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的千年炉火

======================

文/王一凡

摄影/编辑: 许永杰

来源:《我眼中的陕西》

======================

镇区高耸的隧道窑烟囱

        在英文中,“China”一词,既可以翻译为“中国”,也可以翻译为“瓷器”。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提到中国,人们想到的首先是瓷器。众所周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瓷器,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献出一颗精致绝伦的艺术明珠。

        中国的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的瓷器起源于公元3000多年以前,到了宋代发展至鼎峰时期,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其中最有名的耀州窑、定窑、钧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并称为宋代的六大窑系。

        岁月悠悠,这些窑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但窑火不断,匠心不改,即使是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远离城市的一处小镇上,见到那朴拙而精湛的制瓷工艺,仿佛时间的脚步在那熊熊的炉火中从未行走过一般。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正是这样的一座古镇——陈炉古镇。一千多年以来,这里的炉火灼灼不熄,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天,是耀州窑唯一尚存的制瓷旧址。在这里,传统的制瓷手艺代代相传,犹如那永不熄灭的炉火一般。

                      耀州瓷

        大约是从唐代起,在陕西铜川一个叫作黄堡的地方,开始逐渐有规模地兴起了制瓷业,并在宋代开始走向鼎盛,因为这里曾隶属于耀州府辖,所以称为“耀州瓷”。

          耀州瓷之所以之会在这一带形成气候,首先因为这一带山上到处沉积着一种叫作高岭土的非金属矿物质。这种高岭土土质松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非常适合用作陶瓷的原料,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加之这一带盛产煤矿,又为制瓷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成为耀州瓷器可以扎根于此炉火不断的天然保障。

        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宋代的《德应侯碑》。石碑很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是我国最早记录耀州窑制瓷盛况的窑神碑。“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是耀州瓷器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烈焰中发,青烟外飞”形容的则是炉火旺盛的烧瓷场面。

        那个时候,沿着漆水河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诸多的窑场,在《同官县志》里记载:“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由于窑炉众多,在北宋时期,一度出现了烧炉用的柴火无处可寻的现象,所以制瓷工因地取材,于是从此以后一千多年以来,黑色的煤才成为耀州瓷制瓷工艺唯一的燃料。

        后来,黄堡窑因为战争的侵扰与资源的日渐匮乏,耀州窑池逐渐向东开始迁移,在一个远离战争的镇子上继续发展制瓷业,这个镇子就是陈炉镇。

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

        陈炉镇三面环山,寂静安宁,但这里山石多,坡地多,先民们为了生存方便,依山箍窑,在山坡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窑炉与民居。走在陈炉小镇上,脚下踩的道路都是下面一家的房顶,当地有句话形容说“你家的窑背我家的院,院内再把房子建”,基本上站在这家的院里低下头那一家院子里的景象可以一览无遗。这种罕见的村落格局,正是当初先民迁至此处后,依山而居形成的。

        耀州窑迁移至此以后,在这里再一次创造了耀州窑发展的空前盛况。“陈炉镇”的名字,得来于这里曾经处处“陶炉陈列”的奇观景象。“陶场南北三里,东西延绵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记载的是陈炉那彻夜连绵的炉火,陶瓷的高温与熊熊的烈火映照着方圆数十里辉煌灿烂宛如白昼,创造了历史上“炉山不夜天”的奇景壮观。

          朴拙精湛的制瓷工艺

        陈炉古镇的制瓷工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这里仍有十多间私人的瓷坊,他们传承和保留了耀州瓷传统的制瓷工艺,让陈炉的炉火依然熊熊不灭。

          走进小镇,沿着忽高忽低的山路,就会有一家传统的瓷坊与你不期而遇,开放式的制作车间可以清楚地展示制瓷工娴熟的技艺与一件耀州瓷器的制作过程。

        完成一件精致的瓷器,前后需要72道工序,非常繁复,需要极其精湛的技艺与多少年淬炼的功夫,而真正能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其实只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工序。

拉坯

        拉坯工艺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工人师傅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把握方圆大小,手的力度还要均匀,要不然坯子就会歪斜。在生产陶瓷的工序中,手拉坯是最难学的,清代进士崔乃镛作诗“一轮旋转地浮空,范土为形物象工”来形容手拉坯工艺。陈炉有个民谣“金娃娃,银娃娃,顶不住咱这泥娃娃,金银棍,粮食囤,扛不住咱这搅轮子棍”,说的都是拉坯技术的不易掌握与至关重要。

        拉好坯后,用割线快速地割下,一个毛坯就形成了。做好的毛坯先要晾晒,晾到半干的时候再修坯。在陈炉修坯讲究的是“修外不修里”,因为工人师傅在拉坯的时候就把里边做得非常完美,这是南北陶瓷的区别,也体现出工人师傅拉坯技艺的高超。修好坯后,先上一层化妆土,起遮瑕的作用,然后上釉,上完釉后就可以装饰描绘了。

描绘


剔花

          陈炉的装饰手法很多,像绘画,刻花、剔花、粘贴、镂空、浮雕等等,这里展示的是绘画工艺,完成这项工艺的一般都是陈炉心灵手巧的女人。她们所用色料是氧化钴,因为干坯的吸水性特别强,所以运笔一定要快,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工人师傅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参照物,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画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手法是相当的娴熟。

烧窑

        这里便是那燃烧了一千多年熊熊不灭的陈炉炉火,制好的坯子,放在一个叫作匣钵的容器里,再放去炉里烧制。烧瓷的窑炉由四个部分组成,前面是火膛,用来烧煤,后边是窑床,摆放匣钵里的坯子,上面还有通风口和烟囱,把坯子摆放好后,把窑口封上,留上下两个孔,上面的是通风口,下边的是观察火候和添加燃料的(便是照片上可以看到的这个口)。工人要怎样得知这一窑瓷器是否烧成呢?他们用黄土做成许多十多公分的陶棒,顺着窑底纵向摆放到窑口,经过不断地添加燃料,陶棒从窑口处依次融化,待最后一根陶棒融化后就可以罢火停烧,等待自然的冷却,然后打开窑口,瓷器基本上也便烧成了。

        这是最传统的烧窑工艺,使用的还是煤做燃料。随着天燃气的普及,陈炉人也开始使用这种新兴燃料烧制瓷器,天然气因为可以控制温度,一般烧制出来的次品数量很少,但精品也很少,真正的精品,一般还是出在这种使用煤炭的窑里,这种窑的最高温度可达1360度。

    青釉淡着之下的艺术珍品

        耀州瓷最具代表的便是青瓷,色泽清幽,十分淡雅。它的刻花、剔花工艺独冠群窑,刀锋俊俏,线条流畅,形成的纹饰凹凸鲜明,立体感强,画面栩栩如生,所以才有了“巧若范金,精比琢玉”的美称。

玉壶春

        这件瓷器名叫玉壶春,它是根据唐代佛院的净水瓶演变而来,瓶身呈s形曲线,把它颠倒过来好似人的心脏,寓意敞开心扉,是友谊的象征。诗人王昌龄有句诗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中的玉壶,指的便是此壶。

九龙瓶

        这是九龙瓶,所采用的是浮雕的制瓷技艺,九条真龙缠于瓶身之上,寓意九五之尊。

黑釉剔花瓶

                  耀州四绝

        耀州瓷刻花青瓷最具代表,其中有四绝,分别是倒装壶、凤鸣杯、公道杯和良心杯是耀州瓷中的精品,每一件都外形精美,但是又都暗藏玄机。

倒装壶

          这个瓷壶便是非常有名的倒装壶,也被称作壶王。提梁处是腾飞的凤凰,寓意飞鸿腾达,壶身是缠枝牡丹,寓意年年富贵,壶口处是一只母狮子在哺乳小狮子。这把壶囊括了凤凰鸟中之王,牡丹花中之王,狮子兽中之王,故又称提梁三王壶。提梁底部有金元宝,寓意财源滚滚来,底部的莲花底座,寓意稳坐高台。这看上去雍容华贵的瓷壶,但是你却找不到它的盖子,翻过壶身,只在底部有一个梅花小口从这里注入水,将壶身翻过来,水却不会从底部的梅花口流出,将壶身略倾斜,却见水从狮子的口中却缓缓流出来。

        这其中的机关到底是什么呢?天机不可泄露。

凤鸣壶

        这是为女皇武则天定制的凤鸣壶。

        据说当年,武则天梦见一只凤凰穿梭于牡丹花从中,翩翩起舞,非常美丽,寓意也好,就命耀州窑的能工巧匠烧制了这把凤鸣壶。它的造型也是凤凰,壶身也刻有牡丹花。但这还仅仅只是从表面上去看这只壶,这只壶的奇特之处在于将水倒入壶中,轻轻晃动壶身,就会有一个类似凤凰鸣叫的声音从壶嘴里传出来,所以,才被称为凤鸣壶。

公道杯

        这个叫作公道杯,是唐王室的传家宝。据说是唐玄宗在寿王和杨玉环的大婚上曾将此杯赠予两位新人。杯心直立一龙首,外底部有个小孔,注入半杯水,平平稳稳的,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继续添加水的话,水却从外底部的小孔中漏出来了,而且会漏的一滴不剩。当年冰雪聪明的杨玉环一看到这个杯子,立即明白了父皇的用意思,“满招损,谦受益”正是这个杯子里的寓意。

良心壶

        常看武侠电视剧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把壶,这把壶称为良心壶,又称两心壶,或者阴阳壶。壶身是寿星的造型,寿星肩部有一个孔,是一个明孔,但是在寿星拐杖的底部还暗藏一个孔,不容易被人观察到。分别向这两个孔中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有的时候在与人把酒的时候可以玩一些小心机,便是这把壶里的玄机。

陈炉古镇里独有的艺术魅力

        走在陈炉高低起伏的山路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家家户户门外面用各种罐罐垒成的院墙。这些罐罐大都是在烧制瓷器时装坯子用的匣钵,烧上几回以后裂开了缝,便被老百姓拿回家,垒在自家的院子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陈炉独有的“罐罐墙”。

罐罐墙


罐罐垒墙

        这些罐罐的颜色主要以橙色和黑色为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看上去还真有一种油画的味道。陈炉八景之一“层洞错杂宛花城”,就是形容居民们在最高一层的罐罐上种上花,待到花全部盛开的时候,一层一层的,那是相当的美丽与壮观。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对陈炉的窑洞群落情有独钟,他在一篇散文中这样写到:“这层层叠起来,真可谓人上有人,巷上有巷,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的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是特别享受的,犹如置身于一个从未被发掘的世界,这个世界由古朴的艺术品堆砌而成,在这里,可以全然是忘记了人间的样子。

                  瓷片铺路

        走在陈炉的小道上,就好像走进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忽上忽下,道路曲折迷离,走着走着,你自己就会将自己迷失在这个宫殿里,因为你的脚下,那从未见过的瓷片艺术,早已让你忘记了前行的方向,追着那些瓷片铺成的小路,忘我地进入了一个瓷片铺成的艺术殿堂。

瓷片铺路

     

龙邦铺路

        陈炉人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将残次的瓷器铺满了陈炉的每一条道路,排列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古朴而美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灼着的光泽,灵动而瓷韵浓厚,成为陈炉独有的脚下的艺术。

          房顶上的景观

        除了脚下的艺术,在陈炉,仔细地观察每一户人家的房顶,你会发现,那里更是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天堂。

房顶上的景观

        陈炉的瓷器之所以流传千年而炉火不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陈炉拿出去的瓷器,样样都是精品。但是,烧炉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偶尔出现残次品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残次品呢?天然艺术家的陈炉人,在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的艺术创造之后,他们用这些残次品,完美地装扮了他们的屋顶,让他们的屋顶成为陈炉又一道美丽的艺术景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陈炉人也正在以他们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融入进新时代的脉博之中。然而,古老的传统,精湛的技艺,与独具匠心的精神以及独一无二的陈炉艺术,却犹如那千年不灭的炉火,将在陈炉这片土地上永远留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90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46评论 1 2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705评论 0 2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24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40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7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72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96评论 0 19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69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0评论 2 24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76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3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47评论 3 2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55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66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