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杂谈


我记不起何时开始写第一篇文章。从学生时代开始,班主任要求每周写日记,星期一交老师批阅,写得好就在班上念。有些日记,老师会用红笔写评语,喜欢老师的精短评语,因此爱上写日记。作文也被念过,但写得好的不多,没有日记写得好,念得多。这与我喜欢在作文里编故事,写好人好事有关,写得越长,错字越多,当然也得不了高分。

关于写作文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小学。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大约五年级,一次语文考试,考完后别人试卷发了,我的没发。老师叫我上前拿卷子,一个“包打听”女同学告诉我,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我纳闷道,没有抄啊。她说你不信问老师。果然老师指着卷子问我,这篇作文,有几处写得好,小学生不可能写这么好,是抄的吗?我看了划红线处,是写的学校春游某公园的一个情景,文中写道:“我们经过一排高大的树,风吹过来,叶隙间像藏了许多星星在闪烁。”我回答道,没抄啊,老师皱眉看着我,想听我解释,但我执意没抄,她只好让我先回坐位。此事并不说明我从小作文有天赋,只是给我一个启示:真实的描写你看到的情景,哪怕只有一段,都会让作文增彩生色。

记得有一次看完电影《天国恩仇》,在日记本上写了一篇观后感,一个女生看了说,哎呀,你可以当作家了,我说写得不好,不要开玩笑啊,心里却乐滋滋的。又有一次,照着语文书画古诗江雪的插图,又有一个同学说,人才啊,你可以当画家了。本来我从小就喜欢画画,阅读,就像一种心理暗示,又加深了自己会画画,写作的印象,从此深深影响我的前半生。及至成年后我知道所谓天赋只是一个人平常兴趣爱好实践积累的外在表现。没有什么天赋,只是从小到大一贯如此的兴趣爱好罢了。

初中时,始终不会写议论文,成年后却喜欢看学术书籍和文艺评论,时间就是这么吊诡,不经意间会慢慢补偿自我缺陷。我自小受连环画启蒙文化知识,引发绘画爱好,少年时期由小人书过渡到看文字书,由看武侠小说发展到看各类文史哲社科书籍。本来想当漫画家,也画过故事漫画,因诸种原因,终未成行,兜兜转转,阴差阳错,竟岔到写作这条路上。我从小就喜欢美术,文学,但没想到以后会写作,并因此结识许多文友和文学前辈。这真是文字结缘,缘缘相生啊。

以前,当我不画画时,我就写些文字。现在,当我厌倦写作时,又偶尔拾笔画画,也许画画,作文于我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我求知探索的一种方式。

青年时期,阅读时喜欢在书页天头地角写一些评语,随感,再加上零散写的日记,有的写在书的内页空白处,或封面封底衬页,或写在信纸,白纸,本子上。有一段时间在硬抄本上写满了随感式笔记,后来转移到手机备忘录上写。就像画者的速写本一样,看到什么有感触,马上简笔记下来,这跟画速写没有两样,都是为保存新鲜感,这是外师造化的学习,以眼观诸物为师,师无处不在,久而久之观察,摹写的功夫渐成。

后来在QQ空间,博客里零散写些诗,散文,在公司内刊上发了一些散文,也参加市内报刊征文,偶尔得了小名次,如“我与书的故事”征文三等奖,奖了一年武汉晨报,最后还差一个月没送,也没空去催,到期也没续定。侄子看了我空间的拙诗,说他同学喜欢看,建议我注册东湖社区,从此开始业余写作。在网上受到很多老师,版主(元辰,杨远煌,山夫子,莲叶荷田田,林深数树,水晶苑等版主)指点习作拙文,获益非浅,在此一并感谢!

我写散文是以笔记为基础,集短为长,归于一个主题。底稿完成很快,修改时慢,逐字逐句看,不妥的词查字典,找到合适的词组成句子,像一个炼金术士,而我炼的是字。为使散文有看头,往往在几处化入一些诗意的句子,恰当就好,多了反而影响整体。刚开始写散文很细,看多了似腻。这是行文脱自于笔记之故,舍不得取舍,后来写作时注意简炼梗概地写细处,重点处才多写些,文风有所变化,易于掌控。

修改时,常在手机网络上搜生疏的字词,查询字词义,及在句中应用例子,多查精选合适的字词放置文中,这也是边学边写的过程。修改过程中,有些情景须亲身体会,以增加临场感,为有实质内容,往往故地重游几次,只为增加些素材,充实文章细节。有时还与人交谈,或倾听他人说话,有能用的就加进文中。

写散文,我以观察为基础,带有特写性质,当然底稿经过修改,也不全似特写。这样写,有感而发,有实际的景物观感,不流于空泛的写景和抒情。有情感就抒,求个精短有意蕴,无感悟不硬写。我观察诸景时,先整体看一遍,再细看一遍,看的过程心中就打起腹稿,就像从大自然中转译,搬移感受。这样的观察跟我以前画过速写有关,速写画多了,能以简洁线条迅速概括物体形象,并擅于抓取鲜活印象。我想观察当中眼睛是不自觉的充当画笔,以文字形式描摹眼前景物,只须搬移过来以手记之。

我喜欢记笔记,坐在公交车上,有所感悟,即刻写在手机备忘录上。逢饭后午休时,有感而记,夜间上班闲暇时观感,随手而记。凡所写皆分公司笔记,车厢笔记,家笔记三类,长短不拘,有则记,无则不记。公司笔记多写公司园区内风景,抒情兼写司内人事,也包括物候笔记,喜欢观察云,风,雨,月,观季节转换之树景,花景,抒发感触,因多在司内园区观察,拟归公司笔记。车厢笔记,厢内是小社会,各类阶层人偶有对话,无不畅言,取其真言速记,之后整理,岂不快哉。惜往日手机损坏,所记十几则车厢笔记连同其它笔记尽失,不免灰心。如今换新手机,偶记厢内人言,但愿能重拾旧趣。家笔记,记出门所见所闻,及小儿,老爸,老妈言行,以补平日与孩子相处太少之憾。还有一类笔记,即兴诗笔记,上下班途中或上班午休闲暇时遇见有感触的情景,立刻写成小诗,以备后来修改。笔记是素材库,可长可短,长如小散文,短如几句话,有感而发,积少成多,集短为长,随笔,散文或是小说素材尽从笔记中得来。

今年已近年尾,这一年我业余写作收获很多,散文方面有些小突破,但也遇到颈瓶,很多地方有局限,这是缺少系统学习的表现,从明年开始,我要向名家名作取经,学习,总结一些方法运用在实践中。同时加强散文理论的学习,多细读分析名家作品的长处。

我无意当诗人,但我的散文写作与诗分不开。最初入东湖社区发文贴,发的就是几首拙诗。忘不了第一篇博客文章以诗开始,虽然我不承认那些没分行的句子是诗,但我把它当诗写。那时经历婚变,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伴随着痛苦,愧疚,悔恨的矛盾心情,文章不足以表意,心郁而无告,恰逢公司值班时屡见飞鸟撞到楼前玻璃幕墙上,撞昏或撞死,于是我写下那几行句子:死亡就像一种撞击/穿透坚硬的玻璃/立刻陷入永久的昏迷/持续一次梦与梦接壤的旅行

有点向死而生的意思,于我是一种渲泄和升华。有时候人的情感来了,适合写诗,或是适合写散文和小说。而我的诗格局小,均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诗就像原生的纯牛奶,以隐喻,象征的片断浓缩存在体验和人生感悟,常有留白,余味,像是文言文,言简有意蕴,像是生命不多的人,节省时间,用笔墨写下的隽语,或是悬设的疑章。而散文是稀释了的,更细化,有许多细节“论证”一个思绪一个情景或故事,自问自答自洽。诗可以轻,是悬置沉重的轻,是重之轻,可以对比小说,好的小说是厚重的,通过通俗故事的轻来接近重的主题,是轻的重。而诗是重的轻,是重之下的精灵之舞。这是我的诗观。

我喜欢诗,读了一些现代诗,几乎不读古诗(实是一种遗憾),偶尔以读坚排繁体古诗集为乐,有时喜爱元曲杂剧的词。但我想如何吸收古诗营养,除多读古诗外,须还原诗境,通透诗人的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不能仅是截取古诗片断,意境,追求表面字词的古典。现代人有两个地方可与古人通融,一是对自然的观感,一是对亲情,友情,爱情及人生的感悟,虽古今有异,但异中同的地方多。

我有个体会,写一篇短散文,竟发现与古人某文言文意思相近。我以为只要抓住中华元典释道儒的内核,再经现代阐释,敷以现代审美,现代诗会尽得古诗神髓。多读点元典著作,对写散文也有好处,散文要有景可观,有情可感,有思可回味,思可说是散文魂魄,思从何来,这就须多读西哲及传统文化元典著作,多留心观察万事万物,格物致知。

向传统文化古诗学习,我心向往之,虽困惑于怎样吸收古诗的营养,怎样学习中西诗学传统,真正贯通于己作,非长篇大论所解决,我欲边学边写,于实践中捡拾一二。

每写完一首诗,喜欢把分行的文字,横过来看,长短不一的文字,看上去像起伏的字符波浪,这是从心中流出的文字,是心曲。这是我喜欢写诗的原因之一。写诗和散文就像工作的一部分,完成一篇就像完成一项任务。一项工作中的任务,每当完成就有一种成就感,那一刻是圆满的。

喜欢写诗的原因之二,是我不懂诗,是诗未入门,想通过拙诗的习作,打下一点基础,来更好的欣赏一首好诗。写一首诗容易,写好一首诗难,但能懂得一首好诗的长短处更难。我没有更高的眼光,作为一个读者,凭直觉读名诗,看出一首诗的长短处,就像一首曲子有长调短调,才成曲,一幅好画总是长处遮蔽了短处或败笔,而文章长短亦如此。通过诗和散文的写作可以提高阅读和鉴赏力,这样以写促读,又以读滋养写,相信会有收获。

眼高手低是好处,也是无奈,自己拼尽全力写的诗,始终不尽人意,停留在一个低浅的层次。唉,随其自然吧!人性就是欠缺,充满遗憾,岐路,没有完美的人性,也没有完美的世界。但我爱着残臂的爱纳斯,爱着人性和世界。如果你换看到“长处”的眼镜会发现万殊圆融,换看到“短处”的眼镜看世界会处处有隔。

我写诗还有一个功利的想法,是通过学诗写诗的素养来提升散文写作的底蕴,甚至是融合到小说写作中,使世俗烟火气的小说有点诗意。以前我写过歌词,为应征而写,花一月时间写一首词,虽未应征上,但经验还在,使我在写诗时总是联想到歌词。自认诗中有歌的韵律,节奏,好诗也应如好歌词一样,言简而令人回味,朗朗上口,余音悠长。从某种意义来说,诗就是从心里流出的歌。这一点上我们应向言简意深的古诗学习,以前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古诗的平仄,押韵,还只是形式,是音乐性的一面,其内核是儒道释理念的化入,借现实色空的触动,以形象,语言出之,理,思与情,景交融,在古为古诗,在今为现代诗。

近日参加本地汉梦清音书友会中外诗歌朗诵主题分享活动,众多书友深情地朗诵了中外名诗,有少数原创诗,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现代诗。与会者约40人,有50后,60后,70后,80后,他(她)们喜欢的中外诗多是音韵铿锵,明白晓畅,深情,蕴含人生意蕴的抒情诗,没有晦涩的诗句,繁复的意象,所吟咏的诗像歌一样,余音不绝,富于音乐韵律美。我感到很惊讶,他们原来喜欢这样的诗,与我写的诗是不同的,那是些深入浅出的言语精炼有意蕴的诗,便于朗诵,感动听者。于是我思考,诗的读者是谁的问题,诗绝不是为小众的诗人,评论家圈子而作,而是为广大的民众而作,这样就不能太晦涩,意象不能过于繁复,要明白晓畅,有音律节奏,易懂易于吟咏,倾听。要吸收古诗中言简意深,百姓能听懂的诗的营养。今后写诗应注意写给谁的问题,选择不同,诗风会很大不同。

文学是欠缺的艺术,如果尽是完美,就会失去前进的步伐。我爱写散文,虽未入门,写诗也未入门,想在写,学,思中,渐渐接近那个窄门。新年将至,有很多写作计划要逐步尝试,学习之路漫漫,苦乐自知,有书与笔相伴,有众多师友指点,不寂寞。

我常想为何要写作呢,中国的名作家,文学佳作那么多,有写的必要吗?起初是没有信心的,后来看了张爱玲一篇文章说道:“凡人到四十至五十左右,对生活总会有些实在的体验和见解,为他人所没有。”我有同感就信了,放开手脚写,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直至现在,觉得写作难矣,写容易,写好并不容易。要经过系统学习,不学习难有长进。荆楚网东湖社区杨远煌版主说业余作者不是写不好,而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写。我有同感,业余写作要平衡学习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小孩还在上学,由老人照顾,我要时常探望,所剩时间不多,只有挤出时间,合理安排。

业余写作的文学作品,预想的读者是谁呢。在荆楚网东湖社区上应是众多新老作家及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作家看作品是理所当然,文青读作品是应兴趣,在那之外呢,还有无读者偶遇一篇网络文学作品,比如是送煤工,保安或餐厅服务员偶尔看到网络散文及诗歌,并从此喜欢网络文学作品呢?他们(她们)也许只有初中,高中文化水平,会理解这些散文和诗歌吗?我读到一篇散文,文中一个初中文化的服务员也会翻看外国诗集,喜欢看闻一多和多多的诗集。一个送煤工读了一本别人抵煤钱换来的书,竟然是纪伯伦诗集。虽然开始看不懂,多读几次就能看懂了。我想业余写作的网络文学作品的读者,除了众多文友作家,文青们,还应有文化水平底的“底层”的劳动者,他们才是大多数。当然,写作不能故意降低水准,迎合读者,以为通俗易懂就好,要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而我们业余作者须不人为限定读者群,你无法预知你的读者是谁。我想只有认真地写好每篇作品,去为那些愿意读和想读你作品的人而写,去为更多的平民百姓去写,写出雅俗共赏的作品,才对得起手中的笔。

网络文学本来就生存于网上,它的传播是否比纸媒作品更有影响力,如果网络文学作品没纸质作品好,谁又会去看呢?如果网络文学作品确实比纸质作品好,那些普通的上班族,打工者,体力劳动者是否能方便的接触到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呢?现在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我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和作者,应该通过省市及地区的纸媒报刊逐次推介,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网络业余作者的作品,而不是仅在网上推介传播,这样一阵热潮之后又会无声地消隐于网络。当然这是要建定在网络文学本身有众多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才能携手与纸媒文学兄弟共进。比如网络散文年展优秀作品作者在纸媒报刊与网络文学平台的同步推介展示。一孔之见,有待商榷。

我堂哥是某市作协理事,他劝我要努力向报刊投稿,比如《楚天都市报》等报刊,说网上文学平台只是好玩而已,没有意义。其婉转的意思说网上作品水准不够。这种“无形的轻视”在别的纸媒作家处有没有呢,我孤陋寡闻不得而知,但潜意识里应该有吧。我并不认同堂哥观点,实际上网络文学作品有很多比某报刊的作品写得好,同时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作者写作缺少规范和指导,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写作之路,往往写得多却少有进步。我知道堂哥是好心,在正规刊物上发表多了,也容易出名,好加入作协。虽然现在网络作者很多人都已加入作协,但我认为网络文学的传播和推介有局限性,很多优秀的作者,作品还不是各类纸媒报刊的常客,长此下去对网络文学发展是否不利,还值得探讨。

网络文学在不同的平台,文学作品传播的效率也不同,以我的作品举例,试分析一些现象。东湖社区荆楚文坛我是常客,现在也经常在上面发些文章。每个平台都有它的特点,有长有短。在东湖社区上面投稿给各个版块一般都审核通过,跟简书一样投专题须审核,不同的是其文学诸版块虽然一般能审核通过,但会自动过滤有敏感的字词,有些文贴就通不过,如乳房,欲,色等,还有政治敏感词等。审核不通过就删文。而简书不同,主题审核不通过,文章还在,至少别的文友可看。东湖社区的作者一般是中年,中老年的业余作家,作者多,优点是创作经验丰富,有积淀,里面确实有许多好文章。但文下评论回复比简书慢,因为需审核才能发出来,而简书即写即发。荆楚文坛到了一定级别才能发私信,而简书发简信很便捷,收信与回复很快可以看到。两者的受众群不同,在荆楚可能是40后至70后的网友读者多,而简书我估计是70后至90后的网友多,60后50后的较少。荆楚老成厚重,简书少年意气风发,也是各有各的特色。荆楚的文学性强些,文学小说多,类型小说少,简书相较而言,有文学小说,也有类型小说,后者较多些,比较起来看也很有趣。

我的《一个六岁孩子的梦》的儿童故事在新浪有2点9万点击,上了新浪首页推荐,而在简书,荆楚文坛却反响一般,究其原因是我在新浪博客发文时将此文投入亲子及童话几个类似主题,那里的读者基数大,估计年轻的妈妈网友很多。因此才有破天荒的博客点击量,本来博客总共才2万多点击,一下升到5万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无意写爆文,却偶中爆文榜。那篇儿童故事并不见得有多好,但投稿的版块多,恰好育儿亲子,童话版块的女性读者多,才会逐渐积累成点击率多的爆热文章。由此我想到不管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有细分的目标读者群,只要在某一处精耕细作,作品终会赢得读者的青睐!

文学作品有无实际功用?有人说文学无用。我认为文学能给人以启迪,引导人正确的与人,与物,与自然,与世界相处。罪人往往是错的思维导致错的行为,文学应引导人的正念。文学用自身的形象,一千种方法来引导人的正念。我阅读和写作也有一个目的,通过文学来认识人性,社会,达到自我学习,教育的目的,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途径。

文学作品一般反映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可以衍生出许多好作品,而人与人的关系,重点在于两个人的相互关系。两人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却暗含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是我,两个人就相互产生自我,有了许多个自我,就组成社会。所以两人关系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我想文学作品也是写两人关系的,如男女,父子,母子,爷孙,朋友,上下级等关系。我们面对世界,与世界相处,多是从两人关系的互动开始的。每一种关系,深挖下去,就会写出好作品。

七岁的儿子有许久没搭积木了,我也有许久没有写东西,只是偶尔写点小诗。黑字像似方块的积木,我认真地给它们安排好位置,排定文字相异相融的姻缘,以文字符号模拟一种意义。生活是个混沌的宠然大物不可模拟,只能撷取一二。而世界是本大书,满足了我的探索欲和描绘欲。就像摄影一样,总想抓拍一些有意义有趣的画面,我的写作初衷就这么简单。

若说文学影响现实,二十多岁我是信的,而今我四十有一,只信现实影响文学。现实中的人,现实中的物,无不给我以震撼和启发。

中国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哲学,黑的方块汉字和词,每一个字词后面都躺着许多血和泪,饱蘸许多经验和故事,延伸着一条贯穿古今的路,与我们骨肉相连。文字是我的文字,也是他人的文字,都体现一种心性。如果说我需要一些宗教情怀,也是倘祥于文山字海而流连忘返,乐不思人间。可我能不思人间吗?我患我有身,一丁点病疼,荣辱,挫折,欲望,绝望和希望都会在心里翻江倒海,正应了一句烦恼即菩提。但我喜欢文学,毕竟它不是现实,不是自身,总有个隔在其中,让我在适当的距离从容的欣赏作品。文学与现实有关,与自身有关,却总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我不如努力生活,拼命赚钱,不似,还不如看影视剧省事,看那么多文字干什么,费时,找累。

好的文学作品也就是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从精神上使人清醒如镜,读之感同身受,如痴如醉,大有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之感,好像自己心中的妙事,趣事,刻骨铭心的事都被书中文字偷去似的。世界是混沌,是好的,坏的,积极,消极的,悲,欣交织在一起。好的文学作品应如一面镜子,客观,全面的反映自我和生活。

一个作者,一生有一部传世的长篇和一部短篇集足矣,不论是小说或散文。这种美事,可遇不可求,不可预设。我们业余写作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稳实前行,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品,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所谓伟大的作者是西西弗斯式的推石人。推巨石上山,行走于希望与绝望的轮回之境,不断弃绝旧我。所有的好作品有它自己的内在秩序和命运,不为作者的名和主观所左右,能经得起岁月的淘洗。

我不擅执笔从文,写作上是学徒,隔靴搔痒之言,聊博一笑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