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宇宙类人文明发生、界定与通信

这是一篇哲学意味很浓的文章。迄今宇宙类人文明还是一个无知的领域,换句话说,它无处觅踪。对于这样的研究领域,一般科学无从着手。于是,对于宇宙类人文明只能采用纯思辨的方式。

目  录

一、人类亟需知音

二、宇宙中类人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三、信息交流的主体、载体和信息域

四、进行类人文明之间通信的考虑

内容提要

唯一的人类文明使人类自身孤独,而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更需要一个文明社会参照系。人类亟待与宇宙类人文明进行沟通,但是,宇宙类人文明迄今仍是一个未知领域。为此,本文以人类目前对地球生物本质的认识,探索宇宙类人生物发生与发展的可能性;且以人类的独有的世界3,作为衡量类人文明存在的判断标尺;并以人类自身与地球生物对于信息载体与信息域的区分,来考虑与宇宙类人生物的通信问题。

一、人类亟需知音

地球生物的最高形式——人类

60亿年前,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诞生了地球,历经了长期的物质运动变化,地球表面由洪荒死寂中进化出了生物。而生物又历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最终在地球上出现了生物的最高形式—人类。

只有唯一人类文明的两个原因

从目前所掌握的科学证据来看,地球上只出现了一个人类文明。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

一、地球上一旦产生了人类文明之后,它的进步速度比之其他生物进化速度要高出不知多少倍,它们之间极大的速度差异,使得其他生物几乎不再有机会进行从猿到人的文明发生过程。即使人类文明在今日的状态下凝固不动,而让着另一支生物沿着文明发生道路演进,比如类人猿这么一类最有可能进化成类人文明的生物,那么,起码也需历经数十数百万年之久。何况,人类文明并不会凝固在目前状态下,也不打算滞留在目前状态下。这样,就像不再打瞌睡的兔子与仍不懈努力的乌龟之间的赛跑,人类文明与动物蒙昧之间的鸿沟仍会日计月累地扩张。这使得其他生物接近人类文明将望尘莫及。

二、人类文明在它萌芽状态,不知不觉地扼杀了其他生物走向智慧的过程。比如三万年前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他们与现代人的祖先智人曾在同一个地域生存。他们已掌握了用火,也会敲打石器、磨制骨器,已用集体狩猎或围猎的方法猎取巨大的动物,甚至它们还能埋葬死者,这说明已有原始的宗教思想。很有可能,在远古洪荒时期,具有较高文明水平和较快文明发展速度的智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与尼安德特人展开了生存竞争,最后将之消灭。目前的分子生物学已经探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甚至可以说同属一种,因为人类的DNA中含有尼安德特人DNA的部分片断,说明在当时的智人已和尼安德特人通婚生育。这种非有意识地抑制其他生物走向文明的举动是否今日仍然存在,目前对之进行判断未免太早,但很有可能。

孤独的人类文明与对知音的渴求

正由于现代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它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也还继续产生着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文明。但是所有的这些文明,无法提供给地球上其他生物,让它们予以理解和得以享受。人类文明的这种自我产生性和自我归属性,也说明了人类的孤独。人类处于一种孤芳自赏的状态。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需要,产生了与其他类人文明生物沟通、理解、交流、欣赏的心理愿望。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对于自身文明也有着许多疑惑。如这种文明是否就是唯一的;这种文明是否就是最好的;这种文明是否会衰退灭亡;这种文明是否会自毁;是否存在着比人类文明更高程度的文明状态;等等。

对这些,人类亟想得到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答复。若存有更高程度的文明,人类就有一个参照系,可以把对方作为一种向之学习的楷模,作为一种为己借鉴的明镜,让人类社会发展走一条更完美更理想的道路,避免更多的摸索、太大的代价与太多的痛苦。

若无此类更高的文明,这意味着人类文明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即人类的将来有责任往整个宇宙空间播种文明的种子。这就有必要从宇宙学的高度来认识理解现代世界的一些热门话题和领域,像核裁军、禁止化学武器、对地球环境与生态保护,等等。

而当能够与其他类人文明进行沟通时,一系列现代人类还感到因惑的问题就获得另一条映证途径。

比如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世界表象后面还有着一个本质世界。对于这个本质世界,人类所能做的事就是透过表象对之进行猜测与建构,和在表象的范围内进行实践的验证。但人类无法真正地获得本质存在的实在状态。当与类人文明进行沟通后,非常之可能,那些类人生物获知的世界表象与人类并不相同。比如,它们能“看到”磁力线,能“看到”引力场,能“觉察”到物体的波粒二重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类得到的有关磁力线、引力波、波粒二重性的理论与之进行验证,从它们的表象中获得这些知识是否准确。并且还可以从他们那儿获得目前人类还不知道领域的知识。当然,顺理成章地对等,类人生物也可以在这种交流中从我们这儿获知他们所想得到的知识。

人类正积极与宇宙类人文明开展沟通

人类在感情上是孤独的,对于知识领域的认识是有限的,对于人类将来发展的趋向感觉不确定、不放心。因此,人类一直积极地寻求类人文明。这种愿望伴随科学长足发展,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具有实在性。

20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实现,人类已经能够进入近日空间。当前,美国马斯克等正积极准备人类首次登陆火星。人类也发射了一些星际飞行器,携带着有关人类存在的信息,在茫茫星际中遨游,以求知音。更由于射电天文学的兴起,人类不仅可以收悉太空中的无线电波,而且也可以发射有关人类活动的信息于太空之间。这比起以星际飞行器的形式,不知快多少倍,也不知有效多少倍。

科学家们还在其他方面积极地工作着,他们考察原始部落的神话,考证古代人类的实物遗迹,发现了许多有关太空类人生物可能访问过地球的证据。不断被发现的不明飞行物,掀起了盛行不衰的UFO探测热。而美国也开展过“生物圈二号”等的研究。总之,人类依据自身的智慧与装备,正积极地从事着与宇宙类人文明的沟通。

从哲学高度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寻求类人文明探索活动的同时,也有必要让人类停顿下来思索一下:

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类人文明;如果宇宙确实存有类人生物,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证实他们就是太空类人生物;再者,又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联络。

对于是否存在太空类人生物,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换句哲学意味较浓的话说,人们现在还不能在表象中得到其感性存在的证据,对于这个领域,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按照一般的观点,这种学科知识是无法研究的。但是,人类的理性又把这个问题摆在了自己的鼻尖下。

问题提出了,就不得不寻找过“河”的“桥”。这座“桥”:就是以人类目前对于地球生物的本质认识,探知宇宙类人生物发生与发展的可能;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作为衡量类人文明存在的判断标尺,来推知太空类人生物的存在;以人类自身与地球生物对于信息载体与信息域的区分,来考察与宇宙类人生物的通信问题。

于是为了一种新的目的,人类又一次地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宇宙中类人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诞生生命的估计

到目前为止,人类知晓的生物仅存在于地球表面。科学家曾对地外生物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估算,其概率极低。当然,科学家们进行估算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地球的地理环境作为范本,即认为只有类似于地球的星球才是生命诞生的摇篮。依笔者看,这样的估计所要求的条件过严。依据现代科学理论,诞生生命的星球环境可以大大放宽。

负熵是生命诞生的源泉

耗散系统学说认为,某个物理区域中有负熵的输入,则必然会产生有序化的运动。日本科学家槌田敦等认为,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且吸收太阳的辐射热,但其大气层顶层温度低反而向宇宙空间放热,与热力学的“热自发地由高温往低温流动”相悖。这种机制使得地球获得负熵,产生了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地表无机界的有序运动。在这种运动之中,当条件合适,就会产生生命。而生物进化的最高形式,就形成人类社会和文明。(槌田敦,室田武,水•生物•人类与熵理论,世界科学,1985年第9期)

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看成是嵌入生物耗散系统的一个环节,把生物耗散系统看成是嵌入地表地理耗散系统的一个环节,再将整个地球耗散系统看成是嵌入太阳系这个巨大耗散系统的一个环节。而整个太阳系的负熵之源就是太阳内部持久而猛烈的氢氦“燃烧”。

这样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存在着像太阳一样氢氦燃烧的星球,该星球附近的行星就可以获得负熵。当条件合适,必可进化出生命。而在宇宙中,像太阳此类的恒星多若恒河之沙。

超循环化学反应必将引起生命活动

化学反应中的催化过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爱肯从中得到启发,提出超循环化学反应产生生命。A、B两个催化反应过程中,A过程的催化剂是B过程的反应生成物,而B过程的催化剂是A过程的反应生成物,这样,A过程总使得B过程所必需的催化剂增多,B过程也使得A过程所必需的催化剂增多。这样的循环催化的结果就使得两种催化剂或生成物数量不断增多。

从这种循环中,不难看出自我复制的机制来,这就是生命过程的最基础的机理。生物的个体和它的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抽象成两个互为嵌套的循环生殖过程。现代生物科学认为生命运动的本质就是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和产生变异三者的统一。负熵的流入与耗散就是新陈代谢,它保证循环催化这一过程进行;循环催化的结果就是自我复制;而自我复制的错误就是变异。这种变异在生物后天的生存斗争中争夺有限的负熵,适应者通过进一步的自我复制而得到强化,而不适应者得不到自我复制而被淘汰。

外层空间具有类人文明十分可能

在宇宙空间中,作为负熵之源的炽热星球和生命之源的催化反应是广泛具备的。因此,由生命诞生和生物进化规律,演化出生命现象就是极自然的事。按照这样的估算,宇宙空间诞生出类人文明的概率比科学家们以前估算要高得多。

三、信息交流的主体、载体和信息域

信息交流主体的界定

地球多种多样的生物中,如果按照具有自觉意义来从事信息交流主体的这种定义,无疑只有人类自身。但仅拿出人类自身,而不放于一个参照系中,我们也就无法得出人类和人类文明所应该具有的特征。

事物只能在比较中才能给出判断,所以我们不得不降而次之,把不具有自觉意义的信息交流主体——动物——纳入视野,使之与人类相比较,以期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从而归纳出人类文明信息交流的特征。

考虑到把动物作为信息交流主体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我们进行太空通信时,是选择太空类人生物作为对象,这蕴含着,必须把不具有自觉意义的信息交流主体——动物——排除在外。这样当对动物进行考察的同时,同时也就把握了它们的通信特征,为太空通信排除可能的干扰,使得鉴别出的通信对象就是我们选定的对象。

动物有个体、物种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长期的生物进化,使得动物的形态千千万万,各具特色。但是仔细分析它们的信息交换方式,可以归纳成两类。动物的生存,是以个体状态存在,又以物种状态延续,即动物的存在以两种单元形式表现。对应于这两种形式的存在,动物的信息交流也以两种形式进行。

物种单元以基因形式进行信息交流

存在于动物物种单元之内的信息交流,首先是以基因形式进行的。我们知道,生物学上的分类,有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就是物种。一个物种所拥有的个体是可以区别的,但是,它们在延续亲代上却又不能区分,只能将之归进某一种物种之内。

在动物物种内部,存在着一个基因库,物种个体在生殖过程时,所有的后代都分享着该基因库中的一部分基因。然而,自然界并没有在该物种的个体之外设置一个地方存放该物种基因的库房,而是与此相对应,该物种的个体本身就是基因库房的一部分。因此,物种通过生殖过程,个体之间不断地交换基因。

这里,物种的个体就是信息主体,基因就是物种个体的交流载体。那么,信息交换域又是什么呢?

信息交流域有两个内容。其一,是物种的后代个体的形态;其二,是物种个体在自然界生存的功能。

由于物种个体与基因的存在方式以不断增多的方式进行,而自然界提供给该物种的生存条件又有着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以有限负熵的形态出现。于是,不断增多的物种个体为有限的负熵资源开展激烈的生存竞争,能够获得较多负熵的个体比之获得较少负熵个体的生存功能强,这种获取更多负熵的功能通过基因这种信息载体延续到亲代,从而得到再现和保存。

在物种中,具有更好形态、功能基因的出现以DNA的突变予以实现。由基因遗传的中心法则,只有DNA的突变,才能改变物种个体的形态和功能,而由物种个体在后天生存斗争中所获得的更佳功能无法反馈影响到DNA,不能让之产生变化,从而也无法传于后代。于是,后天获得的更佳生存功能,只能为某一个个体终身享用,且随着该个体的死亡而告终结。

在自然界,物种的生存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只能由DNA的随机突变而获得。由于物种个体增多的无限趋向,与自然界提供其生存有限负熵的现实之间矛盾,迫使动物不断淘劣存优,驱使它们高效利用负熵的功能达到几乎十全十美的境界。

用基因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仅在动物物种内部,且只有从上代往下代的一次性传递,即只有直接的传递,而无法进行隔代或更多代的跨代传递。

物种个体之间以声音、发光、气味、形体等形式进行交流

在大自然中,仅非常低等的动物才仅仅通过基因进行信息交流。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发展出以声音、发光、气味、形体等等第二类形式的信息载体,用于个体之间通信交流。

这种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动物都是雌雄异体的,即使有些动物个体能够雌雄变态,但它也不能同时身兼两性(当然也存在着单雌繁殖,但在可能的环境下,它们仍然进行双性繁殖,比如蚜虫)。这是由于,如果自身能够身兼两性,则物种的个体也就是物种单元本身,一个个体由于DNA的突变产生的有益变化,当然能够传之后代,但无法分给该物种中的其他个体。这样,它的基因库与其他个体的基因库既无法共享也无法分存,个体与个体之间产生了隔绝性,这样的生物物种很难获得快速进化,比如像细菌和一些较低等的生物就是如此。

然而,动物中早已进化出了雌雄分体生存、合体繁殖的形式。

这种形式,第一,为着交换物种基因服务。这就使得后代的个体能够获得前代甚至整个物种的优秀基因,无疑,具有这种功能动物个体的生存能力必然优于雌雄同体的或单细胞类的生物。

第二,这种形式使得生物进化速度大大加快。因为生物个体能够继承到的是整个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优化了的形态和功能。而且,在一个个体身上所发生的优良基因也会迅速地为后代以至整个物种内的个体所拥有。

第三,这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点,这种物种延续方式迫使生物进化出来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正由于这种生存时雌雄个体离异,繁殖时雌雄两体合一的繁殖形式,使得在繁殖进行前,雌雄两体有着一个互相寻找的阶段。互相寻找就意味着互相辨识,互相确认,即有互相联络的必要。于是,派生出来了以声音、光线、气味、形体等等作为信息载体的通信联络手段。那么,信息域是什么呢?当然为异性个体。如荧火虫尾部的发光,蛾子散发的性气味,雄蟋蟀翅膀摩擦出来的“叫声”,目的都是告知附近的异性,这里有着一个成熟的本种个体。

信息域的扩张

然而,本来为着辨析和吸引异性而形成的以声音、光线、气味、形体等信息载体,其功用却依着自身的规律开始扩张,即信息域延展了。繁殖后代时,双亲进行合作当然比着仅雌性单亲进行努力更有效,于是,就会产生双亲为繁殖后代时合作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对于后代进行一段时期的照顾,当然能够提高后代的存活率,这样,为照顾后代发育生长,产生了亲代与后代通信联络的需要。

总的一句话,为了繁殖后代并让后代更为优越地生存,动物会在本原意义上为着辨析、吸引异性的声音等类的信息载体上,自然而然地对信息域进行扩展,扩展到子代上。

动物社会的形成

正由于亲代照顾后代行为,逐渐产生出动物的社会性。首先,亲代与子代生存期有着重叠,以及多个子代同在一块生存的现实,当运用声音等一类信息载体进行通信联络,可把亲代在后天生存斗争中获得的更佳的功能通过教育示范给后代,免除了后代从头摸索。这就产生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遗传:主体仍为种群内的个体,信息载体为声音、光线、气味、形体等,而信息域扩张成后天获得的更佳生存功能。

个体群居是这种交流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在高级动物中,这样的群居,就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性。对动物社会传递后天更佳生存功能,人们观察到一个生动的实例,曾发现,一群日本猴中某只猴会把混合了沙子的麦粒投入水中,让麦粒与沙子分开后再进食。这种由一只猴子后天发现的功能迅速地在整个猴群中被模仿。

后天的功能库以声音、光线、气味、形体等作为信息载体,在物种内部的个体之间进行传递扩散,但也只有从上代往下代的一次性传递,即只有直接的传递,而无法进行隔代或更多代的跨代传递。

必须说明的是,子代获得的仅仅是更佳的功能,而不是形态,生物形态的改变还是只能通过DNA的突变进行。因此,后天生存功能的改善受先天生物形态的制约!

世界对动物是封闭的

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生物之间以食用关系形成了一条条生物链。每条链的链首都可以追溯到绿色植物上。所有的生物链盘结缠绕成为一张巨大的生态网。在该生态网的每个网结上都生存着某个物种。该种物种的个体数目由着生物链上——绿色植物从太阳中吸收而来的负熵,通过一级或几级摄食转换形式——传递过来的负熵数量所决定。每种物种都“挣扎”着进化,使得该物种更加适应于某一个生态结上生存。这就形成了生物的特异化。

特异化的结果,就是各种生物的生存世界相对大千世界来说,显得非常之小。生物学家对这个“芥子”世界给取了一个适当的名词——生态瓮。相对应的就是,每种生物也只对它的生存有着利害关系的那部分世界能够予以“认识”。这就是生物哲学中认定的生物封闭性。

生物的封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被限制于某一个生态瓮中生存,二是它的认识范围也被限制在该生态瓮之内。对于生态瓮之外的世界,它不可能认识,也无需认识。由之,生物个体之间的信息域也是封闭的。

人类的发生

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产生了猿猴一类能够攀援的树栖动物。进化让这种生物产生了一种最为特殊的器官,这就是能够抓握的手。正是手的抓握功能,使得它们能够把自然界的某类物体“嵌”于自身之内,成为一种体外器官,代替或者延长了肉体器官。最初的体外器官是棍棒,而后是石器。发展下去就更不可收拾,以至于进化出了能够制造工具、能够进行有意识思维的人类这么一种新的生物。

由于体外器官具有与人体可分离的特征,它不必归于某一个特殊的个体生存而存在,也不伴随着某一个特殊的个体的死亡而消亡。它具有体外遗传性。

我们在基因传递的信息域中曾说明,基因传递的是器官形态和功能。在动物传递的信息域中也曾说明,动物亲代之间只能传递改善的功能,而不会传递生物的形态。

在人类中,生物意义的器官和功能的遗传仍由着基因来控制,但是,人造意义的“器官”—劳动手段和它的功能遗传却早已脱离了基因的控制。这样,人类就挣脱了自然界加之自身生物身上的枷锁,在已经获得的以声音、光线、气味、形体为信息载体的基础上,在已经获得的以社会性为生存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以工具形式的体外器官的进步,代替了其肉身器官的进化,以其他生物不能望其项背的速度迅速发展。

世界对人类是开放的

人类从生物的意义上说,它们仍在生态网上的某一个或几个结上,依靠着由生物链上传递过来的负熵生存。但是,由于他们的生存方式与其他生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千世界不再是封闭的了,而是敞开怀抱,欢迎着人类的窥视和取用。

首先,从猿类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表现出日益增多的杂食性来。古人类研究中发现,人类的食谱随着时间的后移越来越广。当人类学会用火之后,人类的食谱就更为广泛。由于能从许多不同的食物链上取得负熵,人类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了。目前已经基本上遍布全球,而且正积极从事太空殖民活动。

其次,从本来的意义上说,食谱的增广,并非是自然的自然而然的给予,而是人类自身与工具相配合积极索取的结果。在这种索取中,人类不得不认识另外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也不得不认识工具作用于这些生物之上且与发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扩大了人类的认识范围。

再者,各种不同的工具所能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人类以能够获得最多负熵作为评价工具性能优劣的标准,对工具进行取舍,这就形成了对工具性能的研究与改进。对工具进行这样的探讨,就必须研究工具与自然物之间的作用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而从本原的意义上说,工具无非是自然界中的某一个物体,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人类对工具的这种研讨与探究实质上开始了探讨自然界中物体间的运动关系。这就是科学兴起的自然过程。

最后,当人类自觉地有意识地对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迸行探索时,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诞生了。而对自然进行科学研究,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大大加深拓广,反过来,这种加探和拓广,又使得人类制造的新工具更为有效和合理。这种互动结果就使人类更好地生活在自然界之中。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的摄食范围和认识视界日益开阔,世界在人类面前日益开放。

世界1、2、3的区分与定义

波普提出人类有着三个世界。一是人类生存之中的物理世界(世界1);二是,人类的精神状态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和非意识状态(世界2);三是,客观的知识世界(世界3)。他的这种区分,对于认知的研究有着振聋发赣的作用。但他对于世界和世界的定义不清晰,容易引起误解。笔者认为,三个世界的区分定义应该这样:一是人类生存之中的物理世界(世界1);二是由人类大脑因神经作用而发生的意识、心理世界(世界2);三是由着因果关系串接的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知识体系(世界3)。

休谟的启发

这样所定义的世界2,不但人类自己可以获得,而且,动物也可以拥有。回忆一下休谟研究人类认识机理的结果,就会对世界的这种定义很有启发。

休谟是经验论者。他从彻底的经验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所有知识都来自经验。而经验到的都是知觉(当代人称为的知觉在休谟时代称为印象),知觉以共时态与历时态存在。

当知觉以共时态出现时,人脑以感官之间的神经联系对之进行整体把握。但是,这种把握,只说明了脑内的神经联系,而不能推而广之,认为外界的事物就是如此地联系。

而知觉以历时态出现时,人脑中只是知道知觉与知觉之间一个又一个的替换,大脑功能对之进行了记忆。而当先后关系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由神经作用、心理作用、习惯作用,将前后发生的次序关系判断成外界的因果关系。但这种脑内的联系并不能推而广之,认为脑外的事物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因果关系。

依此,休谟得出了结论,人类的认识仅是对感官过来的感觉要素,由着人的神经对之进行综合而成。人无法得知客观外界是否就是像着人的神经综合而成的那个模样。这样的逻辑结果使得休谟得出了人的思维与着动物相同的结论。

休谟的“不可知”论虽然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嘲讽,但是,他说出了一个真理,即人的认识机理有着以动物的认识机理为基础的一面。

世界2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世界

正因为世界2是一种以脑内的神经通道对来之外界的知觉进行综合的结果,所以世界2的这种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为了生存,动物必须对世界进行动物意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使得动物不仅知道生态瓮中事物存在的方式,而且也可以从经验中对之进行有效的因果判断。但是,动物的认识界限,客观上以其生态瓮的界面为限,主观上以其直观感觉界面为限。

事实上,人的头脑中也有着世界2,即在直观意义上,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封闭的,它以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表象为其界面,超越表象之外的客观事物不是世界2的认识领域。

世界3是人类所独有的世界

世界对人类的开放性,意味着人类可以越出了世界2的限制,对于不在人表象之内的世界,能以因果关系进行探索和认识。这种认识结果就是世界3。

现代人类都知道,表象之外世界的存在,就如表象之内世界存在一样真实。但由于人类不具备上帝之眼,所以人类对之进行的认识,是一种以猜测与证伪反复进行的逼真过程。这样得到的认识,当然有其客观性,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摹状物。

世界3的客观性还在于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它在起源上虽然它是人类的精神产物,但是,这种产生并不代表人们已襄括了对于它的完全认知,它还存在人类还不认识的问题领域,而这些新问题随之竟然变成了人类的新的认知领域。

世界3的研究成果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蜘蛛吐出随风飘荡的一条长长的蛛丝,它能否在另一头表象的树枝上粘上预先无法确定。像非欧几何的作用,一直到广义相对论出现后才找到它的物理意义。最近,英国数学家阿蒂亚教授(Sir MichaelFrancis Atiyah)发现,一个以非常自然、简单而优美的方式定义出来的数学常数,刚好跟一个重要的无量纲物理常数——精细结构常数——迄今用实验测出的9位有效数字非常吻合!(卢安迪:《影响世界观的数学成果》,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https://mp.weixin.qq.com/s/azfZ302DsEyIaLhKz2QmqA;精细结构常数α,一个让无数物理学家为之痴迷的数,http://9801.me/?p=2968。)

还有一类,似乎除了作为文明社会理解之用外,没有任何实在物理对应。比如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哥尔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等。对于客观世界产生了世界3的这些认识,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生物都不具备的。

世界3的认识特点

世界2是以头脑中神经对感觉元素的联系综合为特点,自始至终主客体相混沌。而世界3的认识特点是以客观事物所具备了的因果性作为认识的特点。这种认识借助世界2的认识机制为基础,而又冲出了世界2的限制界面。它以主客观的分离为始点,以世界的万物与万物之间的运动规律为认识目的。

正因为世界3是人类独有的认识世界形式,就目前所知,对于世界3这个信息交流域的理解,仍被限制在人类的个体之间。对于大千世界的其他种类生物,它相当于一个极高门槛,使其不能越过。从相反的角度说,能够跨上这个高门槛的生物,就表明它们已具备了类似人类的思维特征。这样的生物也就具备了类人文明特征。

人类的信息交流特点

对于人类这种地球上最为发达的生物来说,信息主体是人类的个体;信息载体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生物性的载体DNA,另一部分是以声光味形为代表的物理手段,第三部分为跨时空的书籍、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

而信息域却分成了世界1、世界2和世界3。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三个世界代表着三重进化信息的循环。第一重是以DNA为发端的基因信息交流。第二重是以声光味形的亲代与子代的信息交流。以上的二重信息交流手段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第三重是以书籍、广播、电视、录像与劳动工具相结合的跨时空的信息交流。这类信息交流不再限于亲代与子代之间,它们能够散布于全人类社会。这类信息交流也不再限于亲代与子代的存活重叠期,它们能够跨越数代数十代以至于无穷。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于中世纪黑暗之后重燃——文艺复兴——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人类还开始了对自身生物遗传物质的研究与改造,以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来改造自己的生物性的本身。有理由猜测,这样又可能开创了一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当然,在进行这样认识与研究时,必须时时刻刻把握好人类的伦理尺度。

四、进行类人文明之间通信的考虑

人类的同一尺度和同一客观世界

人类个体之间可靠地进行信息沟通有着隐含的前提:

一、人类所面临着的是同一的客观世界。阳光、沙滩、浪花,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存在。

二、人类具有相同功能的生物性器官。彩虹的七彩色、鲜花的芳香等,并不因人而异。

人类以自己物种的同一尺度对同一的客观世界的反映进行交流。不管人类的语言有多少种,表达的方式如何不同,这两个同一可以保证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不会发生根本和永久性的歧义。

动物的不同尺度和同一客观世界

由于进化所得到的动物器官形态和功能不同,可以断定,世界在各种动物之间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动物所依赖生存的地球环境同一,因此,物种间的尺度不同并不妨碍他们之间仍能进行有限的信息交流,尤其是生死攸关的信息。比如,飞蛾对蝙蝠的超声波具有特殊的敏感度。

类人生物物种尺度和居住环境不可知

与外星类人生物进行通信,则必须要考虑到:

一、外星类人生物的器官形态和功能可能与人类的不一致。说不定,他们“看”声音,“听”电磁波。

二、外星类人生物所居住的环境与地球不一样。说不定,他们星球不是一颗水星球,而是一颗无机盐的融化态星球。

总之,在人类社会中进行通信的两个隐含的前提,在与宇宙类人生物的通信中不再存在。

类人文明之间通信的信息域应是世界3

当然,两个隐含前提不存在,并不能阻止人类与类人生物之间的信息沟通。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凡是具有类人文明的生物,都应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在他们的意识中存在着世界3。

世界3的形成是由于认识的主客体分化后,对于世界依照因果律进行认知的结果。动物这一类生物不可能获得这种认知结果。因此,类人文明发送的包含世界3内容的通信信号,即使被动物级生物所截获,它们也无法解译其中真正含义。又由于世界对于动物是封闭的,没有生存意义的客体不能引起它们的“思维”。因之,对于偶尔接收到的信号,他们也没有“兴趣”进行解译。这样的通信内容本身就是筛选通信对象的一把“筛子”,保证能够析滤出接受通信内容的对象。

通信手段和内容的选择

那么,在搜寻探索类人文明的通信中,运用什么样的载体进行通信,选择世界中的那部分内容,作为首次进行的通信内容,这些应该细致地分析。

目前,可以远远越出地球范围的信号只有一类,即电磁波。考虑到接收对象和发送空间区域的盲目性,以及通信距离超长性这些特征,必须挑选在星际空间长途传播中不易衰减、聚束能力强的电磁波波长,且这种电磁波强度在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信噪比最高。这样,让发送信号能够传播尽可能长的距离,也可以让类人文明在宇宙背景噪声中比较容易地分辨出来。

同时,探索性的通信信息应该是“钥匙和锁”一起给足,具有自明性。是否可以考虑用两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同时或交替发射,而这两种电磁波的频率比值应是两个质数之比。运用这两个质数作为一幅图案的长和宽,这就可以将一幅有关我们世界的图案,改成以莫尔斯码的形式,将之载于这二种频率的电磁波上予以发射。只要对方具有类人文明,则必然会建立起包括有整数系的客观知识世界。而有了整数理论,得出质数唾手可及。据质数稍加研究,莫尔斯码就可复原成我们发送的原像。倒过头来看,我们搜索太空人文明信息也应该就世界3的内容入手,其道理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爱肯.物质的自组织和生命高分子的进化.自然科学哲学摘译,1974,(1).

2. 槌田敦,室田武.水•生物•人类与熵理论.世界科学,1985(9).

3. 张明.劳动手段对人类发生与发展的主导作用.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4. Jerome Pearson.银河系中孤独的智慧生物.世界科学,1989(9).

5. 卢安迪.影响世界观的数学成果.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https://mp.weixin.qq.com/s/azfZ302DsEyIaLhKz2QmqA.

6. 张明.飞跃从猿到人的进化“鸿沟”.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h_1s56aFkTBfvH9xkZWW2g.

说明:

本文原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此次发表时对文字进行了少量修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425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58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186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48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49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54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0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36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39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05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04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6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99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1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7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80评论 2 26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034评论 8 54
  • 我的老父亲 早上六点,我被电话铃声吵醒,拿起手机一看,是妻子打来的,接通电话后,妻子说我爸脚痛住...
    阿贵_5a52阅读 204评论 1 1
  •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我也不例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开卷有益,温故而知新,这篇读书笔...
    静水流深at阅读 539评论 1 5
  • 窗格上划走一片叶子,临窗坐的她睡的很轻,睫毛长长的,他想,她的眼睛一点很漂亮吧,眼睛里也许住了许多遥远的梦。...
    木水寺阅读 289评论 0 5
  • 逢秋自题诗 一 丹桂送香时,生辰恰不迟。 婵娟因共在,月映酒中诗。 二 怀抱菊开时,谁论神韵迟? 霜风今夜过,与我...
    代建华阅读 277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