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如何做会议记录?

一、你与一支录音笔的差异

很多人将会议记录当成一件没价值的苦差,习惯性安排实习生或者新人来记。

这并不是一个好安排。

实习生与新人一般连人都认不全,加上信息量有限,对背景与业务不了解,能做到70%“原音重现”就不错了,很难做到厘清目标、待办、时间节点与责任人,也少有眼力劲儿能拿捏好诸多职场里的措辞。

请实际参与一场内部会议,并发送会议记录给相关同事。

在我看来,这是一道非常适合面试产品经理的实操题,考察了这个人对目标的理解、对需求的优先级判断、对细节的掌握以及是否具有过硬的多线程问题处理与文字输出技巧。

简言之,如果会议记录没有解决上述问题,只是一篇满屏引号带滑动条的老太婆裹脚布,真真比不上一支录音笔。

二、常见案例与误区

一般性会议记录,排除了什么股东大会,速记大赛,主要还是团队内部开个会,商量个结论,推动一些事情发展。

所以我们就聊聊这种常见的会议记录。

我收到过很多会议记录,从中发现高效的会议记录有共性:

1、记录发送及时。

会议结束后,参会者可以很快收到会议记录(甚至会议结束,记录已经发出),不需要等几个小时甚至是隔夜。

2、内容传递有效。

会议记录结构清晰,内容简洁,传递有力。就算我没有参会,也能知道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干系人也很明确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以下案例有没有很眼熟?

【案例 1】几个人分头记再合并。

【案例 2】一份连标点符号都不差的聊天记录,X说,Y又说,Z说……每个发言者甚至做了颜色区分。

【案例 3】记录者将额外的个人思考与语言习惯,借与会者之口,变成了记录。

【案例 4】使用关键词(全篇没有完整语句)、核心环节使用术语(外人不理解的简称、习惯性混用中英文),总之看不懂。

【案例 5】全文都划了重点。

【案例 6】与会者的理解与记录者有较大偏差,事后就着邮件来回的咬文嚼字,甚至结论性推翻。

误区1:拼速度主要靠群体速记能力。

错!

这样“凑”出来的记录,N个人能N个版本,效率并不比一个高效的人快多少。人越多,越容易掉链子,因为人人都把希望寄托给了其他人。

如果过分强调记录,都会将注意力放在闷头敲键盘,弱化了聆听,全程没有眼神或语言的交流,反而失去了开会的意义。

误区2:一字不落代表了准确与完整。

错!

会议的流程通常是:① 描述现象 - ② 讨论问题 - ③ 总结结论 - ④ 提醒待办,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如果用力过猛或错误分配力气 —— 比如我们会看到了像聊天记录一样,全是对话框的会议记录,很难让人抓住重点,也不会认为字数多就代表准确又完整。

误区3:我思故我在。

错!

会议记录需要高度还原现场(不论结论对与错),自带归档意义。通常数月后细节已经不记得,邮件代表了事实,后人用来追述结论与进度,了解来龙去脉。

因此,不要把主观猜测或无意识的想当然做为记录的内容,更不要对不清楚的某个点不经确认再发给所有人。

误区4:用关键词、专业术语体现专业。

错!

专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别人,不要在概念上为别人增加理解负担,Don't Make Me Think 是重要原则。

脱离上下文的关键词很容易产生歧义。会议记录的阅读者,最害怕看到通篇都是零碎的关键词,没几个通顺的句子。

术语、简称或英文表达是仅自己工作领域使用的习惯,还是全部收件人都理解的概念?如果是前者,慎用,或者做必要的补充说明。

误区5:划重点一定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错!

重点太多,等于没有重点。特别是全篇都是视觉焦点(特殊颜色、字体、字号或格式),简直就是悲剧。

同时,记录者理解的重点未必是阅读者个人的关注事项,极有可能读者关心的“我”要做什么,什么时间完成。

践行金字塔原理,重要内容放首屏,或者在邮件发出会议记录时再次提醒。

三、如何做一份高效的会议记录

1、向别人学习。

如果是主题性例会,看一下之前的会议记录。了解参会人员与流程,也站在阅读者的角度看看别人的结构,哪些值得学习,形成自己的思路。

当你发现问题的时候,恭喜!通常你也能有意识的规避。

2、提前做好功课。

上一期有需要跟进的待办,会议开始前沟通结论,不要耽误本场会议的时间。

本期的内容如果能预先知道,可以针对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前询问,不仅仅是为了会议记录,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机会拓展知识边界。

提前搜集的一些名词解释或普适性资料,也可以复制粘贴以作备用。

3、草拟好大纲。

不管会议记录是否有固定模板,越是重要的会议,越要拟好大纲。一是节省时间,二是提醒自己有哪些要点,带着目标做事情,不容易迷失。

时间、地点、参会人、缺席人、主要待讨论内容、结论、待办,以及发到哪些人的邮箱(注意有些重名的同事),这些都是可以预先填好,包括容易被忽略邮件标题。

设想一下,当你在一张白纸上,你是倾向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闷头做输入;还是在一份已经有框架基础的自定义模板上做填充呢?

4、理解代替记忆。

逻辑比较清楚的发言者,会用类似“点”的叙述方式表达,这是相对容易记录,点与点之间往往是相对简单的并列关系。

而老板强调的一些核心结论,也容易记录,保持干净的原话就好(去掉一些无意义的语气词、口语等)。

比较难的,通常是老板为核心结论前铺陈的很多内容,请一定要等TA把一句话讲完。老板的职位决定了其逻辑性很强,记录时将重点放在理解,让内容形成连贯的逻辑链条,再辅助以项目符号,体现出系统性。

5、善用间歇时间。

会议中偶尔会有间歇时间,利用这个“空挡”对已记录的内容做快速盘点与调整。

这些必需又细节的工作永远不要成为你最后又重要又紧急的任务,拆分着同步做,既减轻工作量,又有利于留存短期记忆的质量。

6、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听不懂的名词,不要紧张,术业有专攻,先音译、代号占位。

能快速搜索的,通过电脑或手机查找;不能的,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胆打断,表示自己没有听清楚,请对方再复述一遍给你听(我好几次把CMS说成CRM,都没有人质疑,其实当下是非常希望有人能告诉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265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274评论 1 2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087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479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782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218评论 1 20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594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6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955评论 1 23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274评论 2 2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03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177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732评论 3 2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5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687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263评论 2 2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189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