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玩手机影响学习怎么办?

顾玲 坚持分享第1190天(20200420晴)(学习笔记)

现在社会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丰富的娱乐形式,不论男女老少喜欢玩儿手机已经不足为奇了。上网聊天,看小说,看视频,看直播,刷帖子,打游戏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喜欢的,.甚至有一部分孩子沉迷在这些手机娱乐当中,作息混乱,学业受到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变得很糟糕。在孩子过度玩手机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弄明白两点:第一,孩子为什么要以影响学习为代价玩儿手机?第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节制玩。

家长们通常从现实出发来分析原因,比如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都已经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还分不清轻重缓急,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用心等等。为了让孩子收心学习或是说教唠叨或是跟孩子争吵,更有的家长一怒之下把手机给摔了。然而,这些做法似乎并不怎么见效,甚至反而惹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于是,这就成了让家长们颇为头疼的问题。那么从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角度如何来分析这个问题呢?这里有一个增强循环的心理系统,学生学习产生了厌烦,于是就想放松一下,玩一会儿手机就自动产生兴奋情绪。带着兴奋的情绪上网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极度的快乐。在快乐情绪的推动下,进一步增强玩手机的行为。相比之下,学习就变得更无趣了,其中一玩儿手机就兴奋,兴奋了就放不下,这是一个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正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这是学生本人难以自主控制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潜意识的。所以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家长管孩子的时候,孩子满口答应的好好的,但是一落实到行动就变卦。那么,孩子关于学习和玩儿手机的心理活动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这就好比我们写自己的名字,不需要思考笔顺一样,孩子的大脑中有一套不需要思维的思维,我们也称之为自动化运行的程序性知识。如果学业上不顺利,那么心情就消极低落,一段心情消极低落,于是就产生逃离学业痛苦,上网快乐一下的渴望。产生了上网快乐一下的渴望,变主动找机会接触手机。一旦接触到手机,开始上网。于是就忘记所有学业上的失败和痛苦,沉浸在上网的快乐中。当他充分体验上网的快乐,那么就对这种体验念念不忘。于是一有条件就玩儿手机上网。学生就在上述的这一组程序性知识运行过程中网瘾逐渐加重,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弃学现象。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如果孩子有追求安逸,贪图享乐的价值观,不在乎父母的心情和想法,不想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以及有怕苦怕累,逃避现实,不求上进,随心所欲不理性的消极性格特点的时候,他的思维总是指向娱乐,稍微有空就娱乐一下,能不动脑尽量不动脑,做事不认真,学习不用心。他更不知道自己和那些志在学习,追求梦想的孩子有多么大的差距。所以总结一下,在孩子大脑中,有一组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或是有一组自动化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以及有一系列消极的性格和价值观,于是有了沉迷上网,玩手机,无心学习的现象。

怎么样有效的引导孩子克制玩手机呢?在我们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清楚原因后,采取的措施就更有针对性了。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孩子认识到沉迷手机的心理机制。这是大脑中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自动化的错误程序,消极的性格观念导致的,是可以通过转变观念调解情绪改变思维及行为来解决的。由此来增强孩子的信心,积极配合改变过度玩手机。第二,塑造学生新的,积极的学习行为习惯,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那么痛苦,或者说学习有乐趣时,他这种以缓解厌烦为目的的玩儿手机行为就会得到改善。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孩子树立理想目标,多鼓励,多夸,让孩子有动力,有积极性去学习,去战胜玩儿手机的渴望。也可以通过对孩子的知识补习,强化他的学习能力。让他在听课做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觉得更轻松。如果家里有年龄小的孩子,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家少玩,或者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第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优秀的性格,有志向,有理想勤奋上进,吃苦耐劳,谦虚包容,理性自律。当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主动努力迎难而上的时候,即使学习上遇到不顺利,他也会想方设法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逃避到网络上去。家长可以借助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历史上,当代的那些优秀人物的优秀事迹为素材,逐步塑造孩子的优秀性格。比如抗击新冠肺炎的形势下,那些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他们的英勇无畏,家国情怀等等,都可以用来引导孩子。在这里祝我们的青少年朋友能够主动自觉克制玩手机理性,积极地投入学习。家长朋友们能够智慧分析与应对孩子爱玩儿手机的现象。如果孩子有心改变,但是难以自控,可以预约专业辅导。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