不知道什么时候,麦子不再摊在麦场,而是铺满了大街小巷和柏油马路。 当联合收割机停满马路两边,不断有农民朋友和老板商...
    三门峡745沈莉红阅读 1,556评论 9 12
  • 大集体时,生产队没有脱粒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年快到麦收时,生产队安排人...
    汉水烟柳阅读 357评论 1 2
  • 全部麦子收割完毕并载运进场后,就该开始碾压了。 那时候还没有脱粒机(邓州乡间俗称打麦机),更没有前面吃进麦棵后面吐...
    河南邓州阅读 618评论 0 6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是宇宙的精灵,是万物的主宰,在漫漫发展的社会中,人的认知,决不会停留在已经认识的水平上...
    朝东_36b1阅读 1,074评论 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