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7、18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7、18章

文:Recycler

34/234.3862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

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老子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百姓不知有国君存在,国君很少发号施令。事情自然而成,百姓没有受到骚扰的感觉。

【译文】

最好的政治,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民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统治者;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统治者。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

(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自如的呵,他不轻易发号施令。

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该是这样的。”

【我思】

先引用一段话“在人的本性尚未腐败时,他可以依道而行,且完全服从自己的本能。这时的善是无意识的善,一旦圣人的善恶,智慧之教,和政府的奖惩法则蔚成时,大道就开始废坠。以至于使人的本性由真善而伪善,由伪善而天下乱。”这是老子思想的基本观点。

老子所提倡的无为之治,即是人们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人民当家做主。统治者只要做到贵言、无为、诚信,这样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按照自己的特点自由发展。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对人们还是有要求的。一个个猴精似得,每个人自私自利,这样一群人,对他们实行无为政策。其结果只会越来越乱。别说远了,就说现在的世界,有哪个国家人们可以实现无为之治?物质丰富诱惑人性,都在不断的索取,不断占有资源。如此基础的人类,谁有胆量让他们无为之治。我想现在的世界,除了几个淳朴的农业国家,没人敢如此执政。

只有那些追求精神的国家,以最基本的农业为基础,才可以谈的上无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老子思想所适用的普遍性质的群体。一是那些追求一致精神的国家,追求佛教、基督,使得内心幸福充实,或是物质对生活的影响较小。二是那些极度聪明的人们,这点难,不是一个人,不是几个人,而是几乎全部的人。聪明不是小聪明,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而是认可物质财富是万恶之源的聪明,认可生活不止金钱的聪明。只有由这些人组成群体,才能实现无为。三是为天下的思想,只要人人都有利他思想,每个人都能为别人着想,人们之间互相帮助,人们自然会不需要统治管理。四是物质简单单一,有意避免接触奢侈生活的群体。一个只吃面粉和一个只吃大米的国家,不论如何选择,都是这两件简单的食物。如果源源不断的有新食物进来,蛋糕、面包、蛋挞,这些食物会比面粉大米好吃,人们的欲望就会趋向于更美好的东西,直到接触翅参鲍肚,如果免费,你会吃吗?谁管资源多少,谁抢到就是谁的,有必要礼让吗?这就需要政策,禁止引进更加美好的事物。只有如此,人们思想单纯,没有参照物,就没有欲望,所以能实现无为。这只是暂时的,除非锁国,要不然先进文化思想会逐渐渗透。即使锁国能锁住文化吗?大清国吃过亏,再严的大门也难以防范无形的文化。因此控制物质的上限并不是长久之计。

一个物质生活简单的国家,抛开内外文化思想的因素。能否一直实现无为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能长久吗?老子也说,事物不断变化,虽然没有人为干预,但是自然的变化,也会衍生出丰富的物质。人们会不会选择更好的东西呢?我持肯定态度。自然由无到有,人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就是规律变化,并不是任何政策制度能阻挡的。

无为之治,人民自治,精神胜利法,需要普及一种文化,认可精神的重要性,智慧需要普及教育,让人们多思辨,自行辨别精神和物质孰重孰。利他,人们自发的帮助别人。这些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时间的酝酿。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酝酿,正因为时间长,短期收效慢,人们不乐意等待,所以难以实现。无为这个人类最终目标,需要全体人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有这个决心吗?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情境是:一、统治者具有诚朴信实的素养。二、政府只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三、政治权利四号不得逼临于人民的身上。

德治主义固然好,在老子看来,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统治者今天慰问,明天安抚,这已经是人民有伤残欠缺的事端了。

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贵言。在贵言的理想政治情况中,人们和政府相安无事,甚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政权压力完全消解,大家呼吸在安闲自适的空气中。这是老子所理想的乌托邦政治情况。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试想一下,一个统治者如果自己都不诚信、不守信,那么下面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呢?同样,老板如果不诚信、不守信,你的员工当然就不相信你了。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老子认为施政也是如此。统治者不信任百姓,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设定百姓的方向,甚至将百姓应该追求的幸福也通过经典来传播,这就是不信任百姓的通知方式。这样一样百姓也不可能信任统治者。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意】

人们所崇尚的,正是现实所缺乏的。正因为大道废弛,才会出现仁义孝慈等道德要求。

【译文】

自然之大道废失了,于是而要讲仁义。

由于有了智慧,所以才有大骗。

正是由于六亲间不和睦,才需要推崇孝道。

正是由于国政混乱,所以才需要有忠臣。

【我思】

题外说句话,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口号标语,争创先进等等之类。初次听的这些口号,很是振奋人心,鼓舞了人的士气。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提口号呢?是因为群体缺少这种类型的人,这些人是群体存在所必须要的。如果相反性质的人过多,对一个群体将是危害。话不多说,大家记得一点,提口号越多,这个群体越脆弱。人也是一样,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就是不具备相应的素质。不过也有说反话炫耀的。人最捉摸不定。

大道就是自发的做善事,因为大道没了,人们再也不会自发的做事。只能鼓励人们做去善事,去行仁义。人们没有智慧,如动物一般,只会条件反射的做事,只会凭心而做。一旦有了智慧,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故意伪装成好事,虚伪也就有了。因为亲戚之间不和睦,所以要求孝道。因为国家混乱,才要求忠诚。正因为事物出现了分化,人们才要求向好的一方面发展。

最初的状态,只有大道,没有智慧。难倒就只有好的一面,就没有坏的一面吗?应该是有的。只是智慧和贪欲增大了好与坏的差距。人们只希望好的一面增加,坏的一面维持原样,当坏的一面也同样变化时,人们把注意力指引到坏的一面上。人们就抱怨、怨恨人心坏了。人们忽视了智慧和欲望带给我们的生活进步。

一个群体如果都认可一种思想,至少民众没有什么怨言。关键是,一个群体,不可能全体一心。有些人希望生活富裕也能承受其中的痛苦,有些人希望生活简简单单,崇尚自然生活。这样,一个群体就有个矛盾,尤其是少数派的意见,难以被调和。一个群体思想文化不同意,可以分出三六九等,喜欢高速发展的一群,喜欢中速发展的一群,喜欢慢速发展的一群。总之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人以群分还容易一点,自由选择嘛。可是一个国家,能分吗?一个国家总会定一个发展基调,不可能兼顾各群体的思想。怎么办?分裂国家?每个群体自治一块领土?这样好像是最好的状态,联合王国的样子。你是什么思想,就加入哪个国家,如果思想变了,就换个国家,自由选择。这样的模式看似很好,但是如何划分领土呢?总有土地贫富之分。如何防止人们是通过思想来划分而不是通过利益而划分呢?一个国家到底按什么属性划分比较合适呢?文化思想、经济、宗教、血缘,以哪一种属性划分的国家能比较和谐呢?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和谐相处,没有纷争。体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这个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总结前人的经验。

这只是设想一种国家模型,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做个白日梦的权利还是有的吧。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不觉得有倡导仁义的必要。等到崇尚仁义的时代,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

某种德行的表彰,正由于它们特别欠缺的缘故;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情景下,仁义、孝慈、忠臣等美德,就显得如雪中送炭。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老子不愧是一个洞察世事的高人,他总是能从表象看出本质,从结果看出原因,这个本质和原因往往就在表象和结果的反面。

为什么要提倡和谐世界?就是因为世界太不和谐了,两伊战争、美伊战争、巴以战争,真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们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加重,基尼指数已经超过零点四,社会公平原则受到挑战。

为什么佛教产生在印度?就是因为古印度太强调等级制度、太不平等了,有严格的四种姓制度,所以释迦牟尼创立平等、慈悲的佛教。

为什么西方盛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就是因为西方人太关注自我,对他人太冷漠了,所以摩西、耶稣才能提出平等、自由、博爱。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在其他学派中被视为至高价值的仁义孝慈等品德和忠臣、理想人等,都是建立在否定和有限的基础之上。仁义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品德。但老子认为这些都是脱离大道这一宇宙存在形式的人为的价值。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行,其功能是使人类成为人类的、人的本质和存在根据。义是仁这一人的本质得以实现的行为规则和判断依据。

仁是使人类成为人类的本质,义是使人类成为人类并对其进行约束的尺度。孔子的哲学思想以有道德的人的完成和有道德的国家的实现为目的。因此,在他的思想中仁义不能不为核心品德。但老子认为,这种品德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制定的。

老子追求的是以自然的存在形式和运行原理为模式的个人和社会。与此相对照,仁义这些品德,不过是建立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之上的价值。因此,老子认为这些品德是人为的制造品,将其视为次于大道的事物或次于自然之大道模式的方式。

老子认为孝慈是由于家庭中没有秩序才提倡的品德。如果人的自然品性自然得到发挥,就不需要强调孝和慈。

~~~~~~~~太长不看~~~~~~~~~

简版:既然规定了善恶标准,但是人本性就是善恶并存。为了全善,只能是虚伪。最终还是为了面子和利益。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76,340评论 3 80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花在手中阅读 1,071评论 0 1
  • 冬季是从我家离开两年最近又回来的保姆姐姐。 晚上跟爸妈通完电话后,冬季又特意打电话来,说想跟我‘说点事’,声音里还...
    豫见Lee阅读 278评论 4 0
  • 下面的程序会输出什么? 答案:两句输出语句均输出:Son 为什么?简单来说,self和super都是指向当前实例的...
    Pandakingli阅读 273评论 0 0
  • 有一成语:“火中取栗”。说的是有一只猴子与一只花猫,悄悄看着自个儿主人在自家院子里炒栗子。馋猴子口水直流,就问花猫...
    丙丙鹿阅读 3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