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普及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向谁学习?

被动学习者的窘境

喜欢学习的你,或多或少都知道或者选择了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得到、混沌大学、喜马拉雅、知乎Live、千聊、网易云课堂、唯库、三节课、插坐学院.....,随便打开哪一个平台的课程介绍,几乎都会不自觉弹出一个一级认知:

  • 这个课程讲的内容很重要!而我不会,所以我想付费参加!
  • 这个课程涉及的问题不正是我目前所欠缺的麽?能帮助我解决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我要报名!
  • 这个课程未来我会需要,先付费收藏起来
  • ......

最终的结果是,你的各种终端会有很多课程,与之同时,你也会把过去刷朋友圈微博微信的时间,分配到这些学习资源上。可是,可是,最终的反省智商会告诉我们:这些内容根本学不完!

以易仁永澄老师为例,早在两年前他就提到自己的成长焦虑:

image

最近有群友分享自己2018年在付费学习上的投入与成果:

image

我为他们的进步感到开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保持学习的心态非常难得。我想到自己3年前的年度回顾,也是类似感受:

image

但到今天,我发现这样的成长方式最终依然会引发一个问题:无法聚焦。由此延伸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知识付费课程会越来越多,而我们时间终究有限,所以,

我们到底应该向谁学习?

只有打通了这个问题,才能避免被知识爆炸环境引发的深层自我焦虑。

学术定律的关键效用

我尝试引入一个学术定律来寻找解决方案:洛特卡定律(Lotka's Law)

image

洛特卡定律述的是作者与其所著论文数之间的关系:

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作者总数的60.79%

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22

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32

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

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论文数量之间的关系,发表核心论文越多,代表这个作者的整体实力越强,而最终这样作者极少。根据洛特卡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大牛其实是极其有限的。绝大多数作者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进一步可以推断出:

过去、当下、未来市场上所出现的知识付费信息,本质上都是对核心大牛知识信息的二道三道甚至N道输出分解。

一切的竞争,本质上都是时间的竞争。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如果我们把自我成长焦点仅仅聚焦在付费知识本身的有用性上,那么我们终将逃不出知识的诅咒,因为我们终将陷入知识海洋无法自拔。反之,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学习知识的源头,那么我们就能成为知识的主人。

过去两年我在笑来老师《财富自由》专栏上投入了大量注意力,我发现这是我反思知识源头的绝好素材。为什么这个专栏能有如此大的订阅用户群?除了得到与笑来老师的营销功力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刺激了专栏用户的付费?

哈佛认知心理学家 Perkins 提出的可学习智力理论中讲到,真正的智力分三种:

  • 第一类叫做神经智力。它是以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主要衡量目标,受基因的影响非常大,天生的成分比较高。

  • 第二类叫经验智力。是在不同领域长时间的学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长时间形成的技能体系或知识体系支撑的能力。这也是智力,叫经验智力。

  • 第三类叫做反省智力。反省智力和人类的理性密切相关。

正如阳志平老师在《英才论》文章中提到的,反省智力的关键词有两个:1.自我监控;2.自我管理。成为英才,最容易忽略的是反省智力。而《财富》专栏围绕的核心就是反省智力的建立与提升,从某个角度上来看,《财富》开启了大多数人的反省智力之门,因此能获得大量用户认可。拥趸者如我,基于反省智力认知高度的提升需求创建了只字不差阅读《财富自由之路》付费社群,希望通过长周期的刻意练习,将反省智力稳步提升。而当我手写输出150000字之后,我发现自己每次对《财富》文章的输出几乎都是随性无章的思考,这种行为的持续让我觉得恐怖。写写写固然是只字不差阅读必要必须必经阶段,而当我经历了这个阶段之后,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低水平重复的怪圈,正如陈素封老师自己的日写千字计划在执行几年后被阳志平老师发现指出的问题:

隐私的文字、技术类、笔记类的文章可以每天写,但公开的每天持续文字输出会损伤创造力,文气会被稀释。天天坚持对外输出这种事情,容易将酷的底线变低,同时你的大脑会习惯这种线性操作,会日益写不出更好的文章。

如何找到有更长周期生命力的成长方式?《财富》中没有给出答案。基于对智力三要素的综合认知,我开始思考《财富》不能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回到真智力组成三要素,前两个中《财富》有提到但很少展开,比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考模型来理解《财富》 文章,就属于经验智力的范畴,专栏没有给到明确答案,只能靠摸索。所以,在神经智力与经验智力层面,《财富》能够给到读者的帮助与支持力度不大,试图通过大时间周期只字不差精读《财富》的我,会在被两个智力层面的智者吊打。比如如何借助《财富》阅读进行更好的创作这个问题,聚焦在「经验智力」维度展开思考,就会知道首要关键在于建立可以复用的阅读思考模型,然后大周期践行。专家和新手最大的区别是专家掌握了大量的反省智力:他的内隐知识比别人的效率要更高,他的模式要更清晰。对于具备强执行力的读者而言,在有执行力持续产出成果的基础之上,需要刻意提升高执行力带来的大时间周期的生命力效能让自己成为专家。

仍以创作为例,借鉴阳老师的知识创造三层次法则:

层级 目的
卡片层级 知识的最小单位,输入如原文摘抄,输出如读书卡片
文件层级 可用于交流的完整输出,如文章、论文、绘画文件或产品原型图
项目层级 涉及到多人或更长时间的系统输出,如图书或APP开发

阳老师指出在卡片层级最大的误区是:分享不少人误将卡片、文件和项目三个层级混为一谈,喜欢在卡片层级搞分享。这样每次撰写卡片时就增加了一个选择项:这张卡片我是该分享还是该存着自己看?增加的认知操作加大了认知负荷,从简单反应时变为选择反应时。所以尽可能在卡片层级少做分享

image

这个认知如同当头棒喝,提醒我对「输出」这个词汇的重新理解:考虑什么内容应该长周期输出的前提是确认哪些内容在长期积累的前提下且不输出。过往很长时间一直寻思将《财富》手写心得以什么方式分享出来,而实际上它们本质上是混淆了分享与积累,额外增加了认知负荷。慢慢我明白,在阅读与创作层面,可以复用的阅读思考模型就是读书卡片,而首先搭建起1000张不同属性读书卡片的积累,才是将阅读与创作有效结合的首要基础。而这一点,是我在《财富》专栏之外获得的里程牌心得。

高阶模型的运用

更进一步,借助「交叉验证」这个高阶模型,我捕捉到了自己过往对《财富》专栏的认知偏差。 (交叉验证是在信息分析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整理,在信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报告四个步骤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信息源和分析方法。)

我过去认为,如果要寻找学习榜样,就应该寻找一两个比自己牛逼100倍1000倍的大牛就好,简单且聚焦。选择大牛的自测标准就是自问自己努力10年之后,能否达到该大牛今天的成就高度?如果回答否定,那么就直接放弃自己当前与大牛之间的差异化认知,按照其所传授的理念来践行自己的思维与行为。基于这个理念,我选择了李笑来,试图借助自己的自律性与高执行力特质,用复利效应形成差异化积累。比如对专栏的纯手写输出心得方式,通过刻意降低自己的思考速度,保证更深入思考可能。

但当我将「交叉验证」的模型套用在我的上述理念后,发现了问题所在:我没有一个有效评估李笑来言论正确的对比参考。即专注于李笑来的最大问题在于缺少交叉验证的科学逻辑。所以我觉得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找到同时代环境中一个与李笑来有相似影响力但彼此理念并不一致的大牛。

为什么要把「理念不一致」作为选择的必要前提?因为它是交叉验证的基础。比如我过往认为Bridgewater 创始人、《原则》作者雷 · 达里奥(Ray Dalio)是我的成长标杆,但笑来老师在《100天过去了,你有什么进步吗》一文中提到:

知道了 Ray Dalio 这个人之后,仔细研究了一段时间,就成了他的脑残粉。因为我发现这么个事儿:他整理出来放在那里的原则,所有的原则我都认同,注意,不是绝大多数,而是所有。

笑来老师完全认可Dalio的原则 + 我完全认可笑来老师的原则 = 我完全认可Dalio的原则。而根据交叉验证的逻辑,如果我想要验证出笑来老师言论是否正确与合理以保证自己可以全情投入注意力,Dalio就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我没能找到满足上述验证李笑来言论正确性预期三要素(时间/环境/理念)的对象。更关键的是,不是自己寻而未果,而是过往极长一段时间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去寻找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获得关键进步与成长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东西,然后才有学习掌握的可能性。正如《如何成为专家》作者田志刚老师所言,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认为「自己已然知道」。幸运如我,能有机会思考上面这个问题。

当我整理出那些与李笑来发声公开冲突的对象之后,我发现他们综合实力都在李笑来之下,借助「不要一直盯着锁头看」的元认知,我慢慢发现,自己其实用不着一定找出一个比李笑来还牛逼的对手,而是应该去寻找一个智慧体 —— 一个具有通识大周期复用价值的知识源头集合体

知识源头的创造者都有谁呢?查理 · 芒格算一个。

芒格相信: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建立起的思维格栅理论框架,是获取投资回报的强有力的途径。所以,真正的学习和持续的成功属于那些首先构建出格栅思维模式,然后运用整体性、多样性的方式思考的人。与之相反,过往把李笑来作为自己专注注意力投入的对象者如我,如今发现容易犯的问题就是 —— 对他的推荐照单全收

比如2017年得到出了一本成甲老师的书《好好学习》,我入手的核心理由是看到有李笑来的推荐语。当然,不止李笑来,书封上还有一群人:幸福进化俱乐部创始人易仁永澄、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资深创意顾问小马宋、《万万没想到》作者万维钢、彭小六、战隼……而当我深入研究书中的论证逻辑时,发现了漏洞 —— 「能力圈」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参见我的旧文:《好好学习》中「能力圈」是一个伪概念 )。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发现了漏洞,而是我当初选择《好好学习》这本书的逻辑存在严重问题 —— 书封列出的大部分名人都是我过往的偶像,我不是在选择《好好学习》这本书本身,而是选择了基于这些名人的混合信任度。而最终,仅仅按照比自己牛逼的人推荐照单全收的思想,丧失掉了自己的判断力 —— 这才是最可怕的核心问题。

最近读韦海生老师的《如何让每一天过得不疲惫》一文,对第一段话深有感触:

我从一开始就对张展晖《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这类书相当排斥,尤其看到了徐小平和脱不花写的推荐序之后,毕竟一本本烂书被炒起来,基本上是这些人作恶。不过这本书讲到了运动和精力的关系,是我所关心的,而我去健身房也是为了在工作和学习时保持旺盛的精力,至少过得不疲惫,这一点与我不谋而合,于是就认真读了下去。

反思自己过去所购买的所有书,有多少是受到所谓大牛推荐而入手?关于选书的方法有很多,而最近让我有深刻感受的是韦海生老师的认知,他提到自己读书的偏见:尽量不读在世的中国人写的书。谈及原因,韦老师如是道:

一是与作者同处于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容易看见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即使勉强读下去也对自己无益;

二是在世作者,身边必会有一群利益相关者和信徒,这群人会通过各种手段,比如造势和刷评价来把一本烂书捧起来,容易误导人。

况且我也不太相信,一个只活了几十年的国人能写出多么伟大的作品来。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精力,我甘愿错过其中为数不多的好作品也不愿去冒险读一本可能浪费时间的烂书,更保险的方法是选择读那些历时百年甚至上千年,至今仍公认的伟大作品。

在我看来韦老师的读书言论如他所言有「偏见」属性,可是如果纵览韦老师的读书历程,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有深度的人。正如安先生所言,人必须先有深度,其次才能谈有没有偏见,一个有偏见但是有深度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所以,我觉得韦老师的建议值得参考。更重要的启发在于,它揭示了当下甚至未来大部分知识付费的本质:通过对核心知识的二道三道N道拆解,然后基于对读者人性的深刻洞察,包装出能够快速且批量收取智商税的产品进行售卖。作为学习者,要从根本上成为避免被收取智商税的对象,就要主动由知识外围向知识内核靠近,将注意力聚焦在知识的真正源头上,结合少量的外围知识来延伸扩展,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回到知识源头的创造者的探寻之路,在春节重读阳志平老师的《工作论》,其中发现这样一段:

有一段时间,我迷恋研究智者的心智模式,因此,购买了上千本聪明人的传记或相关著作。从这一千来本书中,我挑选出两百多牛人名单。然后让他们捉对厮杀,看哪些智者能最终胜出。比如,在倒数第二轮挑选中,我既选了钱钟书,又选了赵元任。此时,我让钱钟书大战赵元任,看两人是否 PK 过。最终找到证据,钱钟书的确讽刺过赵元任。而钱钟书又的确成功说服我了,于是从我的智者清单中,删赵留钱。

心智模式 → 上千本书 → 捉对PK → 智者清单。阳老师寻找智者的逻辑成功说服了我。在注意力稀缺的未来,确保自己长期专注于颗粒度高的知识体系中,无疑是引发践行成果做少得多的有效思路。在学习早期,需要执行主题学习,通过广度的优先搜索逻辑,了解牛人牛刊里程碑的知识点在哪里;在学习中后期,需要深度学习,借助深度优先搜索逻辑,突破学习平台期。过去主动选择被各种知识平台轮番轰炸的我,终于领悟到,这种成长方式的本质依然局限在学习的平台期,难以迈入到更高层次。而列出知识源头智者的全局性思维,将我的个人精进理念由锁定单一李笑来并长期践行的思路到寻找时间终极源头的多位智者然后大周期践行转变,从而让我有机会以更坦然的态度与世界共进。

对了,阳老师对两百多个牛人数论PK最后一轮保留下来的智者,按照年龄大小次序,分别是:人文集大成者钱钟书、跨学科通才司马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曼、科普与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商业思想领袖芒格、「大师的大师」马奇、「当代达芬奇」艾柯与「当代罗素」丹尼特。从心智模式的成长之路来讲,这几个智者足够我交叉验证很多年了,想想就兴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