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四2019-03-04(27)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色觉缺陷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觉正常的人可以用三种波长的光来匹配光谱上任何其他波长的光,因而称为三色觉者。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低于常人,在刺激光较弱时,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色弱患者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

另一种色觉缺陷为色盲。它又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世界就像一部黑白电影。这种人一般缺乏视锥细胞。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他们的视觉都是视杆视觉。全色盲很少见,在人口中只占0.001%。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体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例如红绿色盲基因是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而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即使其中一条X染色体存在色觉缺陷基因,她们仍能拥有正常的视觉。因此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比率为8%,而在女性中的比例小于1%

有色觉缺陷的人是怎样看颜色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色盲患者不知道自己缺少那种感觉经验,无法将他们的感觉经验与别人的感觉经验进行比较。

3.色觉理论

(1)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 托马斯.杨 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收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1860年,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因此,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三色理论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实验中,将直径为2微米的光束聚焦在单一视锥细胞上,然后分析单一视锥细胞的吸收特性。结果发现,第一组视锥细胞能吸收约450nm的光(蓝),第二组能吸收波长约540nm的光(绿),第三组能吸收波长约577nm的光(近似红光)。这些受纳器分别叫做短波、中波和长波受纳器(图3-17)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明显之缺陷。例如,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患者把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三色理论,这种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视锥细胞。由于三色理论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细胞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

(2)对立过程理论

黑林提出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例如,在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异化,产生白色经验;在没有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同化,产生黑色经验。剩下的同理

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黑林的观点。

例如,注视蓝色一段时间后再注视黄色,这时会觉得黄色比平时更黄。按对立过程理论,这种现象是由于延长注视蓝色的时间,使黄蓝系统中的蓝色分子消耗殆尽,因而在注视黄色时,黄蓝系统中的黄色分子能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一系列实验(书上写了大堆,在此就不转述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视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拮抗过程


(三)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1.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以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

在这里我自己的感受不明显,对其持保留态度,所以不作转述。

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在前文中,我们介绍了视觉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这种作用较好地解释了一种重要的视觉现象——马赫带(图3-20)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谓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图3-20a)。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他部分相同(3-20b实线部分),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图3-20b虚线部分)。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我们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产生。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明暗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同样,来自明暗交界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亮区的边界显得更亮。

3.视敏度

没什么特别好说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从中心开始死亡,逐渐变硬,难以改变形状以适应不同的距离


(四)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系统不仅分析视觉刺激的空间特性,而且分析刺激的时间特性。例如,在某种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视觉系统能把在不同时间内得到的刺激整合起来;在刺激作用停止后,视觉感受器仍能在短暂时间内继续活动等。

1.视觉适应

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在视觉范围内,可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者在夜晚由明亮得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过程。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都参与暗适应过程,但作用的大小及起作用的阶段,两者是不同的。从暗适应曲线(图3-22)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暗适应的最初7-10分钟内,感觉阀限骤降,而感受性骤增。在这以后,暗适应曲线改变方向,感受性继续上升,出现所谓的杆锥裂。如果在进行暗适应实验时,将红光投射在视网膜上,由于红光只使视锥细胞活动,而不能使视杆细胞活动,因此,只有视锥细胞参与暗适应过程,杆锥裂就没有了。可见,早期的暗适应是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共同完成的。以后,视锥细胞完成暗适应过程,只有视杆细胞继续起作用。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明适应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的时间很短暂。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阀限值的上升,就已经很明显,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当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时,开始觉得光线耀眼,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


研究视觉适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人们利用它的规律可以提高视觉的效果,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光线对眼睛的破坏作用。例如,由于地震而在废墟中停留多时的人,在抢救出来后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这是因为他们在黑暗中长时间停留,强烈的地面日光会使他们的眼睛灼伤(图3-23)。又如,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执勤以前,最好带上红色眼睛在室内灯光下活动,由于红光不能漂白视杆细胞的视色素,因而在他们接受紧急任务时,可以加快眼睛的暗适应过程。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了以后,感受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例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这是正后像;之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如果先注视一朵黄花,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结合之前的知识,大家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大家还记得对立过程理论吗?)

3.闪光融合

当我们看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闪光时,得到的是明暗交替的闪烁感觉,党断续的闪光间歇频率增加,人们看到的将不再是闪烁的光,而是稳定的连续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例如,日光灯的光线每秒闪动100次(原来是闪动的吗?),我们看不出它在闪动;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我们看不清每扇扇叶的形状,都是由于闪光融合的结果。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得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或闪烁临界频率,它表现了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

闪光融合依赖于许多条件,其中闪烁光的亮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中等亮度范围内,闪光融合频率随亮度的提高可以从5赫兹增加到55赫兹。亮度和闪光融合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这就是费里-波特定理(图3-25)。从上还看到,在中央视觉的条件下,当亮度中等时,闪光融合频率也随闪光照射视野区域的扩大而增加

图片发自简书App

4.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在研究光的掩蔽效应时,目标物或出现在掩蔽光之前,或者同时出现,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后。在这些条件下,对目标的觉察都明显受到掩蔽光的影响。视觉掩蔽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视觉掩蔽技术可以制作数字水印。在知觉、语言等心理学研究领域也经常适用视觉掩蔽技术。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人的语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提琴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时对周围空气产生压力,使空气的分子作疏密相间的运动,这就是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人耳,并在人耳中产生听觉

用一个音叉和一个示波器,我们就可以从示波器上看到声波的形状。

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周/秒),单位是赫兹(Hz)。不同声音,其频率也不相同。成年男子语音的频率低,而女子和小孩语音的频率高。建筑工地上砸夯机的声音频率低,而工厂汽笛的声音频率则较高。人耳能够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20000Hz。低于16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人耳不能接受的声波。

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发声体振幅大小不一样,它们对空气形成的压力大小也不一样。振幅大,压力大,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振幅小,压力小,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弱。测量声音的物理强度的单位为帕。1帕=1牛/平方米。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来表示的。测量声音的强度有时也用声压水平(SPL),单位为分贝(dB)

声波最简单的形状就是正弦波。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如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音叉发出的声音就属纯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不是纯音,而是复合音,这是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例如,我们把一个频率为10Hz的正弦波与一个频率为20Hz的正弦波叠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波形不同的复合音。

声波的这些物理特性,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响和音色

根据发声体的振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声音还分为乐音和噪音。噪音和乐音都是适当有益,超出有害。(适当的噪音可以形成背景音,使人能够不容易受到突然声音的打扰,更能够集中精神)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图3-2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动物的耳廓形似喇叭,由肌肉控制它的运动,可帮助对声音的定向。人的耳廓的运动能力不如许多非人类的动物,但仍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

声音的传导途径有生理性传导、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空气传导是指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正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骨传导是指声波从颅骨传入内耳。骨传导效率差,但也排除了体内各种噪音的干扰。否则,人们在呼吸、咀嚼时发出的声音将影响人耳对外界声音的正常听觉

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后者是人耳的听觉器官(图3-27)。耳蜗分为三个部分:鼓阶、中阶和前庭阶。鼓阶与中阶以基底膜分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过于复杂,如果不是专门钻研生理心理学,恐怕很难涉及这些知识,依考纲为准,略过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一)音调

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声调高低也不同。音乐的音调一般在50——5000Hz,语言的音调一般在3000——5000Hz。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和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图3-28是一个音调量表,它表现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从图上我们看到,在1000Hz以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在1000Hz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略快于频率的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而且还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声音的持续时间、声音强度和复合音的音调等。

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从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

1.频率理论

这是1886年由物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震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链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果将声音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基底膜与镫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当我们向送话机说话时,它的膜片按语音的频率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使线路内的电流出现变化。在另一端,收话机的薄膜因电流的变化而振动,并产生与送话端频率相同的语音。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人们很快发现,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这一事实不符合的。

2.共鸣理论

这是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人耳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映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老年人有很好的低频听觉,但高频听觉严重退化。这种对于高频的听觉能力衰退是由基底膜前端附近的神经退化引起的。这一发现支持了位置理论的一些假设。

共鸣理论主要根据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的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但人们以后发现,这种根据并不充分。人耳能够接受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比近为1000:1,而基底膜上横纤维的长短之比仅为10:1.课件,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3.行波理论

20世纪40年代,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的合理部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

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入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震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4.神经齐射理论

20世纪40年代末,韦弗尔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越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图3-30)。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声音频率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音响

音响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大,听起来响度高;强度小,听起来响度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的几种声音强度见表3-4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表3-4我们看到,对人来说,音响的下阈为0dB,上阈约130dB,它的物理强度约为下阈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当声音超过140dB时,将引起痛觉。从表上我们还看到,不同强度的声音对人的听觉的伤害作用是不同的,在很大的摇滚乐声中,3.75分钟就能造成对听觉的伤害。同样是100dB,地铁火车需要2个小时才能伤害听力,而通过耳机高声播放CD只需要30分钟就会对听觉造成伤害。


(三)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一)肤觉的概述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由于我们具有像视觉、听觉这些接受远距离刺激的感官,肤觉的重要性常被人们所忽视。

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身体的部位不同,肤觉点的分布及数目也有所不同(表3-5)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触压觉

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触压觉分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另外,振动觉和痒觉也属于触压觉的范围。但引起痒觉得刺激不仅有机械刺激,而且有化学刺激,如蚊子、蚂蚁叮咬后,由于蚁酸的作用也引起痒觉。

触压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

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如果我们给某一皮肤表面放上不同重量的物体,要求被试报告他是否感受到某种东西的存在,这样就可以确定该部位的触觉阈限,即觉察该刺激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实验发现,皮肤不同部位的触觉阈限是不同的。面部是身体对压力最敏感的部位,其次是躯干、手指和上下肢。女性的阈限分布与男性相似,但比男性略微敏感(图3-31)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小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辨别阈限。通常用两点阈规来进行测量。皮肤部位不同,两点阈限亦不同,手指的两点阈限最小。

对落在皮肤上的物体的定位也是触压觉的一种形式。触觉的定位能力也因身体的部位不同而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图3-32)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温度觉

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刺激温度等于生理零度,不产生温度觉。

理所应当的,身体的部位不同,生理零度是不同的

探究活动

同时触摸温水和凉水,你的感觉是什么?是“热”。研究者认为,皮肤存在负责寒冷和温暖的两种神经纤维,大脑可能会使用这两种类型纤维的联合信息作为判断皮肤温度的依据。如果负责冷、热的两种神经纤维同时激活,大脑通常会解读为“热”,而这种现象被称为矛盾热现象(这里书里面出现了错别字)

(四)痛觉

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当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以及电刺激等任何一种刺激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痛觉传递了肌体受到伤害的信息,因而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因为脑袋疼,我们知道自己受凉了,或者过于疲劳了。这些疼觉信号都让我们及早注意到身体中发生的病变,,并采取应对的措施,许多疾病都因为疼痛才引起注意,因而得到及时的治疗。


二、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经嗅束传递至秀觉得皮层部位——海马回、沟内,因而产生嗅觉。图3-34说明了鼻腔的构造及嗅觉感受器的部位。和视觉不同,嗅觉不是由少数嗅觉感受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的,而是由大量嗅觉感受器分别对不同的嗅觉刺激作出反应。某种特定的奇味杯某个嗅觉感受器所接受,并产生特定的嗅觉经验。这就是所谓嗅觉的“锁和钥匙理论”。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Linda.巴克近年来发现,人大约有1000个基因负责我们辨认和记忆10000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共享了2004年的诺贝尔奖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世界上的气味有多少种?怎样分类?这些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味浓烈的粪便,固然使人觉得发臭,但气味稀薄的牛、马粪便,有时会使你获得一种清香的感觉。

通过嗅觉传递信息是一种化学传递,它可以调节动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某些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外激素,也叫信息素。对另一动物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如引诱异性,指明应走的道路,表示出物种所属的边界。一种化学信息也可以引起接受者的生理变化。

嗅觉是人类最基本的感觉之一。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内就能根据嗅觉辨认出母亲的乳头,说明嗅觉在出生后就开始起作用。研究不同气体对人体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实践部门中。

(二)味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如果用吸水纸或布将舌头擦干,将糖或盐撒在舌面上,起初没有味觉,只有当唾液将糖或盐融化后,才能尝到它们的味道。

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图3-35)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负责他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舌两侧和舌根对咸、酸和苦最敏感。近年来,研究者提出,除了4种味觉之外,还有“鲜觉”,也叫“味精觉”

仅仅通过味蕾并不足以产生味觉。回想一下当你患重感冒、鼻子不通气时,多好吃的东西都会味同嚼蜡。可见,嗅觉对于味觉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阀限有明显的影响。当温度从17℃逐步上升时,对甜味的感觉阈限逐渐下降,温度超过36℃—37℃,感觉阈限又开始回升。因此,可能有人在刚出锅时吃菜觉得咸味合适,但是冷了之后就好觉得咸了。

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一顿饭,各种味道怎么配合,会很大地影响到人们的胃口


三、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一)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得一种重要形态(或者说内容)。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分别命名为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动觉是随意活动的重要基础。人在行走、劳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时,由肌肉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紧张程度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断向皮层发出运动信号,皮层分析综合了这些信号之后,又通过传出神经对肌肉进行调节和控制。人由于具有高度精确的动觉,才能实现动作的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技能。

动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动觉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当我们用手沿着物体轮廓运动时,动觉和肤觉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形状、大小的信号。

手在运动时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还告诉我们物体的种种属性,如弹性、软硬、光滑度等。用手提起物体时用力的大小,能告诉我们物体的重量等。

(二)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宇航员在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在失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平衡觉得异常变化(图3-36)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当内部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变融合成人的一般“自我感觉”。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它们不能在言语系统中反映出来,因而不能意识到。只有在内脏感觉十分强烈时,它才能成为鲜明的感觉。


本章内容摘要

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是由体内、外刺激影响感觉器官引起的。刺激可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近刺激是指感觉器官直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而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了解近刺激和远刺激的关系对我们研究感觉有重要的意义

3.感觉编码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穆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的问题,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穆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4.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特异化理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模式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例。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呈反比例

6.韦伯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这就是韦伯定律。费希纳发现,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对数定律)。斯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幂定律)

7.信号检测论是用来评价个体的感受性和反应标准对信号检测做出的不同贡献的数学方法。根据信号有无和观察者的反应,信号检测论将被试的反应分为四种:击中、漏报、虚报和正确拒绝。反应标准会收很多因素的影响。信号检测理论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有重要意义

8.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人眼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两种细胞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功能也不同。视杆细胞是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视锥细胞是昼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9.由于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数量不同,它们会聚到双极细胞和是神经节细胞上的汇聚比例也不同。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也会影响到视觉

10.视觉感受野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研究视觉感受野对解释视觉的中枢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明度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反应的光强范围大约从10的负6次方——10的7次方烛光/M。当人们从视锥视觉向视杆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说不定这让你想起了阴天的绿色气球)

12.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另一种视觉经验。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与饱和度。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这是个非常棒的模型)颜色混合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13.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14.视觉中的空间因素有视觉对比、边界突出与马赫带、视敏度等。视觉系统不仅能反映视觉刺激的空间特性,而且能反映刺激的时间特性,如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等

15.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声调高低也不同。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16.人耳怎样分辨不同频率的声音?频率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共鸣理论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入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17.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大,听起来响度高;强度低,听起来响度低。当声音超过140dB时,将引起痛觉

18.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是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包括1:纯音掩蔽;2:噪音对纯音的掩蔽;3: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19.肤觉是由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感觉。有四种基本形态:触觉、冷觉、温觉、痛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物质引起的。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20.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内脏感觉又叫“黑暗”感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