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这一口气

“重写晚明史”系列不太好读,五本书加起来二百多万字。当然,长不是问题。同样写明史,《明朝那些事儿》也不短,好读得很。


作者樊树志老先生治学严谨,大量引用史料原文。不但如此,作者做结论也很谨慎,经常把不同观点史料放在那儿,读者自己琢磨吧。这倒也是,几百年前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到底咋回事。


1

举个例子,看过《碧血剑》的都知道,李自成手下有个大将李岩,人称“李公子”。这人在农民军中是个独特存在,文武全才、人品还好。大顺军进北京,全腐化了,只有他保持清醒。别人都变了,就你不变,格格不入可不行,于是就被闯王赐死了。


金老这么写,是拿李岩-李自成这对关系对应袁崇焕-崇祯的君臣关系。


顾诚先生在《明末农民战争史》里认为李岩这个人属子虚乌有,所谓“李公子”云云就是民间称呼李自成的。


樊老先生则认为,顾先生太武断了,明明很多史书上都记录了李岩,怎么能说没这个人呢?


就这么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成了悬案。到底有没有呢,大家自己判断吧。我倾向于顾先生的观点,没有。


为啥呢?这个人太像小说里的人物了,集中了所有优点,还是冤死的,特别符合传统文学里的忠臣形象,结合生平经历看,像是硬生生被嵌进大顺军集团的。


清朝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对明朝而言极力宣传袁崇焕被冤杀,对大顺而言极力宣传李岩被冤杀,证明崇祯和李自成都是亡国之君。这个逻辑倒和金老一样。


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多,比如农民军到底开过荥阳四十八家大会没有,有没有车厢峡这个地方,大顺军进北京拷赃得了多少钱,甚至大顺军到底腐化了没有,张献忠屠川了没有?


这么多问题搞不清楚,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樊先生写这套书就是要解答写历史的意义。他在后记里提到:宏大叙事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手段……宏大叙事与碎片化研究,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不能用碎片化取代宏大叙事……我想用《重写晚明史》,向宏大叙事的历史研究致敬。


谈宏观,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足够了。就像看高手过招,我们怎么能像王语嫣一样喊出来萧峰的每一招,只要看到萧峰拎着慕容复脖领子把他扔出去、知道武功谁高谁低就行了。


2

那么,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历史到底是不是群众写的?


也是,也不是。


一个政权,人心丧尽,自然要翻车。明末,农民起义蜂起,岂独一个李自成,岂独一个张献忠?


朝廷面对的是死局,且不说与满洲和农民军两线作战,就说剿农民军一事。要剿就要派兵、征兵,派兵、征兵就要筹款,筹款就要加税,所以就有练饷、剿饷(加上辽饷就是“三饷”),加饷自然就有更多人造反。于是,死循环。


但得天下的也不一定得民心。


李自成进京,算是得了天下,得了天下民心吗?满清入关,肯定是得了天下,得了什么民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得什么民心?


所以,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是胜利者中的英雄人物写的。


胜利者和英雄人物是1,群众是0。只有1没啥用,但没有1、再多0也没用。有了1,0可以变成倍增器、放大器。


历史可以创造英雄,群众也可以创造历史,但没有英雄的群众创造不了历史。


3

接下来的问题是,人和制度哪个重要?


少年时,我当然认为人重要。受小说、评书、戏文、故事影响,觉得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们是历史变化的主因。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制度更重要。好制度可以不让人办坏事,坏制度却会让好人变坏。


再后来,又觉得还是人重要。制度是人制订出来的,有了制度,人不遵守有啥用?执行制度的人是弱鸡有啥用?同样的人,在不同制度下表现不同;同样的制度,由不同的人来干也会不同。


比如说内阁,制度还是那个制度,皇帝不同、首辅不同,结果大不同。


明太祖是强人,啥事都可以自己干,也都想自己干,不需要宰相。胡惟庸、李善长,通通干掉。


明成祖也是强人,但没老子那么强,就搞了个内阁,找几个人当秘书顾问。


再往后,仁宗、宣宗就不算强了,所以更倚重内阁。内阁大学士其实才五品,放今天就是正厅级干部,但慢慢变成决策者了。


到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权重,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严嵩、张居正都是一时权相。


从制度上说,这种变化合理,后世儿孙有几个像朱元璋那样亲历亲为、事事明白,不靠内阁靠谁?但同样明中叶后,大量内阁首辅也没什么作为。


所以,也不全是制度的问题,个人在制度之下的作用极其巨大。


4

个人作用巨大,那明末之局,如果换个人,能不能解决?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看多半换人也不行,虽然人比制度强,但制度约束人,形势比人和制度都强。


明末,满洲和农民军同时兴起,内忧外患一起爆发,换成朱元璋、朱棣来,也未必解决得了。再加上天启当政七年完全乱七八糟,任由魏忠贤、客氏乱政,没在祸初起时认真应对,等崇祯上台,已经不好收拾了。


从后见之明的角度看,当时有两个办法:一是迁都,到南京去,避开北方的锋芒;二是和满洲议和,集中精力对付农民军。


但以正治正确的角度看,两个办法都不行。迁都,祖宗陵寝怎么办?议和,怎么能向夷狄低头?


不要说不能干,连这个想法都不能提,一提就会被骂死,连崇祯都不敢说自己有这个主意。他授意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人和满洲议和,事情泄露,赶紧处死陈新甲。


议和、迁都,是面子问题;亡国、丧身,是里子问题。


面子和里子哪个重要?在生死攸关时,当然里子重要。但有时面子就是里子,丢了面子,就没了合法性,等于里子也丢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两件大事,打仗是里子,祭祀是面子,但面子排在里子前面。


关键在于什么时候面子更重,什么时候里子更重。


人在局中,难说。只是,过于重面子,会让一帮动嘴皮子的人偷机得利。都知道动嘴容易、动手难,都愿意动嘴,而且动嘴能站在道义制高点上,让你一点辙没有。


动嘴的只管反对就行了。让他们去打满人、打农民军,没戏。但他们不去啊,就在后面摇鹅毛扇。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都被瞎指挥害死。


所以,还是多在面子上下功夫好,既轻松、又得利;那些重里子的,又得到前线打仗,又不得好死。谁干这样的傻事啊?


5

当然,傻事还是有人干。


严嵩当权,杨继盛弹劾严嵩二十四条大罪,被整死了;魏忠贤当权,杨涟、左光斗等人弹劾魏忠贤,被整死了。马士英看史可法不顺眼,排挤他去江北督师,让清兵整死他。还好,海瑞死得早。要不然,按他的脾气,也得被整死。


李自成进京,路上望风皆降,代州总兵周遇吉不降,被吊起来乱箭射死。清兵南下,江南各城望风皆降,江阴县不降,被满城屠灭。改朝换代,满朝文武望风而降,十几岁的夏完淳不降,还吐洪承畴一脸唾沫(吐唾沫这个不是樊先生写的)。


一根筋的人不多,但总还是有。


有多么傻的君子,就有多么精的小人。


魏忠贤以前,明朝有权的宦官不少。王振、刘瑾、冯保,地位和权力都很不得了。但那时,读书人还知道廉耻,政治家兼学者文震孟说得好:“(王)振、(刘)谨之时,小人附之者,犹视为旁门曲径,唯恐人知……逆贤之时,小人附之者视为康庄大道,共知共见。凡为正人者,为小人所恶,即为逆贤所仇,不必其积怨逢怒于己也,夫一人之仇有限,以众小人之仇仇天下,而君子始涤地无类矣”。


就是说,过去走歪门邪道,还知道害臊,都得偷偷干;到了魏忠贤时,就连脸都不要了,小人道涨、君子道消,反而成了异类。


比如,顾秉谦为了爬上内阁首辅的高位,带着儿子去拜见魏忠贤,献媚道:我本来想认您为父亲,怕您不喜欢我这个白胡子儿子,所以带了儿子来拜您,请认他为孙子吧。


嗯,还有个降清后主动剃发易服的明臣孙之獬(这个是网上看来的,不是书里写的哈)。


杨涟在绝笔书中写:若个个讨乖趋势,只恋功名长久,不顾朝廷安利,圣贤书中,忠义心上,终不敢许。


跟这些人说什么圣贤、忠义,真是对牛弹琴。他们心里只有功名长久。


同样是人,差别怎么这么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6

既然君子难做,小人易为,海瑞、杨涟们是凤毛麟角,大家也知道书中的道理和社会现实差别很大,为什么要一遍遍给大家讲书中的道理?讲得好像世上全是君子、根本就没有小人似的。


其实很简单,正因为书中道理是对的,但又不容易做,才要一遍遍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大家明知道世上的道理该怎么样,但还是做不到,那是人性的问题;但如果连道理都不说、混淆了是非,岂不是连人性都没了?


郭靖跟杨过讲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讲襄阳守得住、守不住,最后不过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杨过听进去了吗?未必。但如果郭靖不跟杨过讲,杨过日后从哪儿能想起这些话呢?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对幕僚说,我讲十分,他们(北洋水师将领等人)能够听五分,实行一分,我就知足了。


书上的道理,就是十分;如果书上不讲,现实中连一分都没有。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给读书人提的,但大多数读书人做不到。做不到没关系,本来也不指望大多数人能做到。


就像少林七十二绝技,能练成三项以上的有几人?有多少绝技好多年也没人会练?没关系,这些高大上的东西都在藏经阁供着,后世总有人练成,隔几百年总会出一两个绝世高手去练。


书里的道理,就是藏经阁里的七十二绝技。


少林寺这么多和尚,绝大多数都不指望能练成一项半项,但谁也不敢说,七十二绝技没有、没用。


7

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读史书,也是读这一口气。


(《晚明大变局》《新政与盛世》《朝廷与党争》《内忧与外患》《王朝的末路》,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15年8月-2019年7月第1版。)

(公号:行云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阅读1小时,总计1063小时,第1019日 阅读《南明史》 第一章 第二章 说得准确一点,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
    龙套哥萨克海龙阅读 168评论 0 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145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0,400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5,978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