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古太极习拳小记2018-12-04

2018-12-4(二)小雨,11-16度


几乎没有时差


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十四天,行程很紧,不过并不觉得累。澳大利亚时差2-3小时,新西兰5小时。最后是从悉尼回来,时差三小时。到上海是晚上八点,到家十点多了。一觉醒来时差也就倒好了。


坚持站桩、缠丝功


旅行在外,坚持站桩、缠丝功。候机时可以站桩;乘车、乘飞机时,也可以坐着练桩功,效果也不差。所以这次旅行不觉得特别累,跟锻炼有关。


“气沉丹田”有进步


以前对“松沉”两字理解有偏差,一松沉,骨架也同时往下“塌”,这就“懈”了。怎样做到“松而不懈”?气往下沉、肌肉放松,骨架撑住,这样才能“松而不懈”。

尤其是“气息”,慢慢往下沉,一直沉到丹田。



2018-12-5(三)多云,11-13度。


“松而不懈”、“沉而不塌”


站桩也好,缠丝功也好,行拳也好,要做到“松沉而不懈”。

“松”的是全身的肌肉;“沉”的是自己的气息;不“懈”的是全身的骨架。

在“骨”与“肉”分离的状态下,让气息慢慢下沉,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这样才是“松而不懈”、“沉而不塌”。


感受“气沉丹田”时的身体状态


“气沉丹田”用的是逆腹式呼吸。随着肺部的呼与吸,小腹相应地起伏,吸气时收腹,呼气时小腹鼓起。吸气时膈肌上升,呼气时膈肌下降。吸气时胸廓横向扩展,呼气时两肋自然收缩。所以“气沉丹田”时,整个身体内部有上下、前后、左右等腔体的变化。

“气沉丹田”之“气”,并非肺部之气,而是借助肺部呼吸产生腔压的变化,使小腹隆起,感觉是充满了“气”。


自控丹田部位的腔压


“气沉丹田”、“丹田内转”,是丹田部位的腔压变化所致。可对经脉丰富的丹田部位进行自我按摩,有利于治未病,起到保健的作用,有益于健康长寿。

所以有人采取撞丹田的方式健身,但这毕竟是外部之力。“气沉丹田”靠的是内在的气息运动来达到丹田经络穴位的自我按摩,这肯定是要更胜一筹。


2018-12-6(四)小雨,5-11度。


体悟“气沉形随”“形助气沉”


在行拳中,如何做到“气沉丹田”?以前对“沉”的理解有偏差,一听到“沉”,整个身体塌下去了,“气”反而没有“沉”下去。

“气沉丹田”强调的是“气”往下“沉”,一直“沉”到丹田。比如懒扎衣、单鞭,在定势之前,由“气”往下“沉”,形体随之,以形成定势。

“气”与“形”有一个先后顺序,这样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和“松而不懈”。


体悟“以气赋形”“以形引气”


呼气时“气沉形随”“形助气沉”;吸气时“以气赋形”“以形引气”。随着逆腹式呼吸的吸气,身体自然而然地舒展开来。“气”与“形”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以气赋形”、“以形引气”,“气”“形”合一,相得益彰。

站桩时体悟“气形合一”,似乎悟到了站桩的真谛。


站桩时体悟“气形合一”


似乎悟到了站桩的真谛。原来总有点气沉不到丹田,现在发现是因为以身体的下沉来取代气息的下沉,正好适得其反。调整之后,气沉在先,形以辅之,气形合一,气沉丹田得到落实。


行拳时体悟“气形合一”


同样,行拳时注意“气形合一”,以意运动为前提,以气息为主导,辅之以形。动作慢下来了,更加沉稳了。气沉丹田落实了,行拳的过程丹田内转,内气鼓荡,小腹充实。


体悟“上下对拔”


太极拳讲究一个“合”字,里三合、外三合。怎么“合”?比较有意思的是通过“对拔”来相合。上下、左右、前后对拔等。

“上下对拔”,关键是找到对应点。比如“百会穴”与“会阴穴”,对拔之后以保证“身弓”的张弛。比如“印堂穴”与“涌泉穴”,借助“虚领顶劲”、“力沉脚底”形成对拔之势。

对拔是一种“张力”,以形成“八面支撑”的态势。


体悟“横向扩展”


逆腹式呼吸时,气不能上胸、不能耸肩,但是胸廓可以横向扩展。

气沉丹田时,小腹不仅是前后的收与放,也有横向的充实。

做懒扎衣、单鞭等动作时,双手横向的对拉,也是身体的横向扩展。

“横向扩展”使身体舒展放松,不仅是气息的扩展,也是身体的舒展,让机体充满活力。


2018-12-7(五)多云,3-8度。大雪


五点三十五分自然醒


六个半小时的深睡眠,一觉到自然醒。尽管伸手不见五指,却不影响站桩。

五点四十二分站桩,站到六点零四分下桩,22分钟时间不算长,站得却很到位。前20分钟浑圆桩;后两分钟起势、收势功。


慢中体悟“气形合一”


慢而有度,以充分感受自己的“气形”运行为准。

“气”与“形”,“气”在先,“形”随之,两者如影随行。

站浑圆桩,体悟膈肌上下,小腹收放。感受内“气”运行,浊气下降,清气上升。“气”先行,容易落实“气沉丹田”;“形”随之,双手带棚劲,肢体“八面支撑”。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八面支撑:对拉、对拔、对撑


打太极拳有助于“身体的觉醒”,在“气形合一”中,感受身体的张力。当形体充满张力,也就是“八面支撑”。如何做到“八面”?就要寻找身体内部的对拉点、对拔点、对撑点。里外三合,就是形成对拉、对拔、对撑之势。

可以从身体关节的角度,肩胯、肘膝、腕踝、手脚等“八面支撑”。

也可以从经络穴位的角度,百会穴与会阴穴,印堂穴与涌泉穴等“八面支撑”。

还可以两者交错,站桩时双手前棚与命门后凸等形成“八面支撑”。

八面支撑、周身一家,一动皆动,一静皆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以意运动”之“意”


在“招熟”的阶段,“意”更多起到的是统领、指挥的作用,用意念来掌控自己的动作,以达到动作的规范与标准。

在进入“懂劲”的阶段,“意”更多起到的是“倾听”与“反馈”的作用。“倾听”自己气息的运行、动作的线路等等。同时加以“反馈”,以便作出微调。

“以意运动”在太极拳精进的不同阶段,其内涵是有变化的,其关注点会有所不同。


体悟“意守丹田”


在行拳时“意守丹田”,这个“意”就有“倾听”的意味。“倾听”气沉入丹田,“倾听”丹田的内转。如果仅仅是“意念”想着丹田,这就没有太大意义。

真正做到“意守丹田”,也就是能够“倾听”丹田的变化,行拳的状态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拳慢下来了,沉稳了,心静了,形定了。


2018-12-8(六)飘雪,2-6度。


到体育公园室内练拳


乘六点半的753路到体育公园学拳。这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主要是突然冷下来,体感上不适应。尤其是半夜起夜时感觉冷。真的出门了,穿了寒衣也不觉得冷。

今天正到第五段54金鸡独立。旅游14天,又接上了。

有的拳友在学老架二路了。老师教法有改进,先走走架子,以后再正架。一步到位很难掌握。


53摆腿跌岔改为十字脚


摆腿跌岔有难度,以十字脚代替。以前十字脚没做好,左脚不是前45度,而是基本朝前的,“雀地龙”应该也是向前的。出脚的角度很有讲究。动作对了,打拳才自信。


再正缠丝功


正缠丝功,永远在路上。今天小龙老师又手把手正缠丝功,要求从大圈慢慢走中圈到小圈,这个过程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慢慢练到里面去。

我觉得自己又有进步,一是身架不塌,二是线路变圆,三是呼吸跟上,四是松肩坠肘。

缠丝功练的是腰裆劲,是在养浩然之气。


与拳友李炯交流


我说我会练“四大母式”,他帮我正了起势、单鞭,主要是“合”住。

我说“气沉丹田”有进步。他用我说的“沉”的方法试试,觉得有效。

他观察我“气沉丹田”之后,动作沉稳多了。

同伴交流很有收获。


2018-12-9(周日)阴,7-8度。体育公园。


正到第五段61单鞭


大多是重复的动作,新动作不多,所以正得比较快。“招熟”之后,打拳特别放松,有自信。

老架二路走走拳架。我还跟不上,等其他人先学会了,跟着他们学。


缠丝功特别舒服


缠丝功正而再正,现在越来越趋近准确,缠丝运转起来很舒服。


新队服来了拍照留念


2018-12-10(一)阴,8-10度。


回文觉到近八点起床


很少睡到这么晚,主要是早晨不用我们送小辰致,清清自己送,没有事情就放轻松了。清晨醒过一次的,再睡就到这个点上了。


有足够的时间打拳


今天在客厅里打了四五遍老架一路,有的是时间,不赶不急慢慢打。突破了“气沉丹田”之后,打得慢了,气息平稳了。


在行拳中面对自己


几乎没有外部的嘈杂,天地是如此安静,面对的就是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外部的理由,忙呀、没时间呀,都不复存在,宇宙好像静止了,唯有自己的心在跳动。我发现此时对自己是一个考验,你的内心必须足够的强大,没有外物来役使你,除了你自己。有太极的陪伴,我感觉到充实与满足。


2018-12-11(二)小雨,2-10度。


站桩时体悟“躯干拉伸”


站桩时对身体姿势有基本的要求。换一个角度,观察自己“躯干拉伸”,可以体会到这些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是起到辅助拉伸的作用。

我们躯干的两端都是向后的。上端颈椎的端点是向后的,因此通过下巴微颔使之拉直。下端尾椎的端点也是向后的,通过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命门后凸达到尾椎端点内收。

我们的脊柱有三个弯曲,颈椎向前弯曲,胸椎向后弯曲,腰椎向前弯曲。通过颈椎与尾椎的对拉,包括百会穴与会阴穴的对拉,使脊柱拉伸;辅以逆腹式呼吸,使腰椎、胸椎拉伸,以使整个脊柱得到拉伸运动。


体悟脊柱拉伸之后的水平旋转


脊柱是整个身体的大梁。躯干拉伸是上下方向的运动。躯干也就是脊柱拉伸之后,保持了身体的中正。与此同时脊柱还有水平方向的旋转运动,这就是太极拳强调的以腰为核心的运动。腰脊的水平旋转,也带动脊柱的节节贯穿地旋转运动。

这就是我理解的“以脊柱行拳”。


2018-12-12(三)晴天,2-10度


久违的阳光


我们新澳旅游回来,一直是阴雨降温天气,还有一场雪,今天终于放晴了,心情很爽。

什么是老年?就是看到雨会生愁、看到阳光会欢喜的年龄阶段。这是因为老年人“阴”的成分加重,需要多一点“阳”。


左肩胛骨里的筋抽住了


昨天并没有“过”的动作,不知怎么左肩胛骨里面的筋抽住了,不能深呼吸。晚上睡不沉,呼吸不深不透,就差这么一点,感觉不爽。早晨起来舒缓多了。老年人真是一点都不能相差。


轻轻松松练缠丝功


不要呼吸太深,轻轻松松练缠丝功,很舒服。呼吸深了肩胛骨处还有点不适。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任何伤痛,我把锻炼强度降到尽可能低,没有压力,老年人的锻炼本来就是为了养生,“过”了就得不偿失。

想起老年人“十个动作”不能做之类的,我现在还能轻轻跳起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打太极拳,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相对“年轻”的状态,然而毕竟要服老啦。


在客厅打拳很惬意


有阳光的日子,在客厅打拳非常舒服。慢慢地打老架一路,打了两遍。什么也不想,什么要求也没有,就是享受与自己肢体的对话。有难度的动作只是意会一下过去了,这样打拳非常舒服。


2018-12-13(四)晴天,2-8度。


一小时“站功”组合很舒服


五点五十自然醒。六点开始练“站功”。

第一个动作:跨列。第二个动作:偏马步,双手按在丹田,明显感觉“气沉丹田”。第三个动作:懒扎衣和单鞭。第四个动作:缠丝功。正好二十分钟。

接着站浑圆桩半小时。背部有灼热感,非常舒服。

最后是起势功与收势功,十分钟。正好一小时。


“意守丹田”就安静了


一早起来就练“站功”,身定了,心静了,身心安宁了。当“意守丹田”之后,感受丹田的起伏,膈肌上下运动,气息自然下沉,马上进入站桩的佳境。


2018-12-14(五)晴天,1-11度。


“站功”组合屡试不爽


五点二十五自然醒。五点半开始站功。

自然而然就形成一个组合:跨列、偏马步、懒扎衣桩、单鞭桩、缠丝功等。

偏马步,感受丹田起伏、气沉丹田很明显。懒扎衣桩与单鞭桩,两个动作进行倒换。落实“打开”与“松沉”;肌肉放松,气息下沉,骨架撑住,真正做到“松而不懈”。缠丝功,感受“丹田内转”。

第一阶段“站功”组合25分钟。一个系列下来,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40分钟浑圆桩


站浑圆桩10分钟之后,就达到良好的体感。手上发重发麻,小腹有充实感。半个小时站下来,背脊有灼热感,一直传递到颈项处。同时左脚踝与小腿内侧开始发热,以前没注意到。

体悟“脊柱拉伸”、节节贯穿。逆腹式呼吸很顺畅:吸胯、收肛、收小腹,气息一直顺着脊柱送到颈项处。百会穴有上浮感,眉骨眼眶有沉重感。

气息自然下沉,膈肌松下,肋骨内合,气沉丹田,小腹充实。


起势与收势功


十分钟起势与收势功。起势功,逆腹式呼吸很深透,手的起落与呼吸自然配合,吸足呼尽,气沉丹田。收势功,也是采气功,既是放松运动,也是呼吸达到最佳状态。

收势功,有点小变化,双手手心尽量往上托,踮起脚尖,全身拉伸。还蹲了马步,双手往前横推掌,指尖相对、手心向外。

整个“站桩”一共是80分钟左右,非常舒服。


客厅意打太极拳


带着“站功”中的良好感觉,接着意打太极拳。自自然然、轻轻松松、不紧不慢、随心所欲,一遍拳下来,非常享受。与静态的“站功”相得益彰。


2018-12-15(六)阴天,7-11度。体育公园学拳


二路拳跟着走一走


老架二路拳跟着走一走,虽然还跟不上,多少有点印象。以后多跟几次,慢慢就会了。小龙老师的教法有些不同,不是一个个动作慢慢教,而是先走拳架,等以后再正架。

我觉得这种方法好,效率高,便于掌握。不过没有一路拳的不断正架,这一步就很难达到。现在有了一定基础,学新的套路就快了。


小龙老师解释“懂劲”


“招熟”好理解,学会了套路之后,不断反复实践,熟能生巧。

什么是“懂劲”呢?一是“懂”自己的身体,每一个动作的线路搞清楚。二是“懂”呼吸,开吸合呼、起吸落呼、蓄吸发呼等等。三是“懂”心理,任何情况下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所以,这个“懂”有“知道、了解”,还有“调控”的意思。

总之,意到、气到、形到、劲到,“懂劲”离不开意、气、形,只是要求又提高了一步。


复习七十四式前两段


为下周去太仓的“周年庆”活动做准备。将老架一路七十四式的前两段做了强化训练。到26单鞭接上一个“金刚捣锥”之后,就收势结束。



2018-12-16(周日)阴天,3-11度。体育公园学拳。


客厅“站功”一小时


五点自然醒,可以练“站功”了,欢喜心顿生。

自然而然就是一个系列组合:立正,跨列,偏马步,懒扎衣桩,单鞭桩;缠丝功;浑圆桩;起势功、收势功,这样一套下来,起承转合、顺理成章,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利用重力形成“八面支撑”


“站功”也好,行拳也罢,我们能掌控和利用的主要动能是重力。

借助“重力”,寻找对拉点,如脚踝与胯的对拉,胯与肩的对拉,肩与腕的对拉,腕与命门穴的对拉,百会穴与会阴穴的对拉,印堂穴与涌泉穴的对拉,含胸拔背时肩与背脊的对拉等等。

由此体会到,所谓“八面支撑”,其实就是在身体的立体的对拉中形成有张力的“合”。


呼吸引动腔压变化


站桩也好,行拳也好,主要的动能之一是呼吸。借助肺部的呼吸获得丹田腔压变化的动能,小腹内收时腔压提高,小腹外凸时腔压减小,腔压的变化对小腹内的经络脏器进行按摩,以得到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

腔压的变化内气运行,加以引导,使之周天循环,所以在站浑圆桩时背部有灼热感,这是内气循着脊柱上行所致。


小龙老师指点缠丝功


自认为缠丝功已经练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还是指出我的问题:胯收得还不够,就会形成前挺。我理解了,不是屈膝的程度,而是胯的内收,往里吸的感觉。胯一往里收,大腿四头肌的压力明显增加,锻炼的效果就出来了。

老师的指点就在毫厘之间,让你有了全新的感受。


2018-12-17(周一)晴天,1-13度。


拳与桩功相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站桩时找到的感觉,带到打拳之中;把打拳时体会到的要点,带到站桩中。比如,站桩时的气感与沉稳,带到行拳中,一套拳下来始终是稳扎稳打、气感十足,拳就打的非常过瘾。打拳时会觉得,气吸得不够足、呼得不够尽,再回到缠丝功练一练,气息调整到深长细匀、酣畅淋漓。


顺着身体行拳


在学习一招一式的阶段,必须是老老实实地学,将动作掌握到熟练,这就是所谓的“招熟”。慢慢进入“懂劲”阶段,关键就是要“懂”自己的身体。每一个动作都是自然而然的、符合自己身体结构的。因此在“懂劲”阶段,顺着自己身体来行拳尤为重要。

比如起势,双手的“起”是以肩为轴,看似向上抬起,其实是向外“棚”。双手下落时,松肩、沉肘,节节贯穿,向下、向里收。屈膝、松胯、收胯,小腹随着逆腹式呼吸一收一鼓。一个起势包含阴阳、开合、起落、虚实等等,一应俱全。


学会倾听与对话


倾听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就是一个“练意”、“练气”、“练形”的锻炼过程。什么是“以意运动”的“意”,不应该仅仅是“统帅”与被“统帅”,而是应当能动与互动。这样“意气形”才能一体,真正做到“意到、气到、形到”。


2018-12-18(二)晴天,3-16度。


一小时“站功”很爽


六点三十五分起床,一觉到天亮。六点五十开始“站功”,自然而然一个系列下来,正好一个小时。

在站浑圆桩时,第一次感受到任脉的膻中穴有灼热感。以前督脉有感觉,背部有灼热感,任脉没有什么感觉,这是第一次。


借助重力“拉伸”


借助重力找到上下的“拉伸”点,从脚底开始,一一寻找对应的拉伸点。可以是身体部位,如手与脚、脚与头等;可以是关节,如踝膝胯、腕肘肩等;可以是经络,如百会穴与会阴穴,印堂穴与涌泉穴等。

在上下拉伸中形成有张力的“合劲”。


借助呼吸“扩展”


你无法改变长度,但是可以增加宽度,放在这里好像也是适合的。当你的身高长度已经确定,你可以通过锻炼扩展你的“宽度”。

借助肺部呼吸产生动能,来带动丹田的起伏、胸廓的横扩、膈肌的上下运动等,使你的身体前后左右横向“放大”。


拳桩合一行拳


“站功”一小时,带着站桩、缠丝功时获得的感觉来行拳,行拳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感和气场,这样做站桩时是行拳,行拳中也是在站桩,拳桩合一,就不存在“练拳不练功”的问题。

可见练功夫一定要下功夫。


2018-12-19(三)多云,9-15度。


一小时“站功”雷打不动


磨刀不误砍柴工,练好“站功”,有了根基,打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六点半起床。六点五十五分开始“站功”。从跨列、偏马步、懒扎衣、单鞭桩,缠丝功,浑圆桩,采气功,起势功、收势功等,其中保证浑圆桩站30分钟。


不留、不追,享受当下


“站功”时会有各种体感,以平常心对待,来者不留,去者不追,享受当下。

站浑圆桩时,保持逆腹式呼吸,以三收为起点:收胯、收肛、收小腹,气机就自然而然从丹田出发,通过会阴、命门,沿着脊柱一路向上。

今天明显感觉到百会穴有发胀发麻的感觉;同时眉骨、眼眶部位有沉重感。膻中穴有气流而下时的灼热感。随着膈肌下降,气沉丹田,内气有充盈感。


对“整体浑圆力”有所顿悟


练站桩、缠丝功,不只是培根、润腰、养气,更重要的是形成太极“整体浑圆力”。

“八面支撑”的“八面”是泛指,对拉点并不只是有限的点,而是“无穷无尽”的。当身体中的对拉“点”趋向无穷,这样形成的对拉劲,就可谓之“整体浑圆力”。这就不难理解:无处不太极,周身都是拳。


在“证悟”中行拳


只要用心“站功”、行拳,随时随刻都会有新的感悟。不断有新的感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证悟”的过程。在“证悟”中行拳,是一个不断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进发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身体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进而是灵魂的觉醒。这样就能过上因省察而值得过的人生,无聊的人生也就变得有意义了。


打太极拳四年发生的变化


打拳时间长了,回头看,就会发现一些变化。胃口好、睡眠好这是很明显的。腿力好,走路不觉得累,这也是很明显的。上班的时候从七宝走回家都觉得累,现在走过几次了,不觉得累。最近一两年,大便很正常,黄褐色;这之前大便不成型;看来消化、排泄系统得到锻炼,见了成效。还记得八年前去九寨沟旅游那次,有过明显的心绞痛,心电图有Q波。最近几年没有发生过心绞痛。还有就是三四年前开始的眼睛发黑,尤其是看了电脑,一时眼睛发花到几乎看不清东西,今年明显好转了。

去年六月去英国旅游,十一月去东欧五国旅游,今年十一月去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旅游是一场综合测试,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等等。在旅行中,我能吃得好、睡得好,走得动,包括时差也能调整好。尤其是心情很平静,每天都在“流离”“颠簸”中,但没有心神不宁、惊慌失措,表现得从容不迫、淡定自如。记得在悉尼等行李时,眼巴巴看着自己去年在英国买来的箱子被传送不当,提手被拉崩了,我也只是心平气和去理论一下,得不到赔偿也就算了。我想这些也都是和打太极拳有关,心态能够保持平静。


2018-12-20(四)阴天,11-14度。


“站功”已经养成习惯


“站功”的好处就是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立锥之地,一站就可以进入状态,甚至在出门路上、地铁上都可以练。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自由。因此,在旅途中也可以坚持练“站功”,这样就不会间断和荒废。

“站功”的组合非常自由,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随着身体慢慢打开,由静到动,可以压缩、可以增加,大致一个小时,练到自己觉得舒服了就可以。

其中“浑圆桩”保证不少于半小时,这是很核心的内容,不要减少分量。


打了三遍七十四式


清晨“站功”,上午打拳。带着站桩、缠丝功时的感觉,心里明白在练“整体浑圆力”,打起拳来就会更加自觉。知道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知道要有缠丝劲,知道处处有对拉劲,打起拳来心领神会,非常惬意。

招熟之后,慢慢追求“懂劲”,尽量自然放松,不意而意、不气而气、不力而力。


打太极拳的变化真不少


昨天罗列了一些自己身心发生的积极的变化,其实还漏最重要的。

一是自己的血压在可控的正常范围内。打太极拳之前,每天一颗药,血压在90/145的样子,有时会更高些,达到90/160的样子。现在的情况是,冬天每天吃半颗药,夏天每周两次半颗药,血压保持在70/125;80/140左右。也就是说药已经减到尽可能少,血压始终在正常值。这个可谓功德无量了。

另一个是最近两年来,小便明显不畅了,要站好久才能解完,这跟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病有关。然而就是这次澳新旅游回来,突然发现能够“气沉丹田”了,可以摸得到小肚子沉下去了。同时就意外地发现,小便通畅了,难言之隐消失了。我想应该是实质性的“气沉丹田”之后,腔体压力变化产生的自我按摩起到了效果,真的是太神了。

这么看起来,自己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发生了这些令人难以相信的惊人的变化!让老年人的退行性衰退的速度放缓,每天都能拥有一份好心情!

真是:胃口开耳聪眼明,腿力强便通尿顺,睡眠深血压正常,心脏好心情舒畅。


2018-12-21(五)多云,8-15度。


收势时手上有一股相斥的力


“站功”一小时后,收势时双手慢慢放下,享受手上灌足了劲的感觉。这时会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相斥的力,将两手相向推开。顺着这股力,做了展翅功。做展翅功时,感受到胸廓的横向扩展,肺活量明显增加。


站偏马步体会“骨肉分离”


同样一个名词,刚刚听到时觉得新奇,但不能理解。“骨肉分离”的感受,刚刚学拳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现在做到了“气沉丹田”,再来体会“骨肉分离”,真的是这样。“骨架”如“衣架”撑住,肌肉放松往下沉,同时气息自然往下沉。一个“撑”,一个“沉”,真的是“骨肉分离”。

通过“骨肉分离”达到“气沉丹田”。“心知”容易,“身知”难。“心知”可以言传,“身知”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实践,这就是练功夫。


2018-12-22(六)小雨,6-14度。冬至。


“站功”融入生活


要练好太极拳,保证时间、持之以恒特别重要。如果能够将太极拳的基本功融入生活之中,那么锻炼的时间就有了保证,做到持之以恒就不难了。

可以说,我现在做到了这一点。早晨起床后,漱口刷牙时,就在逆腹式呼吸,刚起床气感特别强烈;晚上洗袜子的时候,感觉就是站着在练逆腹式呼吸;做家务的时候,比如剥豌豆,站着练逆腹式呼吸,一面剥豆;看电视,站着看,一面可以练功等等。

今天早晨小曹在做保洁,练“站功”不合适。我就在阳台上看看花,一面就可以逆腹式呼吸。

当“站功”融入生活,逆腹式呼吸变得非常轻松、自然。只有融入生活、融入日常,才能真正内化,成为生命的自觉。


室温16度打拳太舒服了


有过几天严寒,也就是5度左右,现在回升到15、16度,打拳真是太舒服了。上午在客厅打了三遍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有了四年打拳的经历,从拳理上有了顿悟,实践中有了积累,打拳开始渐入佳境。

过了“人学拳”的阶段,进入“拳养人”的享受阶段。回头看,学拳不易;更懂得要珍惜“拳养人”的缘分。


今天感觉韧带比较松


每天打拳的具体感受会有差异。前段时间打拳,感觉韧带有点紧,做擦脚有点勉强,今天感觉松了许多;今天做十字脚、雀地龙,很轻松就完成了。也没有压腿,就是在练基本功和打拳中,让自己的身体松开来。


“意守丹田”与拳架


“意守丹田”、“气沉丹田”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拳架发生了变化。身体松沉了,气息下降了,人变得安静了。

如何“止”于至善?“意守丹田”就是“止”的好方法。有“止”,才有“定、安、静、虑”,然后才有“得”。


2018-12-23(周日)晴天,5-13度。太仓尊古拳馆周年庆。


五点十分醒了练“站功”


尽管今天要去太仓,早晨起来还有时间,就雷打不动练“站功”。这就是“站功”的优越性,时间可长可短。不过站着站着还是分心了,想着昨天悟到的拳理,想着要出门的事了,心就静不下来了,可见自己的定力还不够。看来自己修行的路还很长。


身法的“弧”与“拱”


太极拳身法非常重要,所谓身正气顺,只有动作做准确了,气息才会顺畅。太极拳的身法强调“身备五弓”。身躯、手脚都是“弓”形,都是有“弧”度的,这符合力学原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龟背,内弧、外拱。太极拳要求的身法也是这样,含胸、裹肩以形成内弧;同时相对的背部就外拱。太极拳强调的“圆裆”,也是让裆成为“拱”形,以提升支撑能力。


缠丝、转腰、移重心


转腰是以腰脊为轴的水平旋转;缠丝是一种特殊的旋转方式,以肩肘腕、胯膝踝为轴的自转,相对于水平方向的纵向旋转;移重心是走弧线,也是一种特殊的旋转,根据弧度作延伸也可找到圆心,还是有无形的圆心,不过需要收胯、蹬腿来走出弧线,难度会更大。

所以,缠丝、转腰、移重心,都是圆周运动,只是具体形式不同。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泰戈尔曾高度赞美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之更为宝贵的。那就是“中国人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如西方人用逻辑、数学、物理的方法,而是用“默而识之”的审美方法,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我想太极拳就是“事物的旋律的秘密”的一种具体形态。如果我们在打太极拳时,能意识到这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崇高的享受啊。


太仓尊古拳馆周年庆


太仓拳馆创办,是小龙老师“而立之年”的杰作,也是他追寻的一个梦。他爱拳馆如同自己的生命。观摩了有京、有华老师原汁原味的太极拳表演;看到了拳友们学拳路上的长足进步;欣赏了小龙老师炉火纯青的新架比赛套路,这次活动的成果是丰硕的。

拳友周兰来接我,让我免去奔波之劳。一路上聊了太极和瑜伽,聊了学拳的感受,不知不觉就到目的地了,感觉意犹未尽。她身体力行、乐于思考、勤于笔耕、敞亮率真,超脱了“必然王国”的束缚,正行走在“自由王国”的路上。


2018-12-24(周一)晴天,5-12度。


四点四十可以起床了


我心中理想的起床时间是五点自然醒,今天早了二十分钟,我觉得也可以起床了。与其赖床,不如起来练“站功”。再说十一点入睡,将近六小时的深睡眠,已经够可以的了。


有充足的时间“站功”真爽


四点四十五分开始进入“站功”。上半段半小时,偏马步桩等一组动作;下半段五十分钟,浑圆桩30分钟;一组收势功,20分钟。

偏马步桩、懒扎衣和单鞭桩,感受“气沉丹田”、小腹充实、力沉脚底、根基扎实。单手、双手、反手缠丝功,感受腰之润、气之顺、形之圆。


为何是一组“收势功”


收势只是一个动作,将收势这一动作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连续做这个动作,成为“收势功”。

在此基础上,“收势功”又不局限于一个动作,而是扩展为一组动作,这是对其价值提升的再提升。


珍惜“收势功”后的气感


“收势功”结束时,手上灌足了劲,此时不再“意动”,而是听凭“身体”自主运动,主要是手的运动轨迹。

双手自然地慢慢地放下,此时双手有一股强劲的相斥的力,将两手向身体两侧推开。依其形我称之为“展翅功”。双手慢慢侧平,似平非平,此时腋下、两肋之间气感强烈。听凭双手随着气感在身体两侧自由上下、随“形”所欲。


欲罢不能的“收势功”


当“展翅功”慢慢平缓下来,接着做“采气功”,次数不限。

“采气功”有各种变式。其一,双手过顶后,托掌、踮起脚尖,谓之“顶天立地功”。其二,双手侧平掌心向上,指尖向下压,脚趾向上勾,形成对拉。其三,双手胸前平举,往胸前内收,再侧掌推出,掌心向外,指尖相对。

“采气功”必须是逆腹式呼吸,“意守丹田”、“气沉丹田”方为及格。


“浑圆桩”的体感特别好


今天“站功”做到“浑圆桩”时的体感又有进步。随着熟练了、习惯了,呼吸变得越来越轻松自然,逆腹式呼吸就如同自然呼吸一样,我有意识地慢慢忘记呼吸。

“站功”时尤其是“浑圆桩”时会有明显的体感变化,脊背发热,小腹发烫,两肾发热,膻中穴部位发热等。以前我还不能区分,是否因为憋气所致。现在可以确定,这些发热发烫是内气循环所致。

以前能感觉到涌泉穴发烫,以后升到脚踝;今天进一步到膝盖,到大腿内侧。发热发烫的范围扩大了。由躯干到手脚末梢、到五脏六腑,都能感受到温热。


小区打拳一小时


这个冬天没去小区健身点打拳,在客厅锻炼很舒服。今天气温略有回升,上午九点以后,阳光下打拳很舒服。整个健身点就我一个人,安静极了。

清早有八十分钟“站功”;到了健身点压压腿活动开。我把老架一路七十四式连着打了两遍。每次打拳都是在新的“证悟”,因此是一个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今天打拳的感受很好,环境安静,心情放松,动作舒缓,呼吸自然,打完以后自己觉得满意。


2018-12-25(周二)晴到多云,9-14度。


 “站功”时发现体感的新大陆


五点四十五分自然醒,起床开始“站功”。下桩时站满80分钟。

浑圆桩站满30分钟后,双手开始自由地慢慢移动,尝试不同体位的体感。

站浑圆桩时,两手环抱胸前的球比较小,当两手慢慢打开,形成直径更大的圆弧,手上的感觉发生变化,双手发胀发重,肩关节彻底放松,有酸酸的感觉。


双手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将双手移到身体两侧,两手向身体两侧慢慢提起,掌心向下。发现两手在22.5度时,腋下虚空,气感特别强烈;两手到45度位置,肩关节被拉伸的力度最大;到90度时,两手放到水平位置,两手发重发胀的感觉最为强烈。

配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双手打开时吸气,放下时呼气、气沉丹田。

掌心还是向下,两手继续向上,手往上时吸气,到180度时吸足气;往下呼气,到90度时气沉丹田。

也可以双手向上一直到180度,然后向下回到0度,也是向上时吸,向下时呼。都符合开吸合呼。


双手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上


还是保持刚才的姿势,两脚跨列,与肩同宽,只是手掌心有了变化,刚才是向下,现在是向上。就这么一个变化,体感差异很大。

两手举到头顶之上,正好两手心相合,这时是180度。两手先打开22.5度,腕肘肩的力几乎垂直下来,肩关节受力较大。两手打开到45度时,手上发重发胀更明显。到90度时,整个手臂发胀发重;胸腔有横扩感。到135度时,手与肩关节、颈项的对拉劲增大。到140度时,腋下会受到挤压、影响到虚空,肩颈的对拉劲继续加大。


两手侧平举时的顺逆缠丝


在两手到达水平位置时,双手做顺缠与逆缠。

双手掌心向下,顺缠180度,掌心向上;再逆缠270度,掌心向后;再顺缠270度,掌心回到向上。

动作尽量缓慢,配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般是顺缠时吸气,掌心向上时吸足气;逆缠时呼气,掌心向后时气沉丹田。可以循环往复做多次。


形气合一、内外兼修


今天的不同体感,让我觉知形与气的关系密切。可以更加自觉地“以形引气”、“以气赋形”,达到舒筋活血、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修精气神。


与身体对话更加细致


用语言记录自己体感的好处,就是随着太极拳拳艺的精进,自己与身体的对话由肤浅粗糙慢慢走向精细深入。对话“语言”的状态,标志着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是让自己的修行落到实处,让自己的精进有迹可循。修行本来就是一个过程。


2018-12-26(三)小雨,6-10度。


缠丝功:根扎、腰润、形圆、气顺、身合


这是今天对练好缠丝功的体会与总结。如何用几个关键词、抓住缠丝功的核心来练习?语言的表述反映了认知的深入,尽量最准、最简、最精地接近事物的本质。

脚是根基,要有往下扎的感觉;腰、腰脊、腰胯,是太极拳的核心所在,腰脊要圆润,旋转如平准;形是身体外形,手脚的缠丝、重心的移动,都要走出圆弧;气息要深长细匀,这样才能“顺”;身是整体,强调里外三合、周身一家。

默念根、腰、形、气、身的要求,落实到练习缠丝功中去,效果特别好。


“浑圆桩”与“浑圆劲”


“浑圆桩”是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站“浑圆桩”的目的是什么?站桩是培根,这个根就是根基。脚是人站立之根基,这是一层意思。“浑圆劲”是太极拳的根基,这是更为重要的一层意思。

如何站出“浑圆劲”?心平气和,根实力沉,胯收裆圆,肩松肘坠,胸含背拔,项竖顶悬,动静开合,浑然一体。

今天站“浑圆桩”时,就在默念自己总结的这些关键词,不断地比对自己的“浑圆劲”,效果很不错。


浑圆劲:“动静开合,浑然一体”


就说说这八个字。一动皆动、一静皆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开皆开、一合皆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浑圆桩看似静静地站在那儿,其实是静中有动、有开有合的。最明显的就是随着肺部呼吸带来的丹田运动,这一“动”又带动了周身的内气运动。同时周身一家,有开有合,如同水母、浑然一体。

浑圆劲,是整劲、是合劲、是内劲、是周身劲、是缠丝劲,说到底就是“浑圆”劲。不是直来直去、没有凹凸、没有断裂,是浑然一体、连绵不断的缠丝劲。


“收势”时感受“生物磁场”


每次做“收势”时,特别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辛勤耕作的农人到了收获的季节,欣喜而又小心谨慎,不要让丰收的果实从自己的手中跌落。

“浑圆桩”结束时,手轻轻地往身体两侧打开,这时手上有强烈的电流通过似的,有过这样的电流感,但从未有今天这么强烈。

双手一点点打开,慢慢过渡到“展翅功”,以尽可能慢慢的速度,在展翅功运行轨迹的每一个点上尽可能长的停留,感受强大的生物电流,手臂发胀发重发麻到极点。

这又是一次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非常美妙。


2018-12-27(四)多云,1-8度。


“站功”60分钟成常规


“站功”一个组合下来,差不多是60-70分钟,非常舒服。偏马步、懒扎衣、单鞭桩,缠丝功,浑圆桩,收势功等。很自然、很顺畅,看来是符合内在的规律。


缠丝功的关键词很有用


我自己总结的练习缠丝功的关键词:根扎、腰润、形圆、气顺、身合。尤其是“圆、顺、合”,对做好缠丝功是重要的提醒。以前对“合”不够注意,其实缠丝功处处有“合劲”。


30分钟浑圆桩很合适


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但也不能太随意,我觉得30分钟很合适。浑圆桩,一站就有感觉。到20分钟时感觉最强烈,全身发热,从涌泉穴到脚踝到膝盖、丹田、两肾,尤其是整个背部一直到颈项,额头、太阳穴、膻中穴,整个身体有灼热感。

复习一下站浑圆桩的关键词:心平气和,根实力沉,胯收裆圆,肩松肘坠,胸含背拔,项竖顶悬,动静开合,浑然一体。


双手位置:向前向下各67.5度


浑圆桩结束,“收势功”时,双手慢慢打开,掌心相向、45度朝上,两手保持在向前、向下各67.5度的位置,这时手臂的酸胀麻感觉强烈,就像过电一样。这个位置是在90度与45度之间,就是昨天记录的生物磁场最强烈的位置,特意记下这个定位。

下午我又尝试了这种站法,屡试不爽。我想将之命名为“站功:双手67.5度”。


带着“浑圆劲”行拳


“站功”之后打一套拳,带着满满的浑圆劲,非常享受。

以起势为例,双手轻轻抬起、运行的每一个点,处处都有对拉对撑对拔劲,手上带着满满的气感,双手与身体拉开的空间形成丰盈的气场;双手下落时,肩肘腕与胯膝踝形成对应移动,双手与颈项形成对拉劲。

身体运动变化的每一张截图都是八卦图的某个卦“象”。这正体现了“天人合一”。


2018-12-28(五)晴天,-2-4度。


“松沉”感与“零重力”


换一个思路,先自然放松地站立,寻找“松沉感”。

两手在身体两侧,虚腋下,两手离开身体各22.5度,掌心向内,在此点位上,感觉颈项受到手臂的对拉力而发重,肩关节如同脱臼的感觉,肩胛骨非常放松,手上有发重感觉。

两手到45度时,腕关节受到的拉力进一步加大。到67.5度时,大手臂内侧的肌肉特别酸。到90度时,掌心向下,肩关节拉力减小,整个手臂发胀发重;掌心向上,手臂发胀发重感加剧。

身体是否“松沉”?其实就是要让身体处于“零重力”状态。反过来说,“零重力”是检验身体“松沉”的关键指标。


“零重力”与“提沉劲”


打拳时身体处于“零重力”状态,就会有“失重感”,也就是“松沉感”。这是身体运动时找到了与“地球重力”相抵的平衡点。当你身体自身的重量,因为你相应的“提沉劲”而处于“零重力”,你会明显感受到“松沉劲”。

手上的“松沉劲”是手上的力与所受的重力相抵;身上的“松沉劲”是找到了身体的垂直线而“力沉脚底”与虚领顶劲所致,都离不开“提沉劲”。


浑圆桩与浑圆劲


找到松沉感、提沉劲,再站浑圆桩,一下子就进入状态。站浑圆桩就是为了练就浑圆劲。浑圆劲包括了棚劲等八种劲别,也包括了提沉劲。

浑圆是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又回归到无极。


在行拳中感受“浑圆劲”


今天在客厅打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打了三遍。

有“浑圆桩”垫底,带着浑圆劲行拳,感觉就是不一样。浑圆劲的动能来自逆腹式呼吸,丹田起伏带动脊柱运动,脊柱带动四肢,节节贯穿。手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腰脊一动带动手动;腰腹一收将脚带起。浑圆劲,就是周身一家的整体劲。


2018-12-29(六)晴天,-3-5度。


站功:为自己量身定制


找到身体的“垂直劲”、“提沉劲”之后,做什么动作都很舒服。除了偏马步、懒扎衣、单鞭桩、缠丝功等经典动作,还发现一些新的点位的动作。

今天在“站功”时,将两手放在身体两侧45度的位置,沉肩、坠肘、松腕,手臂尽量向外舒展;手臂保持原状,再向前45度,此时手臂发胀发重发酸,气感强烈,非常舒服。


一息“采气功”


在收功之前做“采气功”。双手在身体两侧打开、向上、过头顶合掌;双手逆缠,手背相合,慢慢打开。结合逆腹式呼吸,双手向上时吸气,向下时呼气,连贯起来,呼吸尽量自然顺畅、深长细匀。次数不限,3、6、9次即可。


“采气功”的变式


双手在不同的点位上暂停,保持自然的逆腹式呼吸。比如,双手在身体两侧的22.5度、45度、67.5度、90度、135度、157.5度等,肩肘腕的受力会有所不同,肌肉的紧张度也不一样;尤其是丹田内转位置的变化,胸廓横扩程度的变化等。

在90度这个范围内,手臂的活动好像展翅高飞状,也称之“展翅功”。

双手在身体不同点位的暂停中,让身体的不同部位彻底放松、舒展,以激活、唤醒身体的潜能。


阳台上站“浑圆桩”


今天是入冬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天,最低达到零下三度。不过今天冬阳灿烂,在阳台上站“浑圆桩”,舒服极了。面东而站,避开直射的阳光。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站浑圆桩十五分钟以后,双手的位置有些微调,吸气时双手在90度位置;呼气时随着膈肌下降、气沉丹田的同时,双手以肩为轴自然下落到22.5度的位置。通过以形引气,感觉呼吸更加深沉,丹田更加丰盈充实。


带着浑圆劲行拳


在客厅打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每一招每一式都能感受到有“浑圆劲”在里面。棚劲、松沉劲、提沉劲、垂直劲、对拉对拔对撑劲,处处都有“浑圆劲”。

形正、气顺,才能劲绵,如同抽丝,慢慢达到周身一家、浑然一体。


2018-12-30(周日)多云,0-3度。下午下雪了。


学思结合,不罔不殆


昨天在上图,看到王芗斋著的《意无止境》,其中谈到站桩,对我很有启发。

习桩要点:“既不控制呼吸,又不意守丹田”,“内清虚、外洒脱,松和自然”、“气静息平”,“姿势不宜多变。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

养生站桩歌:“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园,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

站桩就是站桩,完全处于“无为”状态,不意、不气、不力,一“有为”就错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体悟,再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以减少迷惘和倦怠,提高精进的效率。


行站坐卧,皆可练“功”


有一段时间了,我在睡觉的时候,有意将手脚的摆放分出阴阳,全身放松,带着准练功的状态睡眠,感觉睡得特别沉,入睡快、睡眠质量好。

最近看到有资料介绍“睡功”,我觉得很有意思,还真的有“睡功”。可见,万事相通,行、站、坐、卧皆有“功”。


在“无为”中行拳


好像是在崎岖的小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回到平坦的大路,可以坦然地无顾忌地行走那样,经过漫长的学拳路上行走了四五年,不断地自我观察和反思,就像是一条没有穷尽的小道,又分出无穷无尽的岔路,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

蓦然回首,自己经历了有意义的“徒劳”似的。当我重新回到“无为”的状态中行拳,就像来到了坦途,轻松自如、自由自在。在脑海里“忘记”所有的原则,然而身体的感觉已经无法忘记,那就跟着感觉走吧。原来这就是“无为”,这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屋外天色如铅,又飘起小雪。客厅里温暖如春,有盛开的蟹爪兰、仙客来,含苞的水仙,还有坚实而平稳的行拳的脚步。


2018-12-31(周一)雪后放晴,0-7度。


经典的含金量


经典是元典,有核心内涵,可以常读常新。

什么是太极拳的经典呢?浑圆桩、缠丝功、老架一路等等。当你练缠丝功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前人设计的动作真是浓缩的精华,动作是如此的简洁干净却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手轻轻一缠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腰稳稳地一转、腰裆劲可以下抵涌泉、上达百会,一吸一呼之间可以内气鼓荡、抵达末梢,一招一式真是天衣无缝、天人合一。

站好浑圆桩、练好缠丝功、打好老架一路七十四式等,享受前人赐予我们的内外兼修的瑰宝,感受“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内涵,乐莫大于焉!



“为道日损”、“道法自然”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学拳的过程中,我们学会的动作和知识越来越多,稍不注意我们有可能会忘记为什么要出发,这是一个学习的“加法”阶段。进一步的学习是由“术”到“道”,这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筛选掉那些非本质的杂质,留下接近“道”的核心内容。

“道”在何处?“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需要用心与慧心。好在先知先觉的前人已经为我们做了探索,我们只需要静心、耐心、有恒心地去学习与坚持,幸甚至哉!


“无为”才能自由自主自在


“无为”是不妄为,不用意、不用气、不用力,看似无所作为却几近道,这是将努力追寻的长途;不意而意、不气而气、不力而力,这就是最终的目标。看似神秘,神秘中让你有敬畏之心;看似无为,无为中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

“无为”是一种心领神会,给“有为”留出无限的空间,因为无为才能有所作为。在“无为”中行拳,你获得是自由自主和自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8-1(周三)晴天;入伏十六天 “站桩”更为自觉 晚上看电视时,以站为主,准站桩姿势,不让自己懈怠。 凌...
    阿德乐阅读 1,002评论 0 0
  • 2018-9-1(周六)阴转阵雨;25-31度。体育公园学拳。 正完第一段,重点掩手肱拳 第一段到15金刚捣锥,其...
    阿德乐阅读 1,293评论 0 0
  • 序: 日记镌刻过的日子 2017年写了一年的电子日记。不同于手写的日记,手写的越来越简,几乎只剩下一个曾经过过的日...
    阿德乐阅读 1,053评论 0 1
  • 2018-10-3(周三)晴天 每天坚持站桩打拳 “十·一”假日活动多,每天依然坚持站桩打拳。“十·一”陪了三十多...
    阿德乐阅读 1,354评论 0 0
  • 2018-5-1(周二)阴天;19-29度 四点四十六自然醒 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自然醒了。可以站功了,心生欢喜。这两...
    阿德乐阅读 9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