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雅堂教练共修】《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 20160416

第二节 素问 藏气法时论

首先讲了五脏之苦。心苦缓,心有病,苦于缓,涣散,急食酸以收之,如五味子等,肝苦急,肝病,筋脉拘急,不舒,急食甘以缓之,如甘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如苍术、白术等;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如黄芩;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的阳气不能发挥蒸化的作用,导致津液不足而燥,阳气不能宣发,导致津液不足,很可能体内还有留水,吃辛味药鼓舞阳气,如附子、肉桂等,鼓舞肾阳,阳气蒸化,津液得生,如真武汤温肾阳。

下面讲了五脏之气,法时,取法于时,效法于时,和四时之气相应,五行生克预测病情及五脏所欲。

 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

   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心欲(上而下大--软),急食咸以(上而下大--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热食,温炙衣。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皇帝问:五脏希望什么,要求什么?用五行生克来推测疾病的发展情况或预后。合就是结合,也可为验,结合人体的形体以及四时五行而诊治疾病。或者说,验证人的形体和四时五行相合的关系进行研究,什么情况是从,什么情况是顺、正常、好?逆、坏、危险、严重?顺是得,逆是失,我想听听这个问题?

岐伯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每一行有它自己旺盛的时候,衰弱的时候,就时间说,五行之气有盛有衰,更迭变化,在所主之时就贵,在它克制之气主时的时候就贱。平旦,早晨木气旺,木气就贵,下午3-4点钟,金气盛,金气就贵,但肝气受克制,木气受克制,肝气就衰、就贱。所以五行之气,在一年,在四季,在每一天都有更贵、更贱,这样周期性变化,懂了这个规律,就可知生死,判断疾病发展情况。以决成败,分析疾病痊愈和加重,要先定五脏之气是盛是衰,何时盛何时衰,是属哪一行,这样的话,可定五脏之气,知何时轻微何时加重,要是生的话,何时痊愈,死的话,何时死亡。比方说,病的盛衰过程,某一脏之病,按时间算的话,到它所生的这个时间应该痊愈,如肝属木,按四季属春,所生,木生火,夏天,所以肝病在夏天痊愈。到达它所不胜的这个时辰,肝属木,它所不胜的是金,金克木,按四季是秋,秋属金,所以肝病秋天加重。至于所生,是生我者,什么生肝,是水生木,所以肝木到冬天应相持,维持现状。到春天,是本之位,肝之位,疾病有起色。肝病,肝属木,夏属火,木生火,所以至其所生而愈,所以愈于夏,夏天不愈,甚于秋,至其所不胜而甚,秋属金,秋天严重,金克木,秋天不死亡,冬天维持现状,至于所生而持,水生木。到春天有起色,自得其位而起,也有病复发的意思,木郁之病春天也容易发作。禁当风,木气通于风,风木之气通于肝,受风邪,易侵犯肝脏。按一天12时辰算,丙丁属火,肝病愈在丙丁,庚辛是金,壬癸是水,持于壬癸,甲乙日就是木之气,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木,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天干,换为五行。这是十干日。在一天中,平旦是清晨,清晨属木,申时是下午3-5时,日晡是申时,属金气盛,肝病重,金克木,夜半属水,所以静。肝欲散,本性条达,如不能条达而抑郁,它希望条达散,急食辛以散之,适其本性为补,辛味药补之。反其性为泻,酸敛之,就是泻。同一方中,补中有泻,泻中有补,逍遥散就是这样,用辛补肝,薄荷、生姜散,用芍药敛一下。

病在心,规律同上,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心主夏,主火,愈在长夏,长夏属土,火生土,长夏时心病应缓解或痊愈,如长夏病没好,冬天加重,冬天属水之气,心是火之脏,水克火,冬不死,春天相持,春属木,木生火,这是至于所生,生己者。到夏天,心气应旺盛了,起于夏,有起色。对于起,都有再发的意思。心病易火亢,不能再吃热食、及热性食物,热衣也助长心火之亢,当然这里指心火亢盛的病,不是心阳衰弱的病。按十天日算(五行日),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心病属火,愈在戊己,到属土的那天,火生土,痊愈。戊己不愈,到壬癸水日,水克火加重,壬癸不死,持于甲乙日,木生火,相持,起于丙丁,有起色。心属火脏,日中其气旺,阳气最旺,心是阳中之太阳,所以日中慧,夜半子时,属水,水气盛克火,心病加重,平旦属木之气,春生之气,太阳快出来了,至生己之脏,所以病平静。心火亢盛而急,所以欲软,咸味属水之味,水克火,制约心火之亢,急食咸以软之急,泻心火,所以用咸味叫补,甘和咸相对,是土之味,土克水,咸补肝就是泻,适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

脾属土,在秋天是己生之时,土生金,秋天是金气,至其所生而愈,所以秋时脾病减轻或痊愈,春属木之气,脾属土之脏,木克土,春加重,春不死,维持于长夏,火生土。脾有病,运化无力,不适合吃得过饱,或食太温热的食物,不适合穿湿衣服或环境潮湿,脾恶湿。庚辛是金日,土生金,脾病愈,不愈到甲乙日加重,木克土,甲乙不死,维持于丙丁,火生土,生己之日,到戊己土日,有起色,脾气当旺。日昳是12时辰中未时(下午1-3时),属土气,与脾土之气相应,所以脾病愈在此时。日出平旦时,为木气时,卯时,木克土,脾病加重,下晡傍晚申时属金,土生金,己所生之时,病情平静。实际从上下文来看,应是日中静,火生土。脾也急而不舒缓,如欲缓,食甘的药以缓和,如小建中汤用饴糖,若是火之味,火不可能和土之味相克,是因苦就燥,所以用苦泻之。本来脾苦急了,欲缓了,用甘缓,那么苦再燥的话,就更不能缓了,所以用苦泻之,甘补之,所以要记住,不是脾病都要燥之,燥湿,不是都脾阳不足,也有阴不足。

肺病也同上,有五行相克相生之理,肺病禁寒饮食,寒衣,寒食入胃,寒气可影响到肺,因为肺的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行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手太阴肺经)。肺主皮毛,衣服寒,皮毛之邪影响到相合之脏,使肺病加重,如着凉咳嗽。肺病,愈在壬癸,加于丙丁,持于戊己,起于庚辛,同上理。下晡申时和酉时,属金,在当令之时平静,有起色,日中属火,火克金,日中甚,夜半属水,夜半静,是肺所生之时,同理与其他脏的论述相比,这里应为日昳静(下午3点左右),脾土的时间,至于所生而持。肺欲收,肺气耗散了,欲收,食酸以收,所以叫补,辛是散,就是泻,当酸收时不妨也辛散一下,宣发肺气,但量要少,单阴无阳,单阳无阴都不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如小青龙汤,五味子、芍药都是酸收,用一点细辛散。

肾病,春愈,甚于长夏,持于秋,起于冬,禁吃烤的东西,炸的东西,肾是水脏,用燥烈,热的东西易伤肾精,衣服烤热穿也不好,上火的衣服也不好。肾病愈在甲乙,甚于戊己,持于庚辛,起于壬癸,夜半属水,和肾脏相应,肾气旺于子时,病清浅或好转,把一天分成四季,最后的时辰是四季,属土所旺之时,下晡静,傍晚申酉时,金之时,生己者,至于所生,金生水,病情平静,肾欲坚是说肾不能藏精了,需要坚,不要再流失,用苦味来坚,苦坚阴,如知母、黄柏,加盐炒一炒,咸入肾,治疗遗精、滑精,所以苦是补。咸是水之味,克火,所以咸是泻。

以胜,就是相克之,加就是叠加,邪气侵入人体传变过程有以胜相加的特点,大体规律是,到它所生的那个时间病痊愈,至其被克的那个时间加重,至生己的那个时间相持,至其本位有起色,即自己当令时有起色。这些推论何时可用?首先要明确,五脏的脉象是什么?概括说,肝弦、心洪、肺毛、冬石(沉实),脾代。春脉如弦,夏脉如钩,就是洪,秋毛就是浮,冬天沉,代就是缓。还要知道,正常的,这些脉象都还要带有缓和之气,冲和之气,这叫有胃气,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脉象上没有胃气了,说明病势严重,这叫真脏脉,这是才可言间甚之时,什么时加重和减轻,死亡之期。即先知经脉,后知病脉,见到真脏脉,这时才可按照这个规律推论,这个道理还可指导治疗。这一段讲的疾病其所欲、其所生、其所持、其所死,疾病预后,由季节算、天算、时段推算,是按五行生克考虑的,还有其它方式推论,这种推论要在特殊方式下使用,但规律不绝对,不要机械套用。

理论阐释:1、按五行归类,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春夏长夏,秋冬。时日:甲乙木,丙丁日,戊己日,庚辛日,壬癸日水。时间段:平旦寅卯,日中巳午,申酉下晡金,夜半亥子属水,但辰戊丑未是在四季之中间,是属土,叫四季,这一理论来源于脾不主时而既旺于四季之末。如寅卯辰相当于春天,辰为四季之末,属土气。已午未属火,夏天,但又属土气,申酉戊、亥子丑是一样的,这是一天中的四季对应关系。2、五脏病愈,甚、持、起时间的预测,如张仲景六经病的欲解时是一样的。太阳之气最旺时与太阳经气相符合,这时就愈。但不能机械套用。疾病还有一个大致规律,平旦慧,白天安静,晚上加重,半夜严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五脏苦欲补泻的指导意义:五脏各有其性,肝苦急而欲散,心苦缓而愈软,脾苦湿而欲缓,而药物的五味则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作用,可用其性味纠正脏气之偏,利用药物阴阳五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脏气之偏。苦是恶的意思,肝苦急欲散,即恶酸喜辛,所以以酸泻之,以辛补之,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所喜即名为补,这是适其性和反其性的补和泻,肝苦急,食甘缓—甘草;心苦缓,酸收—五味子;脾苦湿,苦燥—白术;肺苦气上逆,苦泻—黄芩;肾苦燥,辛润—知母、黄柏;肝欲散,辛散—川芎。逍遥散用生姜、薄荷,以辛补之—细辛;酸泻之—芍药。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之第一义也,不明乎此,不能医。叶天士病例:甘缓之药治肝:甘草、玉竹、麦冬、石斛、甘蔗、小麦,治疗吐血、咳嗽。

第三节 六微旨大论

黄帝内经讲五气六运共有七篇,六微旨大论篇是讲五气六运的,微旨就是微妙的意思,六微旨就是五运六气微妙的道理。选的这段讲亢害承制。

原文:“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地理应六节气,地理有它的位置,地理位置和天气的六节是相应的。把一年分为六个时段为六节,每一时段包含六个节气,天以六为节,六六365日,就是六气,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气,每一年分六步之气。五运六气中有主气和客气,主气是一年中不变的,第一气是木之气,厥阴风木,初之气都是木气,二之气是少阴君火之气,三之气是少阳相火,四之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是阳明燥金,终之气是太阴寒水,这都是主气,或叫地之气。客气是每一年都变,60年一大周。地理的位置和一年六气中的主气的方位和时间有什么联系?六气是天象,地理是位置和方位。岐伯说:显明是太阳出来,又具体指二月份,阳气上升的月份。按12地支算,把寅时定在正月,阳气初生,寅为阳气初生,所以把寅时确定在正月,不是把子时确定在正月,寅演万物之始,卯时就是二月,显明指二月。退行一步,是说古代天文学把自东向西称为进,自西向东称为退,六气的运转方向是自右而左,称为退。三之气,君火之右,退行一步,到三之气,少阳相火,治之就是当令、主治、主令、政令,少阳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火生土,四之气,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再复行一步,终之气水气治之,再行一步,又返回到第二年春之气,木气治之。这是讲六气的循环往复。下面讲:承,承袭、接着、顺下来,又有制约的意思。相火是火热之气,接下来由水气承之,如相火过亢的话,接下来水气就要制约它,水克火,如相火不过亢,水就接着走而已,不克它,不发挥重大的制约,一旦相火过亢了,水气制约的现象就明显了,这是自然界自然的一个调控作用,人的调控相对于自然界的调控是很脆弱的。承,相随、接续、制约。水随着火,火亢了,水就制约它。水是寒水之气,由土来制约,土克水,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风气过盛,金气克制它。刮风天,到下午4-5点钟,刹风了,这是金气盛了。金位之下,火气承之,火克金,用火气来制约金气。说燥邪就是阳邪,依据燥邪伤津液,凡伤阴的就是阳邪,所以燥邪是阳邪,经文依据就是这句话,金就是燥之气,燥之气就是火之气,但这是错的,因为火是制约金气的,火和金不是一回事,火克金,不能说金就是火。君火之下,阴精承之。这是讲六气相互承袭、制约的正常状态。

问为什么?岐伯说:亢则害,承乃制,过亢就是灾害,承袭、制约它是正常的,必须要有一个制约之气存在,以免亢,无制约,事物就不存在了,制约是正常现象,有制约,才有生化,才有外列盛衰,生长化收藏的过程,寒暑燥湿风的过程,有生有化是因为六气中有相互制约,没这个制约,害则败乱,一切生化过程就要出现大的危害,因此,万事万物不能没有制约,无制约则天塌地陷,不能生化了。制约,恢复到正常状态,才有寒暑燥湿风的周期变化,才有生长化收藏的化生规律而表现于外,外列盛衰。

理论阐释:正常状态下,阴阳五行动态平衡中,但由于阴阳相互对立消长,一方偏盛,必另一方偏衰,五行相克互制,也会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的现象。导致平衡系统破坏,则亢则害,自然界内在自然力能自我调节,以克服失衡状态,制则生化,承,随,还有上奉的意思,又有防止之义,前面一气如不亢,也就随着而走了,虽然也是制约它,但看不到,如过亢,则制约以平之。自然界不可能不出现亢,也不能没有制约,这是规律,总要变化,正常现象,到极点,物极必反,还得恢复到常规上来。过甚之气就害它所胜之气,木盛害土,承其下者,必制之,金气制木气,此天地自然之妙,天下无常胜之理,亦无常屈之理,养生、治病、诊断都如此。

临证指要:刘完素讲亢害承制,亢则害常出现一个假象,如火热之极,大热之象,可表现出火热似水。盛夏恶寒,穿很厚,饮食必令热极始下咽,微温即吐,有的人给他热补,用胡椒煮伏雌之法,煮母鸡汤喝,一天吃三个母鸡,病更剧,脉数大且不弱,这是火极似水,不是真正的水,而是火热盛,胡椒发三阴之火,足太阴脾经,鸡能助痰生痰,使病加重,补益邪气了,用大承气汤下之,昼夜行20度,病减一半,后以黄连导痰汤加竹沥饮之,祛痰、祛热,治好了。

第二章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以象不以质,以象为主,藏象,脏藏于内,质见于外,可阅者也。象,表现,形象等。这是藏象的特点,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生理活动规律为重点,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甚至把自然界都联系起来,这五个系统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相互之间也密切联系,体现人体局部和整体生理活动的规律,人体局部之间,与环境、社会之间也是一个整体。也有把病理包括在藏象学说之内的,这不对,病理时独立的部分。还有说包括经络,但经络有自己的特点,实际上,经络本来就属于藏象的内容,经络和藏象是不可分的,是一个整体。藏象理论的内容包括五脏、位置最高,还有六腑、奇恒之腑、经脉、形体、官窍、精气神。所以脏腑是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论述藏象的篇章很多,有的以论述藏象为主,有的涉及藏象理论。养生就是要养好生理部分,避免病理影响。

第一节 灵兰秘典论

灵兰,就是皇帝藏书的地方,叫灵台兰室。就是秘密的典籍。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讲12官相使,或12脏之相使。这12脏腑又叫12官。官实际是职能。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这里有主有从,但强调协调统一的关系,12脏互相使用,为用,联系,主从,贵贱怎样?岐伯说:这问得太全面了,悉就是完全。请让我说一说。心主血脉,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心的地位最高,因为心藏神,神统帅形体,比形体更重要,又统一不可分。神明泛指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还可细分不同层次,神由心统帅,心统帅全身,都受神的影响。当然还有不是心主神明的,五脏都主神。就现象说,各脏都和精神活动有影响,心气通于脑,心者,纤细微,无事不贯心,什么事都要通过心。

肺,相傅,傅就是辅助,宰相辅助君主,治理调节脏腑气血营卫。肺主气而朝百脉,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治节从肺脏这里出,肺是心的华盖,肺者,旁也,旁边辅佐。全身气血营卫的正常运行,脏腑百骸的活动正常,都要靠肺气的活动来维持,肺主治节的功能进行调解。

肝,有保卫机体的作用,谋略和肝有关,肝功能正常,人才正常谋略,思维。肝藏血,在志为怒,肝有病,血逆行,逆乱,怒气一发,精神活动不平静,肝者,捍也,心者纤也,肺者旁也,肝捍卫机体,抵抗外来邪气,是将军。

胆,中正之官,不偏不倚,功能正常就可以决断,胆小、胆虚,温胆汤,清胆热来治疗它。胆小,善惊,要治胆,特别害怕,从胆小治。

膻中就是心包,心包络,臣使之官,近臣,主喜乐,是心主之宫城,保护心,代心用事,代心受邪,真心不受邪,受邪即死,外邪侵心,先侵心包。

脾胃,仓廪就是储存粮食的东西,脾胃是管理粮仓的官,受纳饮食水谷,化生精微,产生精微之气,散布到全身,脾者,俾也,补助全身生理功能的需要。

大肠,是传道,传导水谷,糟粕,变化,水液可渗出膀胱,糟粕变化为大粪。

小肠,受盛,化物,消化,分别清浊,吸收下传,肠者,畅也,六腑以通为用,传化水谷。

肾,作用强大,技术灵巧,含聪明智慧,主藏精,具有生殖功能。作用灵巧,肾精充足,肾精充沛,人的智慧也好。肾者,引也,引水谷,和利精神。肾气虚,水谷精微吸收、消化、排泄功能也失常,精神和利也靠肾,肾气充足,肾精充沛,精神调和爽利,肾精虚,精神就会痴呆、迟钝,无缘无故哭笑。

三焦,渎是水渠,决是挖,打开水沟,管水的官,是水道,通调水道,三焦水道,谷食也靠三焦来通畅,三焦是水谷之道,三焦气化,水液代谢正常。

膀胱,州,水中间的陆地,都,就是一片水,水泽所居之处,管理水的官,藏津液,经过气化后出膀胱,渗出,散出膀胱,这里的气化是膀胱气化,肾的气化,三焦的气化,甚至包括五脏的气化,中医讲得脏腑,是一个功能单位,五脏功能活动系统,所以这里不单单是指膀胱,还包括膀胱经,又叫一身之阳,巨阳,一身皮表,腠理毫毛其应,主一身气化功能,排尿系统也在内,现在意义的膀胱没有气化功能。膀胱所藏津液去向有三:1、作为汗液排出,从腠理毫毛排出津液。唐容川的血证论讲,经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膀胱之气,载津液上行外达,出而为汗,自有云行雨施之象(汗是雨,是因为膀胱阳气作用)。2、化为尿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气海之气就是下焦之气,主要讲的肾气,则小便排出需要下焦之气的施化,肾气的气化,气海之气不及,不能施化,则闭隐不通,小便癃闭。下焦之气,肾阳气化,才可使膀胱之气,所藏津液正常排出为小便,不能气化则小便不通,津液也不光藏于膀胱,如五苓散,治疗膀胱蓄水,通利小便,但有时尿不在膀胱,如浮肿,通尿,浮肿消,水是藏在体内的,3、化为血液。诸病源候论的膀胱病侯讲,膀胱,肾之府也,五谷五味之津液,系归于膀胱,气化分如血脉,以成骨髓也,津液之余者,入脬为小便,津液入尿脬之前气化。肾脏、三焦、五脏的气化作用,使津液化生。

以上,12官相互协调,相互使用,不是相失,君主之官明,功能正常,神明正常,不紊乱,不昏乱,则下安,平安,心神一体,心神统一,形与神俱,失神者亡,按这个道理养生则寿,心调和,其它脏腑逐渐可调摄,就不可能出现错误,如按这个道理治理天下,君主正确,其它都会很好工作,反之,主不明,12官则危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12经脉也不通畅了,经脉流通气血,联络周身,神伤,经脉闭塞,形体也受到大的伤害,这样养生是遭殃,不可能健康,宗庙就危险了,要特别警惕。

理论阐释:1、12官相使,相互为用,整体协调,心主神明,形神统一,神为主导。12脏腑相协调,发挥整体作用。2、心为君,是因为:一、心藏神,神统领全身,神为形之主,形神合一,形为神之宅,神藏在形中,没有形神就消失了。二、心主血脉,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精髓,命曰营气,即血脉,维持生命活动需要血。三、古代把中间看得很重要,有重中思想,中间位置的脏最重要。

临床指要:心为君之官,君主不能感受外邪,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邪弗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又叫心之宫城,心包代心用事,代心受邪,心藏神,心主神明,但很多神志的病,是先伤心包,温病学派,讲神魂谵语者,清宫汤主之,膻中为心脏之宫城,清心包。再严重,甚至昏迷不醒了,心神失常,用牛黄安宫丸,治疗心受外邪导致神昏很有效,高烧持续不退用冰袋是闭门留寇,邪气出不来,冰伏其邪,让邪气藏伏起来,但该用物理降温时可用,内经有记载,但对持续高烧病人,不能长期用冰袋,这要逼邪内陷。在诊断上看,心为君主的问题,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去则病不愈也,望面色,望眼神,切脉博,听声音,都有神的问题,有神不是暴露,是含蓄,不是真脏之气外露,声音有根,柔和,脉缓和有力,讲胃神根,根是肾气,阴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两精结合,自然有神,在治病过程中,不能伤害心脏,从遣方用药上,审查病机上,重视得神上,治疗上都不要伤心脏,可体现出心为君主之官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

第二段:讲医学探微,探源。

原文:“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医学道理,至高无上,至真至微的道理,非常微妙高尚,变化无穷,生理病理很复杂,不断变化,受内外因素影响,至道在微,变化无穷,谁能掌握它的根源,最本源的东西呢?这实在太难了,消者说是说有学问的人,瞿瞿是很勤勉的样子,深入研究医学理论,谁能掌握它的要领呢?闵闵是深远的,深远的这些理论,当,就是正确的东西,那个是最好的?要不断发展。恍恍惚惚这个数,似有似无之数,微妙,微小状态下,产生了毫厘,就可以度量了,毫厘积累起来,在扩大就可度量了,很明显了,再把它千之万之,就越来越大了,从微小之数,逐渐推,产生形体了。黄帝曰:好啊,太了不起了,我听到这些医学理论是金光大道,这是大圣之业,经先生这一讲,把医学大的道理已经宣明了,对这样重要的理论,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之,要沐浴,要斋戒,要清心,心里要清净,要诚恳,虔诚,要选吉日良辰,才敢接受您这样高深的理论,于是皇帝选良辰,接受这一理论藏于灵兰之室,流传下去。

理论阐释:医学是可知的,奥妙隐微变化无穷,但要知其要,知其源,要不断深入研究。2、从数出发,进行医学研究,如脉搏的至数,一呼一吸脉五至的问题,经脉的尺寸长短,一呼一吸气行几寸。

第二节 六节藏象论

六节讲五运六气,天以六六为节,后面讲藏象论,选后面一段:

原文:“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前文关于五运六气的问题,把人和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才有藏象理论,说这些讨论的很好,我听说气合而有形,阴阳之气相合产生形体,产生形体还有不同名称,名称怎样确定,是因变化正名,有的阴气多,有的阳气多,多少变化是命名的重要方法。天地运动不止,有阴阳之化,才能天地运动,天地运动,阴阳之化才能表现出来,其于万物,那些阴多阳多?能不能把这个大道理讲一讲?岐伯说:你问得太全面了,具体说,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很难丈量,你问的这个问题,请让我说个大概,以草,广代植物,草生五色,青黄赤白黑,但五色有不同变化,反应阴阳之气不同,看不完,由于阴阳之变化,草生五色可有深有浅,有多有少,相互交叉,不可胜视。草生五味,酸苦甘辛咸,也属阴阳,有浓有淡,五味之美,吃不完,万事万物各有他们的特点,有的喜寒冷,有的喜温暖,喜湿润,喜干燥,都是因为阴阳组成不一样,才特点不同,,都有阴阳组成,所以各有所通,都通自然的阴阳,如心气通于夏,肝气通于春,肺气通于秋,天地给人以五气,寒暑燥湿风,地司人以五味,酸苦甘辛咸,才有人的生命,五谷入鼻,吸入肺,藏于上焦,有人说,五气是骚焦香腥腐,骚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藏于心肺,才能有以下生理的产生。我认为,以寒暑燥湿风为主要的,五气自鼻而入,首先藏于肺,上使五色修明,面色明亮,无论面色黑红白,但总要明润光亮,同时,心肺之气充足,所以声音响亮。五味入口,藏于肠胃,经过脾胃运化,以及肺气的输布,才能扬五脏气,所以五脏之气需要有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营养五脏,而有五脏之气,由于五脏之气调和而有生化,人身各种生化功能都产生了,人也产生了津液,也就产生了神,这个神是精神活动的神,又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可笼统叫神,一是思维意识,二是泛指生命活动现象。就是说五脏之气充盈了,就有津液产生了,就有神气产生了,五脏之气调和而有生化,而产生气血,神气,这里提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气,又由于阴阳之气多少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划分脏腑阴阳有两个标准:1、所在部位,在上,在胸腔中就叫阳,在下,在腹腔中就叫阴。2、根据脏腑功能特点,有向上、升发这样特点的就叫阳,有沉降、向下特点的就叫阴。帝曰:藏象是什么?岐伯说:心者,是生命的根本,生命的主体,主宰,神之变,有的校勘说,详神之变,又作神之处,是讲的心藏神。其华在面,荣华表现在人的面部,心是火脏,在上,火性炎上,所以荣华在面,它的功能充实在血脉,心脏功能盛衰在血脉上有明显表现,为阳中之太阳,功能特点,火性炎上,部位在胸,都属阳,阳气最盛,是太阳之气,通于自然界的夏气。

肺者,气之本,肺藏气,司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魄之处也,藏魄,魄,就是天生就会的反应,不用学,天生就知道,如痛、痒、吸吮等天生就会,也是意识活动,属魄。魄藏于气,有气才有魄,气足魄才充实。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肺的荣华表现在毛上,气布达于毫毛,布达于皮肤,功能充实在皮,皮毛枯焦了,说明肺气太衰了,皮毛滋润,肺气充足,为阳中之太阴,这里太阴似乎不合适,与肾比,肺尽管肃降,属阴,但肾的功能特点是藏,藏比降的性质还要强,所以就阴的多少来划分太少的话,应说肺为少阴才合适,肾主藏,主潜藏,主沉降,是太阴。所以,校勘,肺为阳中之太阴。肺通于秋气,秋与肺都是肃降,相通应,通于燥气,西方之气,金气,秋凉之气,秋的本气是凉,是燥,阳气有下降的特点。

肾脏主蛰,蛰就是冬眠的虫子,所以肾主藏,象冬眠的虫子在藏着,但含蓄着强大的生命力,别看是静藏着,但是活的,又藏蓄着,当春乃发生。功能特点是封藏之本,不能泄露,以藏为主,精藏之处,其华在发,荣华表现在毛发上,发为血之余,肾藏精,精血互化,精气充足,头发茂盛,功能充实在骨,肾藏精,主髓,髓生骨,老年肾气衰,头发枯焦,斑白,骨质疏松。应为阳中之太阴,通于冬气,冬主封藏。

肝,罢是疲劳,极就是厉害,肝主精,有病后,易急迫,疲劳拘急,紧迫,但也有其它解释。肝藏血,血舍魂,魂也是精神意识,神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做梦、梦游、都是魂不能藏,如出现幻觉,就是魂不藏的现象。魂藏看不见,不藏出现病理现象才有反应。魂应藏于肝,用收敛肝魂的药,龙骨等。荣华表现在爪,指甲,血充盈了,爪甲就坚硬,功能充实在筋,肝气血充足,筋脉柔润有力,肝有病,肝火太盛,肝风内动,引起热极生风,都出现拘急的症状,抽风,拘急,肢体痿废不用,半身不遂,都和肝有联系。如小孩热极生风,要清肝,热,养肝血,凉肝血而息风。肝属少阳之气,所以生气血,血气之生靠肝少阳之气来生,春生之气在,一切生命才能逐渐欣欣向荣起来,以下似乎是不合体例,是衍文,是阳中之少阳,校勘,应为阴中之少阳,因为肝在腹腔,通于春气,阳气生发。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和水谷传导运化有密切联系,和饮食水谷的受纳、运化、排泄都有关系。因为有水谷精微的运化,才产生营气,营之居也,比喻为器,化糟粕,运化水谷,化生营气,精华物质,包括津液,转化水谷五味,入,受纳,出,排出糟粕,脾的荣华表现在唇四白上,唇的四周,功能充实在肌肉,肌肉发达,强健。口唇的病,从脾论治,脾的运化功能旺盛,肌肉发达,其味甘,起色黄,似乎也是衍文,这六类都是至阴之类,不是最阴,是到达阴的意思,至还有往来的意思,转化,往复。这六者不是最阴,刚达于阴,它还有往复的意思,阴阳往复,人体气机运转的枢纽是脾胃,轴是脾胃,如脾胃不和,气机就全乱了,失调,要调畅人身气机,除调应调之脏以外,还要调一个关键的,脾胃,人身表里升降出入气机,和脾胃之气有密切关系。通于土气,可理解为四季之末,或长夏,脾土之气,化生气血津液,才有全身一切的生理活动,土生万物。

前11脏取决于胆,少阳胆气可使脾胃正常运化。

理论阐释:1、四十五脏阴阳是研究藏象的一个方法,四时与五脏对应,表现为阴阳多少。两种研究藏象的方法共同点都是整体性。12脏相使,是把12脏作为整体,不得相失。本篇把人体作为整体,把自然界、四时、阴阳作为整体,把人体、时间和空间都联系起来作为整体。2、确定脏腑阴阳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部位,二是功能特点。

临证指要:藏象理论生理藏象功能为主,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诊治、防治疾病的基本理论。辨证论治,辩证出诊断,诊断基础上正确治疗,辩证以脏腑辩证作为基础,无论气血、气血津液经络都和藏象相联系,或本身就属于藏象的,病因辩证落脚点还是脏腑,辨病性、病势、病位,病势寒热阴阳的发展,病性寒热虚实,病位落在藏象上。知常达变,所以知道脏腑生理就知道反常,知道生理就知道病理,如火热亢盛,到夏季,自然界阳气亢盛,则加重。肾主藏精,闭藏,通于冬气,如肾气不藏,冬天应尤其注意。

第三节 素问-五脏别论

藏象是内经理论的核心,五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或中心部分,藏象是以五脏为中心来研究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气血津液、形体官窍。内经讲脏腑的很多,但本篇讨论的内容和方法与其它篇不同。本篇以藏泻作为划分分脏腑的标准。又通过脏腑和经脉的问题讨论了诊断中观察窍和寸口脉的问题。所以叫别论,五脏别有所论,不在常谈之列。

第一段,以藏泻分脏腑。脏的特点是藏,腑的特点是泻,脏不多虚,需补;腑病多实,需泻。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皇帝问,方技之士,有些学术观点,有人把脑髓作为脏来看待,又有把肠胃作为脏,又有把它们都称为腑,冒昧问一下,又改为相反的说法,都说自己是对的,不知道这里是什么问题,请讲一讲?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个是地气所生,即阴气所生的,阴的特点就是静、藏、守,相对阳就是动、刚、泻,皆藏阴精的,其象属地,沉静,故藏而不泻,生理功能特点是以藏为主,叫奇恒之腑。异,特殊,恒,恒常。异于常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天气所生,阳气所生,属阳,其性主动,主泻,其气象天,性质象天,故功能特点是泻而不藏,这五者不单单是接受水谷糟粕之气,还接受五脏浊气,五脏产生的浊气传之于腑,由腑传泻,传导排泄出去。所以这五者是传化之腑,水谷饮食糟粕,都不能久留在内,必须传化输泻,它们虽然能吸收、布散精微之气,它们都有津液,也要输布,但主要是排除糟粕,不能停止、长久存留。这是五腑,按传统应为六腑,这里仅提了五腑,关键是胆,有的说,胆和其它腑不一样,它藏精汁,不进水谷糟粕,但本篇中,自己不能矛盾,它只提了五腑,下面又提出六腑,但没有具体指出六腑是什么,所以有人认为,六腑是不是讲魄门,因为本篇讲,魄门亦为五脏使,也是五脏的使役,为五脏劳动的,服务的,亦就是也,言下之意,六腑都是五脏所使,这是学术的争论。魄门的正常功能反应五脏之气,五脏功能正常,魄门启闭才正常,魄门正常启闭,才会使五脏之气机正常出入,它们相互影响,五脏功能衰竭了,魄门自然要失常,魄门启闭失常,也会导致五脏功能的紊乱。大便正常与否,不是小事情,它涉及五脏功能盛衰,全身气机正常运转。叫魄门,有两个原因,一是魄门属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藏魄。还有一说,魄通糟粕,糟粕之门。水谷不能久藏,要传泻。所以划分脏腑,所谓五脏,就是藏精气而不泄,这是五脏生理功能特点,故满而不能实也,精气要充满,而没有水谷糟粕之实。藏精气而不泄。六腑者,传导化物,传导、变化、消化饮食物,又分别出精微和糟粕,不能藏,这是他的生理功能特点,因为是实而不能满,但六腑不是没有精气,是精气输给五脏了,不能充满,这是以藏泻分脏腑。为什么这样那?是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饮食入口达胃而实,肠则虚,饮食从胃下到肠,肠实胃就虚,这是正常情况,如肠胃皆空则饥饿,肠胃皆实则腹满胀闷,这是病态。所以六腑是实而不能满,五脏是满而不能实。

理论阐释:1、藏泄理论的意义,很重要,指导发展和实践。五脏藏精,也有浊气,也得输泻,传给六腑而泻,六腑也有精气,但要传给五脏。上古天真论讲,肾者主水,水就是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就是六腑之精要输给五脏以藏之。所以不要绝对化,五脏就是藏,六腑就是泻,而是以何为主,有藏有泻。脏病重,腑病轻。2、对奇恒之腑的评价问题。在解释人体生理上,认识人体生命活动问题上意义重要。它不同于其它腑,它是藏精的,之所以不说脏,是因为其生命意义不如五脏重要,是低一层次的,它也有泻,但泻的物质不同,不是泻糟粕,或含糟粕,胆是精汁输泻,女子胞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这六者的重要性仅次于五脏。

临证指要:1、脏腑藏泻理论的临床应用。脏为藏,腑为泻,治疗急腹症,以泻为主,活血、攻下、通便,六腑以通为用。2、魄门亦为五脏使的临床意义。说明了肛门启闭的正常,排除糟粕的问题,不单是腑的功能,而且受五脏支配,所以启闭情况可推知五脏功能盛衰,它影响五脏气机升降出入,关系全身生理、病理状况。张介宾讲:大肠与肺相表里,肺藏魄以主气,肛门失守则气陷而神去,故曰魄门,不独是也,诸腑糟粕故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依赖以调,故亦为五脏使。临床上,看大便,判吉凶预后,寒热虚实,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一般说,治病要治本,维大小便不利或腹满时,要先治其标,便不通,脏腑气机不能正常运转。五实,或五虚,五脏五实五虚,五脏都虚,这是死证,这种情况也有活的,如果能喝点粥,大便洞泻能止,则有活的希望,虚证洞泻止;五脏皆实,能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虽是五脏都实,危机之证,但能出出汗,能大便通,实证有可活之机,身汗表邪去,大便通,里邪可去。昏厥有痹证有脱症,二便遗了,是正气大脱了,没泻就是没脱。病时便不通是很坏的事。要赶紧治标。

第二段,讲气口主五脏,及察窍观神,气口就是寸口,主五脏之病。

原文:“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寸口属肺经,肺主气,所以叫气口,这个距离是一寸九分,所以又叫寸口。独主五脏。为何独主五脏?在内经时代,全身脉都可作为诊脉之用,分主不同病,但寸口不但主肺病,尽管是肺的经脉,还主五脏之病。其它脉只主一个部位,人迎穴,人迎脉主阳明,足背趺阳脉主胃气,足跟内侧太溪脉主肾气,而气口主五脏。为什么呢?岐伯说:后天来说,人的生命必须要有水谷精微之气滋养,胃就是水谷之海,盛纳水谷最多为海,物器之大者为之海,水谷的化生,化生精微,又是六腑的源头,这里是源头,后面是传化之道路,饮食五味之气入口藏于胃,经过胃的腐熟,也包含脾的功能,

五味入藏于胃,经过脾胃的运化传输,产生精微之气敷布到全身,特别是养五脏之气,人的生命维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脾胃运化产生精微之气来滋养五脏,说明生命要依赖水谷脾胃之气,可见其重要。足太阴脾是运化输布精微的本源,而气口,属肺,也是太阴,同名经脉在它们的生理病理上有很密切关系,所以寸口亦太阴也,寸口和脾胃有密切关系,肺经经脉起自中焦,下络大肠,环行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出体表循行上肢,到拇指内侧少商穴,经脉相联系,生理上必然有密切关系。五脏六腑之气味,就是得到水谷精微之气滋养问题,也就是精微之气来源问题,皆出于胃,变就是现,脾胃之气经过变化表现在气口上,这就是说气口独为五脏主了。自然界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肺司呼吸在上焦,心也在上焦,吸入之气藏于上焦,如果心肺功能失常,鼻为之不利,不通畅,或嗅觉失灵,鼻塞不利,所以要注意心有病,鼻不利。有病察其上,察鼻,鼻窍通畅与否,嗅觉灵敏与否,可反映出心肺功能。还要观察下窍魄门,观其通利否也。还要切脉,又要观察意志,情绪,精神状态,还有其他病的症状。假如说这个人是拘泥于鬼神,不相信医学理论就很难给他讲至高无上的医学道理,厌恶针灸砭石治法的,不可言。有病不愿意接受医生治疗的,很难给他治,没什么功劳,效果不好。

气口何为五脏主的问题,1、气口在肺经上。2、肺朝百脉,所以百脉的变化,在肺经上都可反映出来。3、肺的经脉起于中焦,两个太阴经关系密切,和脾太阴经关系密切,所以可反映中焦脾胃之气的盛衰。4、寸口这个部位在肺的脉经上至关重要。少商、鱼际、太溪、经渠,寸脉就是太渊,关脉就是经渠,这两个穴位所在。太渊是肺经的原穴,经渠是肺经的经穴,本来是腧穴,五腧穴,但阴经的腧穴就代替原穴,原穴就是反映元气的地方,经穴就是经脉流经很旺盛的地方,元气又和肾气密切相关,流行最旺盛,当然最敏感,更能了解脉象变化,切寸口脉,最先最能了解脾胃之气盛衰,又能了解肾之先天之气,还能了解神气,两经相搏谓之神,水谷后天之精与先天肾精相互结合就产生神气,所以通过寸口可了解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同时自然可了解人体的神气,所以切脉要特别注意胃神根,神是先后天之气,根是肾气。

临证指要: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感冒了,肺窍为之不利而鼻塞不利,但心有病鼻也不利,如冠心病,鼻也不利,不通气。还可闻不到气味,嗅觉失灵,呼吸不通畅。治疗采用张仲景的方,胸痹心痛短气病脉并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很多冠心病,都胸闷气短,用的是灸甘草,加生苡米,祛痰湿,并合旋覆花汤,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覆花汤主之。这说明有寒象,胸闷喜棰。即旋覆花、新绛、葱花,新绛是古人帽子红缨,其红色是用茜草、红花染的,所以可用其代替,活血。寒象明显的,用葱白,无寒的用葱叶一只,葱白二寸或三寸。所以茯苓12g、杏仁10g、生薏苡仁12g、(炒薏苡仁健脾,这个病有瘀血痰湿阻滞,茯苓宣肺,宣气,也祛湿,杏仁宣肺祛湿,宣畅胸中大气)、灸甘草6g、茜草10g、红花10g、旋覆花10g(包煎),做基础方,如养血活血加大加丹参12-15g,加大活血用三七粉3g,如胸闷重加枳壳、郁金(左枳壳,右郁金),如易打嗝,嗳气,可用点贝母、薄荷行气。开胸上二焦之气。素问-宣明五气篇讲,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即心病可噫气,打饱嗝,饮食之息。心的经脉和胃相联系,有病时,通过经脉影响到胃而噫气。石膈散治疗噫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829评论 1 3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603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846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600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80评论 3 27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95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36评论 2 2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62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53评论 0 22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42评论 2 2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47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90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93评论 3 22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8评论 0 18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64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2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