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被人嘲笑的千年,可是这三个字,展现了他的智慧

东汉末年分三国,各路势力争夺地盘,打了个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到后来成就了,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之势,今天咱们不探讨这仨,咱们说一下,他们的后代,刘备的儿子刘禅。


刘备的儿子刘禅在我们的印象中,跟他老爹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刘备是一个好的帝王,可是刘禅呢,却被人骂叫”扶不起来的阿斗”,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在历史上确有截然相反的评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可是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一个昏聩无能的人吗?真的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吗?今天我就从小细节说起,足以证明刘禅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

公元263年,司马昭率领大军攻打蜀国,蜀国无法抵抗司马昭的强大,刘禅觉得在这样打下去也是找死,因为自己跟魏国相比,实力差距还是有的,于是乎,后主阿斗主动投降,自甘当了魏国的俘儒,试想当时的现实情况:当时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果在死守着抵抗,不仅刘禅的命会丢,还会让更过的百姓和官兵受苦受难,百姓民不聊生,主动投降,说明刘禅是一个识大局以慈悲为怀的老实人呀,淡泊名利。

被俘后,刘禅和他的妻子,儿女一起到了洛阳生活,刘禅毕竟是君王,即使是一个亡国的帝王,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洛阳倒也享受着不错的待遇,可毕竟是一国元首,刘禅的一举一动也都在司马昭的监视之下,而刘禅也一直都是谨言慎行,生怕出了岔子。

要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一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为了为了权力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连魏帝都杀了,难道会独独偏爱一个软弱无能的后主刘禅吗,所以司马昭一直都在寻找刘禅的把柄,找机会杀了他。

有一次司马昭邀请刘禅参加宴会,刘禅喝酒正酣的时候,司马昭这时候来了一句,“弟弟,在洛阳这么久了,想不想回到蜀国去呀”,刘禅一听能够回到家乡,当然很开开心了,可是害怕魏帝,急忙回答道,我很愿意待在这里,不想回家。刘禅身边的旧臣郤正,听到刘禅这样回答司马昭的问题,大惊失色,连忙把刘禅叫到厕所,叮嘱他,“不要这样回答司马昭的提问,你应该表现出很难过的样子并这样说,我想念我的家乡,希望大王能够马上放我回家。”回到宴席上,司马昭又问了刘禅同样的问题,刘禅连忙改口道,说自己十分想回家,司马昭一听,哈哈大笑说道“这说的像是从郤正嘴里说出来的。”刘禅说“你怎么知道的?”司马昭哈哈哈大笑,觉得刘禅老实单纯,不会有什么大的野心,便也就渐渐地放松了警惕。这次宴会中还引出了一个成语叫“乐不思蜀“。有人觉得刘禅软弱无能,可是在那样的状况下,刘禅说错一个字,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这说明刘禅还是很机智的。

司马昭完全对刘禅完全没了戒心,便把他安置在洛阳的一个县的寨子里,这个寨原来叫作“阿斗寨”,不过刘禅到了之后亲自把阿斗寨,改名为”中山寨”,这三个字反过来念得谐音叫做”在山中”,表明刘禅本人将永远待在山中,不再去争夺天下。有一次司马昭经过此地,无意中看到了这三个字,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心里对刘禅彻底放松了警惕,决定就让刘禅在此安享晚年。他也因此而寿终正寝,享年65岁。


粗略一想,刘禅确实是一个庸才,可是仔细一想,能在敌人手下保全自己,安然死去的人,真的会是一个昏聩无能之人吗。

50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终章安乐公 风波过后 当钟会姜维在混战一团,死伤无数的时候,刘禅及其家眷,文武大臣等人均在自己的住所,没有直接参与...
    kentarou阅读 413评论 3 3
  • 在世人眼里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不管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里,还是市井街头的平民百姓心中,刘禅的形象始终是个碌碌无...
    龙之艺阅读 875评论 10 12
  • 我是个瓦罐, 土土的瓦罐。 纹理灰暗粗糙, 斜躺在杂乱的墙角, 同胞的细颈花瓶, 簪着半开的重瓣蔷薇, 傲然于窗边...
    神不绘祈祷阅读 193评论 0 2
  • 废材废柴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已经有话要说了。我对于一个人这件事很是了解。八岁的时候就被爸妈送上去深圳的车...
    废柴废材T阅读 278评论 0 0
  • 每个生命里,都有对爱和梦想的渴望 所以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大胆去做,爱上的人要好好珍惜,当前的责任要用行动去践...
    素舒阅读 1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