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不好怎能翻译?

《翻译乃大道》,余光中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因上面这段话,“余光中”这个名字被我牢牢记在了心中。无法描述初见这段话时内心的震撼,因其写得实在太美。不过时隔几年,我才开始认真看余老师的书,一看便叹相见恨晚。终于有人也觉得语文课本上的《荷塘月色》写得很啰嗦了。

《翻译乃大道》这本书是余光中老师不同时期所写文章的合集,很多观点和内容前后都有重复。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四点内容:


翻译的意义

译者的地位一直很尴尬:稿酬没有作者高,名气也比作者更难获得,教授的提升也只看论文不看译作。好的翻译有时候比创作更难,但是如果书译好了,大家称赞的是原作者,如果书译得不好,大家便想起来骂译者了。这样一来,很多人对翻译便失了动力,觉得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那翻译有什么意义呢?

翻译,往低了说,是一门让个人讨生活的技能;往平了说,是引进思想和技术的通道;往高了说,是影响世界的力量。

没有翻译就没有基督教。(同理,没有翻译也就没有佛教。)
“钦定本”的《圣经》对17世纪以来的英国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写作,一直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从班杨以降,哪一位文豪不是捧着这本译本长大的呢?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文学里,翻译起过巨大的作用。( 节选自P196,<翻译乃大道> )

就如此书封皮背面所写,“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 就是翻译的伟大意义。


翻译是有限的创作,创作是自我的翻译

很多人认为翻译只是门死板的技术而不是门创作的艺术。这种理解是有误的。直译并不代表准确,反而还会扭曲原文,让本流畅的原文变得晦涩难懂。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要想精确还原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还原原文的文风和隐藏的各种梗,就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译文句法和文字。既然译者有了选择空间,那也便有了创作行为。只不过,这种选择是囿于原文意思范围之内的,所以是有限的创作。

真有灵感的译文,像投胎重生的灵魂一般,令人觉得是一种“再创造”。直译,甚至硬译,死译,充其量只能成为剥制的标本:一根羽毛也不少,可惜是一只死鸟,徒有形貌,没有飞翔。( 节选自P39,<翻译和创作> )

同样,一个作者的创作也相当于翻译,只不过其翻译的不是其他作者的文字,而是自己具象而凌乱的经验或抽象而发散的思考。

创作也可能视为一种“不拘的翻译”或“自我的翻译”。在这种意义下,作者在创作时,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经验“翻译”成文字。(读者欣赏那篇作品,过程恰恰相反,是将文字“翻译”回去,还原成经验。)(节选自P43,<翻译和创作>)


中文的特性

要选对句法和文字,就得精通中文。精通英文(原文语言),是为了能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作者意思;精通中文(译文语言),是为了精确表达原文意思,并传递给读者。前者是输入端,是外文理解力,后者是输出端,是中文表达力。若有一端运作不良,那译作便不可能理想。

那中文有哪些特性?

比起注重时空顺序,因果逻辑的其他语言,中文没有动词时态变化,没有名词单复数变化,也常常省略主语、连词、冠词和介词,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文字。明白了中文的这些特性,我们才能有意识地远离啰嗦拗口的西式中文。

中国的古典诗有一种圆融浑成,无始无终,无涯无际,超乎时空的存在。由于不拘人称是省略主词,任何读者都恍然有置身其间,躬逢其事之感。由于不拘时态,更使事事都逼跟前,历久常新。像不拘晨昏无分光影的中国画一样,中国诗的意境是普遍而又永恒的。( 节选自P31,<中西文学之比较> )
比起来,还是中国文化看得开些 —— 阴阳不分,古今同在,众寡通融,真是了无绊碍。(节选自 P194,<横行的英文> )


坏翻译体盛行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的”字频率不高,而随便拿出一段现代文字数一数,基本每两行就有一个“的”字。

英文思维的直接影响加上无所不在的劣质翻译体的间接影响,现在很多人下笔就是拗口啰嗦的翻译体,用多余的字句表达含混的思想,逐渐远离了简洁灵活的传统中文文法。要警惕这现象,熟悉中西文各自的特性,而不要被外文带了去。

再以旗和风的关系为喻。译文是旗,原文是风,旗随风而舞,是应该的,但不能被风吹去。这就要靠旗杆的定位了。旗杆,正是译文所属语文的常态底线,如果逾越过甚,势必狂摧旗飏。( 节选自P234,<作者、学者、译者> )

根据<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节,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要注意的点:


1、主语

中文常以具体名词,尤其是人为主语,少用“抽象名词”做主语。

中文常用一件事情(短语)做主语,而很少用一个名词(名词短语)做主语。

例如:【中】选购书籍,只好委托你了。【西化】书籍的选购,只好委托你了。


2、动词

忌用“万能动词 + 抽象名词”取代动词。

例如:【作出】、【进行】


3、名词

忌用“伪术语”,学术化的抽象名词。

例如:【XX性】、【XX度】、【XX主义】

忌用重复词。

例如:【观众们】、【民众们】

注意“之一”的使用,多是画蛇添足。


4、连接词

注意连接词“与”、“和”的使用,多是累赘。


5、介词

注意介词“中间”、“有关”、“由于”的使用,多是累赘


6、副词

注意副词“地”的使用。


7、形容词

少用形容词后“的”。


8、句子结构

中文常用后饰,用后饰更顺,跟美。


9、主动

中文常用主动语气,少用被动。

不明白中文特性而依照其他语言语法乱加词的行为,就像是给一位美人涂上三四层腮红,让人不忍直视。所以,每次写作后,最好对照这几点修改,不敢自命“一字不易”,但应力求“一字不费”。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757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478评论 1 2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540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59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03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29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59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83评论 0 19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55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37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64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27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20评论 3 2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9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5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6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60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