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赵武灵王——《邯郸出了个武灵王》序言

简主按:拙作《邯郸出了个武灵王》一书自序,近日由《邯郸学院学报》“书评”栏目发表,感谢康香阁老师抬爱,感谢贾建钢、朱艳红二位编辑老师辛苦工作!现全文发布,以飨各位师友!

邯郸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封面.jpg

倾注了我多年心血的这部关于赵武灵王的作品,终于要付梓与读者见面了。按照惯例及出版方要求,序言是必备内容。本来该请业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大家挥毫泼墨,方显拙作出手非凡,流光溢彩。可我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一惯常行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是我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而是心中积蓄了太多想对赵武灵王要说的话,唯恐他人隔靴搔痒,不了解我对武灵王的那片痴心,再收获一堆赞许恭维的话,从此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于己于书于读者均无多少益处。何况自己水深水浅,到了这个年龄,也该有些自知自制的节操了。自己的书,自己心仪的人物,说自己想说的话,无拘无束,信手拈来,放手也放心。至于说得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其实也未必,尽力而为吧。

一 我与赵武灵王的不解之缘

赵武灵王之于邯郸之外的朋友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我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这么说,是赵武灵王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在写赵武灵王之前,我是个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工程技术人员,至多算个青涩懵懂的文学青年。在我对赵武灵王进行深入了解并着手开始写他之后,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赵文化的痴迷者、研读者与书写者,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跌跌撞撞一直到今天。是赵武灵王让我完成了从工程师到文化研习者的身份转换。如今这部展现赵武灵王慷慨悲壮一生的作品,是我这一身份转换过程中与赵武灵王耳鬓厮磨多年的心血结晶,参与见证了我人生转折的全过程。面对这摞即将成书的洋洋数万言,抚今追昔,岂不感慨系之!

最早与赵武灵王接触,还是源于邯郸火车站那个叫“胡服骑射”的巨幅青铜雕塑。作为一个从17岁起就在外漂泊的游子,每一次离家时的转身一瞥,跃马弯弓的武灵王威武形象是故乡留给我的最后一幅画面;每一次漂泊之后的归来,故乡第一个向我扑面而来的依然是武灵王那副威武形象。赵武灵王已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的具象与符号,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相信每一个邯郸游子与我一样,都有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由此与武灵王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自己一生也抹不去的故乡印记。只是大多数人就此打住而已,没有我陷得这么深,写得这么多,走得又这么远,远得从此一去不复返!
但一直以来,对武灵王的认识非常肤浅。虽不至于像别人望文生义把那尊雕像说成是一个叫胡服的将军在骑马射箭,但也仅停留在雕塑底座那几行介绍性文字上的认知水准。2001年,我在邯郸定居后,有幸读了大量与赵武灵王有关的书籍,结交了一批文史界的前辈朋友。在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鼓励与指教下,信马由缰般闯入了地方文化研究的大门。最早开始的就是对赵武灵王的研究与创作,迈出了我对地方文化研究与创作的第一步。

开始几年,我先后写出了《少年国君从“四战之国”走来》《胡服骑射:一次千古回响的社会变革》《韬光养晦:赵武灵王开历史和平崛起之先河》和《千古一叹:沙丘宫武灵王英雄悲歌》等与赵武灵王有关的历史文学作品。在当时的活跃网站或论坛以及文史刊物甚至专栏断断续续发表,后又收入我的早期著作《邯郸寻马》一书中,曾引起较大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华古战典”纪录片文学总撰稿张文华读到后感慨:“你的系列散文,虽说是主观色彩极强的个人篇章,却以磅礴如潮的气势,挥洒流畅的叙述,充满张力的想象,满腔激越的情致,给人以深刻印象。我就在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年轻人?自古燕赵多悲怆之士,一方人被一方水土养,这些看似保守内敛的性格里,是由怎样的历史陈酿浸润而成?”并因此邀我为之创作了《井陉之战》一集纪录片的文学脚本。可见,我的血脉里何尝没有赵武灵王当年的那腔热血!写赵武灵王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与眷顾。

随着我一系列地方文化作品的不断问世,得到方家与读者的广泛认可,极大增强了我对武灵王研究与创作的信心和底气,也奠定了我在邯郸文坛的地位。有的作品如今已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影响日益扩大。我为能亲手弘扬邯郸历史文化并一直坚持到今天而欣慰。2007年,河南历史文化期刊《百家讲坛》邀我做他们的专栏作家,其间我又对赵武灵王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二度创作,写出了长篇历史文学作品《赵武灵王: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分四期在该刊连载。赵武灵王被我手中的笔推向全国读者,社会反响强烈。该期刊物一再加印,甚至成为其征订与征文的模板。此时,我关于赵武灵王积累的作品已初步具备一本书的雏形。

尽管如此,多年以来,在我从事学术研究及历史文学创作的同时,一直未放弃对赵武灵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间又阅读了大量关于赵武灵王的学术文献,对赵武灵王的认识及掌握的史料更加丰富。并应邯郸学院党委宣传部之邀,自2014年7月开始又在《邯郸学院报》开辟了“邯郸出了个武灵王”专栏,对赵武灵王这一题材又进行了纵深研究,再度创作,进一步提升了赵武灵王这一题材的历史纵深,艺术形象更加丰满,思想观点日臻完善,篇幅也增加了不少。目前这一版本就是在上述多年研究及多次创作基础上再次补充与丰富的成果。也算我对赵武灵王这部作品有了一个阶段性的交代。

邯郸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我写赵武灵王》正文1.jpg

二 我写赵武灵王时的林林总总

要把赵武灵王这一久远的历史人物写好写活,打动自己,更打动读者,对我这个理工科出身的半吊子作家来说并非易事。武灵王除了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一国之君外,他还是一位具有强烈危机意识、富有进取精神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在我的概念中,赵武灵王不是一个合格的诸侯国国君,把他定位于一位杰出的改革家、思想家,也许更符合其历史中的一贯表现。文献关于武灵王的记载,无论《战国策》《史记》,还是《资治通鉴》,以及其他衍生史书,也大多为其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言论史料,涉及其政治军事丰功伟绩的其他直接事迹较少,且大都惜墨如金,一笔带过。思想言论多而具体生动有趣事例少,要把武灵王写得栩栩如生,又不能像小说那样任意杜撰,对我是个极大的挑战。这在我写邯郸另一位思想家荀子时的体会更深:我对荀子研究少说也有五六年了,至今也没写出一篇拿得出手的关于荀子的像样作品。但我不能不硬着头皮把赵武灵王坚持写下去,武灵王不仅是邯郸标志性历史人物,也是我涉足地方文化研究的第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对我本人人生影响极深的一位故乡先贤,我曾经为之投入过太多的心血与情感。无知者无畏,我已想不起当时哪儿来的那股勇气,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吭吭哧哧收集翻阅了大量关于赵武灵王的历史文献,简单的还能条分缕析,正常理解发挥,更多的史料则是生涩隔膜,与我浅薄的学识与能力格格不入,只好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一点点消化吸收,日积月累,也居然写出了那么多关于赵武灵王的系列作品,并得到广泛认可,令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的认识及创作水平就这样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更为可喜的是,一位个性鲜明、立体丰满的赵武灵王形象,从此在我心目中逐渐树立牢固起来,并经长期打磨,日渐丰满成熟,得到了方家及读者的广泛认可,这让我倍感欣慰!

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日后的创作实践中,就越来越得心应手。从刚开始的重点突出他的改革家、思想家形象,逐渐向展现他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战略家的全方位形象上努力拓展,力争使这一历史巨人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全面。为此,我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历史事件作为全书的历史坐标中心和创作重心,向前追溯至其少年继位作为本书截取的历史起点,向后延至其饿死沙丘宫为终点,涵盖了赵武灵王波澜壮阔近半个世纪的悲壮历史命运。

这样一来,赵武灵王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纵向展现,也是本书大体上的三部分内容,第一阶段也即本书的第一大部分。作为一部著作的开篇,首先要有看点,写得精彩,吸引读者,才能令人不忍释卷,更主要的要为本书的高潮——武灵王著名的胡服骑射作铺垫,打基础,由此释读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并非其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其救亡图存的历史客观现实需求及其不甘平庸的雄心壮志,以及由此必须具备的雄才大略。这是第一部分要表现的重要看点。

但这一时期有关赵武灵王的直接文献很少且凌乱,零星淹没于同一时期其他人或事的资料中。我为此不惜沉入典籍,广泛搜罗,深下苦功,爬梳剔抉,纵横对比,再发挥艺术创造力,逐渐将一位乱世风中少年与一位励精图治的诸侯国君王联系在一起,艺术性地再造了一个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年轻战略家清晰形象。为全面解读赵武灵王打开了局面。

邯郸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我写赵武灵王》正文2.jpg

乱世继位的武灵王,首先对内重用贵臣肥义、楼缓,重礼相待“国三老”,稳定朝野政局,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其次,对外通过与韩国政治联姻,结盟韩国,同时违心接受魏国示好,初步稳定了赵国周边国际环境。再次,“缓称王,促合纵”,积极支持魏相国公孙衍发起的五国合纵抗秦运动,震慑秦国,使其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最后,及时抓住历史时机,通过“伐齐存燕”等一系列外交活动,先后扶持了燕公子职和秦公子嬴稷为燕、秦两国新君,极大缓和并稳固了赵国与燕、秦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武灵王即位伊始出手不凡,在别国还在战国历史舞台中心叱咤风云之时,他却韬光养晦,埋头苦干,通过一系列纵横捭阖的内政外交组合拳,逐步稳定了赵国当时的国内外局势,为其下一步一鸣惊人的胡服骑射改革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出其卓越的政治外交及治国理政才能。接下来的胡服骑射,也就成了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大展身手的事情了。

第二部分重点展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震古烁今的重大历史改革事件。这也是众多史家争相探讨的学术重点,更是本书解读与创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众普及读物贵在融古贯今,通俗易懂,富有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时期关于武灵王的大量文献史料,大都为其思想言论,且距今天历史跨度大,时代背景迥异,资料枯燥,说教成分大,故事性差,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历史距离与时代隔膜,很难引起共鸣与阅读兴趣。为此,笔者在广泛研读和吸收众多史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中国历史全局视野下,联系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及戊戌变法等历史著名变法案例,进行纵横对比,观照分析,采用文学笔法融会贯通,掺杂以自己解读的思想为主线,串联补缀,组织历史素材,将其晦涩的思想史料化解于轻松叙事及常识讨论当中,疏通了文脉,打破了枯燥说理式的论文腔,让读者以一种愉悦的方式分享我的解读与武灵王的深邃思想。

这一点上,清末改革家梁启超分析赵武灵王的观点及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认同梁启超的观点,更直接采用了其观点进行组织叙事架构,对这场历史著名的改革事件及其思想,在此架构中重新精心梳理,深入浅出解读,解析出赵武灵王与众不同的改革特质:王之兵力所加,皆在异种而非同种是也;历史罕见的和平改革;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同时,运用大量历史事实,展示了胡服骑射巨大的军事功绩:痛击三胡,北略胡地,千里辟疆;十年磨一剑,六伐中山,终成正果,完成了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遗愿。同时实现民族融合、文化新生的历史奇迹。赵国从此崛起于中原大地,傲视群雄,激励着这一时期的武灵王雄心勃勃,蠢蠢西向,准备染指西秦。成功阐释了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历史改革事件,成就了本书浓墨重彩的华丽乐章。

赵武灵王历史功勋卓著,但结局悲惨,被活活饿死沙丘宫,令人不忍直视,不能不说是这一历史巨人最大的人生悲剧。但我们不能不直面惨淡的历史,何况历史本来就残酷无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本书第三部分重点展现和抒发的沉重历史情怀。
尽管已有大量文献对这一历史悲剧成因进行过理性分析,但历史不能只是冷冰冰的几个名字,在那些寥寥几笔的历史事件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那一个个人是我们并不遥远的祖先,与如今的我们依然息息相关,命运相连。昨天的历史,何尝不是今天的现实!对历史的冷漠,就是对今天的蔑视,就是对我们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亵渎,更失去了我们今天读史写史的意义所在,更何况武灵王这样一位曾对我们的民族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巨人!

在这一部分,笔者没有步他人后尘,亦步亦趋地去冷漠分析其悲剧的历史根源,而是站在现代政治文明的视野下,突破传统思想窠臼束缚,从人性的悲悯情怀出发,从大历史下的文明观照出发,展开大胆艺术想象,对其伟大一生的最后谢幕,给予无限的悲悯关怀与历史同情,进行人性拷问,艺术刻画,对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一场悲歌式壮行告别,犹如荆轲易水西行,作为晚生,我只能为其高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其悲壮人生献上一幅史诗般的恢宏悲怆画卷,以寄托我对这位伟大改革家的最大敬意与缅怀,同时增强本书的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一咏三叹般为本书最后画上一个巨大的叹号,令人回味。回味我们的历史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慷慨悲壮的悲剧人物,发生过这么一件慷慨悲壮的悲剧事件!如果能再思考一下,这样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则是本书之大幸了!

邯郸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我写赵王灵王》正文3.jpg

三 我在赵武灵王身上夹带的那点儿私货

忘了哪位哲人说过,任何一部历史都是一部当代史。我认同这样的观点,也在创作中一直践行这样的观点。但凡我写过的任何一篇历史作品,都是其中蕴含的某种现实意义触动了我,我才感到有写的必要和价值。怀古必鉴今,谈古必论今,文以载道,古为今用,是我的一贯主张。如若不信,随便翻一篇我的历史文学作品甚至学术文章,便略知一二。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告诉我们的都是这个道理。从历史汲取营养,观照现实,为我所用,不重蹈历史覆辙,使今天的我们长点儿记性,有所领悟,有所进步,是我读史的动机,更是我写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即我长期坚持并一再宣称的历史文学的思想性。千年前的张载就声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每读一次,就心潮澎湃一次,已是我读书写作的座右铭。尽管以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虽不能至”,但不能不“心向往之”,不能不为此努力。何况如今的我们已处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类所有文明已尽展眼前,高下优劣,一目了然,何去何从,总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像当年的武灵王面对胡服骑射与峨冠博带,义无反顾做出了自己的决然选择一样,我们该有自己明智的历史认知与选择!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是掩耳盗铃,新型的愚昧,自闭于时代潮流,应时时警醒自己,也算是在创作时夹带的自己一点儿私货吧!
至于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可以这么说,本书既是历史,又是文学,更不乏自己独立的现实思考,秉承了我一贯的历史文学创作风格,力争做到历史性、思想性及艺术性三者兼具,方是我满意且愿示人的理想之作。在创作过程中,既尊重正史文本记载,又不拘泥于传统史学桎梏;在注重史实严谨性的同时,处处贯穿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思考,不时投石问路,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几朵思想浪花,供读者在欣赏历史波澜壮阔的精彩同时,感受一下我渗透其中的思想火花,共鸣出些许涟漪或感慨,未尝不是我的得意之处与意外之喜。
作为历史普及性作品,仅有历史和思想还是难以令一般读者心动,所以在传播历史和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将作品梳妆打扮一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这就必须在语言上下番功夫,在叙事架构上动动脑筋,在史料组织上翻新些花样,甚至采用了大量历史大散文或小说叙事手法(但绝不是小说),让作品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才能令人耳目一新,普及传播开来,即我所谓的艺术性。为此,我在写作过程中,力争做到语言华美大气,朗朗上口,叙事架构形散神聚,努力摒弃晦涩呆板的论文腔,史料的掉书袋,尽力化佶屈聱牙的史料为精彩的文学语言,生动鲜活的艺术意象,铿锵激越的思想浪花,直抵读者内心,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最终赢得读者。方能让历史文化深入人心,思想得到传播,影响社会,作用社会,最终将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实现其现实价值。

邯郸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我写赵武灵王》正文4.jpg

本书所极力渲染的胡服骑射改革命题就是这样,不仅是历史话题,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两千多年前一个家天下的君王把一项改革事业做得如此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千古回响,可惜已成历史过往,功过是非,正由包括我在内的后人任意评说。可历史并未走远,恍若隔世,如今处于共和国时代的我们,该如何改革,走向何方,也是今天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家都在争论思考。这也是笔者在追溯历史创作赵武灵王这一改革题材作品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思索,更是本书叙事中时不时跳出来的一个主线与现实诘问,也是我想提醒诸位读者的一个话题:回顾历史,观照现实。
如此与读者诸君共勉,不知然否?是为序。

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于古城邯郸

邯郸学院学报2017年2期封底.jp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