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作诗老妪能解,被人质疑浅俗,有道理吗?

前几天遇到一个关于白居易作诗老妪能解的问题。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作诗有个习惯,就是先给老婆婆听一听,然后根据老人的反馈进行修改 。

这个很像现在的市场调查,在目标客户群中,进行抽样来调整市场策略。听说外国人拍电视剧也是这样,一周放一集,不好的话立马停拍。好的话可以继续拍上十几季。

一、老妪能解

老妪能解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宋朝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卷一:

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听完这个故事第一反应是什么?说明白居易作的诗浅显易懂 。

解,这个字容易产生歧义,是老妪听了白居易读诗能解呢?还是老人自己阅读能解呢?

没有更多的资料介绍这个老婆婆是什么身份,如果象蔡文姬、李清照那样的老婆婆,我们要肃然起敬。

但是,从这个故事的本意可以感觉出,这个老人识不识字都很难说。大诗人把作品读给老人听,她说听懂了,表示白居易写诗如同大白话一样,人人可以听明白。

人人可以听懂的诗,是民间歌谣具备的特点,接受的方式是听,而不是读,所以对老妪的要求并不高。

二、读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有人说,大家对于白居易的诗有两个误区:第一就是老妪能解就是好诗,其次,白居易诗高明,所以在日本广为流传。

不过,有人认为,这两个故事并不能证明白居易的诗有多么好。

而是因为读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因此深奥一点的诗歌,老妪便不能解,而且古代的大多数日本人也搞不懂。所以浅显的诗,老妪能听懂,在日本也就流传的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广。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宋朝人评价柳永: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 《避暑录话》)

曲高则和寡,通俗则易懂。

三、隔与不隔

当然,通俗未必不好,高雅未必一定好。王国维谈到诗词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个“隔”的概念。

《人间词话》第四十篇中,王国维这样说道: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之诗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

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如欧阳公《少年咏.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为什么这样说呢?很简单,对于老妪来说,“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容易理解,但是听到“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可能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谢家池上,说的是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 江淹浦畔,说的是江淹《别赋》中名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这两句还是咏春草,学识不够的人,可能听不出其中深意,不识字的老妪又如何能解呢?或者老妪误解呢?

所以王国维说: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套用上面的话,隔,未必不好,不隔,未必一定好。顺口溜都不隔。

四、两个极端

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日本流行。于是有人说,如果拿出李贺的诗来,估计老妪和外国人就蒙圈了。

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说:

唐诗,张文昌善用俚语,刘梦得《竹枝》亦入妙。至白乐天令老妪解之,遂失之浅俗。

李长吉诗,字字句句欲传世,顾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 藻梲而无梁栋,知其非大道也。 作诗必使老妪听解,固不可。然必使士大夫读而不能解,亦何故耶?

李东阳说,张籍善于用民间的口语、俗语。刘禹锡的竹枝词也有这个特点: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不过,到了白居易这里,以至于老妪能解,未免浅俗了。

又说李贺诗,又过于修饰雕琢,并非诗家之道。老妪能解固不足取,可是你李贺作诗,搞得士大夫也云里雾里,是不是也有点过分了呢?

这又是两个极端。

五、岂渉猎浅才者所能到耶!

四库全书集部八中,似乎是纪晓岚谈到这个故事时,为白居易打抱不平:

乐天毎有所作,令老妪能解则録之,故格调扁而不高。然道情叙事、悲欢穷泰,如写出人胸臆中语,亦古歌谣之遗意也。岂渉猎浅才者所能到耶!

纪晓岚说,白乐天作诗老妪能解才留下来,所以格调不太高。但是他能够写出人的真情实感,令读者们产生共鸣,这正是古歌谣的特点。

纪晓岚认为,既能够老妪能解,又能“写出人胸臆中语,”并不是才力浅的人所能做到的。

结束语

诗和词,最先都是唱的,文人雕琢过甚用典过多,结果大家都听不懂了。元朝又兴起了曲。

试想台上唱戏,如果台下的人都听不懂,还能流传吗?唱出来的东西,靠耳朵来接受,因此要浅显很多。

老妪能解,说明白居易更注意粉丝的接受程度。因为浅显的作品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流行。深奥的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领会,自然曲高和寡。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39|白石道人姜夔,给范成大填了两首词,换回一个佳人

观宋填词138|刘过字改之,金庸小说中神雕大侠杨过名字的由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757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478评论 1 2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540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59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03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29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59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83评论 0 19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55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37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64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27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20评论 3 2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9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5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6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60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