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丨何以应生死?

亲爱的孩子:

你一定觉得惊讶,才二十岁几岁的我竟然要和你谈论生死问题。是啊,我这二十年的生命经历比起许多人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我想,对生命的思考,无论什么时候思考都不早,无论什么时候思考也都不晚。

所以,请允许我用二十几岁的浅薄生命来和你交流生死吧!

谈到这个话题,脑子里竟然是中学时候学过的一首诗: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撒下诚实的眼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又或者,我们还听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过啊,即使听过那么多的话,但我还不曾对生死有过什么独特的体会。

直到我高二那一年,我一个伯伯因癌症过世,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死亡。

眼看着一个人能走能跳,渐渐地只能躺在床上,后来肌肉萎缩,像一滩泥淌在床上,后来,身上的肉开始烂掉,最后,人没了。

在伯伯的葬礼上,人头攒动,但我总是能第一眼在人群中看到我的爷爷,他穿着老人的经典款衣服,戴一顶毛线帽子,双手背在背后,葬礼上的人声喧闹似乎一点没影响到他,他是那么安静,似乎在想些什么,但又看不出悲喜。

那一瞬间,我眼睛酸酸的,那是我第一次想到如果我的爷爷奶奶离世我会怎么办。

请原谅我在伯伯的葬礼上想其他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位伯伯是爷爷兄长的儿子,虽然亲,但在我眼中,好像还不是最亲的人。

有了那次在葬礼上的那种念头,我好像经常想到,如果有一天,我的爷爷奶奶过世了,我是怎样的心情。

他们有没有看到我上大学,有没有看到我工作,有没有看到我成家,甚至,能不能看到我的孩子?

说实在的,想到这些问题,倒没有让我心情悲痛,反而让我更加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反而让我变着法儿地想要对他们好。

每周一定要打一次电话,隔一段时间就会买些东西寄给他们,从我工作后,每年的寒暑假都会给两位老人一笔钱。每当我到了外地,见了没见过的东西,吃了没吃过的东西,也都会想着给他们带一份。

我记得刚来广东,见到了所谓的梅州沙田柚,竟然也给他们急了一大口袋,本来不算贵的柚子,运费竟然跟单价差不多了,但我还是坚持寄了回去。

当时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梅州沙田柚营养多好啊!他们吃过很多的柚子,肯定没吃过广东的柚子。

但其实,哪有什么独特的营养呢,在家里一样能买到营养丰盛的水果,只是因为在外地的我,吃到了一样美味的食物,想要让千里之外的他们也能尝一尝而已。跟食物本身无关,但关乎心情。

还有,我第一次去香港,给他们带了一些当地特产,爷爷奶奶都说东西很贵,而且有的吃不惯。

我什么都没说,不管好不好吃,习不习惯,只是想让他们也感受到这世上更多的可能性。

后来,爷爷奶奶说,邻居羡慕他们,因为我们无论走到哪,无论吃到什么,都会想到他们。

我想,正是这一份心情,让我觉得心里会从容一点吧,尤其是在面对生死的时候。

后来,爷爷奶奶又经历了他们哥哥嫂嫂的离世,还有几个他们同龄的人,也相继因病离世。

那时候我其实不太敢在他们面前提起这些,只是说,你们不要乱想,只要现在好好的,健健康康的就好。

但爷爷在经历这些的时候,通常都表现得非常平静,他常说每个人都要经历生死,没什么大不了的,顺其自然就好。

所以,我便告诉自己,尽自己所能,对他们好一点,更好一点。

这样,如果有一天真的要告别了,那我也可以少一些遗憾。

正如《相约星期二》里的莫里老教授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便知道了怎么活。

这是一个身患绝症的老头在临终之前和他的学生谈论的话题之一,我一直非常喜欢这本书。后来又看到了一本比较类似的书,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一个儿子写的关于母亲身患绝症后母子之间的阅读与交流。

这本书和《相约星期二》有些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都是临终之际的和亲近的人交流生命的各个主体,但《相约星期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具有哲理性。而《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母亲和儿子之间,关系更亲近,也有更多的生活细节,另外,他们每次都是以共读一本书来作为交流主题。

余秋雨曾在推荐序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这本书揭示了人类的一项重大秘密:一个人在生命垂暮十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爱的一本好书。那情景,就像站在峰顶俯视晚霞下一座座自己曾经翻阅过的远山,充满着沁凉而又恢弘的诗意。

如果你知道自己已经走进生命的尽头,你会做什么?如果你知道你的亲人走到生命尽头,你要做什么?

我没有想到的是,书中的他们还可以从容地定期共读一本书,交流各种感受。更让人觉得震惊的是,这种生命的从容姿态。

书中的母亲在最后的治疗期间,一直表现得特别乐观,她依然在做慈善事业,依然关注弱势群体,依然对身边的人哪怕是医院的医生护士或是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充满善意。

“她用温和的目光和一句感谢的话语对待每一个进入她身处的化疗室的人,不管是那些帮她拿果汁、围巾、枕头、或检查化疗药物的人,或是急匆匆拿着仪器进门的护士,或是帮助母亲确认门诊日期的接待员和保安员,母亲都一视同仁”

虽然他们在通过共读的书为线索交流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但我认为,这位母亲做得最好的是她面对死亡的姿态,这种从容,是她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生命教育。

她说“我去世之后,我不想你们任何人悲伤。不过我希望你们可以彼此关照,假如我听说你们有谁吵架,我会很生气。”

她选择自己墓地,告诉家人她过世后怎么用怎样的笔回复朋友们的悼念卡片……

这让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位前辈,快要退休的年纪,却依然十分时髦,她说她已经选好自己的墓地了,她说她已经跟自己读大学的女儿探讨了生死了。

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死亡教育”。

这个名词就像“性教育”一样在我们的文化中避之不谈,可是不说就代表不需要了吗?有多少人在面对亲人离世时永远走不出来,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在生时做很多事而悔恨……

所以我在这里和你们谈论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要你们可以不要避讳这个问题,知道了死亡的意义,我们便能更好地珍惜生命,是吗?

亲爱的孩子,请原谅我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但愿你们能感受到我这颗想要分享的真诚的心。愿我们都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