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思辨——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殁(mò)身不殆(dài)。

-------

其实这一章,我觉得应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讲修行方法,另一部分讲修行的成果。

放松自己,什么都不想,让身体一直这么安安静静的呆着。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学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样孩子才可以专心学习。

但是为什么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才可以呢?

其实很简单,只有身体保持安静,心脏才可以把更多的能量传送到大脑,然后大脑才可以进行高速运转……这是科学。

佛宗、道家、儒家等各个宗教要求的静坐、诵读,或者是各种武术修行中的煅体、站桩,都要求专心或者静心。

所以在各个宗派里,修行入门的第一课基本上都是教人如何放松和入静。

“致虚极,守静笃”可以理解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更深层次的练习。

在无欲的状态下,我们的思想一直在变化,每次看到的或者体会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是为了发现问题。

有欲的状态是我们对已经发现的问题的继续深入研究的一种态度。

关于修行,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天人合一”。

什么叫天人合一呢?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却又是这天地的一部分。

当我们对天地之间的规则足够了解时,就可以把天地之间的一切转化成我们可以使用的力量(这又属于科学范畴了)。

比如我们了解了金属的特性,然后利用金属制作出了各种工具或饰品;

我们知道了各种植物的性能,然后利用植物解决了人类的饥饿问题,或者利用它们的各种特性治疗人体的各种疾病;

我们明白了风的特性,然后我们让风化作动力;

明白了火的特性,于是火成为我们的工具……

所以说,修行的目的就是体会天地之间各种规则的奥秘,最终化为己用。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天地之间充满了未知,想了解它们需要很多时间,更需要面对很多的危险,想化为己用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老子给出了另一种方法:我们不去主动接触规则,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规则的运行轨迹。

我们可以观察万物运作时规则具体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万物的。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这句话和本章之后所讲的内容就属于修行成果了)

这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最终都会回到起点。

比如一颗种子,从种子状态开始生长,然后发芽、长大、长高、直到开花、结果,然后果子最终又变成种子……

说到起点,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一个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叫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都不是从起点回到起点,而是从起点向更高的一个层面螺旋式上升了。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相似的重复、没有绝对的起点重叠。如果一旦重叠,就不对了。

如果这么理解,似乎“各复归其根”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那么到底哪种理论是对,哪种理论是错呢?

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感到茫然。因为这种说法直接打破了我的理论结构,但是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其实两种论点都没有错误,他们一个指的是事物的状态,一个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三维世界,在三维世界中物质是载体,称作“精”;能量是动力,称作“气”;信息是统帅,称作“神”。从精、气、神(即:物质、能量、信息)三个维度来认识宇宙世界万事万物的观点,简称唯物质世界观。

隐物质和显物质统称为“有”,无物质称为“无”。

有与无都是宇宙世界的“内容”,从“内容、时间、空间”这三个维度来认识宇宙世界万事万物和有无相容的观点,简称超物质世界观。

唯物质与超物质的三维世界观,合称《三维世界观》。

这就是我们的三维世界,简单点理解就是:物质、时间、空间合称三维世界。

单论事物的状态,当事情发展到极致就会回到起点,比如种子从发芽到成熟再到变成种子,这就是一个往复的过程。

因为有了时间和空间,所以种子虽然是种子,但却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了。不过如果从事物的初始状态来看,种子仍然是种子。(有点绕,大家耐心点)

这就是“各复归其根”的含义。

如果我们把事物原有的状态加上发展趋式,就形成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个说法。

所以说,这两种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但却没有一丝可比性。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事物的发展趋式(也可以理解成过程)。

就好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生长会有不同的性格、结局。

说起这一点,我们不防来说一下近些年最流行的穿越问题。

如果有可能,我们让同一个人穿越到过去两次或以上,都从刚出生开始。

第一次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来进行,也就是说保证他再来一次的时候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那么他的最终结局和本来的历史一定会同步,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二次我们对他进行引导,比如原本的历史他没有人帮助,只是个穷小子。而这一次我们安排一个人去帮助他、引导他,那么他就会按照我们的设定来生活,最终变成富翁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次我们给他安排很多磨难,比如各种危险、各种虐待……这样的人生经历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这个人早早的被折磨死,或者最终变成一个大变态。

这就是发展趋式,也叫过程。

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可以引导的,而事物的本质却没有改变。

在这句话中,老子的本意就是让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

只有我们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我们才可以对事物进行引导。

比如我们明白了种子可以长成一颗大树,但是这颗树具体应该长成直的还是弯的,这就是看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想让这颗种子将来长成一根很直的棍子,那么我们就要保证他不会变弯;

如果我们需要这颗种子长成一个屋子的形状或者一把椅子的形状,那么我们就要保证它在成长的过程中按照我们心中的样子来生长,发现有枝条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生长,我们就需要对这个枝条进行修剪,直到它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明白这颗种子的本质。如果不明白它的本质,就好比我们想要一颗树,而这颗种子却只是一颗芦苇的种子。

本质、起源、起点、根源看似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实际上却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用佛宗的因果论来理解的话,万物的根源是因,发展趋式是果。

“归根曰静”

根源是什么呢?

根源就是起点,也就是万事万物发展之前的某一个点,这个点基本上都属于一个“静止”的状态。

比如宇宙在爆炸之前、种子在发芽之前、物体在运动之前等等,这些事物在进行变化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保持着相对的“静”。

不管是从修行的角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如果我们想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找的就是这个“静”,也就是这个起始点。

那么万物回到这个起点有什么用呢?

“静曰复命”

复命指的是重复自己的命运或使命。

比如种子的命运或使命就是为了自己能够茁壮成长,然后结出更多的种子。

但是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那为什么老子要把它写下来呢?

这就需要讲到修行的根本或目的。

所有的修行者学到的第一课基本上都是一个“静”字。

那么为什么要先学静呢?

静曰复命!

也就是说只有我们能够静下来,才可以去反复的思考同一个问题,直到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

比如孩子们学习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他才可以专心致致的、一遍遍的重复练习某个字或题,直到自己学会为止。

科学家的成就也是建立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上。

所以说,静曰复命是学习的根本。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常是常识,也就是很常见的知识。

但是这种知识因为常见,所以经常会被我们选择性的忽视它的存在,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它们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感觉很困难的事,在我们无从下手时,有人提出一个小方法,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事情可以这么做,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

明是明白、清晰、通透的意思。如:聪明、透明、光明等。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夸那些比我们强的人聪明。

聪明这两个字,常常被形容为:耳聪目明。

拆开以后就会发现聪明代表:耳朵总是能听到,眼睛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

一个聪明人,在他听到或看到某件事的时候,感观神经会第一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传入大脑,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分析和得出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应快。

反应快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一种是后天的。

先天优势只能代表这个人学习起来比别人快,接受新知识或者理解能力比别人强,但并不能代表他未来的成就一定比别人高。

所以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说法。

相反,如果一个不够聪明的人愿意学习、肯用功,将来的成就不见得会比聪明人低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说中会有:一个人资质平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如何用功呢?

这就要说到“知常”这两个字。知常是学习的方向。

当我们面对天地之间的常理、常识时,如果认真的把它们记在心上,并且明白他们的特性、特质,那么我们也一样可以成为‘聪明’人。

那我们又应该如何“知常”呢?

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又回到了静和复命这两个词。

所以道家在修行时首先会要求入静,也就是进入“无欲以观其妙”的境界。

之后通过复命而知常,也就是“有欲以观其徼”的境界。我们称这种境界叫做忘我或专心致致。

但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可以静观其妙。也就是不能死读书或者傻学习,要懂得分析、懂得从中找到乐趣。

只有从中找到了乐趣你才会有兴趣,才不会头晕脑胀,不会学傻。

这些同样是常识,而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学习“聪明”两个字。

“不知常,妄作,凶!”

当我们知道了事物的本质以后,如果需要,我们就会根据它的本质去对它进行引导,这个时候我们所引导的事物一般会按照我们的预期来进行。

如果我们没有弄明白事物的本质,一旦横加干预,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好的事情。

比如人们对“疫苗”或“病毒”的研究。

如果没弄明白它们有什么用处和危害,就直接去处理它们,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容字可以理解为容易、包容。这里解释成拥有大局观更方便一些。

了解了事物的本质、懂得了最基本的常识,面对万事万物的时候才懂得了如何让他们合平共处,也就是让它们懂得互相包容。

(其实就是懂得如何维持万物之间的平衡,俗称拥有大局观)

只有这样,做事情的时候才可以避免发生过多的错误,相对的也就容易了很多。

公字代表公平,公正。

维持万物之间的平衡需要的就是公正。而公正的前提是需要物质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互相包容、体量。(这又需要了解万物的本质这个前提条件)

王是指帝王。是从‘士’字演变过来的。只不过它代表能独立执行任何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

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一个人可以公平处理集体业务时,就可以成为这个集体的领导人。

因为所有人都离不开土地,所以如果把普通人比作土,那么这个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便与普通人不一样了,也就是除了天之外,这个人比所有人都要高一等,也就是我们说的顶天立地。

土字上加一横正好上顶天,下立地。同时,道家有天、地、人三种说法,上下两条横线代表天地,中间一横代表人,人生活于天地之间,而人比天地小,所以中间一横比上下两横短一些,中间一竖代表王者可以勾通天地人。(纯属个人猜测)

一个公正的人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就是愿意称他为王。

当一个人能够成为王者的时候,他便已经接近于真像了,因为天地就是这么管理万物的。

当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再往上他就想要搞清楚天地之间的规则是怎么回事了,因为只有规则才是永远存在的。

所以古代的帝王都称自己是天子,却也总是想揭开天地的秘密取而代之。

因为他们也明白,只有能够取代天地,才可以达到“天长地久”的统治地位。

“殁身不殆”

古本中写作“没身不殆”。

殁字代表死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后来改水字旁为歹字旁,写作殁。

殆字代表危险。

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终生没有危险。

我不能说他们理解的不对,但是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终生没有危险’是不是应该写成‘终生不殆’?

既然写作殁身不殆,而殁字又是死亡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应该理解成:身体死亡而不危险。

老、病、残、死对于人类来讲都是危险。

就算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天地运行规则、符合道,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老、病、残、死这些情况,最多只能是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所以‘终生没有危险’这种说法很明显不符合“道”的理论。

儒家【论语·里仁】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宗里也有‘轮回’这样的说法。

这两种观点对死亡的看法都是:死亡本身并不可怕。

所以“殁身不殆”应该理解成死亡并不可怕才对。

最后一句个人认为应该是老子对于后人的一种鼓励: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危险、害怕死亡就停止探索真理的脚步。

只有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技巧才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让天地万物为我们所用。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和后代子孙能够活得更好、更长久。

现实中也的确是这样,我们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探索、不停的创造新的奇迹,然后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发现,于是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寿命增长了。

(野心似乎也更大了)

按照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也许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真的可以做到穿越时间或者寿与天齐,至少传说中的‘断肢重生’将不会再是传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11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897评论 0 2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05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0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35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97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9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1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7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8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5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71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4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55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