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随缘适,潇洒出凡尘——东康中学初二年级“我读苏轼”项目学习(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其人、其品、其作、其思,置于百代之后的今天仍是熠熠生辉,让人不得不仰而视之且满怀崇敬之情。苏轼一生饱怀经世济民之志,却政治坎坷、仕途连蹇,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个豪放、潇洒、慈柔、磊落、旷达的苏轼。而他的词风也在其人品的渲染之下“自是一家”:突破了早期词必香软的樊篱,奔放灵动、不拘一格、才思横溢、气势壮阔。
      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利用假期时间,初二年级个别班级进行了以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

【317班  冯思涵】

                  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从工作方面谈苏轼内心坚守的道德准则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主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殊未有之也。”

      国,也许在等待,一千年又一千年。他的出现,偶然或说是必然;他的才华,可为凡人又为超凡;他的思想,洒脱自然又有常人之面。

      苏轼在30多年的宦海浮沉中,秉承谦虚低调,为国家出力之心,为百姓谋幸福之意。从未放弃。无论失意,大起。从未忘记这一标准,这一在内心坚守的道德准则。

      公元1061年(嘉裕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三年享察” 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职。在凤翔,东关的东湖,就是由他倡导修建的。他建议府台扩建饮水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留下千古历史文化遗产。《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善门寺僧阁,有怀子由》这样写道:

花开酒美曷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

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

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饥。

      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做《湖州谢上表》,这样写道: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笔下的“先进”,是指王安石变法被引进的一批投机钻营的“群小”,“生事”一词,已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习惯用语。刺痛那些仍然窃据高位的,谋取私利的小人。御史里行何正臣、联合舒亶、李定,百般构陷,宋神宗降旨将苏轼交于御史台处置。

      苏轼只为尖刻犀利的语言来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激起神宗爱国之心,为北宋谋发展,却遭到如此应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乌台诗案由此开始。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地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苏轼初到黄州,仍有用世之心,对贬逐则淡然处之,但是政治险恶如故,一种天涯沦落的孤寂悲苦之感油然而生,最初寓居惠院所作《卜算子》中可以了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人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虽然苏轼政治极度沉沦,可他很快拥有排遣苦闷的精神武器。《定风波》《临江仙·归临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大都写的空旷,不仅表现苏轼一贯豪放通达的人生态度,也同时展现对政治生涯的迷茫,看破世俗的景象,但他从未放弃,并从未停止过上书朝廷,以为黄州百姓谋幸福。

      公元1084年(元丰7年),苏轼再次被贬往汝州,途中丧子,悲痛之余,又被贬往常州。《常州太平寺观牡丹》这样写到:

武林千叶照观空,别后湖山几信风。

自笑眼花红绿眩,还将白首看鞓红。

      对大自然的赞美,更侧写出政场上悲寂失落之重。放归山林,只不过是苏轼对自我的安慰罢了。政治、百姓对他来说尤其重要,可这一次次打击,使得他生出如此之念头。

      然而,苏轼的人生黄金期随之而来,兴起之大,之快,让人叹止。

      但他内心的道德准则从未改变,安安稳稳做人,做事,更加变成他内心的正道。

      苏轼在被贬常州后,不到十天被任命为礼部郎中,12月,到开封担任起居舍人。

      公元1085年,元祐更化开始,宋神宗逝世,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再次任用保守派的苏轼并委以重任。

      公元1086年,苏轼连连飞升,中书舍人到翰林学士知制诰,再担任侍读一职,欣喜之余,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他内心的火苗再次被燃起。但政敌朱光庭、黄庆基等人并未放过他,派人多次陷害,使他开始厌倦官场生活,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隐退思想。《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曾这样体现出来:

老病思归真暂寓,功名如幻终何得。

従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苏轼上书调往杭州,任杭州知事。在风景秀美的杭州,沉醉于美景也无非不可。可他一心为杭州人民奉献,多次上书朝廷,解决了西湖淤泥淤积、水草丛生的问题,并修建了西湖苏堤。正因为他的作为,西湖美景才得以完整保留。

      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苏轼从兵部尚书升为礼部尚书,一跃成为三品大员。朝堂的无限荣华富贵并没有侵蚀他的心,清高、平实依旧围绕在他身边,散发着无限正气。这也成为苏轼政治生涯中的最高职位。

      公元1093年,元祐更化结束。宋哲宗执政,并重新启用变法人士,排斥保守派。苏轼在大起后被贬儋州(今海南),后葬于常州。

      苏轼一生经历宦海沉浮,却能始终如一,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从未放弃,也从未改变。

【317班  黄洁媛】

              苏轼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书法家,画家,苏轼是以为像李白,杜甫等人一样的文化巨人,他面对挫折,身处逆境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豪气。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热情拥抱世界。苏轼人生经历三次流放,而且都是因“莫须有”的诽谤获罪。第一次流放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出自《初到黄州》)表明苏轼超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旷达性情。第二次被贬惠州,苏轼61岁,在荒凉炎热之地,转而夸赞岭南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摘自《惠州一绝》)。第三次贬到儋州,别人觉得民风不开,苦不堪言,而他却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出自《别海南黎民表》)苏轼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他深谙养生之道,农事与医学。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里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懂得享受生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宋元佑四年(1089年)夏,他以龙图阁学士身份,从京城调到杭州担任太守。这次是他第二次到杭州。这年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出自《苏轼治西湖》) 西湖开浚,造福万代。至今“苏堤春晓”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徐州担任知州期间,苏轼解决了黄河水患,并修筑大堤,确保徐州长治久安。被贬逐至黄州,禁止溺婴、成立“育儿会”.被贬惠州,筑桥修路,修缮军营等。居儋期间,致力于地方的教化,改变土风陋习,教民种植、予民医药等,尽心尽力为老百姓着想。

  培养中学生乐观积极的个性品质。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承受挫折离不开正面的积极力量。用积极的心态,有勇气去扼住命运的喉咙,不让生命在无味的呻吟中消亡,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苏东坡虽然因为刚直而屡遭厄运,但他的境界高就高在,他只对事不对人,从不记恨那些给他使过绊子的人。积极投身于自己的生活,造福于百姓,自娱自乐于山水间。对起起落落的仕途,苏东坡坦然自若,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说:”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引导中学生建立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能否从周围获得同情、安慰、理解、鼓励、支持和帮助,将直接影响个体能否经受住打击,或经受打击后能否快速恢复过来。在困境中,苏轼强大的朋友圈如大臣欧阳修、张方平、范缜、司马光;书画家黄庭坚、米芾、文可与;高僧佛印,等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苏辙是其哥哥的知己,三位夫人:王弗、王润之、王朝云更是陪伴其左右,苏轼强大的亲友团为其颠沛流离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建立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倍增生活的信心和乐趣。同样,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遇到挫折尤其需要帮助,所以,在生活、学习中,应当引导中学生建立和发展一个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师长以及工作团队的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利用幽默感减少人际困扰。苏轼的幽默,是他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现实的反抗,更是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是化解苏轼一世坎坷的灵丹妙药,调侃自己、戏谑朋友,调节身心。如苏轼与佛印的”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水流东坡尸(东坡诗)”.苏轼与王安石的“此墙东坡斜矣!”,“是置安石过也!”耳熟能详。而中学生处在青春后期向成人转变的过程,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上中学阶段各种变化和挑战,更容易出现人际困扰。人际交往困扰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有研究表明,幽默感可以帮助人减轻压力,减少烦躁、焦虑和负面情绪,可见,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

【317班  李勃学】

                            论东坡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为后世造就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三皇五帝再到新中国成立,最值得人深思的便是宋朝了。赵匡胤的重文轻武政策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教育最为繁荣的时代。陈寅恪先生这样评价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苏轼降生在四川眉山。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中,父亲苏洵是当时有名的散文家,无疑对他的影响极大。从苏轼的名字中可以看出苏洵希望儿子可以收敛锋芒,不要显山露水,做人要老老实实,安守本分。母亲程氏也是一个贤惠且学识渊博的人。她能够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独特,使苏轼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苏轼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活着。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得苏轼既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同时也赋予了他不拘礼教、开拓进取的卓然之气。可能这才是我们认为的苏轼的可爱之处。

      伴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二十五岁的苏轼顺利通过了制科考试,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可谓“少年成名”,他的表现深得皇帝和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这不禁使我们深思,苏轼在科举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其实苏轼也并不是一个天生爱读书,勤奋刻苦的人,他也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主要在于他有良好的家境,从小父母便严格要求他,而且他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人,一个能够把知识灵活运用的人不会成为考试的奴隶。同时他有一个好的引导者欧阳修,在他人生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使他成为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

      苏轼几十年的宦海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苏轼是反对变法的代表人物。但是当时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最终他自愿申请前往地方为民做一些实事。在徐州,他用巧妙的办法为百姓们治理洪水,解决了一大隐患,深得民心,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这就是苏轼,他不仅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而且在工作之余,他还会潇洒自如地展开自己文学的情思,幽默而风趣。

      这时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而且这件事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乌台诗案。此时的宋神宗决定用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要予以严惩,苏轼便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正好他也写过一些反对新法的诗文。那些新党人物便开始从苏轼的文章里“挑刺”,对他实行“文字狱”,顺理成章得苏轼便坐进了囚牢。四十几岁的苏轼面对这样的大事也会害怕,但是他依然是那个潇洒自如的他,总是怀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不惧磨难与挫折。终于在众多人物的恳求下,苏轼被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当他被贬黄州时,没有足够的金钱和住宅,但是他依然是飘逸洒脱。在这里“苏东坡”这个名字广为流传。同时在这里他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才是潇洒,用事实证明自己高雅的情操,这才是苏东坡!

      后来,旧党人物执政,苏轼得以东山再起,但是又因与当朝宰相发生冲突,他再次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杭州担任太守。苏轼的再一次出现可谓是为杭州西湖增添了又一抹光彩,他为西湖抹去了脸上的尘埃,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为西湖留下了“苏堤”和“三潭印月”,为后人所传颂。被苏轼调理好的西湖正像他的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元祐八年,新党再度执政。苏轼被贬惠州和儋州,最终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四岁。

      在苏轼的一生当中,特别受人民爱戴,受朋友尊重。那么他的身上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其实原因只有一句话: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这样的交友之道才使得他备受欢迎。

      所以苏轼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317班  上官晨毅】

        知错就改——坚守内心道德底线

      做人就要有坚守,坚守道德底线,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种教养和人格魅力。

      苏轼北宋文学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这样一个深受后人敬重的古代名家,不管工作还是做人,他一生都能坚守底线。

      年少的苏轼也曾多次犯错,但是他却能够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改正错误,细小处彰显苏轼做人坚守道德底线的人格魅力。

      少年时的苏轼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这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座,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列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事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苏轼还有一个“苏轼退房”故事,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苏轼后来成了中国的大文豪,一代名家。可是他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后人,认真做事,严格做人。

      苏轼知错就改的做人原则,勇担责任的人格魅力,给我们太多的启迪,我们中有多少人沉溺网络游戏,疯玩王者毒药,把时间白白的消磨在无聊的虚拟的游戏中,浪费时间的同时也消耗着体力,损伤者眼睛,可是不管老师说,父母劝,一见手机就意志全失,沉溺不拔。听听苏老先生的做人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像他一样勇于改正错误,严格要求自己,彻底改掉坏毛病,做一个坚守道德底线的好少年呢?

      知错就改,坚守道德底线,做最美时代少年,我们从现在开始。

【317班 周智鹏】

              文字的力量——论苏轼之作

        时隔近千年,今天的我们读到苏轼的诗词之时,总会被其打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真情直抒,感人肺腑;“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孤寂至今抨击着我们的内心;“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英风与豪气至今也感染着我们。即使经历如此漫长的时间,苏轼的诗词却没有被掩埋,而是被流传下来,真正的“不废江河万古流”仍震撼着我们如今的人,这让我不得不感慨文字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也让我不禁疑惑,苏轼是什么样的人,为何他的诗作能经历时间的沉淀到现在,他的传世之作至少有3100多篇,其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靓丽的一角,仍在熠熠生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提起苏轼,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他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读罢此诗,觉得这就是苏轼的风格吧?和他的字一样豪放随性飘逸,读起来很轻松畅快。而此诗的创作,也造就了一个“文赤壁”。苏轼硬凭一篇好文章就造就了一个旅游景点,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名人和名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苏轼还作过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一篇文章捧红了承天寺,让它也跟着名垂青史。同时,也让张怀民的名字传了下来。“看来交一个好朋友的作用还真大。”我们语文老师笑谈道。文字的力量可以造就名人,名胜,名物。苏轼的这首词除了精神上的激励,还给了我另外方面的启示,就是文字的力量。因为生命短暂,世界却花开锦绣。往往碰到一些人,一些事,一处美丽但并不著名的景色等等,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为任何事情都会消逝,这些东西都给我以悸动,我想把他们记录下来,用文字,虽然我不是苏轼,但至少这个事物在世上留下了一定的痕迹。同时在生活中也激励我好好努力,有更大的话语权,让世界上很多只有你发现的美公之于众,这是这篇词带给我不同于往的启示,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另外,我们还可能会想到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苏轼能写下词,说明他对王弗的情意深厚。苏轼为了王弗而“不思量,自难忘”,用这首词表达出对爱妻的深深的思念留恋之情,我想,这也是文字力量的一种罢!文字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抒发人们的情感。当我们感到快乐伤心烦恼或者愤怒,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宣泄我们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爱好。不同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不同诗人不同的情感,让我们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和经验,让我们的思想有个沉淀的机会,我想,现代人是需要这种沉淀的。这也是苏轼的另一首词带给我的启发。

      苏轼一生写了很多词,然而现在还能看到的,我想着多数源于他文字的优秀。而这更是他人格的优秀,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启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人因此而成功。这些也都是文字的力量。我喜欢浸润在苏轼的文字里,我也希望多数人喜欢。也更加喜欢文字,崇尚文字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