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改变人生,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愿望。毕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困难和不如意,而且人的认知也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今天的自己可能会后悔昨天做过的事,也可能不知道如何为明天的梦想而努力。
想改变人生,真的很难吗?看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对我们行为及心理的解读,恍然大悟,过什么样的人生,竟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专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经师从弗洛伊德,后因在人行为的驱动力是否只有性冲动、人格在幼年已成型无法改变等方面产生分歧,而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而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是阿德勒心理学专家,这本书是他对阿德勒理论的解读。
(一)考试前我睡着了,不是因为我困了,而是因为我害怕失败
我上大学时,有一年跟风考GRE,一学期都没好好上课,临近考试才紧张起来。有一门自认为擅长的课,一直拖到最后两天才开始复习,没想到里面有一些知识点自己理解得有问题,越看越没有信心。考前一天晚上,本来打算加班把公式背背,没想到困得俩眼皮打架,脑子根本转不动,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结果之惨可以想见。
因此,后来我一直不敢把重要事情的deadline设到最后一天。我一直挺纳闷,我挺能熬夜的一个人,为什么一到考试前、重要的任务之前,总是会很困。
看了阿德勒的“行为目的论”,我明白了:我睡着,不是因为困,而是因为利用困的理由不去看书。这样,如果考不好,我可以说:“考前我太困了,不然那些公式背下来,我就可以考好。”不然,我用功了,公式背了还没考好,岂不是太丢人?
“行为目的论”认为:人在做某个行为的时候,其实都是为了达到某个丢自己有好处的目的,而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某个行为的原因,只是为正当化自己的行为而找的借口。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一个姑娘想跟男友分手,她可能会说因为他不懂浪漫、不够成熟,所以要分手。但是,她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这些特点被描述成踏实、单纯、可靠。所以,不是因为他的缺点而分手,而是这个姑娘想分手才找原因。
还有,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总是避免不了跟孩子河东狮吼,我在的一个家长群里,大家自愿成立了“戒吼团”,互相监督。但是,总是有人吼完孩子,在群里说:“熊孩子实在太可气,没忍住破戒了,唉!”
是孩子太可气吗?按目的论的观点来解释,其实是因为我们家长想让孩子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所以才生气,而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
那我们应该想想,我们的要求合理吗?对他们公平吗?是不是有更好的主张自己想法的方法?
确实,生气、大吼可能暂时震慑住了孩子,但是,他们并不会真正从内心服气。
因此,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某个行为后悔,那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对不对,如果目的是对的,那有没有更好的达到目的的手段?
(二)看待自己、他人以及理想方式,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自己的一些态度,竟然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是太easy了吗?
看看阿德勒是怎么解释的: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他就会认为别人也不喜欢自己,即使被别人表白了,依然会认为对方可能是再开玩笑。
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别人是敌人,那他就会处处提防别人,在这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他很难立足。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样样拿第一”,那他遇到困难的工作时,就会想要放弃,从而逃避失败。
这么看来,“性格决定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说法,不仅仅是鸡汤哦!阿德勒给了我们喝鸡汤的勺子。
(三)改变对自己、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就可以改变人生!
阿德勒将人们对自己、世界和人生的态度,称为生活形态。跟我们平时所说的性格、做事的行为方式等意义类似。是指我们在长年的生活工作中的经验中形成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深入到潜意识中,成为我们的本能反应。
人的性格、生活形态是很难改变的,即使我们不喜欢的方式。我们想改变生活形态(性格),必须像形成原来的生活形态那样,不断用正确的、我们想要的做法来建立经验、直到新的生活形态形成。
例如,一个人不自信,每当与别人有眼光对视的时候,总是慌忙移开。虽然他觉得这样不好,但实际上,只要他躲开别人的目光,那他就不用跟别人发生下一步的交流,其实他内心是不想跟别人对视的。知道了自己行为的深层次原因,那我们就可以想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想逃避的事情。可以从简单的跟对方微微一笑,说句“你好!”这样方式开始改变自己。
刚开始,他可能会紧张、不舒服,但久而久之,他一定可以自信地迎上他人的目光。
怎样才是正确的生活形态?对自己、世界、人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阿德勒说:
1、自信;
2、关心他人;
3、直面困难
我们一条一条来解读。
1、自信: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吧!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小学,随机选了几名学生,告诉老师经过智力测验这几个学生的智力超群。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有了普遍提高。这是得益于老师对他们有了较高的期望,因此给予了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学生也跟老师产生良好互动,成绩得到提升。
对自己也一样,如果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我们就会想各种方法、寻找各种资源。我们的努力也会感染别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2、关心他人
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生活,因此,如果只顾自己,那必然会一事无成。
我们会记得留给我们物质财富、哲学艺术等精神财富的人,而那些只会问“我能得到什么”的人,终将灰飞烟灭。
3、解决人生问题
人们更多地将追求成功的结果当成首要目标。但是,不用努力就能获得的成功,也会很容易丧失,而这样的人遇到困难,也很容易放弃。
这应该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神童,长大了反而不如其他人更成功。因为他们小时候获得的成绩,更多的是来自他们的天赋,过早的成功反而让他们没有了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因此,遇到困难不要怕,勇敢地去战胜它!
最后,附上几句书中对我醍醐灌顶的话:
我们的重心要放在未来,无论过去和眼下面临着什么问题,接下来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不要被眼前的事情困住,不要还没有试着解决问题就放弃。只要理想明确,即使已经下定决心开始做的事情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持续做下去,那也不必固执和自责,转做其他可以实现理想的事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