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窑黑彩文字

陈炉窑碗心黑彩文字

高建龙

经过近三十年的收集整理,我在陈炉窑众多的日用瓷标本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直令人费解,那就是碗心黑彩文字。

经过多方面的考证和调查,从各种碗、盘标本的泥胎、造型、釉色入手,结合陈炉古镇原住居民以宗族为点、集中居住之特征,以及陈炉镇历代碗窑的分布情况,试做如下分析。

碗心黑彩文字,多是在施过白釉的半成品坯体上用细黑料书写而成,属于釉上彩绘形式。细黑料是用含铁分子的矿石研磨而成,当地俗称这种铁矿石为“钉头石”。此种铁矿石的含铁量时有不同,加之又受烧成温度的影响,致使有的器物烧成后,颜色不黑而呈铁锈红色,因此人们也称此类色调的彩绘为“铁绣花”。

在碗心书写黑彩文字,最早发端于元代,在元代造型的碗、盘残片中,发现有“邓绎”“福”“元”“宗仁”“天”“庆”等文字。起初在碗心书写姓氏文字,只是工匠的偶尔所为。作为记号烧造的碗、盘,仅供自家日常使用或宗族祭祀用,故存世量极少。进入明代后,关中地区连遭旱蝗灾害,赤地千里,昔日富庶之地路断人稀,一眼望去竟不见炊烟。作为当时同官县“巨邑重镇”的陈炉镇,经历了那次重大灾害后,十室九空,瓷户停产,窑户歇业,行互闭门,贩户关张,数千年陶瓷古镇“炉山不夜”“遍地萤火”的景象似乎已成绝响。大明官府在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将人口稠密田亩肥沃的晋南地区平民,向陕西地区大规模迁移,其中一部分山西人移到了陈炉古镇。这些移民过来的人和当地仅存的百十户人家协商恢复古镇陶瓷的生产事宜,共同建造生活新格局。灾后余生的陶瓷业也因新鲜血液的输入得到了大的发展,此时出现了大量的姓氏文字。如:“王”“孔”“玉”“武”“黄”“孟”“记”“心”“全”“庆“等,这些相当于商标出现的碗心黑彩文字,不仅有了装饰作用,也代表各自不同的作坊。瓷器贩子在众多的瓷器中有选择,有取舍,从而使自产自销的经营户之间有了对比,有了竞争,这对陈炉陶瓷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销量的日益提升,产量的日益加大,用毛笔在碗心大量书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制瓷工匠引进了印戳的形式,直接在碗底内心戳印文字,这种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使得图案整齐划一,从而开创了陈炉窑碗、盘装饰的新局面。印戳文字从最初的“高”“崔”“贾”“武”“乾”“吴”“和”“将”“张”“喜”“碗”“潘”“正”“周”“长命富贵”发展成为包括百福、百寿字形,多种植物、多种花卉、几何纹饰以及戏剧造像的碗心印花装饰体系。

从众多的黑彩文字,碗心印花标本和遍布四处堆积如山的烧造遗迹、以及古镇特有的人文环境中,无不显现出陈炉镇的日用瓷生产源远流长。百家经营,百花齐放的个体作坊充斥于陈炉的各个角落。品种齐全适应性强是陈炉陶瓷制品的重要特征,大器小品及日用碗、盘、碟、勺、坛、罐、枕、盆、缸、盒、夜壶、碾盘、衣钩、拉手、茶具、酒具、文具、烟具、碾槽、雷钵,大小长短厚薄不等的各式陶砖、陶瓦,还有各种泥塑、祭器、陈设瓷,小孩玩具类,有鸡狗牛羊等动物造形的瓷哨、陶埙、碌碡……谁也无法说清陈炉陶瓷究竟有多少个品种。可以说,陶瓷涉及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应有尽有。

明万历年间《同官县志》载,去县三十里,及陈炉镇也。其山自麓至巅,皆为陶场。土人燃火炼器,弥夜皆明,每值春夜,远眺之,荧荧然一鳌山也。“炉山不夜”被称为同官八景之一。清代陈炉出身的进士崔乃镛曾有诗云:“有巢营窟周陶复,郁郁千家烟火迷。山外遥看长不夜,星流月奔互参差。”描写的就是炉山不夜的景象。由此可见,明清时期陈炉制瓷业的宏大规模。众多的个体作坊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既带来了古镇的繁荣,也奠定了陈炉窑在耀州窑陶瓷发展是中的地位,创造了陈炉古镇的历史和辉煌。

陈炉窑发展到今天,审视这些先民遗留下来的姓氏文字,竟让人有点悲凉地感觉到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的变幻。“孔”“全”“潘”“武”“和”“周”“邓”在现今陈炉镇已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他们在古镇消失的无影无踪,真让人遗憾。清代进士崔乃镛曾著有《炉山风土志》可惜失传,《同官县志》中还能找到先生关于《炉山风土志》的自记、自序之类的片言只语。或许在《炉山风土志》中,这些姓氏还有迹可寻,可惜今已无从查起。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在清咸丰二年重修窑神庙碑记和清光绪八年重修要神庙碑记中,还记有“武”

姓人氏。武振清、武纯、武保元,他们曾担任西八社会首,武姓祖居陈炉窑院里,本村公路下边的坡地,旧称“武家坡”。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现在仍沿用此种叫法。我也曾在窑院里帮人修建窑洞时,拾到一个“武”姓碗心印戳陶范。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移走它乡,抑或是没能扛过灾荒之年,躲过瘟疫之症,竟灭了满门?旱灾、蝗虫、瘟疫对人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对陶瓷产业又何尝不是呢?在浩如烟海的瓷片标本中,一代代比较,发现制瓷技艺、装饰风格并不是越做越好,在几个节点上反而不如前身,这也许是一个较好的解释吧。消失的一个个姓氏,留给我们一个个待解之谜。

这些白底黑彩的碗心文字,多出于文化知识有限的制瓷工匠之手,虽显的粗拙、古朴,却耐人寻味。对于认识和全面了解陈炉镇碗窑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