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钟志农著 读书笔记

理论篇

第一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概述


第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相关概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总概念。

从教育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两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两部分内容,反映了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面要求。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成功和成才,而心理健康的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常的发展、成长和主动地适应社会,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个体。

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学和学校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概念,他主要指学校教育人员对学生的一种协助,也可以泛指由专业人员所从事的人群服务。

在教育系统内部,“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是基于以下几种原因:

1.辅导是一种双边互动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强调的是平等、安全、信任,强调的是助人自助。

2.辅导是一个讨论和同理的过程

辅导的过程是一个增进自我认识、相互理解、表达同理和学会自助的过程,也是辅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3.辅导是一种理念、态度和精神

辅导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从学校辅导的功能来说,“心理辅导”包括了发展性(重在认识自我与开发潜能)、适应性(重在调试自我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矫治性(重在帮助当事人克服心理障碍)三大功能;从学校辅导的形式来说,“心理辅导”则包括了“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两大类别。

三、团体辅导

1.什么是团体

“团体”,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彼此互动,并使每一位团体成员能够影响他人或受他人影响的集合体。

从团体动力学的观点出发:团体乃是由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成员组合而成,成员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并且有一致的目标的组织。构成团体的条件主要有四个:(1)成员在两个人以上;(2)彼此互相影响;(3)一致性共识;(4)共同目标。

2.什么是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设计团体活动、课程、内容,用以预防及处理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团体辅导强调预防性和发展性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利用团体动力营造和推动信任、接纳、理解、支持的团体氛围,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性问题或共有的心理不适应问题的一种辅导形式。

3.团体辅导的功能

(1)发展性功能

通过团体辅导,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态度和行为,促进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2)预防性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成员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懂得什么是适应行为,什么是不适应行为;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分享彼此之间的看法,互相倾诉,讨论对策,求得心理的支持,增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可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或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

(3)教育性功能

团体辅导是一种借助成员之间的互动而获得自我学习的教育过程。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

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寻求的是与学校教育目标融合的教育模式,是以发展为主,矫正为辅,主要认为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形式上,它是作为一门课程或按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但由于该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学习课程,它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因此有人主张把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团体辅导与团体咨商的区别

(1)团体辅导是按照固定计划施行,适用于学校全体学生;团体咨商则应用于正遭到持续性或短暂性问题的人;

(2)团体辅导强调提供信息,透过认知功能间接地改变态度和行为,团体咨商,则强调感情的投入直接引起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团体辅导适合教室般大小的团体,而团体咨商则适用亲密的小团体。


第二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性质

本书论及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计划内列入“活动课程”板块的,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展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1. “心理辅导活动课”属于涵括了“潜在课程”与“潜在课程”在内的赋予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总体”的广义课程论范畴,体现了教育社会功能的多样性。

2. 它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学科知识。

3. 它是充满弹性的,完全根据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开发,重在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体现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

1.辅导的功能是发展和预防

“发展性功能”,指的是同一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

“预防性功能”,指的是中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重大的行为偏差或成长危机,也都是有征兆、有规律可循的,他们与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同样是可以预见的。

2.辅导的对象是全班学生

3.辅导的目的在于激发潜能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个基本辅导理念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向上发展、向善发展的需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解决其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潜能。

4.辅导的效能取决于团体动力

心理辅导活动课能否达到目标、取得实效,取决于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和真情流露,也许就与学生同伴的积极倾听、分享与互助。如果没有真实的参与和真实的团体动力过程,也就不会有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不会有真实的团体辅导效能。

5.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态度第一”

“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老师角色,在团体心理辅导时就是辅导的角色。”对于兼任辅导活动课的班主任来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尊重、理解、真诚、接纳、支持、鼓励、关爱等基本的辅导态度,比他掌握较多的辅导理论与辅导技巧紧迫得多、重要得多。


第三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四个区别”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的区别

1.从课程功能上看

思想品德课主要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问题,关注政治立场、观点、方向问题,关注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

2.从课程内容上看

思想品德课往往注重,“高、大、全、远” 的人物、事件、理念、原则、规范等,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比较注重“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往往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化解他们遇到的具体矛盾与困惑。

3.从实施形式上看

思想品德课侧重向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道德教育;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侧重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情绪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

4.从操作技巧上看

思想品德课依据教学规律来进行运作;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讲究的是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回馈、重述、引导、面质、具体化及行为训练等辅导技巧与辅导艺术。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课的区别

心理辅导活动课和主题班会课有相似之处:一是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二是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婴儿基本上是结构式的;三是两者都属于“大团体情境”。

大团体的情境特别容易引发个人投射出自己对生存情况的知觉,并在团体的相互影响中积极改变自己认知行为的动力。“大团体”的经验特别对我们塑造“社会人”提供了丰富的挑战与学习的机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强调“群体”的重要性,更需要探讨如何创造教育系统中的“大团体”情境,使它更能丰富个体独立思想与自主行动的“群体”经验,而非盲目生存、顺从适应的集合而已。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课的区别在于:

1.从实施过程看

主题班会课重在解决班集体的建设问题,或是组织一些有时代色彩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它重在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重在解决同一年龄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它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问题。

2.从实施的形式来看

主题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的,而且师生间缺少一种完全融于一体的互动状态和心灵的感应;学生的发言也往往追求完美与正统,尽量与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政治标准和纪律规范保持一致,或者有意识地向这些权威的标准靠拢。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学生完全处于开放状态,是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是可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感受的,而且不必担心受到正统观念的指责和批评,教师也不必充当为道士的角色或扮演完人的形象,他在整个活动中和学生一样,也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灵。

3.在运用的技术与方法上

主题班会课更多的运用规范示范和权威影响力;而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强调教师要自觉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并尽可能学习使用一些初级的辅导技术,如倾听、关注、理解、同感等。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媒体谈话节目的区别

1.内容不同。谈话节目一般情况下不必深窥或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时候会触及比较敏感、比较脆弱的心灵深处的问题。

2.从运作形式上看,谈话内容基本上是由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来宾与嘉宾之间、或来宾与来宾之间的单向交流,年龄的层次包括中老青少童;而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是同龄人与同龄人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多向交流。

3.从主持人角色上看,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中心;而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只能是“配角”和“辅助者”,他不应该取代学生的中心地位。

4.从现场氛围看,主持人为了调节谈话节目容易出现的沉闷气氛,常常用幽默和调侃来打破僵局;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刻意追求的辅导氛围,应该是“真诚”和“理解”,对幽默和调侃只能偶一为之,不可形成风气。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小组团体辅导的区别

1.团体成员的组合结构不同

小组团体辅导的对象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筛选的,主动性比较强,成员不一定是同一个班级或同一个年级的,但是却都有相似的成长困惑。

心理辅导课则无法筛选学生,尽管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仿,都面临着基本相同的发展性问题,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又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2.团体原有的基础不同

中小学里的小组团体一般的持续历程为几周至数月,很少有跨学期运作的。由于人数少、历程短、成员新、成员之间的亲密度高凝聚力强,所以比较容易认同辅导教师提出的团体规范辅导,教师在组织工作上的难度会小很多。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固有班级为团体基础的,原有班级的日常经营状况及风气氛围会对每一次辅导活动课的现场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3.团体活动所享有的时空条件不同

小组团体辅导一般不受时间和场地的严格限制辅导,教师围绕一个成长主题可以安排多次辅导活动,每一次辅导活动的时间也相当有弹性,教师队延长或缩短活动时间有很大的支配权。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纳入教学学校教学计划、按照每周课时安排进行运作的一种活动课堂。他必须和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严格的遵循上下课的作息时间,不能“拖堂”、“压堂”。这样,就必然对辅导教师在活动设计和操作实施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区别于社会心理咨询模式的教育性特征。

4.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小组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辅导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每一个成员以及成员行为的改变。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发展性主题,它的本质是发展性和预防性。


第四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独特的心育载体

一、满足全体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

二、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团体氛围

三、为实现学校心育目标提供课程保证




第二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学基础

一、团体的特征

1.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目标是团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原因,也是团体的重要特征。

2.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与规范

3.必须有成员之间的互动

成员之间正向互动越多,则团体越健康越有活力;负向互动越多,则团体可能离心离德、分崩离析。

二、团体的功能

1.团体提供了不同的资讯及多元的回馈

团体成员各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生活经验,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发表意见,提供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团体还提供给成员接受反馈的机会,只有在团体中,个体才有可能有如此多的机会听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团体能改变自我概念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

3.团体能使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感受或体验

4.团体创设了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实验机会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三、团体的动力

团体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的各种存在的驱动性的力量,包括被人们觉察到的(如人际间的互动、互相间言行的影响、团体认同的规范等)或者未被人们觉察到的一些现象(如团体的风气、舆论、潜规则等)。

团体都有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的一面如团体的名称、组织结构、团体的目标、团体的规范等;动态的一面,如正在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讨论、互动、活动、反应、团体的改变等。

1.团体动力存在于成员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

任何一个团体一定都包含着一个“人与人相处的行为”,世界任何一个“人与人相处的行为世界”都建立在互动双方或多方如何认识外界现象或信息、以及互相之间如何对待、如何回应的基础之上。

2.团体动力是团体中的“力的磁场”

“力的磁场”这一理论是勒温提出来的,指团体中一种相互牵动的关系。

概括的说,团体动力是由团体内部要素之间互动而产生的影响运团体运作的社会力。团体动力标志着团体运作的状况,它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实务息息相关,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团体动力主要体表现在团体凝聚力、团体气氛、团体规范、团体活动的参与度及成员互动水平等几个方面。

四、团体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1.团体行为影响个体行为

2.个体行为影响团体行为

个体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个人背景

(2)智商与能力

(3)个人特质


第二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发展心理学分析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简述

个体在出生之后依靠与环境的接触和互动而发展成长,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但是这个成长的过程充满了种种矛盾和困境。一方面是个体有自我成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不允许个体按其本性毫无限制的自然发展,于是便形成自我需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必然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适应困难的感觉,埃里克森称之为“发展危机”。当个体出现发展危机时,如果个体能够适当的调适自我,那危机就得以化解,并进一步变为个体成长的发展转机;如果个体适应不了,那么也可能因危机不能化解而趋向负极方向发展,就会形成个体成长的发展障碍。

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以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以化解之后,才能顺利发展到第二阶段。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经历每个阶段时都会对社会生活形成某种基本的态度,任何一个阶段内出现的问题,将会导致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困难。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挑战性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解决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发展危机。

二、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

1.在小学低段(一二年级)要突出的主要的发展性任务:

一是帮助孩子们尽快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与适应。

二是在入学之初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孩子们能受益终生。

2.在小学中段(三四年级)要突出的主要的发展性任务:

一是抓住孩子们“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抓好学习辅导,努力促进孩子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是满足孩子们正在迅速扩大的交友和被同伴接受的社会性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已经出现微妙变化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使他们获得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3.在小学高段(五六年级)要突出的主要的发展性任务:

一是依据高年级孩子在以往知识经验的积累、智力活动的锻炼和大脑功能的发展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进行初步抽象概括和归类记忆的能力,以便今后适应初中学习做好平稳的过渡准备。

二是高度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性格发展,使他们面临这样一个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严重失衡的性格发展关键期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性格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中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

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是人生全程八段中最重要的时期,可以说是人格发展历程中多个关键中的关键。这个时期的个体所面临的发展性危机主要是“自我统整”与“角色混乱”两极之间的矛盾。

“自我统整”也称“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等一连串的感觉。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的统整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当事人将难免倾向于“角色混乱”的一端,以至于阻碍其以后的发展。

这一阶段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1.初中阶段发展性主题

(1)初一:

一是入学适应性辅导。要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业已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向适应初中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的转变。这个转变完成的越快、越顺利,学生的学业发展就越顺畅、自我同一感就越强。

二是根据初一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人际矛盾,开展自我意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正处于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三种关系处理得越好,学生的自我同一感也就越强。

(2)初二:

一是根据初二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趋势的严峻现实,大力开展学习心理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尽可能减少由于学习障碍和学业失败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迷茫、自卑和自我挫败感,预防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在人格发展上最容易出现的“角色混乱”。

二是根据初二学生在性生理发育上已经基本达到成人水平,以及在性心理上普遍出现的相关特征,突出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特别是异性交往辅导,以引导他们更好的悦纳自我,恰当的展示自我,满足这个年龄阶段出现的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正当需要,并预防由于异性“交往过密”、失去分寸而带来的与社会期望之间发生的尖锐冲突及其引发的消极情绪体验。

(3)初三:

一是开展抗挫折辅导,以帮助学生用更强的耐挫力和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期望来面对人生发展道路上即将到来的第一次重大的考验。

二是在整个学年中围绕着“自我的统整与混乱”这一核心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考前心理辅导与报考志愿的指导,如果忽视这一点,或者只是到考前才做“蜻蜓点水”式的辅导,那么中考就会成为困扰许多学生长达几个月甚至是整整一学年的令人焦虑的压力源,并引发他们在自我统整上的各种危机。

2.高中阶段发展性主题

(1)高一:

一是入学适应性辅导。这主要是指自我定位的调整,使其“各适其性、各安其所”,包括进入重点高中就读的学生,在高手如林的新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做出恰当自我评价和自我期待,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自己提出的挑战;也包括进入一般高中和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如何调整原来“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逐步接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一种价值观念,来适应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学校生活。

二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充满竞争的人际环境中学会与人合作、和谐共处的交往技巧,处理好因学习竞争、情感纠葛、自尊水平降低带来的种种人际矛盾关系问题。

(2)高二:

一是在高二年级应特别注意学习心理的调适和理性情绪的辅导,帮助学生矫正不合理的认知,调整自己的学习情绪,制定适度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计划性及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对学生进行爱情、婚姻问题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择偶观、婚姻观,拓展性的建构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理的基本认知架构,引导他们处理好青春期恋情与完成学业目标之间难以完全协调平衡的矛盾,并预防学生在这一敏感问题上与家长、学校、社会的期望发生激烈的碰撞、对抗以及可能出现的危机性事件。

(3)高三:

一是面对即将临近的升学与就业的人生十字路口,协助学生能清楚地知觉自我、明了自己的特质、需求、背景与价值感,用整体的观念来作出自己生涯的选择,以确认何种层次的学校或何种方向的人生道路,是真正适合自己并能实现自我的。

二是抓好考前心理辅导,调整考前、考中、考后的心态,防止考试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体验的产生。

四、埃氏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启示

1.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以人格发展为第一要务

2.心理辅导活动课应是一个持续的教育历程,并应有一个连贯的主题

3.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着眼于发展的关键期,重在抓好危机的预防


第三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

一、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班主任教师的互动风格是所有影响班级环境的因素中作用最突出者,当排除了学生个人条件、家庭环境等个别差异因素的影响后,班主任教师的师生互动态度和风格与该班学生整体的适应和发展情况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班级是一个由师生组成的正式教育组织,是一种“社会体系”。每个学生的个人情绪认同感与归属感都影响着班级活动,能否把学生个体的行为与班级行动统一起来得取决于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又与他的价值取向有关。

盖哲尔与谢伦曾经运用社会体系作为理论架构来研究班级团体中的教师行为。他们认为人类在社会体系中表现的社会行为,通常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制度方面,指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又称团体规范面;


二是个人方面,指个人的人格特质与需要倾向,又称个人情意面。而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必须符合于社会的主流思潮、习俗或文化价值;要了解个人人格特质则必须考虑其生理因素,因此个人有机体的结构、体制与潜能也不能加以忽视。其次,再深入探讨教师的领导风格问题,归纳出三种教师领导方式:注重团体规范的方式、注重个人情谊的方式和强调动态权衡的方式。

二、朋辈互助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个体进入青少年后,必然要疏远成人而热衷于同伴交往,可以说青少年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同伴团体中完成的。

1.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不仅可以满足其社交需要,而且是获得社会支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2.同伴关系具有认知发展的功能。皮亚杰最早指出,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以及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同伴是个体认知最为重要的共同构建者,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促进了儿童和青少年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同伴间的讨论和争论对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同伴关系还具有文化传递和行为发展的功能。个体是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来习得新的社会行为的,同伴是其重要的榜样源,习得行为会因为不同的强化而得以表现或受到压抑。

4.同伴群体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源泉。置身同伴团体,青少年有着不同的角色经历,同伴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信息反馈,这必将极大的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

5.同伴还是青少年未来成就发展的影响源。

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多半发生在朋友和同辈人群中,所以同伴心理互助对于解决社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班级气氛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班级气氛指的是一种团体的社交气氛,它具有下列两种相对立的特质:温暖、友善、放松的、不拘束的、宽大的、自由自在的,及冷淡、敌对、紧张、严肃、控制等,班级气氛影响参与者的心态,参与者的心态影响讨论的方向和结果。

1.“他人在场”心态下的群体互动

戴维·迈尔斯认为,“他人在场”会产生一种“唤起”的倾向,“处在人群之中”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因此群体互动常常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2.从众心态下的群体互动

所谓“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社会某种影响(包括班级气氛的影响)之后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或反应。

在班级群体互动中,从众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顺从和接纳。有时学生会顺从某一种多数同伴认可的期望或要求,但并不真正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或表态要做的事情。这种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另一种从众形式称为“接纳”,它是指学生真正相信群体要求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种真正的、内在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群体互动中的学生从众行为,我们必须注意避免那种削弱学生自尊感的、带强制性或暗示性的、使个体不得不屈从的顺从行为,创设条件支持并提高学生的自尊感,倡导那种表里一致的、从内心真实认同的、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真从众”行为。

3.防卫心态下的群体互动

有时候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也会遇到讨论冷场的情形,教师在提出一个讨论话题之后,各个小组里的学生可能都很拘谨的沉默着,现场气氛显得非常压抑,这种团体气氛会令辅导教师感到很尴尬。

解决防卫心态下的群体互动问题的关键则在于辅导教师要营造一种真正民主的班级气氛,打消班级成员的消极防卫心理和消极从众心理使,得每一个成员在讨论中都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第四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论分析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取向

现代的“课程”内涵大致呈现为以下五个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向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发展

2.从强调目标、计划向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发展

3.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发展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发展

5.从强调“实际课程”向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发展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特点

1.主体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最鲜明的体现了罗杰斯的“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高度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学生通过同伴互动、自我反思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这种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它极大地依赖于主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细心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它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活动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要求课程内容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3)它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感体验,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过去的错误经验;(4)它将教师看作为“促进者”即“辅导者”,辅导者在活动中的作用不是“指导”,而是“帮助”,因为学生是有自己独特经验和情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5)它强调辅导者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真诚的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

2.活动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性主要表现在:(1)从课程的内容来看,它面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一系列为学生所关心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并且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最新的信息和体验,使课程充满动感;(2)从课程的教学关系来看,它主要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教师则起辅导作用,因此活动现场往往焕发出生命的活力;(3)从课程的实施空间来看,它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甚至可以是在校外的社会实践基地(如生涯辅导等)或拓展训练基地(如自我意识辅导及人际关系辅导等);(4)从课程的组织形式来看,它可以开展大团体活动,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

3.生成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个由学生和辅导教师共同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新的辅导素材和新的成长体验的过程。

4.开放性

开放性具体表现在:(1)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处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这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2)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必追求活动结果与结论的一致性,也不追求活动情境的“一刀切”,因为“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不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3)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融、观点上的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安全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构建一个团体辅导必不可少的“心理场”,并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内容

1.自我意识辅导——学会自尊

自我认识辅导——可从“自我知觉”、“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角度展开;

自我体验辅导——可从“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战胜自卑”、“克服焦虑”、“对抗挫折”等角度展开;

自我监控辅导——可从“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调控”等角度展开。

2.学习心理辅导——学会学习

中小学生的学习辅导有两条主要线索:

(1)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包括智力各要素的发展和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感觉统整能力和言语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是记忆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2)非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情绪、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辅导。

3.人际关系辅导——学会交往

罗杰斯认为,个人的成长需要在个人能够感到真诚、温暖、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样个人才能真实的展现自我,才能完成独立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生活适应辅导——学会适应

所谓适应,指有机体与环境能保持适度的动态平衡。

5.生涯发展辅导——学会生存

(1)学会如何去生活,即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人,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依赖别人,进而能够参与社会的活动,成为一个有效率的社会成员,做一个合格的公民;(2)会如何终身学习,即学会如何利用学校设计的课程及教育,掌握必要的自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发展自己的潜能,增强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如何谋生,即能习得一技之长,以求独立生存于社会,而不至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庇荫;(4)学会如何“爱”,即学会如何爱人与如何接受别人的爱。









设计篇

第三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流程

第一节正确的表述辅导概念

一、对辅导主题的理论辨析

这是指辅导教师对自己设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有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辅导主题往往会涉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果教师对核心概念理解有偏差,那么在面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种看法时,就会前后矛盾、含混不清,就会把握不准引导的方向,在辅导现场回应学生时也就难以做到恰到好处。

二、对学生年龄特征的把握

1.小学生的主要年龄特征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指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而产生的新的发展需要与他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低年级:从过去以游戏为主导性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性活动的小学生,尽快适应入学后的各种新的要求,成了低年级小学生最大的发展性需要。

小学中年级:到了中年级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或者说进入了一个关键期。这个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加速过渡为其突出标志的。与之相应的外部变化则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业难度的提升。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学习上的挫败感,一些学生对学习出现了消极态度,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小学中年级学生面对心理发展需要主要是学业成功问题。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上升期,而个性的发展则进入了骤变期,所以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突出需要主要是形成良好的个性问题。

2.中学生的主要年龄特征

(1)生理上的剧变和性意识的觉醒

(2)自我意识的迅速增强

(3)认知水平的发展不平衡

(4)情感意志的不坚定

(5)社会交往圈子的不断扩大

三、对辅导主题针对性的斟酌

在我们设计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这样我们的选题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二节恰当设定辅导目标

一、辅导目标必须分层级

1.要符合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

2.要符合学校教育的总目标


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总目标

(1)学会认识自己——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促成更深入的自我了解,澄清与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或信念,增进自信、自尊与自重,增强监控自我、调节情绪、承受挫折、自立自强的能力。

(2)学会有效学习——通过团体的交流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学会社会交往——在团体内学习与展现自己热情、真诚、率直、亲和、关爱、诚信的待人态度,懂得善解人意,提高对他人需求与情感的敏感度,增进彼此了解;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处,强化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的意识,提高团体内的认同感;能用在团体内学到的技巧来处理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遇到矛盾冲突时能尽力在个人需求与他人期望之间保持平衡;学会与异性同学建立正常的友谊,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分寸。

(4)学会适应环境——在团体内增进与所处环境健康互动的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在环境压力下的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懂得求助,与自己信任的人共同探索发展的危机,寻求处理矛盾、化解冲突的策略;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能拟定改变行为的计划,并在团体内公开承诺切实执行。

2.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阶段目标

(1)小学低年级阶段

①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②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④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感觉统整能力、言语能力等智力因素。

(2)小学中、高年级阶段

①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②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③培养团队意识,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④培养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⑤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动作能力等智力因素;

(3)初中阶段

①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

②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③了解和悦纳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④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⑤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⑥克服考试焦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考试,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升学的方向。

(4)高中阶段

①帮助学生具有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尽快调整心态,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

②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潜能,在战胜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③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在合作与竞争中建立对他人的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交往方式;

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幸福观,树立责任意识,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处理好学习与情感的关系;

⑤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监控能力,改善学习策略,管理学习时间,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⑦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和准备。

3.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单元目标

以青春期辅导单元为例:

(1)初中青春期辅导单元目标:

①认识生命的奥秘,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及自我保健;

②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及性心理的自我维护;

③了解两性交往中的心理表现与调适,会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的方法;

④引导女生懂得自爱、自重,面临性骚扰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

(2)高中青春期辅导单元目标:

①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幸福观,妥善处理好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避孕及其补救措施;

③了解性失误的种类与预防;

④了解艾滋病与其他种类性疾病的预防;

⑤了解性道德的基本规范,树立性道德价值观,培养性道德行为;

⑥树立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婚姻与家庭。

二、辅导目标必须清晰

目标的明确和清晰对于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辅导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要做到目标设计清晰明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使用晦涩、深奥、含混不清的语言;

2.不使用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或争议的表述;

3.不使用太长、太复杂的句式;

4.不使用大而空的、标语口号式的语句。

三、辅导目标必须集中

由于课时的限制,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要达成的辅导目标不可能太多,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须集中有限的辅导资源,重点突破必须达成的某一两个辅导目标,而不可考虑过多过细、泛泛而求。

四、辅导目标必须可操作(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实践)

辅导目标的设计是为了便于给辅导活动的实施过程指出一条具体的路径,明确的辅导活动目标具有导向和调控的作用,表达了辅导活动对于全班学生的预期影响,因此目标的设计应该相当具体,以便于操作。

五、必须顾及团体共性目标

不论某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具体辅导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团体的历程,它们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共性目标。

团体的共性目标(或称为“一般性目标”)大体上包括团体成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的四种应对技巧,即:人际技巧、问题解决技巧、认知应对技巧及自我管理技巧。

1.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况下的人际技巧

2.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技巧

3.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认知应对技巧

4.帮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下的自我管理技巧


第三节精心设计辅导活动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发展进程

1.团体暖身阶段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暖身阶段与一般团体的初始阶段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对象是原先的建制班级,教师无法选择团体成员,学生也无法选择辅导教师。除了新入学的之外,大多数班级的成员彼此早已熟识,而且也早已存在次级团体(secondary group),并形成了次级文化(secondary culture)。辅导教师要关注的,只是如何尽可能地“善用次级团体或文化,化阻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来带领团体”(李坤崇,1998)。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便突出地表现为:学生尚未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茫然无知,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也尚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接纳(emotion acceptance),具体说来包括:

(1)通过热身游戏或其他媒体手段,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围,帮助团体在当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暖身”或“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心理压力,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2)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辅导态度。

(3)必要时,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及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

2.团体转换阶段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转换阶段肩负着由“团体凝聚力初步形成”向“运用团体动力解决团体共同关心的某一发展问题”转移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

(1)以形象具体的方式,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

(2)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积极对他人的意见给予回馈。

3.团体工作阶段

团体工作阶段是团体基本成熟后进入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经过5分钟左右的初期热身和10分钟左右的转换期活动阶段之后,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共处一组”的“虚体”变成了相对稳定、持续互动的“实体”关系,现场中彼此信任、接纳的氛围已经基本出现,这时的团体动力才真正开始有效运作,此时即可进入以“自我开放、面质、回馈”为基本要素的团体工作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问题探索”,具体说来包括:

(1)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

(2)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

(3)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换,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

(4)注重团体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研讨有效策略。

4.团体结束阶段

如果团体结束阶段是成功的,那么学生就比较愿意将自己在团体中的所学,带入现实生活中。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问题解决”,具体说来包括:

(1)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

(2)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使自己的收获向外延伸。

(3)设置富有新意、余音袅袅的团体结束活动,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