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关于渣男、疯子和天才的主角

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完全受推介的影响,据说似乎很火,这几年占据读书界的排行榜。被推崇的作品,一定有它独特的价值,毛姆也是畅销书作者,一生创作颇丰,涉猎广泛,被称为20世纪上半叶最受欢迎的小说家。

书首页的廖廖数句,似乎也吸引到我。

“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六便士是物质的现实,月亮是最初的理想。又是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 这样的故事梗概应该不同凡响。

1  总体的叙事结构

先说阅读体验。坦率讲,初读时,它并不合自己胃口。被作者絮叨拖沓的叙述方式,失去了阅读兴趣,读了前面一部分,就想换书了。内心略感失望。可能这样的开场白,对第一次读到的我,不甚了解的我,算是新的尝试吧。

细碎流散,像面对面与你喝着下午茶,随意地聊天说事,时不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推敲一部小说,只有在你放空杯子,真正从头到尾地读完、思考,才能有自己的评价。合不合胃口只是一方面,找到更多深度的内涵和意蕴,甚至是思想之光,才是挖掘作品的闪光点吧。

读到四分之一渐渐发现人物的丰富可读性,小说后半部开始精彩,伦敦、巴黎、马赛、南太平洋的风土人情与离奇见闻,诸多男女的悲观离合,都使得《月亮与六便士》更像一部包罗万象的世情小说。 闪耀智慧的金句、 性格迥异的各色人物伴随自己的人生选择……  角色在人群中发出光芒。

“我”是文中的主角之一,既可以说是作者的影子,又不完全是作者。“我”年轻时,初涉社交的所见所闻,接触到的各色人群,所谓的文化圈中生态形象的具体描述,洋洋洒洒,尽走笔下,读着很散。“我”的人生轨迹,时间跨度、空间地理的转换很大,借助于“我”作为一名作家,游历般地经历,遇见了很多人,目睹耳闻了不少故事。

其中主角是离经叛道、一意孤行去追逐绘画艺术的斯特里克兰。

2  渣男与疯子的混合体

毛姆笔下的斯待里克兰,争议性很大。绝非传统世俗下的好人。初次读时,难免会有愤慨、鄙视和厌恶,他的言行作派是妥妥的渣男、感觉人品极差,很不欣赏。

他的身上透着的冷酷、无情、自私和兽性。

斯特里克兰的人生巨变发生在40岁。

40岁之前,他是一家证券交易所的职员,本份老实、行为得体,是外人眼中沉稳顾家的丈夫和父亲。事业、家庭都过得很好。

他的太太勤劳贤惠、善良热心又热爱艺术。把居所收拾得一尘不染,雅致舒心四处摆着美丽的鲜花,并做得一手可口的菜肴。他们的两个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这是一种安详的生活模式,令人心生向往。

然而40岁后的一夜之间,毫无征兆地,他留下一封信后就离家了,抛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是唯一他留给妻子的一封信。从此再无联系。

亲爱的艾米:
请放心,家中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无需你烦心操劳。你先前想叮嘱安妮的事我也已经转告了她。你带着孩子回到家后不必担心吃不上晚饭,因为已经准备好了。不过我无法亲自迎接你们的到来了,我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再和你一起生活。明天早上,我就会动身去巴黎,这封信我打算等我到达巴黎后再寄。我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不会改变主意。
永远是你的      查理斯. 斯特里克兰

这异于常人的举动的确决绝,果然,那以后妻子托人的口信,不解、眼泪、指责、乞求…… 一封封的信到他手中连看都不看。甚至对“我”这个受妻子委托的朋友找到他时,他也是毫无留恋地拒绝。他承认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不在意外界一切对他的看法。

他要画画。行,每个人都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也许什么时候都不晚。但这和他与生俱来的本性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为了心中的艺术,就要彻底失去所有的感情和良善吗?

他独自一人在巴黎,过着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的日子。因为粗鲁傲慢也不受周围人待见。这时有个同为画家的胖子斯特洛夫,善良、慷慨、好脾气并且惜才,当所有人对斯特里克兰的画嗤之以鼻的时候,只有斯特洛夫欣赏他是个天才,尊重他救济他,处处维护他。

当发现斯特里克兰快要病死了,斯特洛夫恳求妻子布兰奇同意把他接回自己家照顾,整整六个星期,终于把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在斯特洛夫的家中,夫妻俩给予斯特里克兰悉心地无微不至的照料,像亲人般。还得忍受着斯特里克兰的坏脾气,变着花样迎合他刁钻多变的口胃,花大价钱为他采买过了时令的昂贵美味。

后面的故事太狗血,病刚好,斯特里克兰就勾搭了斯特洛夫的妻子,一副心安理得的态度,恩人与他妻子痛不欲生地对话,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而他却和恩人的妻子同居了。他并不爱布兰奇,只是为了画一幅裸体画,画完,他就厌弃布兰奇,无情离开了那个女人。布兰奇非常痛苦地自杀身亡,死状很惨。

之后,斯特里克兰没有露面,没去医院,也没有参加葬礼,他对她的死毫无愧疚之意!

当“我”问他对斯特洛夫太太的死究竟是怎么看的,他这样说

“ 生命并没有什么价值,布兰奇自杀并不是因为我抛弃了她,而是因为她太傻,因为她精神不健全。咱们谈论她已经够多的了,她实在是个一点也不重要的角色。”

女人对他而言都是不值一提,可笑愚蠢的东西,她的自杀,根本就与自己没什么相干。

看这一章时很愤怒,冷血都不能定义,他渣的本质。不可思义为什么布兰奇会爱上这样的男人。他大概只适合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在他口中,有很多惊人的坦诚之语: 小说第四十一章中,当布兰奇因斯特里克兰不爱她而绝望自杀后,“我”批评斯特里克兰过于残忍,斯特里克兰说 :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着我的精神;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

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

也许斯特里克兰在绘画艺术上是个执着的天才,但人格情操感情上,真是让人唾弃,渣的可怕。 女人,其实是应该擦亮眼睛,远离这样的男人,免得自己毁灭。对于婚姻和家庭来说,斯特里克兰是不配享有的。

3  偏执的热爱给了画画,那是内心的召唤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对他离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迷恋上别的女人,私奔了。 真像似乎并不重要,反正她需要的能接受的就是,他某次去剧院看表演,对舞台跳芭蕾舞的女演员一见钟情,他迷上那位女舞蹈家,后来两个人一起离开英国。这个故事忽然间流传起来。

但其实“我”去巴黎找到他时,才明白之前是不实传闻。真正的原因只是他要画画。“我”为此很不解。但斯特里克兰回答 “我跟你说 ,我非得画画儿不可,我必须这么做,对一个落水的人来讲,他会不会游泳都不是最重要的,能挣扎出去,才是第一位的,否则他就会淹死。”

我似乎能看到他的身体里面蕴藏着一股强烈的力量,把他紧紧攥着,他看起来就像是被魔鬼附身了,我很担心这种力量会把他撕成碎片。

从此,他的生命只有自由地画画。肉身困顿,灵魂轻盈。生活时时窘迫,挨冻挨饿,他没有感觉,从不叫苦,自觉甘怡。从巴黎开始辗转漂泊,最后去了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塔希提岛。那里,是伊甸园,是最后的圣地,他娶妻生子,在那里度过幸福的三年,忘我投入地画着画,当得知自己重疾染身,将不久于人世,在病情的摧残和失明的情况,他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倾注在画画上,最终完成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借用库特拉斯医生的感观眼睛,第一次闯入那些壁画,那画在墙上的画面。“老天啊,这个人一定是天才!” 他没有经过仔细思考,条件反射地说出了这句话。

这些精致的壁画从墙上绵延到地板上,再延伸到天花板上,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神秘。开天辟地的鸿蒙之时,一个人心中所涌动的那种激动又敬畏的感觉。这幅画所描绘的是令人惊骇的最原始的东西,伊甸园、亚当和夏娃、人体美、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树,仿佛都有各自的灵魂。绘画之人已经探求到了某些看似美丽却恐怖的秘密,因此这画作也是不属于尘世间的。

就是这样一幅巨作,本应留在世间让更多人知道。爱塔却听从斯特里克兰的要求,他死后连同壁画的房子全部烧毁,用大火烧得一干二净。

“我认为,斯特里克兰也知道它的价值。他追求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死而无憾了。他亲手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目睹了它的美好。所以,他毁掉了它,因为他是一个骄傲的人。 ”

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当你完成了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付之一炬正是涅槃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兰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毁灭更显得憾动人心,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与真实之处。

这个一心追求理想的天才,挣脱一切羁绊、世俗红尘的道义规则、人情世故的种种选择,是大多数人不敢不能和相违的。人人待在舒适区内,却又渴望着外面的世界。

反面的他活出了一种大部分人不敢去做的生活追求。

  4  每个人都有故事,人群中自有闪光点

关于创作的思路、想法,在书的后半部,毛姆也是随心而说,和盘脱出。

除了斯特里克兰这个主角之外。其实以“我”为线,接触了很多人物和故事,他们形态迥异,追求不同,个性鲜明。也散发着人性的魅力,让人钦佩。

书中提到的两位医生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 亚伯拉罕,年轻、健康、很有才华,医学院高材生,毕业后在医院里,很有大好前程。可是他突然就放弃了,让周围的人猜忌和扼腕。但这是他的觉醒和选择。多年以后,面对“我”的偶遇和询问,还是坦诚回答 “从不后悔,哪怕一分钟。” 

还有塔希提岛上的库特拉斯医生,见证了斯特里克兰的疾病和最后时光。作为医生的他,无遗是敬业、仁慈和无畏的。

这些医生们让我敬佩。

还有尼柯尔斯船长、 蒂阿瑞、阿塔……  总之,极大的丰富了人生旅途中的见闻。

像书中所写: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 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能真正告诉你,需要你自己满怀勇气,像小说主人公那样抛弃一切,用整个灵魂去探索。

在这个以物质为上帝的时代,用浅薄的幸福、成功来衡量你的世界,你该怎样过完你的人生?

人生如梦,你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

很多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很多人希望名利双收; 大部分人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梦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见仁见智,答案没有明确,选择永选在心。

2020--11--30        ( 风铃 )

《月亮与六便士》



本未译者结语:(很棒)


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一白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简直可以拿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他勾引朋友的妻子,导致她自杀身亡,这些都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地冷嘲热讽,傲慢不屑。

但他对艺术有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终于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在他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族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有。

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整个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往往被理解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越等于人民币六毛钱。深陷在泥里,象征世俗的生活,但是通读这部小说,没有出现月亮,也没有六便士,小说的名字,完全是信手拈来。

一九一五年,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发表,八月十二日,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发了一篇书评,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 凯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所以才有了一九一九年出版的《月亮与六便士》这一书名。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正是这样的主题,使这部小说一出版就在欧美引起了轰动,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但是,这部小说本身的内容远远比这些明显的主题要非富得多。人生阅历深广的毛姆,不过是借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现代绘画杰作的高更,塑造了一位个性迥异的现代派画家,他不断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辛,去摸索,去创作,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更有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挺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可以说,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在这部小说中并非二元对立。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既带有现实生活的粗鄙与肉欲,也有着无人能及的超凡的意志和精神追求。拥有外科医生资质的毛姆手持他的手术刀,大胆地剖析人性,他的文笔辛辣而又温情,虽处处嘲讽,却并未对世俗生活大加鞭挞。

在这部小说(第四十四章)中,毛姆写道: “生活不过是一场混乱,充满了种种的荒谬和污秽,只能引人发笑,未免乐极生悲。” 这真有莎士比亚的智慧。作为已有二十年丰富写作经验、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他的小说有着谈笑人、挥洒自如的戏剧特征,而非一意孤行的现代派小说,今天读来,依然显得洋洋洒洒。

人生经验的绮谈,伦敦、巴黎、马赛、南太平洋的风土人情与离奇见闻,诸多男男女女的悲观离合,都使得《月亮与六便士》更像一部包罗万象的世情小说。 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毛姆的个人经历。

一八七四年,毛姆在巴黎出生,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工作。不到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一八九二年初,毛姆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同年他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见习生,随后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长达五年的习医生涯,让他了解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状况,这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也有很多体现,尤其描写了好几位医生。

一八九七年,毛姆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沙》。一九一五年发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一九一六年底,毛姆自旧金山出发,经夏威夷、萨摩亚、斐济、汤加、新西兰,最终抵达现代派绘画大师高更曾隐居的法属塔希提岛。这次长达半年的南太平洋之旅,尤其是高更的生平和故事,让毛姆感慨颇多,于是就有了这部仅三个月完成的长篇小说。

《月亮与六便士》描写了诸多的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拉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淳朴善良的阿塔……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主角。

从《月亮与六便士》中可以看出,“我”对斯特里克兰这一人物并不十分熟悉,对于他的过去一知半解,他为什么要画画也不很清楚,至于他去世前在塔希提岛上的多年生活,更是道听途说。

作为一名作家,“我”带着年轻人的热情踏入文学圈,羞涩内敛,绝无世故,但渐渐地世事洞明以后,也变得人情练达,对人性、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而这正是一个真实的、不断成长的“我”。 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不过,“我” 的见闻总是片段性的,“我”所知道的事情也不确定真伪,只是拿来述说、探讨。

“我”是谁?我们深陷于错综复杂凡俗之中,对于别人和他们的生活无从知晓,只是凭着臆想,做出可能的判断。一切仿佛都是真实的,一切又都极不可靠。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也成为这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形象。和模糊不清的斯特里克兰一样,“我”是一个孤独的叙述者,一个可能的存在。这是一种现代性的孤独与隔膜,它出现在自一八五七年问世的《恶之花》以来的诗散、小说、绘画、戏剧、电影等一切艺术形式中,只是在这部小说中,显得较为温和,这个“我”不是那么离经叛道。

如同斯特里克兰不等于高更,“我” 也不等于毛姆,但这里面也有很多作家个人的感悟。《月亮与六便士》问世于一九一九年,时年毛姆四十五岁。这个年代,正是现代派小说风起云涌的时代。

这一年,卡夫卡写出了《至父亲的信》《在流放地》出版,普鲁斯特躺在病床上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部;乔伊斯早已完成了《尤利西斯》,杰作无人能识。这些小说运用前所未有的现代派技巧,不但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空洞本质,也对人性进行了异常深刻地反思。而毛姆,正像他在这部小说中说的,依然采用“老套”的写法。但很显然,他虽然保守,却很明智,他并不在意表面花里胡哨的技巧。

毛姆说,“我已经是老古董了,我会像克雷布一样继续写对仗押韵的道德故事。” 但这并不影响《月亮与六便士》的伟大。现代派文学手法总免不了非理性的极端、冷酷、歇斯底里,而毛姆不是,他是一位绅士,他娓娓道来,他在享受生活,也在享受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你会看到他处处对一些东西津津乐道,一提到某人某物,总会荡开一笔,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有内在的联系。

而且,在小说中,他不说自己是写实还是虚构,总说自己对真实的事情所知甚少,往往借他人之口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甚至讲完还要说也许不值得相信。今天看来,这是一种最为真实的虚构。总之,这是一种极为高超的小说技巧,不局限于传统的经典人物,线性叙述,或者现代派的意识流、荒诞、夸张变形,而是将写作当作一场平常而又奇异的旅行。旅行往往有目的,但也需要懂得享受落花流水、走走停停的意外之美,所以这部小说主题深刻,但外表非常放松,如同与你聊天。

在这一点上,毛姆的小说技巧不但能和卡夫卡、普鲁斯特相媲美,更以其亲切的笔触,温情和智慧,能够抚慰更多倍受折磨的心灵。

正是凭借这种温情而多变的笔调,毛姆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探讨了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也探索了人类的感情。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或者说是主题的根本基础。

小说第十五章中,作者借大哲人帕斯卡之口说“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斯特里克兰全然不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抛开他们独自去巴黎画画,他对亲人朋友极其冷酷,却对艺术怀着莫名其妙的、异常深刻的感情。艺术是永远的感性。帕斯卡的见识其实也是在强调人的与理性相对的感性。而斯特里克兰正是因为自己身上的这种天然的感性突然被唤醒,所以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去进行艺术的创作。 在人类的感情中有亲情有爱情,有爱也有欲望,毛姆着重分析了主人公的情欲和爱情观。

小说的第四十一章中,当布兰奇因斯特里克兰不爱她而绝望自杀后,“我”批评斯特里克兰过于残忍,斯特里克兰说 :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着我的精神;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

可见,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艺术感性、创作本能,有时又是欲望的牢笼。

爱是港湾,也是枷锁;爱是欲望,也是灵魂寻求的另一种更高的爱或自由的表象。爱是暂时的解脱,但灵魂似乎要去寻求另一种更大的、难以捉摸的解脱…… 正是这样,毛姆强调了感情在艺术创作中或者一个人心里的重要作用。尤其通过对爱情的分析,使得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为丰满。而在这部小说中,关于爱情的格言也俯拾即是,它们道出了爱的虚幻与真实,同时也嘲讽了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爱情观。

可以说,毛姆对人类感情的分析,既不是以往的道德审叛,也不是现代派的非理性表达,而是一种富有启示性的价值分析。这种分析既切近生活,又富有艺术的敏锐洞察力。这样一来,人物才更加真实,多个主题才更加鲜明。而从“我”的表现来看,毛姆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深感怜悯,深表同情,这同样是一种人类感情的坚守;这种细腻、温暖、智慧、丝丝入扣的感情,也许只有中文的小说大师沈从文可以与之相比。

然而,当我们明白了,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是小说的四大主题,这还远远不够,《月亮与六便士》这部杰出的小说其实有着更为深层的精神追问。在小说中,毛姆专注于对斯特里克兰这一人物身上的“精神性”的挖掘。他将斯特里克兰比作希腊神话中的萨梯、马西亚斯、从而揭示了一种更为原始的人类激情和创造本能。这种激情和本能不局限于艺术创作。这这种激情在初级阶段,只是身不由己的情欲,而当他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就转变成人类的创造本能。这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绝对追求,既是对自然的追求,也是对美、对真理的追求。这正是尼采从希腊文明中所揭示过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一种舞蹈在万物之上的伟大的人类激情。

正是因为有了精神的深层需求,斯特里克兰才会不断地推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伦敦到巴黎,从马赛到塔希提,始终疯狂寻找,最终在塔希提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在小说的结尾,双目失明、即将死去的斯特里克兰嘱咐妻子烧掉他画在墙壁上的巨作,那是他在得知自己得了麻风病活不多久之后,倾毕生之力的绝笔之作。他对尘世的理解,对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全部都在这幅画里。

要真正理解斯特里克兰这个人物,他的精神追求以及他最终的命运,就需要对小说的“作料” 有所了解。斯特里克兰在生命终结之创作的这幅画的原型,是一八九七年高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139Cm  X  375Cm,现藏波士顿美术馆,)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原是后印象派巨匠之一的高更。

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来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二十三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为妻。他的正业虽是如此,但早在一八七三年就开始画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一八八二年股市大崩盘,在自己绘画天赋的召唤之下,三十五岁的高更毅然辞去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专心致力于绘画,三十八岁时与家庭基本断绝了关系,长期过着孤独的生活。

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三年,以及一八九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两度前往塔希提岛,长期居住并进行创作。这些都和斯特里克兰多少相似。但与小说中的斯特里克兰不同的是,高更没有得麻风病,也没有失明,更没有完全断绝与世俗世界的联系,他始终在与妻子通信,报怨缺钱以及生活的艰难,特别是,他不断将在塔希提创作完成的作品运回巴黎,挂进画廊出售,虽然很不理想。

一八九七年,高更的生活贫困潦倒,又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当他最爱的小女儿艾琳因肺炎死亡的消息传来,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服毒自杀,想彻底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自杀未遂。

这次事件后,他带着沉积已久的激情,创作了巨幅油画,《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对此高更曾说:“我希望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整整一个月内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可是我认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这幅画是高更的巅峰之作,正因为最具代表性,毛姆才借用它来安排斯特里克兰的最终命运。这幅画对高更意义非凡,高更说“ 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它不但是感情的集中体现,也是精神的最高表达。

《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这幅现代绘画杰作,打破了以往的构图规则,从任何一点看起仿佛都带给你无尽的想象和记忆。 从立意来看,这幅作品展现了人生三部曲、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的精神信仰。画面最右端,地上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婴儿,象征生命的诞生;中间一个正在伸手摘果子的青年,代表生命的成长和成熟,也隐喻亚当摘取智慧果,人类得以发展;画面最左端,坐在地上双手抱头的老人,代表生命的死亡和终结。这些人物和画面上其他的男男女女,以种种不同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欢乐与痛苦,以及时间的流逝。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代表幸福美满的爱情和生活;远处一个彽头沉思的女人,象征着孤独,或者人类自我的反省。画面的右边的狗是尘世生活的象征,最左边的白鸽是死后灵魂的象征。背景中的再生与复活女神象征生命的灵魂和人类的精神信仰。画面中间仰头摘果子的青年最为醒目,将整幅画分割成左右两半,象征着人类智慧的泉源、精神的生生不息。

这幅作品整体以大自然为背景,没有远景,人物、植物、动物处处填满,给人一种局促、紧张、呼之欲出的强烈感觉,一种无可抗拒的生命力,从而凸显了原始野性的回归及生命意义。将近4米的恢宏长卷,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色彩单纯,构图开放,意义复杂,极为神秘。对文明社会厌倦了的高更,带着对自我生命深彻领悟,从精神层面去寻找心中的终极乐园。他既承受着个人不幸的惨痛打击,也带着文明人无法摆脱的迷茫和绝望,从而把种种复杂的感情,凝聚在巨大的画布上。

这幅作品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塔希提创作,将人类的原始记忆、宗教信仰和凡俗生活进行了完整的提炼和浓缩。这种追问,既是一种来自精神的伟大哲思,也是人类情感记忆的凝结,最终生命通过艺术得以升华,从而达到最高的精神涅磐。

而在《月亮与六便士 》的这部小说中,毛姆并没有很具体的去描摹这幅作品,因为毕竟是小说,但我们知道,他所指的就是这件巨作。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那里去?这是最终极的精神追问。这幅画如此深邃而又震撼,而在小说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精神性追问,最后被付之一炬,暗示着什么?当人类的精神性抵达了它自身,它便超越了自我与他人、肉体与灵魂,它就在它自身中守护住它自并且为了这个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艺术杰作。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 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付之一炬正是涅槃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兰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毁灭更显得憾动人心,这正是小说的高明与真实之处。

毛姆曾说:“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回到年代悠远的新石器时代,仿效在山洞里围火讲故事的人。” 他的小说表面看来确实非常朴素,并不复杂,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那游刃有余的刀锋。毛姆的小说夹叙夹议,人物性格鲜明,对话幽默生动,尤其分析透彻见底。

这篇导读引用了小说中的片段,不只是为了让陌生的读者先睹为快,更重要的是想让大家明白,注重分析是《月亮与六便士》最卓越的艺术特色。这是毛姆所独有的思想意识流,是现代文学的另一种高超表现。 所有的人物和情感,在毛姆的手术刀下都变得异常清晰。正因为这种分析,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自我与社会、感情与理智、 物质与精神,所有的冲突才显得异常真实,所有人生的临床问题才显得刻不容缓,凾待治疗。这是心灵的对话,关于人生的一切秘密。而毛姆正是这样一位精神医生,区别于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这样的精神病人。现代社会的绝症需要卡夫卡们以毒攻毒,也需要毛姆这样的医生带给病人一点安慰。

将近一百年前,毛姆创作了这部他所谓的“家庭读物 ”,但这部小说直到今天依然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关于艺术、关于生活,关于自我…… 这正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多重变奏,它的现代性、它的超时间性。

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没有人能真正告诉你,需要你自己满怀勇气,像小说主人公那样抛弃一切,用整个灵魂去探索。在这个以物质为上帝的时代,用浅薄的幸福、成功来量死你的世界,你该怎样过完你的人生?人生如梦,你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 很多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很多人希望名利双收; 大部分人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梦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所以无论如何,这部警世的小说都值得一读。

正像小说第五十章中所说: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

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298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701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078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87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01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410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29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12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24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9评论 2 24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03评论 1 25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68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94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7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3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312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