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家乡

图片来源网络

古人说月是故乡明,而有一些味道,一定是家乡最为纯正。不论走过多少地方,不论身在多远,总有那么几种心心念的味道令我们恋恋不舍、魂牵梦萦,仿佛烙在灵魂上的印记,相伴相随共生共灭。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作英语表达更有趣:“You are what you eat”。正是故乡的一粥一饭,让我们一口口吃出成型的自己。当今社会,一个人经历求学成长塑形,一般会成为异乡漂泊的一份子,家乡便成了记忆中的味道,只有逢年过节才可重温深埋心底的那份温柔。

迄今为止,自己走过了不少地方,生命中多出很多精彩的回忆,自己的“味蕾储备库”亦在不断更新。在童年的记忆里,不堪回首的黑暗印象似乎不多,老妈的一日三餐定有一席之地,仅举一例便可窥一叶而知全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滨人,在自己人生的前十几个年头,对鱼的吃法仅存一种概念:切块煮汤,吃鱼基本等同于喝汤。于是,当后来老妈的厨艺不断提升,第一次吃到红烧鱼的时候几乎惊为天人:鱼肉居然可以是这种味道,从此独领风骚十数年。直到那一年,香草烤鱼入口,一次便取代了多年的最爱,至今对其牵肠挂肚难以忘怀。若是今生有缘,一定再次回到昆明街头那个普通的小吃摊,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探寻那傣族人民秘法炮制,藏于黑乎乎表面下的绝世美味。

曾经有个梦想,就是坐在姥姥家后院的枣树下,用满树红通通的枣子填饱肚子,那脆生生酸甜爽口的味觉,一度占据了自己对红枣的全部认知。后来吃过了骏枣、冬枣,才知道原来枣子也可以吃出或甜软绵糯、或汁水四溅的不同风格,口齿间溢满尽是当年迷恋的味道,唯一不同的,便是那一枣下去几乎占满半张嘴的丰厚果肉,顷刻便令自己沉沦。

不过至今为止,依然有两样挚爱的地位牢固不可撼动,而且目前看来这份感情或将终生不渝。其一是栗子,青龙小板栗,其二是饺子,祖传大蒸饺。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句话:旱枣涝栗子,意思是说干旱条件利于结枣,雨水充沛则栗子丰收,当时心里一喜:幸好自己两样都稀罕,无论如何都跑不了口福。而今枣子的地位被取代,栗子的味道却从未被超越,不论声名斐然的迁西板栗,还是有口皆碑的各路品牌,总吃不出家里大铁锅出产的那种纯正味道,颇有一种黄山归来不看岳、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境。家乡的栗子,主要产地在青龙,煮熟后剥开是黄澄澄的明亮颜色,像其扎根的黄土地,流露着不忘本色的情怀。入口绵软,不自禁联想到蛋黄那种沙沙的颗粒感,每一颗都饱含着从土地的肥沃养料中转化而来的糖分,那与生俱来的香甜令外面所有糖砂炒出的甜味自惭形秽,其对味蕾的刺激能够促使我将剥栗子的动作重复一整天。尤其是刚出锅的栗子,带着锅底残存的高温,亦夹着一种玄妙难言的香味,简直好吃到睁不开眼。小时候栗子都是煮熟的,皮肉粘连在一起不好剥,往往手口并用才能得享美味。后来方法改进,煮熟后文火慢慢将水分煲干,剥皮的效率得以大大增加,如此一天干掉2斤不再是幻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一个北方人,吃饺子是祖祖辈辈的传承,由此也可说对饺子的热爱是天性使然。都说好吃不过饺子,虽然这份钟情也许没这么强烈,但对这种食物的偏爱由来已久。在外多年,尝试过很多不同馅料的饺子,中规中矩的,匠心独运的,别出心裁的,锐意创新的,有些即便已经尝试过,依然觉得不可思议,比如西红柿鸡蛋的饺子。不过任这世界如何变幻莫测,依然大爱我家传大蒸饺,主料是一成不变的白菜,配之以某种肉类,可谓返璞归真的至尊典范,但那至真至醇的味道,定是终此一生的不变眷恋。每当锅盖掀起,升腾雾气中弥散着交融于一起的面甜馅香,个头堪比韭菜盒子的大饺子,薄薄一层面皮,里面裹着呼之欲出的大馅儿,蘸在辣椒油与食醋的混料里,一口下去满是流溢而出的鲜美多汁,滚烫的温度在唇齿间流转,呼吸之间是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食量一向不大的我,但凡吃家传大饺子,一定是8个起步,饺子馅儿顶到嗓子眼儿才算完事,那种深入骨髓的味道,实在让我舍不得过早放下筷子,毕竟自己也算个货真价实的非典型吃货……

前几天端午早上吃粽子,这一年一度的机械重复激不起任何口齿间的欲望,好像从小对这种苇叶包裹的粘食不感兴趣,可若不吃上一个又会生出一丝负了传统的愧疚,仿佛所有关于端午的传承尽在那一个小小的粽子之间。

在外漂了十几年,从没在家过一次端午,但家里那一个足可吃撑一顿饭的大黄米粽子,却总没变成被记忆遗忘的味道。理由很简单,有种居家生活的神器叫做母亲的冰箱。在那里面,老妈总能翻出种种不合时令的神奇吃食,类似于炎炎夏日里的粘豆包、数九寒天里的大粽子,还有不论春夏秋冬常备的青龙小板栗。

为此老爸常教育她:冰箱不是万能的,东西放久了也会坏。她不以为意。

除去各自喜爱的不说,只要是一年之中应该吃到的东西,即便我们不怎么爱吃,也一定在冰箱里长期占据一席之地。在她眼里,这些一年一度的食物,自家做的都是最干净最卫生、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外面叫卖的根本难以望其项背,所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眼看着他们吃进嘴里,才符合她身为母亲最基本的价值观念。这种朴素的做法一定传自姥姥,很多年里,姥姥家的厢房类似于一个拥有魔法的杂货铺,可以满足众多孩子们贪嘴的期待。

从科学的角度讲,再干净卫生的食物动辄放置数月乃至跨年储存,也一定变得不那么健康,而且口味也必然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我们不止一次劝告她:外面什么东西都能吃到、XX我不爱吃不用留、XX时间放久味道都变了、XX容易变质不要长时间存放,balabala……她依然不以为意,照旧翻出种种不合时令的东西。

有时她也犯愁。冰箱的容积有限,被太多需要留存的食物占据大片空间,有时就会出现某些东西无处安放的窘境。上次休假在家,老妈不止一次对我唠叨:“家里现在这吃的咋这么多,平时也不知道吃,都搁那堆着。你们小时候家里没条件吃不着,现在条件好了你们又都不吃了。你哥跟嫂子上班总不在家吃饭,在家里也都不吃零食,还老爱往家里买,买完说让我们吃,我们能吃多少。balabala……”

这时候往往有小侄女横插一杠子:奶奶,我想吃XX……奶声奶气柔柔弱弱的声音,饱含着对美味的无尽向往。看来,这小姑娘才是能够拯救老妈的终极大杀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事关家乡的味道,总会演绎出诸多精彩。母亲的冰箱,或许会成为一代人的印记而慢慢变成历史。新的时代有新的表达,但永远不变的,就是种种不同的方式里,透露着母亲对孩子恒久质朴无私的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