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方式不同,到底会带来多大的改变

思考力核心——思考方式的不同

回顾近段经历,在财商和心理学方面思考方式的不同给我带来很大的变化。

第一个是关于财商学习的,在前年底第一次玩现金流游戏,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思考和对非工资性收入和强制储蓄这个两个词有感觉:

之前我的观点:钱是靠赚来的,不是节省出来的,接收和认同了非工资性收入和强制储蓄,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发和之前不一样的行动。

1、一直以来我的收入除了家里有一部份房租,全部来源都是工资性收入,没有意识去打造非工资性收入。机缘巧合之下,和我侄女共同合作了银行的瑜伽企业课,前期主要我在拓展、操作和打理。第一年保本状态,第二年开始有营利,侄女安排上课,不用我再投入时间精力,一年5000+元的收入。我当时想全部交给我侄女,自己全权退出。当听到非工资性收入时,我才明白这也是非工资性收入,而且是我之前一年辅垫的成果,侄女已有她应得的部分,这部分是可以属于我的非工资性收入,于是没有退出,留下了这非工资性收入。

2、之前我是很不屑什么强制储蓄,属于随心所意型的,觉得没有必要为难自己去管理或规划,加上进入职场有十余年,每隔1-2年,收入都在翻倍,顺境之下不懂得反思自己,觉得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当接纳强制储蓄的概念之后会看到自己的金钱观受童年模式的影响,家里父亲一个人在工作养5个孩子,那个年代不得不省吃检用。工作之后的随心所意与父亲相反的金钱观,一是因为安全感比较足没有把金钱看得太重,二也是在满足自己童年未受满足物欲的行为模式而已。

带来相应行动的改变,进行了基金定来做强制储蓄以及物质上做减法。观念上改变,之前是收入-支出=储蓄,现在改为了,收入-强制储蓄=支出。

(财商学习的心得还挺多,今后我可以另行分享)

第二个是关于心理学的学习,关键词:感情匮乏和转念。

小宝今年5周半了,一直以来陪他入睡是我很受困扰的事,他经常很兴奋、入睡慢,睡前陪伴时间除去阅读、讲故事、聊天,还要半小时至1小时。有时精力和能量不足时会烦燥和生气。向丛非从老师学习微咨询和关系中的自我分析之后,我探索到自己内在感情匮乏是被支持。从这之后我观察自己的亲密关系,和家人的关系,发现引起情绪的都是重复这个情感匮乏的模式而已。接下来在事件中,我进行转念,不再相信和听从原来头脑中的声音,只是臣服和顺应当下的发生。特别是春节假期,之前会因为活动或行程安排不同意见而产生冲突,现在我接纳与我意见不同,不如愿的部分,事情都自然而然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链接分享与家人自我觉察的记录:

感恩十三和美宣的分享,非常受启发和照见自己,茉莉老师总结的很精辟:内在是坚定,爱自己的,内在喜悦、高频能量可以创造更加喜悦、坚定。所以所美宣分享的,回归到自己内在韵律和节奏之中,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