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之捡牛粪

关于童年,实在有太多太多宝贵的回忆了。

我的童年乃至整个少年,是在青海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度过的。准确地说,是一个劳改农场。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在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开垦荒地,建立的一批劳改农场中的一个。

现在回想起来,农场的条件的确艰苦,气候条件尤为恶劣。我印象中有一年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开运动会,居然还飘起了雪花。到了十一二月,就会整天整天的刮黑风,上学路上要用纱巾完全地把头包起来,要不然根本无法张开眼睛看路,顶着风走路的时候觉得路比平常要长好多,到了学校或者回到家里,解下纱巾一张口,满嘴都是沙子。后来才知道,这叫沙尘暴。

虽然条件艰苦,但现在回想起我的童年,却总觉得美好而宝贵。而在这些美好而宝贵的记忆中,捡牛粪绝对可以入选前三。

先说说什么是捡牛粪。对于生活在内地特别是城市的人来说,可能会匪夷所思。但对于西北地区,特别是牧区的人来说,捡牛粪和扫羊粪,可是每年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牛粪坨、羊粪蛋,那可是生火、取暖的上品。我小的时候,农场还没有通电,更不用提什么煤气、燃气了。家家户户每天做饭都要自己生火,先用麦草引燃火种,接着就要加晒干了的羊粪蛋,干了的羊粪蛋没有任何异味,而且极易燃烧,火力很猛。那个时候家里做饭,是要两个人配合的,一个人炒菜,一个人要负责抬个小板凳加火,所谓加火就是观察灶坑里的羊粪燃烧的情况,然后一铲一铲小心续上。常常是妈妈负责做饭,家里的孩子就会被指使负责加火。为了这个事还经常和妈妈闹情绪,因为对于一个坐不住的孩子而言,这项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现在回想起来,和妈妈在厨房度过的时间是多么地宝贵啊,也是这辈子再也回不去的场景。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她一个人坐在灶前的板凳上流泪,灶里的火光一闪一闪,照亮了妈妈眼角的皱纹和泪光。就在那一瞬间,我特别心疼妈妈,突然之间有点懂事了,发誓以后要做一个不惹她生气,不用她操心的好孩子。如今,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早已过了妈妈当年的年龄,自认为生活得还算幸福,可是这一切,妈妈已经看不到了。

羊粪虽好,但那是捡不着的,放羊人都会随身携带工具,羊群走到哪儿,就扫到哪儿,然后再晒干卖给需要的人家。所以,这叫扫羊粪。而牛粪就不一样了,因为材质的原因没有办法现场就处理(此处好像有点重口味,有洁癖的朋友请自行避让),所以就遗留在牛群经过的地方,成了大家都可以去采集的公共资源。

每年冬天,学校会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定数量的煤,用于教室里炉子的燃料,而每个教室里前后两个炉子成为我们这些孩子们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冬天里正常上课的保障。但煤没有办法直接引燃,要靠一点木头然后加上牛粪,燃旺以后再加煤才可以。那么在冬季取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牛粪从哪里来呢,就要靠全校同学一起去捡回来了。

多年以后,当儿子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秋游归来,异常兴奋地问我:妈妈:你小时候有没有秋游呀?我脱口而出:有呀,我们小时候每年秋天要全校一起去捡牛粪,比你们的秋游好玩多了。

对于我们而言,捡牛粪绝对和每年一度的运动会一样,是学校里的盛大节日。首先,那天是不用上学的,其次,那天是可以在田野里撒欢的,最后,最最重要的一点,正如我儿子的秋游一样,那天可以带很多好吃的,并且可以和同学们交换好吃的。

在学校通知这个盛大节日的具体时间后,我们就开始兴奋了。首先一点,就是要央求爸爸妈妈给准备好吃的,因为我们会在荒郊野外待上一整天,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干粮。妈妈的拿手绝活是加了鸡蛋和牛奶炕的面饼,饼面上还会有密密的芝麻,又香又甜,口感十足,方圆十里有名。另外,还会给带上一两个煮熟的鸡蛋,一点咸菜,条件好的同学家长会给带卤牛肉等熟食。总之,对于童年的我而言,捡牛粪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吃而不在于牛粪(谔谔,感觉好怪异)。

那一天终于来临了,学校会以班级为单位,老师带队,力气大的男同学拉着架子车,上面放着空着的麻袋,其余的同学背着装满食物和水的书包,一支浩浩荡荡的捡牛粪大军,奔赴田野荒径,所到之处,鸟兽哄散,矢遗绝迹……

小时候的我,年龄、个头都比同班同学小,常常是一种懵懵懂懂的呆萌样,也成了班级里的照顾对象,印象里,分给我的那条麻袋从来都没有装满过。而我,往往被路上的一条虫、树上的一只鸟,荒野上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吸引了目光,完全忘了自己的神圣使命。一直要到中间休息,大家一起坐下来喝水吃东西,才能唤回我迷失的心智。然后发现,哇,总有一些神奇的人,那么能捡,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把别人的麻袋都给装满了。还有那些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也总是非常照顾我们。现在想起来,那种人和人之间最朴素的感情,还有那些总是默默承担的人们,依然让我心生感动和敬意。

麻袋都装满了,我们在夕阳的余晖中疲惫,但又很有成就感地踏上回程路。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就会看到把爸爸妈妈在门口焦急盼望的身影,然后,踏进温暖的家门,又被强行拉回院子里,被鸡毛掸子掸去一身的尘土,双手被摁进一盆温热的水中洗去污垢。

是的,是这样的,关于捡牛粪,它与污秽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我童年最美好、最纯净最宝贵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些日子,家里的一盆木槿叶子打蔫,原本深绿色的叶子有点发黄,花朵也开的垂头丧气,大家都说是缺肥了。于是,便到...
    两杠四星阅读 1,488评论 0 0
  • 晨露湿身伴月明,抬头天宇横三星。 朦胧醉眼显疲惫,犹记雄鸡未打鸣。 山寂静,水无声,几回畅想梦中惊, 今宵不弃昔年...
    时空穿梭机阅读 354评论 0 1
  • 午饭间,两个丫丫讨论暑假该如何度过“要不我们去一趟上海?看看明珠塔,看看付老师,他岁数很大了。” “好...
    菜鸟归来阅读 184评论 0 0
  • 张红云 焦点讲师二期班 平顶山 坚持分享第90天( 原创总第258天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今...
    红云_杨柳清风阅读 236评论 0 0
  • 有些人告诉我 向东走会成为天使 我朝前一步 不理会这些贪图方向感的恶魔 卸掉翅膀 轻盈如半片枯叶 正是赤膊高飞的时...
    方成学长阅读 224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