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浅谈CodeCache

  在一次使用Arthas查看线上服务的JVM参数的时候,偶然发现dashboard上出现了一个之前没有留意过的区域-----CodeCache。后面经过查阅资料,终于弄清楚这个CodeCache是用来做什么的。

Dashboard

  在JVM中,java代码默认都是解释执行的。当某个方法被多次调用或者某个循环体被多次执行,触发JVM内置计数器的阈值时(该阈值在Client模式下默认为1500次,在Server模式下默认是10000次,我们可以通过JVM参数 -XX:CompileThreshold来设置),将会触发JIT编译。当一个方法或某段代码被执行时,首先会去检查该方法/代码是否存在被JIT编译过的版本,如果存在,则优先使用编译后的本地代码来执行。在程序需要迅速启动和执行的时候,可以采用解释执行的方式,省去编译的时间,可以立刻执行代码。随着程序的不断运行,就可以采取编译执行的方式,使用JIT将代码编译到本地,提升执行效率。
  上面提到的经过JIT编译的本地代码会暂存在JVM的一块内存中,这部分内存区域就称为CodeCache,属于堆外内存。在我们的线上服务里,CodeCache默认为240M,其默认值与JVM的版本以及启动方式有关。下面列出不同模式下的CodeCache的大小:

JVM 版本和启动方式 默认 codeCache大小
Java 8 32-bit client 32M
Java 8 32-bit server 48M
Java 8 32-bit server with Tiered Compilation(分层编译) 240M
Java 8 64-bit server 48M
Java 8 64-bit server with Tiered Compilation 240M
Java 7 32-bit server 32M
Java 7 64-bit server 48M
Java 7 32-bit server with Tiered Compilation 96M
Java 7 64-bit server 48M
Java 7 64-bit server with Tiered Compilation 96M

  同JVM中其他区域一样,CodeCache也存在耗尽的可能。随着程序的运行,越来越多的方法被JIT编译,成为本地代码,保存在CodeCache中。当内存被耗尽时,JIT将停止编译执行,已编译的方法不受影响,未来得及编译的方法只能采取解释执行的方式。系统的表现就是响应变慢,CPU居高不下。说到底,这个还是JVM的锅,他们采用了Speculative flushing的策略来回收CodeCache的空间,当CodeCache将要耗尽时,JVM会将最早编译的一部分方法放到一个待回收队列中,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该方法没有被调用,则该方法的本地代码将会从CodeCache中移除,而正是这个策略导致CPU被大量占用。另外,是否开启Speculative flushing由-XX:+UseCodeCacheFlushing参数控制。
  为了避免CodeCache耗尽,我们可以为我们的服务配置一个JVM参数:-XX:+PrintCodeCache(JDK8以上有效),该参数的作用是在服务停止时,打印出CodeCache的使用情况,其中max_used就是在服务运行过程中CodeCache的最大使用量,我们可以通过设置-XX:ReservedCodeCacheSize将CacheCode调整为合适的大小来避免这部分内存耗尽。


PrintCodeCache
  以上就是我对于CodeCache的理解。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 问题描述 一个应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访问量不断增加,突然处理能力下降。但是从流量,jstack,gc上看基...
    七寸知架构阅读 2,827评论 1 53
  • JITJIT C1Client模式启动速度较快桌面应用,加载速度比server模式快10%,而运行速度为serve...
    andersonoy阅读 5,261评论 2 4
  • 本人博客原文:http://www.deleiguo.com/archives/172转发请附带原文地址 简介 基...
    DeleiGuo阅读 2,004评论 1 50
  • 这篇文章是我之前翻阅了不少的书籍以及从网络上收集的一些资料的整理,因此不免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同时不同JDK版本的...
    高广超阅读 15,013评论 3 83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068评论 1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