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书完整稿+撑篙人+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家好,欢迎来到**读书,我是撑篙人,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作者是日本的奥野宣之,我会用25分钟时间为大家介绍书中精髓:如何用读书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来自2016年4月18日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人人均读书近8本,这个数据远远低于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和以色列的64本,为什么中国人读书这么少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是:就是这少的可怜的8本书,你们读完后又记得其中的多少呢?

大家知不知道有些电子邮件具有“阅后即焚”的功能,超过设定时间,发给你的邮件就会自动删除,不留痕迹呢?而实际上,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的普及,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量其实比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出现以前的阅读量要大得多。中国人更多的读书时间都花在考研,考资质证书,评职称等致用类学习上了,但是考完之后,书本被束之高阁,那些书本上的知识也就不自觉地陷入这种“阅后即焚”模式,过目即忘。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读过的书不变成过眼云烟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似乎能解决我们的苦恼。奥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笔记本作家”,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日本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在这本书里,他显然不准备向我们推销补脑药品,而是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对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如果用一句话来浓缩这本书的内容,那就是:用读书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作者在开篇就让我们去购买一本普普通通的笔记本,文具店里随处看见的那种,利用这种普通笔记本,就可以实现这几个不普通的目标: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今天我的解读实际上也契合了上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

二、巧妙读书,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

三、活用笔记,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


现在,让我们打开笔记本,开启有趣的读书之旅吧!先来讲讲第一个方面,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这个有目的的行为,就从一份购书清单开始。

前面我们说到中国人平均每年人均读书大约8本,这个数据大概是被平均了吧,感觉我们自己一年之内买的书不会低于15本,如果是有孩子的家庭,肯定还要多。

我们常常在多种情境下买书,带孩子去书店,孩子在选书的同时自己也随机的买一本;下班回家,便利店门口的小书柜上恰好有一本我感兴趣的书; 上个月霍金和李敖的相继去世,让世人感慨唏嘘不已,他们的代表作品《时间简史》和《北京法源寺》等瞬间销量剧增,嗯,我也要买一本来看看……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买了很多本书,但是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没有好好看过,那些当时被精美的广告、包装吸引或者外界影响一时冲动买下的书,大部分都被束之高阁或者没有认真读完,这样一年下来真正读懂读透的书其实没有几本,唉!真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奥野宣之认为, 高效的读书,一定要从选书开始。高手都是按照自己的书单去选择合适的书来读的。我们在书写清单的时候可以反复思考并确认我是否真的要读这本书,清单也可以随时拿出来修改整理,在打磨的过程中不断看清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1923年,清华大学的四名学生即将赴国外留学,在学习异国文化的同时,他们还想巩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但因为不得要领,便请胡适为他们开列书目,以供学习之用。胡适欣然应允,便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谁知,梁启超看过之后有不同意见,便写了一篇《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开篇即宣布:“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随即梁启超也开了一个《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与胡适认认真真地打起了擂台。两位大师开列的书单的高下我们且不评论,但就这件关于国学书单的雅斗,就足以说明一份好的书单的重要性!

那么,制作购书清单有哪些方法呢?

(1)制作表格随身携带。制作简单的表格,按照自己喜欢的格式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罗列出来。表格书单可以打印出来随身携带,脑海中随时冒出关于某一本书的念头可以立即记录下来,日后再搜索符合内容的书目,逐渐完善书单。手写书单的好处是可以在写的时候加深对作者和书的印象。你看,小小笔记本还是要随时携带啊!

(2)在线书单。现在很多手机APP都有书单功能,可以讲检索出的数目收藏在清单里,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数码产品对购书清单进行在线检索和整理,随时删减不适合自己的部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书单容易过长,去书店确认起来有难度。

(3)在日常生活中采集资料。在生活中随时竖起敏感的天线,收集各类有关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与人交流,阅读报纸杂志,看电视等方式获取想看的书单,这是被动获取。也可以主动燃起对某些知识,某些特定的科技或领域的求职欲望,主动获取相关书籍的信息,把它列入书单,这是主动获取。

我觉得主动获取的好处不言而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阅读一本书的动力所在,也是一个人的兴趣点所在。

我曾经给儿子讲过一个笑话,如果你问Siri:What's 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这个问题,她的回答会是“42”。说过我就忘了这事。谁知道过了一星期,儿子告诉我,他百度了“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这个问题,发现答案42出自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所写的系列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出于对那台计算出终极答案为42的超级电脑“深思”的好奇,他买来这本书饶有兴致地看完了,并且同我谈了他的感受,说还想看看亚当斯的另外一步作品《宇宙尽头的餐馆》,我嘴上说好啊,内心在偷笑:自己主动要看书,比我硬塞给他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

因此我觉得,日常生活中对一本书产生兴趣,有想读的欲望,会把它列进书单,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的名人、学者读过或在读的书籍。不是因为书籍本身而感兴趣,而是自己仰慕的名人学者们在读,自己也就想关注一下,这个类似于“追星”。

(2)网络传媒上牛人大咖推荐。像网络上列出的某些名人阅读书单、某位大牛写的书评涉及的书籍,时常都会有好书推荐,另外学习类、个人成长类的微信公众账号和网站也会有很多好书推荐的,这些都属于网络传媒推荐。我最近读过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样读书就对了》,《牛棚杂记》几本书就属此类。

(3)生活和工作中无法立即解决的难题。有时候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知识不够而已,相应的补充这方面知识,情况自然会得到改善。最近关注如何使用电子工具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因为这方面比较欠缺。

(4)最感兴趣的主题或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知识领域,如果想深入理解,那么选择相关主题的经典著作,可以让自己的思想认知提高几个维度。比如摄影、烹饪、手工制作等等。


再来说说第二个方面:巧妙读书,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

其实,奥野宣之一直在教我们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读书,我们不是因为到了书店发现一本好书而购买它,而是因为我们主观上想读某本书,主动把它列入购书清单,然后去书店寻找到它;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样,不是因为读过之后有感想感悟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好读书笔记而开始认真的读书,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绕人,说白了就是,作者希望读书行为不是兴之所至的轻松悠闲,而是预先筹划和精心布局之后的主动学习。

读书笔记的本质是一种思想输出,当你抱着“要写读书笔记”的想法去读书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目标感。遇到不懂的就会反复去读,多思考,遇到让你动心的地方也一定会多看几眼,因为即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阅读诉求,所谓“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你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到一本书中更精彩对你更有用的地方,那么读书的效果自然会不同,“把书读完”不再是你的目的,“写读书笔记”才是你的目的,这样不知不觉地就会提升你阅读的质量。

写好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1 、以输出为目的,为写笔记而思考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输出就是思考,不是有思而写,而是为写而思。因为目的明确,我们可以在读书的时候自由调节节奏:这部分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可以略过不读,这章节对我很重要,我要好好读一读,画一下重点,写一些心得体会。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你就会主动进入书中寻找最打动自己的内容,一边寻找,一边划分好“精读”,“泛读”和“跳读”的部分,重点内容自然会调动起你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阅读肯定比普通阅读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就是“跳读”。这和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相似之处,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为了学习拆书,释若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先好好读一下赵周老师所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我拿到这本书之后,先粗粗浏览一下,觉得书的前半部分是我要学习的重点,主要介绍RIA便签阅读法,这是我们学习拆书的基础,我采取精读的方式,并认真写了提纲和笔记,而书的后半部分那些偏向实践的案例我就快速扫描了一下,没有细细读,因为我不关注那些,我只要掌握便签读书法并且会运用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样读过的书并没有影响我学写拆书稿,从这点上看,我读书的目的达到了。

2、从一句话开始记笔记

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从这一点来看,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哪怕只记录了你读书的时间和地点,将来你重读笔记的时候,或许也会忽然为你打开思想的闸门。

除了一句话感想,将与这本书有关的所有的信息、资料、灵感统统记录在一本笔记本里,我们不妨称之为一元笔记法。

一元笔记法看上去就像大杂烩,也像一个大麻袋,先把所有的想法装进去,比起分类整理,这个方式更方便,更省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整理,也不存在信息遗漏问题。在毫无关联,跳跃的信息中,你也许能融会贯通的思考,回忆起记录笔记时的情景,甚至会灵感乍现,构思出新的创意。

我现在使用的读书笔记本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元化笔记,随身携带,学到哪里记到哪里,没有刻意分区,只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翻开这个本子基本上就能看到我学习和读书的轨迹。与之配套的还有电子版的印象笔记,在我来不及或不方便用本子记录的时候我就将信息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等到写文的时候思路枯竭,就拿出来看看能不能触发一下灵感,嘿嘿,有的时候还真管点用呢!

3 、试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葱鲔火锅,是一道以葱和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鱼肉为主料,葱为配菜,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食材。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是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论”比作葱段,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可以帮助你将读过的好书铭记于心。

摘抄

摘抄前要记录书籍基本信息,包括(1)读书笔记的日期,(2)书名,(3)作者名。然后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观点、段落、章节进行摘录,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评论

记录自己对摘抄部分的理解感悟与想法,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书中观点发生关联,推动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就像RIA便签阅读法中提到的I和A的过程,将书中精华内化为己用,才是学习的核心。

列宁酷爱读书,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 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

这些都是不拘一格的读书笔记呀!

当然,我们在摘抄和评论的过程中,也存在手写速度慢,笔记本不方便携带等因素,我们还可以

A 充分借力电子工具,提高信息收藏、整理的效率。比如扫描、语音录入、语音速记等方式。

B 做思维导图/总结书的大纲,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让我们对整本书或者书的某一部分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很快能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C 在书的留白处进行笔记,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快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劣势在于,下次我们可能只有重新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才会看到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不便于平时翻看。


下面再说说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活用笔记,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

为什么阅读同一本书,有些人的收获非常大,而有些人却几乎没有收获。同样是彼得∙德鲁克的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张瑞敏阅读完之后,在海尔践行“日清工作法”,带领濒临破产的海尔,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海尔自1991年开始推行日清工作法,这一方法最终成为海尔集团奉行的最重要的员工行为准则。“日清工作法”是在中国影响最大、最成功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而有些人读完之后,对他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改变。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吴晗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我们读一本书,写一次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内化,思考,学以致用的过程。在学以致用这个逻辑里,没有影响行为的阅读是不合格的,如果阅读之后不能塑造你的行为和思想,不能改变你和世界的关系,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这样的阅读效率是比较低的,你必须要让阅读和自己的成长结合起来。

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內容,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想办法完全吸收并消化书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重读笔记,期待思想的化学反应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但是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读书笔记不是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我们需要不断重读笔记,用当下流行语叫“复盘”。因为那些灵光一闪的瞬间,都潜藏在读书笔记中。每重读一次,每增加一条评论和感想,都是细细咀嚼,加深理解,拓展新视野的好机会。

1、在固定的场景中重读笔记

有的人喜欢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看书做笔记,也有人喜欢在地铁和公交车上阅读,还有人选择在出差途中的车船飞机上,根据自己的习惯就好。我基本上是在晚睡前和午休前,这个时间没人打扰,劳碌之后的放松时刻,最适合用来重温以前的记忆了。

2、培养重读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三天一次。或者一个月一次都可以,重点是当我们带着将来某一天要重读笔记的目的去读书时,读书记笔记的过程中就会刻意买下一点小伏笔,比如在笔记本里贴一些复印件,或者选用缤纷色彩的即时贴,特定的水彩笔来区分不同时期的想法等等,带着要和笔记重逢的预期来写笔记,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3、通过写书评进行输出

输出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标。

写好的读书笔记就像已经洗好切好的食材一样,在我们重读笔记的过程中进行加工烹制,慢火文煮,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最终呈现一道可口的菜——书评。

譬如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写的拆书稿,就是经过深度阅读原书,做读书笔记,再对笔记内容进行修改合并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最终给读者一篇经过了提炼提升,通俗易懂的阐述原书的拆书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思想的输出。只有深刻吸收书的内容,才能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将书中精髓和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读书致用,这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

写下的读书笔记,可以发在朋友圈、QQ空间、微信公号、豆瓣书评、知乎、博客等平台,说不定有哪位编辑觉得好,拿来使用或转载,还能变现呢!

二、运用同主题书籍的笔记进行头脑风暴,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种“三本书头脑风暴法”(这是我给命名的)。连读三本相同主题的书籍,让三本书的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对立又互相做出解释,从而帮助我们解决职场中诸如沟通、教育或心理健康等问题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确定我们要解决的主题,再找同主题的三本书来看,分别把三本书按照“要点+评论”的形式来做笔记。这个时候三本书就像三个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朋友在各自讲述自己的观点,各有侧重,各有短长,各有利弊,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A、B、C,从A、B、C三本书中找出有用的部分以后,用C书来解决A书与B书相对立的部分产生的问题,再以A书的眼光来观察B书和C书中的事例,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也都大同小异,总而言之,就是让这三本书互相争论,然后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糅合自我的理解和思考,进而概括出我们自己的想法。

我是今年加入了雪梅读写交流群才开始接触理财类书籍的,之前我基本不懂理财,为了从基本的理财意识、理财概念开始填补这个空白,我按照朋友的推荐同时找来三本书读,分别是《小狗钱钱》(美国)博多·舍费尔,《富爸爸穷爸爸》(美国)罗伯特·清崎,《邻家的百万富翁》(美国)托马斯·斯坦利 & 威廉·丹科,这三本都是理财入门级的书籍,我看完之后会这样思考:如果小狗钱钱住在穷爸爸家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它会如何处理罗伯特的投资问题,小狗钱钱和富爸爸穷爸爸的财富问题如何用邻家的百万富翁的理论做出解释?经过这样反复的烧脑思考,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财富意识:

1、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

2、凡事应建立富人思维。

3、财富来自习惯和坚持不懈地以目标为导向的工作和生活。

掌握了这个方法,今后我还会有意识地将相同主题的不同书籍列入读书清单,比如时间管理类的,写作类的,情绪控制心理健康类的,让多个观点互相思辨论证,从而帮助我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利用检索方法迅速查找笔记

如何在众多的笔记中一下就找到心仪的那一页,作者介绍的具体方法如下:

1、在书上贴便利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2、直接在书上做标记,可以将书的评论,书腰或者书签贴在封面上,看过的电影票也能帮你回忆起一些东西来。

3、制作检索标签:如果一个笔记本中有好几本书的读书笔记,那就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每条目录写上书名,然后在相应的书页边缘涂一个小色块或者贴上一个小便签。

4、将检索数字化:为每本笔记都添加一个编号,,然后在电脑中为书籍添加“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比如[10]090623/读书笔记/《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法)/商务印书馆,就是我的第8本笔记在09年6月23号那页是关于《野性的思维》的笔记。这样查找起来就方便快捷了很多。

关于索引,还有一个小故事: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卢俊,在樊登读书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的读者一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学术著作有那么大的索引量,认为中信出版社很不地道,一本书有一半是索引,但是它给中国读者提供的价值有限,就建议我们做一些删减,后来学术性读者就给我们提意见,为什么把有效的索引删掉了,我们无言以对,所以又把索引补充出来。

可见索引是多么重要。作者奥野宣之也在书中提到,他的读书笔记都是手写的,他的笔记本多达200多本,都做了详细的目录,以备重读和查询。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对《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分享的全部内容,我们再来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一份购书清单开始,不再“随随便便”地读书;二是巧妙读书,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三是活用笔记,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

书的最后,作者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


读书,让我们思想丰富;读书笔记,让我们更有深度;而写作,就是把读过的书变为我们的精神财富。感谢大家25分钟的陪伴,和我一起共度读书时刻,我是撑篙人,期待下次与你重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