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喜欢怀念八十年代?

最近几年,人们喜欢上了怀旧,开始是怀念一穷二白的五六十年代,接着怀念吃糠咽菜的七十年代,最终,开始怀念如梦初醒的八十年代。“80年代”这个词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热词。身处当下,越是平庸越是压抑,人们越是怀念那个年代,越是有意无意地将其理想化、虚幻化。实际上,上个世纪的80年代既不是物质天堂,也不是精神乐园。但是,那些年里发生的许多事情, 都带有乍暖还寒的特点,虽远不尽如人意,总体上却又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年代,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向上的年代,是一个充溢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精神的年代。而这些,如今离我们,特别是离当代的年轻人好像有点远了。

“80年代”,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更注重引领疏导民意的年代。之前,因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极左思潮和盛极一时的教条主义主导,压抑了国民思想、窒息了国人精神、泯灭了公民意识、扼杀了个性人格、阻塞了国人发明创造力,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凋敝,人性人格扭曲。进入八十年代后,一场由《中国青年》杂志引发的围绕潘晓来信所展开的人生观大讨论,感化了整整一代人。当然,影响最广的是主流媒体关于姓资姓社问题的全民大讨论。所有这些将人们的思维凝聚在一个爆发点上,明辨是非,催人奋进,多种观点碰撞,总有旗帜鲜明的东西令人耳目一新,人们思想不混沌,思绪不迷茫,感情不困惑,心情不纠结。80年代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以摧枯拉朽之势,廓清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思想障碍,迎来国门对外全面开放,经济改革稳步推进。那是一个人性回归摆脱了精神枷锁的年代,那是一个市场回归摆脱了计划经济框框的年代,那是一个思想解放如大河出川的年代,那是一个整个民族都《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年代。

崔健穿着开襟大褂,两条腿的裤管一高一低,不修边幅,霸气外露,斜背着一把吉他,直愣愣就登上舞台,一点儿没有正经的样子。台下观众目瞪口呆,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音乐响起,他歪头扯开嗓子,轰出一段歌词:“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是什么玩意?台下一阵静默,所有观众都看傻了。因为以前,从没有人敢这么唱歌的,也没有人听过这样的歌。几分钟后,崔健的歌曲结束。台下顿时炸开,雷霆般的掌声与吼声惊天动地,观众情绪像山洪一般爆发。很快,《一无所有》传到美国,陈丹青站在街上听完,已是热泪盈眶。乐评人金兆钧将歌转录成磁带,放给朋友听。磁带音质太毛,听不清歌词。金兆钧把歌词抄下,朋友读几行后,突然泣不成声。不久后,崔健巡演到西安。一个叫闫凯艳的女大学生,看完演唱会,深受鼓舞,回去毅然退学,放弃当会计,考上艺术学院。后来,她改名闫妮,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演了一个爱说“我滴个神”的女掌柜,叫佟湘玉。这么多年了,我们依然喜欢这样的艺人,舞马长枪,果决勇敢。八十年代,就是那么地生猛、大胆而青春四射。

“80年代”,那是一个人心思变更注重实干的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社会,就如一片等待开垦的肥沃土地,表面看异常荒凉,其内质却非常活跃,热血澎湃。人们逐渐冲破了思想的禁锢,意气风发向上,乐于创新求变,首倡拼搏,埋头苦干。不空谈,不作秀,不弄虚作假,不搞花拳绣腿,不去投机取巧。专家精益求精,学者苦苦思考,工人改革创新,农民埋头苦干。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激情的同时,人们理性、低调,暗自发力,求真务实,万马奔腾、万箭齐发,筹划和推进各个领域改革。那种局面、那种气势、那种朴素、那种实干,形成了一种时代精神。那是一个韬光养晦不张扬的年代,那是一个埋头苦干不吹牛的年代,那是一个八方朋友不树敌的年代,那是一个暗藏不露又蓄势待发的年代。

1983年5月,广西电影制片厂破格批准以张艺谋、张军钊、肖风、何群四人为主体,成立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投产电影《一个和八个》。四个青年剃了个大光头,火急火燎地赶往拍摄地,半路遇到警察,被误认为是流氓团伙给抓了。电影担任摄影的是张艺谋,此前在纺织厂当搬运工,为能买一台“海鸥”相机,卖了好几次血。《一个和八个》拍摄完成,张艺谋正式出道。不久后,广影看中剧本《黄土地》,摄影敲定张艺谋。当时导演没有人选,张艺谋强烈推荐老同学陈凯歌。陈凯歌来了,问题也来了:《黄土地》因题材敏感,面临夭折。陈凯歌为了片子能继续拍,跑到领导面前,掏心掏肺哀求半天,听哭了一屋子的人。最后换来一辆面包车,35万经费。这年,《黄土地》在冬天开拍,零下20度的北风中,张艺谋干起活来不吃不睡,不洗不漱,穿一双绿胶鞋,袜子都没有,在山路上跑了两个月。《黄土地》拍完,张艺谋脱下已经踩得破烂的胶鞋,摆在路中间,对鞋说:你跟我不容易,现在电影拍完了,你就留这吧。1987年,导演吴天明拍摄《老井》,问张艺谋敢不敢演男一号。从没学过表演的张艺谋,喉咙紧了紧,说:你不怕砸,我就敢试。拍摄时,张艺谋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把自己手表调快半小时,让自己更紧迫。为了在外形上更像农民,穿上大腰裤,挑水、背石板、打猪食槽,每天光着膀子晒太阳,往脸上搓沙子,将皮肤弄粗糙。为了演好角色濒死的感觉,张艺谋连着三天不吃不喝。结果拍完,突然昏倒,被抬进医院。那个时代的人,理想而又实干,藐视一切困难。今天回望那个时代,那些回忆好像远了,又好像就在眼前。

“80年代”,那是一个青睐文学与文化、人心兴奋和骚动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井喷的年代。不仅涌现了众多铿锵的先锋诗人,而且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小说、报告文学作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句子,见证着80年代初文学青年中掀起的诗歌热潮;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涌现了王蒙、张贤亮、路遥、刘心武、贾平凹、张承志、谌容、丛维熙、余华、苏童、方方、陆文夫、韩少功、冯骥才、储福金、王安忆、张抗抗、史铁生,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过去,思索当下,还有展望未来,可谓朗朗星空,星斗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国外的波特莱尔、卡夫卡、加缪、萨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文艺界熟悉。“新潮”电影、新潮音乐、新潮美术等思潮也同时涌动。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大讨论。那个年头,人们不卖弄风骚意淫,不无病呻吟自慰,不粗鄙、不浅薄、不恶俗。那是一个农村里一庄子的男女围着一台收音机听刘兰芳《杨家将》的年代,那是一个城市里一个大院的居民围着一台电视机看《上海滩》的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那是一个开放包容又充满情怀的年代。

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两大报纸联合,举办全国诗歌大展。此时,全国诗社2000多家,诗歌流派88个,数万诗人发出响应。每一位诗人都想举旗抓纲、开宗立派。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如潮水蔓延,趋于白热化。也就是这一年,诗人海子先后远走甘肃、青海、西藏和内蒙古西部的群山大漠。三年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人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一本康拉德的小说。小说讲的是:摆脱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冒险生活。80年代的文学思潮,诗歌盛极一时,小说也盛极一时。1981年,《中国青年报》发行量500万份。莫言曾是山东高密的一个农民,小学五年级辍学,放牛十年。唯一的正式工作,是给弹棉花工人打下手。八十年代初,他开始写作,坐在灶口,一边用拨火棍通灶,一边在膝盖上写小说。后来谁也没想到,这个放牛娃,日后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余华之前是一名牙医,在南方海盐小镇,撑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在桌上一字排开,每天握钳拨牙八小时。这样干了五年,观看了上万张病人的嘴巴,他认为那是最没有风景的地方,于是开始动笔写小说。1983年11月,余华接到长途电话,一家文学杂志请他去北京修改小说。他欣然前往,回来后,县里官员登门拜访,说:你是一个人才,不能再拔牙了,明天去文化馆报道吧。这就是80年代,不用承受那么多“必须”,勇气与出格,会得到鼓励和赞赏。向上的通道,对所有人打开。底层也可以逆袭,放牛娃也有春天,牙医也能成为大师。兴奋和骚动,理想和才华,是所有年轻人的登云梯。

那些年里,居候宝林、马三立、马季之后,出现姜昆、冯巩、牛群、笑林、李国盛、赵本山、巩汉林、赵丽蓉、李金斗,候氏兄弟、陈佩思、朱时茂、施胜杰、游本昌、黄宏、魏积安等等一大批优秀相声小品工作者,当时他们的作品都是贴近生活,针砭时弊堪称经典。李谷一、董文化,毛阿敏,杨玉莹、韦唯、玉兔公主、殷秀梅、杭天琪、陈琳、陈红、崔健等等歌唱家也随之涌现,让人民群众摆脱偷听港台靡靡之音的窘境,有了自己的流行歌曲。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化春天,流入内地的港台流行音乐还有许多,一大批有名的歌手被内地人们记住,李宗盛、龙飘飘、凤飞飞、林忆莲、姜育恒、齐秦、庾澄庆、张雨生、齐豫、苏芮、蔡琴、陈淑桦、孟庭苇、伍思凯、王杰、费翔、童安格、黄家驹、谭咏麟、张学友、刘德华,等等。他们为内地流行乐坛增添了丰富的缤纷多彩,也让人们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影视界也迎来了春天,张艺谋、刘晓庆、陈凯哥、姜文、张丰毅、陈宝国、陈道明、陈配思、斯琴高娃、陈冲、潘虹等等老戏骨,陪伴到如今。各种出版物更是林林总总,《八小时以外》、《大众电影》、《健与美》、《深圳青年》、《世界知识画报》、《世界之窗》、《民主与法制》、《世界短篇小说选》、《知音》、《青年文摘》、《海外文摘》、等等杂志创刊号风起云涌……如梦如幻的八十年代,虽不富裕,虽不完美,但很丰满;虽然清平,但气质不凡。

“80年代”,那是一个民风淳朴 、思想单纯 、精神富足、勇往直前的年代!经历了多年艰难困苦,精疲力尽的人们终于盼来了日出,摆脱了枯燥沉闷压抑的氛围,从十年浩劫中苏醒,从混沌迷茫中回归了人性,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人们的生活节奏是慢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胆气是无畏的。有饭吃有衣服穿就能知足,不批斗不搞运动就觉得快乐,家人平安团聚就是幸福,民风淳扑,人民憨厚,人人待人真诚真实,不做作,无虚伪,邻里亲朋好友之间无间隔。农村做饭用土灶,城里做饭用炭炉,饭是香,菜是没农药的,人心是不贪的,商人是不奸的;人们互相关爱,诚实守信,真心相处,人心不浮躁,钱财不重要,社会不喧嚣。那是借一分钱都会写在手心的年代,那是滴水之恩都会铭刻于心的年代,那是一壶烧酒可以结识一辈子朋友的年代,那是一块手绢可以男女许下终身的年代,那是一个许诺就会兑现一生的年代。

学者陈平原,曾用十二个字,概括整个80年代:泥沙俱下,众声喧哗,百花齐放,生气淋漓。那年头,最偏远的小城路边书摊,摆的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那年头,学生可以在深夜踹开老师的门,就因为看了一本书激动得失眠。那年头,一个文弱寒酸的男老师,可以靠跋山涉水采集民歌,赢得广泛尊重,让校花下嫁给他。胡同口,四个大学生,三更流浪天,也能聊叔本华和弗洛伊德。激昂忘我,待到分手,天已大亮。那年头,大家都一样,不谈钱、权,只看谁活得真实,谁敢作敢当。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更是谁都不鸟,富有胆气和勇敢,敏锐锋利、口诛笔伐。某次大会,有一位代表举手否决,诺大的会场,愣是有一个手臂孤零零地举着,孤标而倔强。还有某次大会,一位女记者给邓小平递了个纸条,写道:今天是世界戒烟日,请不要抽烟。

现在人都不会这样了,和80年代的开明、宽松、自由、奔放、大胆、无畏、创新、朝气蓬勃、酣畅淋漓、诚实守信相比,我们这个年代越来越无趣了,越来越物质主义,也越来越功利主义。富有勇气的人少了,而现实的人多了;大胆向前、开拓进取的人少了,守缺恋旧、回光返照的人多了;叛逆的人少了,跪舔的人多了;鼓掌的人多了,反思为什么鼓掌的人少了。今天,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怀念,更多的应当是思考: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必须解放思想,对外开放,改革创新,从而冲破层层禁锢,追求人性的回归 和 个性的解放。80年代,整个国家和人民都沉浸在一种变革的氛围中,当时大家做事可能简单和片面,却有一种自信的力量和勇往直前面向未来的勇气。

八十年代,本以为那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想到却是高峰,现在看可能还是绝唱。它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198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6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985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73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9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99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1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7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12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1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91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55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81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4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12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99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