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之于社会:单一之于复式

学校之于社会:单一之于复式

读第44条《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因为阅读苏霍的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的小学记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现在的年轻教师是很难理解单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的。不瞒各位,我就是一个亲历者。我小学一年级经历的就是复式教学,我和俺村三年级的、五年级的学长在本村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的,并且只有一位叫李淑云的女老师同时任教的。等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情况稍有好转,我就转到邻村的一所小学专上单班了,来自三个自然村凑成的一个二年级班级,48个人,从二年级一直上到五年级,先是一个叫王希芝的女老师教,三、四年级是一个叫李书贤的男老师教的。

一年级的复式教学是很有意思的,李老师也没有办公室,就在教室前方讲台一侧有一张办公桌,一直和学生守在一起,一般是先给我们一年级讲课,像是读书写字、加减算术等,等我们演练时,李老师再给三年级学生讲自然常识或政治,等三年级练习的空档,就给五年级的讲语文或数学,然后再循环到一年级。就这样,一个教师一天都头,一年到头,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教学,一刻不得空闲,还得是语文、数学、自然、画画、唱歌、运动、勤工俭学等样样都教,教师的辛苦付出要比现在大得多。

二年级到五年级是一个村小一个班级的同龄人的单班教学,情况好了一些,因为学习比较专注了。但还是一个教师把所有学科全部承担了,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叫人敬佩。等我们这拨共有8人考上掖县第二十三中的时候,也算是李老师的极大功德,在当地执教能力得到广泛宣扬,李老师一直到退休多年也念念不忘这个伟大成绩。

应该说,那时国家教育条件不好,先是把一个村上小学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办成复式班教学,后把几个村的同龄学生汇集到某村办成单班教学,一个村里派一个公办教师同时任教所有的班级和所有的学科。大一些的村里学生多,派的教师也多,规模就大一些,如果各年级的都有,那么村小就叫做完小了。现在小学都是完小了,规格再高一点,则是叫做中心小学了,教师也分科而教了,条件好了很多。

我虽庆幸小学学业还好,但我印象更深的是一些综合性活动。一年级我学会了唱国歌、看地图、跳远,还有勤工俭学的养兔子,教室外就有一个兔子窝,我们是要打草喂养的,特别是上课时,兔子也在教室里窜来窜去,我们偶尔爬到桌子下面还可和它玩耍一番。二年级参加集体舞蹈《打花棍》;三年级我学会了画画、练毛笔字,还有种蓖麻、收蓖麻,到收购站卖钱补贴校费,学校就一个班其实也是班费,那时校校还种葵花,好似没有经济价值,因为它是向日葵,所以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四年级过六一节,我还在全公社汇演中演过课本剧《东郭先生和狼》;五年级我觉得画线段、看阴影解数学题特有意思,还一直给同学们讲,也算是锻炼了思维表达能力吧。

收回儿时的思绪,再从师者为教的角度来看苏霍的建议。相对而言,这篇文章是比较简单的,苏霍的建议就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状态和怎样去把工作做好。

  苏霍对教师说,“如果你在这种学校里工作,那么你将花费很大的努力,在自己周围创造和常年地维持一种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气氛。”否则,就是教师没有尽到责任,那么教师和学校就会走下坡路。我回想我的小学生活,我是佩服我小学的三位教师的,他们未必有即使有也不一定能系统表达的教学思想,但他们确实一直在创造和维持一个班级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才使我学会了观察动植物、参加劳动、参加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让我感到学习并不乏味,并且一是信心百倍。教师创造的这种精神生活,我在今天把它称作是“精神信仰”。变着花样地教好“一班即一校”的学生,就是他们的教学信仰。

  至于具体怎样做, 苏霍接着对教师建议道,“在那最偏僻的、远离城镇的边远角落里,是可以点燃起文化、思想和创造精神的火花的,——不过这一切都只能取决于你。” 苏霍提出了“向大型图书馆借阅图书、购买儿童文学名著、预定教学影片和幻灯片、与城区学校保持联系、带领学生参加旅行”等建议。应该说,受当时条件所限,我的小学里这些活动我几乎没有经历过,但我听过三位老师讲过革命故事、助人为乐的故事、明辨是非的故事,我还听过《岳飞传》和《杨家将》,看过日本的《排球女将》,让我知道了精忠报国和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当时的条件,教师也只能做到这些了。他们的人格特点对我也是迁移默化的教育,像是李淑云老师的严厉,王希芝老师的幽默,李书贤老师的博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小学教师还是很敬佩很感激的。

复式教学现在虽然早已经不存在了,但其对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锻炼是值得肯定的。把尺度范围放的再大一些,我想学校之于社会,相当于“单一之于复式”。学校是单一的,社会是复杂的;知识是单纯的,实践是综合的。知识的积累不是智慧,知识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工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还是从苏霍的建议中能发现一些可以借鉴的思想。

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苏霍在多篇文章中一直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这次他说,“使读书成为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发源地”,越是条件不好的学校,引导学生读书是弥补不足的最好手段。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先倡导学生读纸质书,可以增加思维深度;我们也要倡导学生读电子书,可以拓展思维广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学生增长智慧的最基本手段。

二是教师要与名师多交流。苏霍对小学校教师的建议是要到城市学校看一看,“应当亲眼看一看,每一位深入思考的、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所向往和努力追求的成果。你在评定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成绩(知识、技能、书面作业)时,应当向这些教师取得的成果看齐” 。确实如此,我们每年组织校内课堂教学评价,观摩市级优质课公开课,外出名校观摩学习,就是要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点,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提升自身的教学认识。有人说,“与大师交流是一种精神享受”,我认为,精神享受即为个人收获,说明我们的认识也提高了。

三是教师要带领学生研学旅行。苏霍建议,教师应当带领自己的学生出去旅行,看看城市生活,感受文化艺术,感受自然风光,丰富学生的认识阅历。这点和苏霍带领学生到野外写作写生的道理是一致的,只不过这次远行的范围大了一些。这是苏霍的一个新建议,与当前我们国家提出的“游学研学”的拓展性学习是有“同工”之处的。“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离开教室和学校的到社会和大自然去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利用知识工具去解决应用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路旅行,一路研学,围绕主题性问题进行拓展学习,把旅行由“看风景”变成了“找原因”,把旅行的“感性认识”变成了“理性解读”,加深了对人文和自然的深度理解。有人针对“研学旅行”提出了“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的口号,话虽有些夸张,但用意是不错的。道理其实就是书本“死知识”和实践“活知识”的关系问题。

学生之于教师,相当于个体之于综合,因此苏霍说,“你能讲述的事情越多,你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的宝库就越丰富” 。学校之于社会,相当于单一之于复式,我发现,多读书和研学旅行是衔接两者的有效方式。因为读书是间接经验,研学是直接体验,相互结合最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真正的生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11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897评论 0 2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05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0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35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97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9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1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7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8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5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71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4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55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